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樹立大農業、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多途徑開發食物來源。目前,全國30%蔬菜來自設施蔬菜,70%肉蛋奶來自規模化養殖場,52%的水產養殖來自設施漁業,設施農業已成為人民餐桌上各類肉蛋奶、瓜果蔬的重要來源。聊城市是山東省重要的設施農業大市,推進現代設施農業發展,探索發展路徑對于平原地區現代設施農業發展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一、設施農業發展基本情況
聊城市設施種植業發展較早。設施蔬菜種植起步于20世紀90年代初期,現有設施蔬菜大棚6.8×104hm2,其中日光溫室3.06×104hm2,大中拱棚3.6×104hm2,占地面積在3hm2以上的基地達900余處,全市瓜菜菌產量約占全省1/10,屬于農業部規劃的設施蔬菜優勢區,被譽為“中國蔬菜第一市”。
聊城是設施畜牧規模大。全市擁有畜禽規模養殖場1700多家,畜禽養殖規模化率達89.36%。累計建成國家級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8家,省級示范場11家,數量居全省首位,肉蛋奶產量位居全省前3。
聊城市設施漁業有特色。近年來,重點發展東阿黃河鯉魚、高唐錦鯉、茌平鱸魚三大設施漁業。累計建成“陸基圓池”802套,池塘工程化循環水槽42條,錦鯉養殖循環水槽616套,水體總體積1.07×106m3,設施漁業機械化率100%,設施漁業總產值2.53億元。
2023年,全市設施蔬菜(含瓜果)產量達到7.5×106t,設施畜牧產量達到1.4×106t,設施漁業產量達到1.4×104t,分別占總產的70%、80%和25%以上。
二、典型做法
(一)以信發現代農業產業園為代表的現代高端設施農業發展模式
智能化、規模化的大型連棟溫室和植物工廠是現代設施種植業發展的方向,可突破資源環境制約,在空間、時間、品種等多維度深挖植物供給潛力,提高土地產出效率。
聊城市茌平區依托信發集團,以工業反哺農業,建設工廠化、低碳化、智慧化的現代設施農業園區。主要做法是:①變廢為寶。日光溫室墻體采用工業廢固制作砌塊建設,保溫隔熱效果好,土地利用率從42%提升到93%;將工業余熱輸送到日光溫室、玻璃溫室及淡水鱸魚棚冬季供熱;從工業廢氣中捕集二氧化碳氣體供給棚內作物加強光合作用。②智能環控。棚內采用棚保姆操控臺,可精準實現控溫、控濕、控氣、控光,實現對棚內環境指標的檢測和控制。櫻桃種植智能化控制大棚,可精準調控棚內四季變換,實現櫻桃錯峰成熟。③種養結合。鱸魚養殖產生的廢水、糞便,可為櫻桃提供灌溉用水和有機肥;櫻桃修剪的枝葉,可加工成鱸魚飼料,實現生態農業的“雙循環”。通過上述措施,大大提升土地綜合產出效益,“2層遮陽+3層保溫+3層立體種植”草莓玻璃溫室畝產突破4000kg,是普通玻璃溫室的5倍多,畝均收益可達到50萬元。工廠化鱸魚養殖車間,配套數字化智能管控系統和循環水處理設備,養殖效率是普通坑塘養殖的30倍,畝均產值達210萬元。
(二)以莘縣大棚改造為代表的傳統設施農業提檔升級模式
莘縣是山東省設施蔬菜種植大縣,擁有日光溫室30萬座、大中拱棚1.33×104hm2。但是,老舊設施大棚在土地利用率、標準化種植、機械化、智能化等方面的短板,嚴重制約了設施蔬菜的發展。全縣使用年限超20年的大棚占15.6%,大部分冬暖式大棚土地利用率僅為40%~60%。
2023年,為推動蔬菜產業提檔升級,聊城市率先在莘縣啟動實施大棚改造提升行動。一是宣傳、示范逐步推進。組織搭建樣板設施現場觀摩學習對比,黨員干部帶頭先行先試,充分調動農戶改造積極性。二是充分尊重農民意見不搞一刀切。政府部門提供技術指導、樣板參考,具體改造樣式、時間農民根據種植品種、地塊布局、茬口自行選擇。三是推出配套改造政策和融資渠道。針對集中連片改造,由縣屬國企整體出資承建標準化基地,大棚建成后采取“分期回購”等方式交由群眾自主經營。目前已指導改造完成20年以上老舊大棚1.×104hm2,預計2025年完成3.33×103hm2現有20年以上老舊大棚改造清零。改造升級后的設施更適應機械化作業,提高了信息化和水肥一體化應用水平,土地利用率提高到70%以上,畝均收入增加2.5~3萬元。
(三)以耿店村“棚二代”為代表的人才助力發展模式
耿店村以發展設施蔬菜產業吸引青年返鄉創業,趟出了一條返鄉人才創業帶動鄉村振興的道路。一是做強鄉村產業基礎,吸引人才。耿店村黨組織積極發展設施蔬菜,先后吸引100多名青年返鄉創業,從事大棚種植的70、80、90后占到90%左右。二是政策服務跟進,留住人才。提供土地、水電路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資金貸款、技能培訓、蔬菜加工銷售等一條龍服務,著力解決返鄉人才的住房及子女上學問題,除去返鄉人才后顧之憂,為創業青年營造完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三是搭建育人平臺,培養人才。打造鄉村振興人才培訓示范基地,與農業科研院所、高校建立長期合作關系,聘請知名專家經常性開展技術培訓和實地指導,提升返鄉創業人才技術技能,也培養了一批鄉村振興后備人才。茌平區耿店村“棚二代”返鄉創業做法曾受到習近平總書記點贊。
三、推進現代設施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一)實施設施更新迭代,提高畝均產出效益
總結莘縣大棚改造經驗,加快蔬菜種植設施更新迭代。統籌農機購置補貼、高效特色設施農業提升等項目資金,推動老舊低效設施“小改大”,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宜機作業水平。推廣新型復合保溫墻體,提高保溫蓄熱性能和土地利用率;推廣裝配式熱浸鍍鋅鋼架結構,增強設施安全性,擴大生產作業空間;支持應用物聯網監測、自動溫控、水肥一體化以及自動化卷簾控溫等現代化設備,全面提升現代化水平。鼓勵因地制宜發展立體種植、智能調控的連棟溫室和植物工廠等高端生產設施,配套智能作業機械裝備,突出高端設施農業引領示范作用。
(二)實施科技創新支撐,提升發展質量
實施種業振興工程,推動健全“產學研結合、育繁推一體”的商業化育種體系,力爭打造出國內一流的種業龍頭企業。充分發揮現代設施農業研究院、“魯西種苗谷”等作用,推動設施農業種質培育推廣,全力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蔬菜種業“硅谷”。集中政策、資金資源,支持建立大中型蔬菜集約化育苗中心和良種繁殖基地,提高蔬菜集約化育苗能力和規范化標準化育苗水平。積極引導各級育種單位與農科院、農業高校等科研單位開展合作,以建設“人才飛地”、實驗基地等方式吸引種業專家開展交流合作。
(三)實施農產品加工業突破,推進全鏈條增值
深入落實支持預制菜產業和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相關政策措施,積極向下游延伸產品鏈條,做大做強農產品精深加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補齊產業鏈短板,大力扶持培壯一批本土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打造一批“鄉村+設施農業+旅游”的觀光園區。以農產品精深加工、銷售為“龍頭”帶動設施種植養殖環節升級,并將更多二三產業增值效益留在當地、留給農民。
(四)實施品牌賦能戰略,增強產品競爭力
發揮好“聊·勝一籌”區域品牌作用,整體策劃、構建完善公共區域品牌和單品品牌體系,主動對接展銷會、各級媒體、網絡新媒體做好宣傳推廣,進一步提升特色農產品品牌影響力。充分發揮挖掘本地農產品品種、規模優勢,聚焦不同目標市場的人群需求,進行產品類型細分,緊盯綠色、便利、口味、保健等不同層次、不同類型需求,開發一批產品附加值高、市場知名度高、輻射帶動能力強、消費者喜愛的鮮食、零食、美食產品。
(作者單位:呂彥霞 李曄 聊城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路宗堯 高梅 聊城市農業農村發展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