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我國鋼鐵產業在產品質量、制造能力、綠色低碳發展等方面處于世界領先水平,鋼材出口競爭力不斷提升。介紹了柳鋼集團積極拓展國際市場,大力推進鋼材出口擴量提質,國際市場競爭力持續增強。廣西鋼鐵下一步應“鼓勵高端、限制低端、打擊非法”鋼鐵出口,樹立自己的品牌,維護貿易秩序,積極參與國際產業鏈共建,盡快適應鋼鐵進出口新發展格局。
關鍵詞:鋼材出口、競爭力、技術創新、產業布局、貿易風險
0 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加快推進,世界鋼鐵已進入中國時代,鋼材貿易不斷擴大。近年來,在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下,中國鋼鐵行業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抓手加快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步伐,鋼材出口競爭力不斷提升。2022年1月1日,RCEP生效實施,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正式啟航,進一步增強廣西地區鋼鐵產業發展動力和活力。
柳鋼集團為我國華南、西南地區乃至泛北部灣經濟圈的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一直勇當廣西工業發展排頭兵,積極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新格局,搶抓“一帶一路”、RCEP等重大機遇,大力拓展海外市場,大力推進鋼材出口擴量提質,2023年出口量同比大幅增長507%,出口創匯同比增長375%,2023年鋼材出口量和出口創匯均創五年來同期新高,產品遠銷東南亞、南亞、中東、南美等地區,國際市場競爭力持續增強。立足當前鋼材出口貿易現狀,分析廣西鋼材出口競爭力,找出不足與面臨的風險與挑戰,提升鋼材出口競爭力,完善貿易預警機制具有現實的重要意義。
1 廣西鋼材出口貿易現狀分析
1.1 市場份額持續擴大。
近年來,廣西鋼材出口市場份額持續擴大,國際競爭力增強。今年1-4月,我國出口鋼材3502萬噸,同比增長27.0%,按此推算,今年鋼材出口將超過億噸,預計超過2015年創歷史新高。
2024年1-4月廣西地區鋼材進口1344.61噸,見表1。2024年1-4月廣西地區鋼材出口212974.85噸,見表2。
以柳鋼集團為例,柳鋼鋼材不僅鞏固并提升了在東南亞、南亞傳統市場的份額,還成功打入中東、南美、歐洲等市場。這充分表明中國鋼企積極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新格局,憑借產品質量優勢和營銷網絡優勢,不斷開拓新市場,贏得了國際市場份額。根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數據,2023年中國鋼材出口量達9026.4萬噸,同比增長36.2%,創2017年以來新高;在主要出口目的地方面,中國鋼材出口至東盟、南亞、西亞、非洲等新興市場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比重持續攀升。這反映出中國鋼企順應市場需求變化,加快產品和市場結構調整,成功拓展了新興市場,鋼材出口競爭力逐步提高。
1.2 價格優勢明顯。
得益于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等因素,中國鋼材出口在價格上具有明顯優勢。以2023年為例,我國出口鋼材平均價格為每噸667美元,而同期歐盟和日本等發達經濟體出口鋼材平均價格在900-1000美元/噸。價格優勢是中國鋼企贏得國際訂單的關鍵所在。以柳鋼集團為例,2023年出口的主力產品如熱軋卷板、冷軋卷板價格優勢使柳鋼產品在東南亞、南亞、中東、南美等價格敏感型市場具有較強競爭力,成為拓展出口的重要杠桿作用。
(3)出口競爭力較強。國內鋼鐵產能強大。2023年12月中國鋼材進口量66.5萬噸,同比下降0.1%;1-12月我國鋼材累計進口量764.5萬噸,同比下降27.6%。高出口依存度給企業經營帶來了相當大的外部不確定性風險,需要企業加強國際市場分析和風險防范。柳鋼集團2024年一季度鋼材出口已完成全年目標的27%,出口業務對整體經營的貢獻度持續提升。為防范貿易風險,柳鋼制定了出口管理制度和貿易預警機制,加強貿易商信用評估,合理控制風險敞口,提高抗風險能力。
2 影響廣西鋼材出口競爭力的主要因素
2.1 技術工藝水平
技術工藝水平是影響中國鋼材出口競爭力的關鍵因素。總體來看,我國鋼鐵行業技術工藝與國際先進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高端產品產能不足,制約了出口競爭力提升。以柳鋼集團為例,近年來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建立起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廣西壯族自治區汽車用高強度鋼板工程研究中心等研發平臺,并成功開發出海底管線鋼、雙相高強鋼等高端新產品。廣西鋼鐵從整體來看高端產品產能仍略顯不足,出口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
2.2 原材料保障
原材料保障狀況直接影響鋼企生產成本和產品質量,進而影響出口競爭力。受歐美對俄制裁等影響,原料價格持續上漲,直接推高生產成本,影響產品價格競爭力。
2.3 政策支持力度
政策支持力度直接影響鋼企的生產經營和國際競爭力。以柳鋼為例,國家鼓勵鋼鐵行業做強做優,但在出口信貸、貿易融資、“走出去”等政策支持上仍有空間。優惠政策的匱乏,不利于進一步提升國際競爭力。
3 提升廣西鋼材出口競爭力的策略
3.1 加大高端產品研發,提高附加值
加大高端產品研發力度,優化產品結構,是提升鋼材出口附加值和競爭力的重要舉措。目前,我國鋼材出口雖然數量可觀,但高附加值產品所占比重仍較低,低端產品出口居多。這不利于提高整體盈利水平,也制約了我國鋼企在國際市場的話語權。
按照鋼材、長材、型鋼、棒材、線材、鋼筋、板材、中厚板、熱軋板卷、冷軋板卷、鍍層板、涂層板、電工鋼、管材分類,國內外競爭對手產品情況:1)中國寶武、日本制鐵、美國紐柯、鞍鋼、首鋼五家企業的產品種類最為豐富,幾乎覆蓋了所有產品類型。2)河鋼、湖南鋼鐵、俄新鋼、山鋼、沙鋼、印度塔塔,這六家企業的產品種類比較豐富,僅缺少2-3種產品大類。3)浦項、謝維爾、太鋼、建龍、印度JSW,這五家企業的產品相對豐富,缺少4大類產品。太鋼以板材為主,且不銹鋼占比超過55%;美國克-克也以板材為主,且其板材產品種類非常豐富,覆蓋所有的產品類型;奧鋼聯也以板材為主,且板材類型極為豐富。
以柳鋼集團為例,不斷開發高強鋼、高鍍鋅鋼、汽車鋼等高端產品,有效提升了產品附加值。2023年柳鋼冷軋雙相高強鋼、高鍍鋅汽車鋼等高端產品的產銷量同比分別增長20%和15%。在提高高端產品供給能力方面,柳鋼充分發揮科技創新主力軍作用,成立了科技質量中心、檢測計量中心等專業機構,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建立起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廣西壯族自治區汽車用高強度鋼板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創新平臺,擁有國家企業技術中心資質。積極推進智能制造等重大技改項目。與華為等高科技企業開展合作,共同研究高端產品應用標準。同時加強市場開拓,持續擴大出口份額,切入高端應用領域。如高強鋼切入汽車制造、海工裝備制造等領域;高鍍鋅鋼切入家電制造、汽車制造等領域。
3.2 優化產業布局,降低生產成本
生產成本是影響中國鋼材出口競爭力的關鍵因素。雖然我國鋼鐵企業在勞動力和部分原材料方面具有一定成本優勢,但是在能源、物流等環節成本仍較高,制約了整體競爭力的提升。
以柳鋼集團為例,近年來不斷優化鋼鐵產業布局,發揮多基地的協同效應,有效降低了生產運營成本。充分發揮廣西北部老基地和沿海新基地的區位優勢,實現鐵礦石和鋼材內陸-沿海雙向流動,降低了原燃料和產品的物流成本。依托防城港鋼鐵基地臨海優勢,建設專用原料碼頭和鋼材碼頭,鐵礦石和鋼材可直接水運輸入輸出,物流成本大幅下降。沿海基地臨近東盟主要經濟體,為鋼材出口創造了區位優勢,縮短了運輸距離。北部和沿海基地均擁有專用鐵路通道,實現公鐵水多式聯運,物流運力得到極大提升。
3.3 加強自主創新,打造核心競爭力
自主創新是提升中國鋼材出口競爭力的根本之策。因此,加強自主創新,掌握核心技術,打造自主知識產權優勢,對于贏得國際市場的話語權和主導權至關重要。
以柳鋼集團為例,近年來高度重視科技自主創新,不斷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創新資源,建立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自治區級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打造專業的科研隊伍。與華為等高科技企業開展合作,引進先進技術,提高創新能力。實施智能制造等重大技改項目,加快兩化融合,推動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加大研發投入,2023年研發投入占比達3%,持續向創新要動能。完善創新激勵機制,采取“揭榜掛帥”等機制為研發人員創造良好環境。在持續創新的驅動下,柳鋼取得了一批重大創新成果,開發出海底管線鋼、雙相高強鋼、高鍍鋅鋼等一系列高附加值新產品,為提升出口競爭力注入了新動能。比如,雙相高強鋼不僅填補了廣西在生產高端汽車用鋼領域的空白,而且打破了國外對我國這一領域技術的壟斷。再如高鍍鋅鋼,成功打入家電制造、汽車制造等國內高端應用領域的同時,今年還順利出口至歐洲等海外市場。
我國廣西地區鋼鐵企業創新路徑有待進一步拓寬,關鍵核心技術水平還有待提高,要進一步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完善創新體制機制,建立協同創新機制,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形成創新合力。鼓勵鋼企通過兼并重組、股權投資等方式,整合國內外創新資源,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支持鋼企設立研究院等機構,引進高端創新人才,增強原始創新能力。為創新主體減負賦能。加強創新成果產業化,促進新技術、新產品快速轉化并做大做強[1]。
培育一批具有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國際營銷網絡和品牌影響力的龍頭鋼鐵企業,是提升中國鋼材出口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一方面,大型鋼企憑借規模效應和協同效應,能夠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另一方面,龍頭企業擁有強大的資金實力、技術實力和管理能力,更有利于開展全球資源配置、打造國際營銷網絡,提高鋼材出口競爭力。以柳鋼集團為例,作為廣西最大的鋼鐵企業集團,近年來不斷加大“走出去”步伐,致力打造具有全球視野的鋼鐵綜合服務商。加快產業布局調整,以“一總部多基地”模式推動協同發展,打造“產業鏈一體化”優勢。目前,柳鋼已在廣西北部和沿海地區分別建成傳統鋼鐵基地和新型鋼鐵基地,形成“北工南鋼”聯動發展新格局。持續優化產品結構,通過技術創新不斷開發高附加值產品,產品結構、收益結構持續向好[2]。大力推進鋼鐵主業與多元產業的有序協同發展,已形成以鋼鐵為主導,有色金屬、裝備制造、工程承包、貿易物流等多元產業并舉的格局。加大國際化步伐,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大力開拓東盟、南亞、中東等國際市場,2023年鋼材出口量大幅增長。作為廣西乃至西南地區最大的鋼鐵集團,柳鋼充分利用自身資金、技術、人才等綜合實力優勢,積極推動規模化發展和國際化布局,初步具備了國際競爭力。但與跨國鋼鐵集團相比,柳鋼的國際化程度仍較低,產業鏈上下游延伸有限,缺乏真正的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和國際營銷服務網絡。今后,柳鋼需要進一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鋼鐵產業集群。
加大資本運作力度,通過并購重組等方式,進一步做大做強主業,提升規模效應。加快上下游產業鏈延伸,向原材料資源和終端應用兩端拓展,打造完整的鋼鐵全產業鏈體系。繼續深耕“一帶一路”沿線市場,加快海外運營步伐,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降低生產和物流成本。構建跨國營銷服務網絡,建立全球營銷體系,提供全方位增值服務,提升終端服務能力。不斷提升品牌影響力,在關鍵領域打造有影響力的產品品牌,塑造民族品牌形象,提高在國際市場的話語權。與此同時,政府也應為培育龍頭企業營造良好環境[3]。
4 結語
廣西地區鋼鐵企業應統籌兼顧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并協調好兩個市場的平衡關系。應拋棄以規模產量為中心的傳統經營觀念,轉向以效益為中心;應認識到,再靠提高裝備水平、降低成本,從而獲得競爭優勢的空間已經越來越小。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鋼鐵行業將處于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在經濟“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鋼鐵行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滿足國內鋼材需求。在資源和環境約束下,綠色發展要求下,鋼鐵產量大幅增長已沒有空間。廣西鋼鐵應盡快適應鋼鐵進出口新發展格局,“鼓勵高端、限制低端、打擊非法”鋼鐵出口,樹立自己的品牌,維護貿易秩序,積極參與國際產業鏈共建,為世界提供中國優質鋼材。
參考文獻
[1] 周小琳.我國外貿競爭力現狀及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05.
[2] 陳輝.“一帶一路”背景下衡陽市外貿出口競爭力提升策略分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 2022(15):117-119.
[3] 陳光榮.中國鋼材貿易企業競標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5.
產線動態
2024年5月,中東和北非地區的兩家新建鋼鐵項目開始運營,并伴隨著大量新設備投入生產。同時,亞洲只有一個新建鋼鐵項目投入運行。據有關數據庫數據,5月份全球新增鋼鐵產能(不包括中國大陸)如下:焦炭80萬噸/年、直接還原鐵100萬噸/年、粗鋼360萬噸/年、半成品340萬噸/年、長材50萬噸/年、熱軋板卷200萬噸/年和焊管20萬噸/年。
今年5月,阿爾及利亞的Turkish Tosyali控股公司在Oran啟動了一個新建扁平材項目(板卷鋼廠),計劃用全部國產材料滿足阿爾及利亞的扁平材需求。此外,該項目將大大有助于阿爾及利亞鋼鐵行業的整合和非碳氫化合物出口收入的增加。今年5月,在新建板卷鋼廠項目一期工程中,該公司完成了煉鋼車間的投產,包括產能240萬噸/年的電爐、鋼包爐和產能220萬噸/年的板坯連鑄機,以及產能200萬噸/年的熱軋機。正在進行的二期工程包括安裝1條1780毫米的酸洗生產線和1臺產能80萬噸/年的冷軋生產線,前者由中國中鋼集團提供;后者包括1條產能40萬噸/年的熱浸鍍鋅帶卷生產線和1臺產能20萬噸/年的彩涂板卷生產線。二期工程設備計劃于2025年投產。
今年5月中東和北非地區第二個投產的新建鋼鐵產能項目是伊朗Jahan Foolad Sirjan鋼鐵聯合公司(SJSCO)的項目,隨著5月份的設備啟動該項目投入運行。作為GolGohar礦業和工業公司(GEG)旗下的子公司,該公司在伊朗克爾曼省的Sirjan鋼廠投產了年產105萬噸的2號直接還原鐵模塊,并將其直接還原鐵產能提高了一倍。目前該廠正在建設中的產能為176萬噸/年的3號直接還原鐵模塊將于2025年投產,隨后將于2026年投產1座電爐煉鋼車間(產能130萬噸/年大方坯)和1臺年產50萬噸的線材軋機。如果該階段項目建設能按計劃實施,則SJSCO公司將能夠生產377萬噸/年直接還原鐵、250萬噸/年粗鋼和半成品以及100萬噸/年長材。
在亞洲,一家中國鋼鐵企業在印度尼西亞投產了1座生產商品焦炭的焦爐。旭陽偉山新能源(印尼)有限公司是中國旭陽焦化集團的子公司,在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省中部青山工業園區的工廠投產了1座炭化室高7.1米的2號焦爐。這是繼2023年7月和11月該公司投產3號和1號焦爐以及2024年2月投產4號焦爐后,在新建焦炭項目中投產的第四座焦爐。迄今為止,該廠的焦炭產能已達到320萬噸/年,而該項目預計還將建兩座焦爐,最終焦炭產能將達到480萬噸/年。
2024年6月,全球投產的新增鋼鐵產能將主要是亞洲鋼鐵企業(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的投資項目完成,而中東和北非地區可能緊跟土耳其和伊朗也投產部分新產能。另外,歐洲將關閉鋼鐵產能,即英國將關停1座高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