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我國糧食價格政策研究的反思與展望

2024-01-01 00:00:00孫中葉楊傳宇
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4年4期

摘 要: 我國糧食市場在價格 “天花板” 與成本 “地板” 的雙重擠壓下, 其政策性矛盾日益積累, 加之糧食補貼和國際貿易爭端不斷加劇, 因此, 探尋我國糧食價格政策的改革方向迫在眉睫。通過梳理國內外糧食價格政策的理論淵源、 政策演進和實施效果以及糧食價格形成機制和影響因素等相關文獻, 發現國外糧食價格政策的研究對于解決我國的問題存在局限性, 而國內相關研究多局限于定性分析, 且以研究和評價價格政策績效為主, 對于調控政策如何實現市場與政府有效結合、 如何配給財政資源以實現各參與主體效用最大化等研究相對不足。基于國家糧食安全新戰略實施和糧食產業強國建設的背景, 本文提出未來糧食價格政策研究應綜合考慮糧食的雙重屬性, 著眼于國內國際兩個市場, 充分發揮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相結合的優勢, 持續完善我國的糧食價格形成機制。

關鍵詞: 糧食價格;調控政策;糧食價格形成機制

中圖分類號: F32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1217 (2024) 04-0075-10

收稿日期: 2024-04-16

基金項目: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1BJL001): 新中國糧食價格政策演進內在邏輯與改革戰略取向。

作者簡介: 孫中葉(1966-), 女, 河南淇縣人, 河南工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 糧食經濟研究中心教授, 博士生導師, 經濟學博士。

楊傳宇(1996-), 男, 河南南陽人, 河南工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 糧食經濟研究中心碩士研究生。

價格問題既是宏觀經濟政策的主要目標, 也是微觀經濟學研究的重要內容。糧食作為國家戰略物資以一種獨有的隱喻講述著真實的歷史, 糧價穩百價穩, 糧食安天下安, 糧食安全是關系國民經濟發展、 社會穩定和國家獨立自主的全局性重大戰略問題。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問題, 把糧食價格政策作為糧食安全國家戰略的核心抓手。當前, 我國面臨的 “兩個大局” 前所未有, 糧食作為應變局和開新局的 “壓艙石”, 已成為近幾年中央一號文件的高頻詞。中央一號文件和 “十四五” 規劃多次提出要深化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收儲制度改革, 增強價格政策穩糧能力, 以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新中國糧食價格政策歷經70多年變遷取得了巨大成就, 解決了老百姓吃飯問題, 并實現了從吃飽向吃好的歷史性轉變, 已成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內容。當前, 糧食流通市場矛盾累積、 國際糧食供應鏈不穩、 糧食補貼爭端WTO裁定及多邊貿易爭端加劇將糧食價格政策推到改革關口。本文通過回顧、 總結新中國不同發展階段糧食價格政策及效果, 梳理糧食價格政策演進背后的制度變遷機理, 為我國糧食價格政策改革提供有益的啟示和借鑒, 嘗試對未來糧食價格政策研究的可能方向做出展望。

一、 糧食價格政策實施的理論淵源與實踐起源相關研究

國內外學者關于糧食價格政策研究的思想起源都是以經典經濟學理論為基礎。Bean【Bean L H. “The farmers’ response to price”, Journal of Farm Economics, Vol.11, No.3, 1929, pp.368-385.】最早對農產品供給函數進行研究。舒爾茨(Schultz)、 丁伯根(Tinbergen)和里西(Ricci)分別提出了蛛網模型, 從供給由上期價格決定的假定出發, 運用彈性原理解釋生產周期較長的農產品在失去均衡時發生的不同波動情況。Coase和Fowler【Coase R H, Fowler R F. “Bacon production and the pig-cycle in Great Britain”, Economica, Vol.2, No.6, 1935, pp.142-167.】、 Nerlove【Nerlove M. “Estimates of the elasticities of supply of selected agricultural commodities”,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Vol.38, No.2, 1956, pp.496-509.】以及Muth【Muth J F. “Rational expectations and the theory of price movements”, Econometrica: journal of the Econometric Society, Vol.29, 1961, pp.315-335.】等不斷對蛛網理論模型加以擴展, 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適應性價格預期模型、 幼稚性價格預期模型和理性價格預期模型。此外, 糧食價格政策最早的實踐是1933年美國第一部 《農業調整法案》 出臺的無追索權貸款制度, 此后, 利用糧食價格政策穩定市場和保障糧食安全成為世界各國和地區的普遍做法。【Dorosh P A. “Food price stabilisation and food security: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Bulletin of Indonesian Economic Studies, Vol.44, No.1, 2008, pp.93-114.】但當前, 各國糧食價格政策存在著顯著差異, 對政策能否穩定糧食價格存在較大分歧。【Kim K, Chavas J P. “A dynamic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a price support program on price dynamics and price volatility”,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Vol.27, 2002, pp.495-514.】【王士海、 李先德: 《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托市效應研究》, 《農業技術經濟》 2012年第4期。 】

二、 我國糧食價格政策演進階段的相關研究

新中國成立以來, 中央不斷深化改革糧食價格形成機制并逐漸摸索出了一套符合我國市場經濟規律的政策體系。【孫中葉、 李盼盼、 李治: 《百年糧食改革發展的歷史邏輯與當代價值》, 《糧食科技與經濟》 2023年第2期。】回顧我國糧食價格政策的演變歷程, 不難發現, 各歷史階段我國糧食價格政策與同階段農業政策總目標息息相關。【周楊、 邵喜武: 《改革開放40年中國糧食價格支持政策的演變及優化分析》, 《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年第4期。 】【羅海平、 桂俊練、 張顯未: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糧食安全政策及時代啟示》, 《當代經濟研究》 2023年第10期。 】

糧食自由購銷走向糧食統購統銷的政府定價政策階段(1949-1977)年。新中國成立初期, 糧食需求顯著增加, 但受長期戰亂影響糧食生產力大幅下降、 產量降至低谷, 國內糧食局勢極其嚴峻, 國家掌握的糧源有限, 加之國外對我國經濟封鎖和資產階級投機勢力哄抬糧價, 國內糧食市場價格大幅波動。【周洲、 石奇: 《目標多重、 內在矛盾與變革循環——基于中國糧食政策演進歷程分析》, 《農村經濟》 2017年第6期。 】【趙惠敏: 《新時期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研究》, 《社會科學戰線》 2021年第12期。】中央通過大規模推進土地改革, 堅持財政經濟統一、 糧價基本穩定基本方針, 確立以穩定市場和物價為重大方針, 實行糧食自由購銷政策, 逐步增強對糧食市場的調控能力, 成功起到了穩定市場、 平抑糧價的作用, 扭轉了全國糧食困難局面。【曾楚宏、 石汝杰: 《糧食購銷制度變遷過程中的國有糧食企業改革: 回顧與思考》, 《當代經濟管理》 2009年第10期。 】但隨著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穩步發展, 糧食需求進一步上漲, 糧食供求矛盾仍未得到妥善處理。為進一步緩和糧食緊張局面, 國家以糧食局勢基本穩定為契機, 在1953年全面實行糧食統購統銷政策, 并在實施過程中隨客觀情況的變化不斷發展和完善。【雷良驥: 《談談新形勢下的糧食統購統銷政策》, 《財貿經濟》 1983年第3期。 】糧食統購統銷政策是依據蘇聯模式實行計劃經濟在物資極度匱乏下為推進工業化進程的不得已選擇,【陳祥云、 李榮耀、 趙勁松: 《我國糧食安全政策: 演進軌跡、 內在邏輯與戰略取向》, 《經濟學家》 2020年第10期。】雖然實現了糧食市場零風險并形成了糧食價格長期穩定的局面, 堅實了國家的工業化基礎, 但也付出了巨大代價。在統購方面, 由于左傾蠻干和命令主義錯誤致使政策執行出現重大偏差, 農民種糧積極性嚴重受挫, 政府財政負擔加重。【吳碩: 《中國糧食購銷政策的演變及評價》, 《中國農村觀察》 1995年第6期。 】在統銷方面, 多數地區對糧食統銷重視不夠, 未從根本上摸清群眾需要, 造成了 “該多銷的銷少了, 不該銷的也銷了” 的結果。【常明明: 《糧食統購統銷政策實施之初的偏向與糾偏 (1953-1954)——以中南區為中心》, 《中國農史》 2019年第1期。】

統購統銷制度解體進程中的糧食價格購銷 “雙軌制” 階段(1978-1991年)。1978年, 隨著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逐步推行, 我國糧食生產能力大幅提升, 中央在維持糧食統購統銷政策不變的前提下逐步降低統購數量、 提高收購價格, 放開糧食集貿市場, 允許農民將余糧進行多渠道經營,【廖進球、 黃青青: 《改革開放以來糧食收購價格政策演進軌跡》, 《現代經濟探討》 2018年第8期。 】糧食價格購銷 “雙軌制” 開始萌芽, 糧食產量大幅上升切實增加了農民收入并扭轉了糧食長期供不應求的局面,【普蓂喆、 呂新業、 鐘鈺: 《產需張弛視角下糧食政策演進邏輯及未來取向》, 《改革》 2019年第4期。 】但政策調整不僅對糧食流通和調運提出了新要求, 更加大了國家財政壓力和政策執行成本, 迫切需要用新的思路改革糧食購銷政策。【張學兵: 《糧食統購統銷制度解體過程的歷史考察》, 《中共黨史研究》 2007年3期。】1985年, 中央為滿足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 改善農業生產向商品經濟轉化不協調的局面, 開始初步嘗試糧食政策市場化改革, 我國糧食統購統銷制度逐步解體并轉入糧食價格購銷 “雙軌制” 階段。【熊應明: 《糧食購銷與價格 “雙軌制” 的思考》, 《南方經濟》 1990年第3期。 】糧食價格購銷 “雙軌制” 作為糧食統購統銷向市場化經營過渡的過渡性糧食流通體制,【鄧一鳴: 《糧食購銷雙軌制過渡性及其矛盾研究》, 《財經科學》 1993年第1期。 】在起步階段有效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 促進了糧食生產和糧食流通,【華奕州、 黃季焜: 《糧食收購雙軌制改革與糧食生產: 以小麥為例》, 《農業經濟問題》 2017年第11期。】但根源于糧食合同定購制所附加的超經濟強制或行政指令性, 糧食購銷和價格 “雙軌制” 之間的對立和摩擦逐漸凸顯, 糧食購銷價格倒掛程度加劇。同時為確保糧食收購滿足供給, 政府將議價收購部分轉為平價銷售進一步加重了財政虧損。【許經勇: 《糧食收購價格應繼續實行 “雙軌制” 》, 《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 1990年第1期。 】【熊應明: 《簡論糧食購銷與價格 “雙軌制” 的矛盾及其完善辦法》, 《貴州社會科學》 1990年第7期。】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完善進程中的糧食收購保護價階段(1992-2003年)。早在1990年, 多地相繼出現 “賣糧難” 現象, 中央為避免糧食連續增產后減弱政府對糧食價格形成的作用進而導致農民種糧收益和積極性下降問題, 提出建立糧食收購保護價政策, 但工作基礎和經驗不足致使該政策未對糧食收購價格形成顯著影響。【宋洪遠: 《改革以來中國農業和農村經濟政策的演變》, 北京: 中國經濟出版社, 2000年。】1992年, 黨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引入市場機制成為了糧食部門改革的重要目標, 但國內市場機制的不完善和宏觀經濟的惡化致使糧食價格自由化改革未見成效。【李國祥: 《我國糧食價格形成機制沿革的歷史回顧與探討》, 《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年第4期。】中央認識到, 以小農戶為主體的農業經營方式決定了我國不能完全放開糧食市場, 需要政府進行適度干預。1993年, 政府要求各地盡快制定糧食收購保護價制度, 而受限于當時的條件和時機, 保護價制度的作用有限。【夏仲明: 《三十年糧改的回顧與思考》, 《糧食問題研究》 2008年第4期。】至1998年, 糧食供給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但財政壓力過重、 糧食品種結構供需失衡、 糧食流通體制不完善等問題仍凸顯。【興慶: 《論新一輪糧改》, 《管理世界》 1998年第6期。】中央決定以 “四分開, 一完善” 為原則進一步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并提出 “三項政策, 一項改革” 具體措施, 而以保護價保證農民利益和國有糧食企業壟斷收購、 減輕財政負擔的政策雙目標相互沖突,【曹建軍: 《當前糧食保護價政策分析》, 《中國農村經濟》 1998第8期。】以及各經濟利益主體行為嚴重偏離政策預期目標,【徐振宇: 《從博弈的角度看新一輪糧改》, 《中國農村觀察》 2001年第2期。 】保護農民利益、 減輕財政負擔、 確保糧食生產和穩定糧食市場價格等政策目標均未能有效實現。【許斌: 《中國糧食保護價政策內容核心及其評價》, 《財經理論與實踐》 2003年第2期。】2001年開始, 中央以 “放開銷區、 保護產區、 省長負責、 加強調控” 為思路, 明確將政策的多重目標進行剝離, 各地區相繼放開糧食收購, 全面引入競爭機制由市場調節價格實現資源高效率配置目標, 逐步實施農民直接補貼計劃實現收入分配目標, 并通過完善糧食儲備管理體系以確保糧食安全和維護市場穩定,【趙德余: 《解釋糧食政策變遷的觀念邏輯: 政治經濟學的視野》, 《中國農村經濟》 2010年第4期。】改革得到良好反響。【葉興慶: 《改糧食保護價收購為直接補貼農民——我國農業保護政策的重大調整》, 《中國農村經濟》 2002年第7期。】政府多年來對糧食收購保護價制度的改革探索有效推進了糧食購銷市場化進程,為我國全面放開糧食購銷市場奠定了基礎。【蘭錄平: 《從糧食購銷政策演變看我國糧食購銷市場化》, 《農業經濟》 2013年第1期。】

糧食購銷全面市場化時期的托市收購政策階段(2004年至今)。2003年, 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中央結合多年的糧食價格政策實施經驗, 開始了全面放開糧食市場條件下的價格政策改革探索。為保護農民生產積極性、 穩定糧價, 2004年和2008年政府先后在主產區糧食收購中推行對稻谷和小麥的最低收購價政策以及對玉米、 大豆和油菜籽的臨時收儲政策等 “托市” 政策, 有效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和國民經濟的快速穩定發展,【方言: 《中國特色農業支持保護之路——70年中國農業支持保護制度變遷(下)》, 《中國糧食經濟》 2019年第12期。】但 “托市” 政策的負面效應也逐漸凸顯: 政策性收儲倉容不足、【隋麗莉、 顧莉麗: 《新世紀以來我國糧食價格政策成效、 問題與改革方向》, 《經濟縱橫》 2020年第3期。】國家財政壓力和陳化糧風險加大、【高鳴、 寇光濤、 何在中: 《中國稻谷收儲制度改革研究: 新挑戰與新思路》, 《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年第5期。】糧食種植結構失衡、【周靜、 曾福生: 《 “變或不變” : 糧食最低收購價下調對稻作大戶種植結構調整行為研究》, 《農業經濟問題》 2019年第3期。】國內外農產品價格長期倒掛和下游原糧加工業發展受阻。【王雙進: 《糧食托市收購的困境及改革取向》, 《經濟縱橫》 2015年第11期。】對此, 中央進行了一系列糧食價格政策改革。2014年, 率先將棉花和大豆的臨時收儲政策轉為目標價格政策, 但政策并未取得預期效果,【胡迪、 楊向陽、 王舒娟: 《大豆目標價格補貼政策對農戶生產行為的影響》, 《農業技術經濟》 2019年第3期。】【賀超飛、 于冷: 《臨時收儲政策改為目標價格制度促進大豆擴種了么?——基于雙重差分方法的分析》, 《中國農村經濟》 2018年第9期。】其原因在于目標價格補貼政策的政策設計和實施存在困境。【唐溧、 史冊、 劉亞慧等: 《農產品價格補貼政策演進、 效應評估與頂層設計》, 《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3年第5期。】2016年, 我國拉開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序幕, 中央結束連續實行八年的玉米臨時收儲制度, 出臺了 “市場定價、 價補分離” 的生產者補貼制度, 在該制度框架下玉米價格由市場決定, 農民根據市場隨行就市銷售玉米, 由各類市場主體自由收購, 利益驅動下玉米產業被全面激活,【宮斌斌、 郭慶海: 《玉米收儲政策改革與目標價格政策重估》, 《世界農業》 2022年第6期。】但政策無法有效響應市場價格變化的機制, 難以確保農民獲得穩定收入,【宮炳含、 曾智、 米鋒: 《價補分離政策對農民種糧收入的影響研究》, 《玉米科學》 2021年第5期。】同時玉米收購主體多元化使供給價格下降, 農戶的預期收益降低, 種植面積減少, 玉米總產量下降。【徐金海、 彭悅: 《 “價補分離” 改革對中國玉米生產的影響效應與作用機制》, 《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4年第1期。】新形勢下, 政府深刻落實新糧食安全觀和國家糧食安全戰略, 持續深化改革糧食價格政策, 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地方政府抓糧食生產和農民種糧積極性, 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 糧食價格實施政策效果的相關研究

糧食價格政策效果評價是學界、 政策制定者和市場參與者關注的熱點。鑒于研究背景、 目標和方法不同, 學界對該問題的認識存在兩種觀點: 政策有效論和市場扭曲論。政策有效論認為若不考慮成本因素, 糧食價格支持政策存在潛在的帕累托改進, 可以減少市場風險、 減緩價格波動、 增加生產者收入,【Byerlee D, Jayne T S, Myers R J. “Managing food price risks and instability in a liberalizing market environment: Overview and policy options”, Food Policy, Vol.31, No.4, 2006, pp.275-287.】【周應恒、 趙文、 張曉敏: 《近期中國主要農業國內支持政策評估》, 《農業經濟問題》 2009年第5期。】【伍世安、 黃先明、 肖文海: 《研判價格形勢 深化價格改革——中國價格協會高校價格理論與教學研究會召開第28次年會》, 《價格理論與實踐》 2012年第10期。】對農業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鑒于發展中國家糧食價格政策面臨兩難困境, 若沒有公共部門的配合, “理順價格” 本身可能是無效的或起反作用,【Anderson K, Hayami Y, George A, et al.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agricultural protection: East Asia i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USA: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1986, pp.39-248.】我國糧食宏觀調控形成以政府調控政策主導市場糧價基本走向的格局。市場扭曲論則認為糧食價格政策財政成本驚人,【Cummings Jr R, Rashid S, Gulati A. “Grain price stabilization experiences in Asia: What have we learned?”, Food Policy, Vol.31, No.4, 2006, pp.302-312.】【劉婷、 曹寶明: 《我國糧食價格政策調控有效性與改革思路》, 《農村經濟》 2019年第3期。】并造成社會福利的嚴重損失,【Ramaswami B, Balakrishnan P. “Food prices and the efficiency of public intervention: the case of the public distribution system in India”, Food policy, Vol.27, No.5-6, 2002, pp.419-436.】【鐘甫寧: 《糧食儲備和價格控制能否穩定糧食市場?——世界糧食危機的若干啟示》, 《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年第2期。】【李國祥: 《我國糧食價格形成機制沿革的歷史回顧與探討》, 《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年第4期。】【鄭風田、 普蓂喆: 《反思政策性糧食儲備體系: 目標分解與制度重構》, 《中州學刊》 2019年第11期。】且對糧食增產的效果和農戶收入增加的貢獻度并不明顯,【梁世夫: 《糧食安全背景下直接補貼政策的改進問題》, 《農業經濟問題》 2005年第4期。】【王姣、 肖海峰: 《中國糧食直接補貼政策效果評價》, 《中國農村經濟》 2006年第12期。】【彭長生、 王全忠、 李光泗等: 《稻谷最低收購價調整預期對農戶生產行為的影響——基于修正的Nerlove模型的實證研究》, 《中國農村經濟》 2019年第7期。】中國糧食價格支持政策的市場扭曲效應日益凸顯、 價格支持政策效應逐漸下降。【程國強、 朱滿德: 《中國糧食宏觀調控的現實狀態與政策框架》, 《改革》 2013年第1期。】【鮑國良、 姚蔚: 《我國糧食補貼政策問題與對策——基于 “險補結合” 糧食補貼政策分析》, 《江西財經大學學報》 2022年第3期。】學界對該問題的討論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一是對糧食產量、 農民增收和糧食價格的影響。在對糧食產量影響的方面, Gupta認為糧食價格政策可增加農業生產力提升糧食產量,【Gupta R K, Kumar V, Singh P K, et al. “Impact of minimum support price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Western Ind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rrent Microbiology and Applied Sciences, Vol.9, No.6, 2020, pp.2291-2303.】李雪等將農戶預期納入理論分析框架證明了價格支持政策可顯著增加糧食種植面積。【李雪、 袁青青、 韓一軍: 《價格支持政策對糧食種植面積的影響機理分析——以小麥省級面板數據為例》,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19年第1期。】李京棟和李先徳通過模擬最低收購價政策發現, 政策取消將導致糧食產量急劇下降, 給我國糧食供給安全帶來嚴重沖擊。【李京棟、 李先德: 《最低收購價政策調整對我國糧食安全的影響——以稻谷為例》,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22年第3期。】鐘鈺和秦富運用倍差分析方法重點考察糧食價格政策對稻谷生產的影響, 發現糧食價格政策未對糧食生產存在顯著的激勵作用, 并且糧食生產存在較大的成本節約空間, 其內在原因根植于政策在執行過程中各主體利益的沖突。【鐘鈺、 秦富: 《我國價格支持政策對糧食生產的影響研究》, 《當代經濟科學》 2012年第3期。】在對農民收入的影響方面, 臺德進和蔡榮利用多時點雙重差分模型、 固定效應模型和中介效應模型研究發現, 糧食價格支持政策可有效促進農民增收和縮小收入差距。【臺德進、 蔡榮: 《糧食價格支持政策與農民收入及收入差距: 理論邏輯與實證檢驗》, 《農村經濟》 2023年第9期。】但國外相關研究以參與主體的經濟狀況和對社會發展的預期為視角, 發現糧食價格支持政策的好處被富裕農場主截取, 并未實現政策消除收入差距的目標。【Witzke H, Hausner U. “A Public Choice Analysis of US Producer Price Support in wheat and corn: implications for agricultural trade and policy”, in Staff Papers, ed. Waite Library, 1993.】此外, 在糧食價格方面, 國內學者多從供求理論和蛛網理論出發進行研究。肖國安認為糧食政策的實施將使消費者獲利更多, 微薄的價格補貼并不能抵消農民因價格下跌帶來的收益下降, 故糧食價格政策只能加劇糧食價格波動。【肖國安: 《糧食直接補貼政策的經濟學解析》, 《中國農村經濟》 2005年第3期。】對此, 鐘甫寧也認為在政府無法完全了解糧食市場真實狀況的情況下, 糧食調控政策會破壞市場價格信息的傳遞效應, 進而導致糧食價格發生劇烈波動。【鐘甫寧: 《糧食儲備和價格控制能否穩定糧食市場?——世界糧食危機的若干啟示》, 《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年第2期。】而王力和孫魯云采用雙重差分方法估計了2004年以來實施的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對糧食價格波動的影響, 研究結果發現, 在分離了供給、 需求以及宏觀經濟因素對糧食價格波動的影響之后, 最低收購價政策顯著降低了政策執行區省份小麥價格波動率2.4個百分點, 穩定了小麥市場價格, 并且糧食價格政策的長期效果較短期更為明顯, 但最低收購價政策對稻谷價格波動的穩定作用并不顯著。【王力、 孫魯云: 《最低收購價政策能穩定糧食價格波動嗎》, 《農業技術經濟》 2019年第2期。】國外學者多利用統計數據并結合數理和計量模型對糧食消費函數、 供給函數和蛛網模型進行實證分析。Jayne等運用虛擬事實因果模型和向量自回歸模型全面研究了糧食價格支持政策對糧價波動的影響, 發現政策實施可顯著影響糧食市場價格和波動程度。【Jayne T S, Myers R J, Nyoro J K. “The effects of government maize marketing policies on maize market prices in Kenya”, in Contributed Paper Prepared for Presentation at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gricultural Economists’ Conference, Australia: IAAE, 2006.】而Gallagher則發現糧食價格支持政策與市場運行狀況密切相關, 僅當市場低迷期時價格支持政策才會影響市場價格。【Gallagher P. “The effectiveness of price support policy-some evidence for US corn acreage response”, Agricultural Economics Research, Vol.30, No.4, 1978, pp.8-14.】

二是對社會福利影響方面, 國內學者對糧食價格政策的社會福利效益存在爭論。部分學者認為糧食價格政策會引致消費者、 生產者和政府三者之間發生利益的重大再分配, 造成糧食市場價格嚴重扭曲、 社會利益分配不均使社會福利損失嚴重。【朱新方、 孔令成: 《我國糧食價格支持、 直接補貼的福利經濟學分析及政策改進》, 《特區經濟》 2011年第6期。】 當前我國的糧食價格調控存在巨大的制度成本, 嚴重破壞了政策原有的社會福利效應并加重了政府財政壓力, 降低制度成本才是發揮政策社會福利效應的有效實現路徑。【李光泗、 鄭毓盛: 《糧食價格調控、 制度成本與社會福利變化——基于兩種價格政策的分析》, 《農業經濟問題》 2014年第8期。】還有部分學者通過構建經濟學模型發現糧食價格政策制度可提升社會福利, 李邦熹和王雅鵬構建供給需求方程分析農民的消費者福利效益和生產者福利效應, 發現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在短期和長期內均可顯著促進農戶福利增加。【李邦熹、 王雅鵬: 《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對農戶福利效應的影響研究》, 《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年第4期。】與國內研究結論相反, 國外研究結論較為一致, 認為糧食價格政策會引起公眾社會福利損失。2014年美國引入的農業價格損失保險和農業風險保險與無補貼相比, 當農業補貼引起經濟與政治較大摩擦時會損失公眾社會福利。【Alizamir S, Iravani F, Mamani H. “An analysis of price vs. revenue protection: Government subsidies in the agriculture industry”," Management Science, Vol.65, No.1, 2019, pp.32-49.】英國糧食價格政策對投入市場和產出市場均存在顯著影響, 能顯著提升農業凈投資和凈收入, 但對勞動就業率存在先提升后削減的非線性時變特征。【Traill B. “The effect of price support policies on agricultural investment, employment, farm incomes and land values in the UK”,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Vol.33, No.3, 1982, pp.369-385.】而土耳其農業部門長期以來一直受政府直接或間接干預, 其農業支持價格政策除了對價格、 產出和收入產生短期影響外, 還通過資源配置效應引致經濟發生長期結構性變化。【Kasnakoglu H. “Agricultural price support policies in Turkey: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in Food, States, and Peasants, ed. Richards A, New York: Routledge, 2021, pp.131-157.

三是政策利益主體的權責分配與行為響應研究。國內學者以目標約束與問題導向為線索, 運用制度經濟學與博弈論分析糧價政策演進的核心利益主體及行為響應, 在政策利益主體之間建立起以權責再分配為內核的邏輯框架,【朱晶: 《農業公共投資、 競爭力與糧食安全》, 《經濟研究》 2003年第1期。】【趙德余: 《解釋糧食政策變遷的觀念邏輯: 政治經濟學的視野》, 《中國農村經濟》 2010年第4期。】【徐振宇、 李朝鮮、 李陳華: 《中國糧食價格形成機制逆市場化的邏輯: 觀念的局限與體制的制約》, 《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年第4期。】【宋亮、 曹寶明、 朱強: 《價格支持、 交易成本與市場整合》, 《農業技術經濟》 2020年第6期。】剖析其背后利益主體的博弈, 探討觀念、 路徑依賴、 行政管制偏好、 糧食市場主體等因素對糧食價格政策的影響。【鄧亦武、 劉偉: 《積極發揮財政職能促進糧食宏觀調控》, 《財貿經濟》 2003年第11期。】【鄧大才: 《糧食安全的模型、 類型與選擇》,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2年第1期。】【譚硯文、 楊重玉、 陳丁薇: 《中國糧食市場調控政策的實施績效與評價》, 《農業經濟問題》 2014年第5期。】【陳會玲、 李寧、 何啟: 《最低收購價政策的糧食安全效應——基于湖北省樣本地區數據的分析》, 《農村經濟》 2019年第9期。】【薛巖、 彭超: 《糧食市場全面放開后的政策調控及其改革方向》, 《理論探索》 2020年第1期。】國外學者認為糧食補貼政策對農業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Rada N, Wang C, Qin L. “Subsidy or market reform? Rethinking China’s farm consolidation strategy”. Food Policy, Vol.57, 2015, pp.93-103.】但易導致市場扭曲。【Gouel C. “Optimal food price stabilisation policy”,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Vol.57, 2013, pp.118-134.】此外, 價格支持政策將引致農業生產集約化程度提升, 致使農業生產方式趨向于連作、 高化學藥品投入從而產生嚴重的環境問題。【Jiao X, He G, Cui Z, et al. “Agri-environment policy for grain production in China: toward sustainable intensification”, 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 Vol.10, No.1, 2018, pp.78-92.】

四、 我國糧食價格形成機制的相關研究

糧食價格政策的核心是價格形成機制, 從均衡價格理論出發, 一般情況下市場供求狀況是決定糧食價格形成的基礎。【李登旺、 韓磊: 《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改革背景下糧食型家庭農場發展困境與對策研究》, 《價格理論與實踐》 2019年第1期。】【袁斌、 陳超: 《天氣變化視角下易腐農產品價格波動研究》, 《干旱區資源與環境》 2020年第5期。】雖然我國在糧食市場化改革中形成了市場主導型和政府主導型兩種運行不同的糧食價格形成機制,【嚴敏: 《糧食價格形成和運行機制分析》, 《經濟學家》 1996年第4期。】糧食價格的基礎仍由糧食市場的供給與需求情況共同決定。【梁永強: 《我國糧食價格的影響因素分析》, 《中國物價》 2010年第2期。】當前, 市場在糧食價格形成中的關鍵性作用愈發明顯, 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已成為當前我國糧食市場化改革的重要方向,【喻志軍: 《我國糧食安全、 農民收益與糧食價格政策的關系分析》, 《商業經濟研究》 2021年第10期。】也是完善我國糧食價格調控機制的基礎和核心。考慮到糧食產品的特殊性, 當外部不確定性導致糧食價格出現異常波動時, 政府有必要進行宏觀調控來穩定糧食價格。因此以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所代表的價格管理體制也逐漸成為農產品價格決定的重要方式。【倪洪興: 《開放條件下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與價格政策選擇》, 《中國糧食經濟》 2017年第6期。】【徐田華: 《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改革的難點與對策》, 《農業經濟問題》 2018年第7期。 】但我國部分糧食品種的市場價格與國內以及國外市場價格在聯系上存在較為嚴重的價格體系紊亂現象。【李寧、 吳倩、 辛毅頁: 《 “稻谷-大米” 價值鏈價格聯系、 價格形成及主要影響因素研究》, 《農業經濟與管理》 2023年第5期。】新形勢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任務, 就是理順重要農產品價格信號, 建立以國內市場為主、 國際市場為輔、 國際和國內市場聯動的糧食市場體系, 形成以市場價格形成機制為主、 其它價格形成機制為輔的價格形成機制, 完善糧食市場價格運行系統, 通過市場這只 “看不見的手” 調節糧食生產結構, 決定糧食市場價格。【湛禮珠: 《政府計劃到市場調節: 糧食價格政策演變及啟示》, 《價格月刊》 2021年第12期。 】也有學者指出要形成和建立以市場價格為主體, 政府最低收購價格為底線, 目標價格補貼為上限的市場與政府雙重調控的價格形成機制,【李經謀、 楊光焰: 《對市場放開后我國糧食價格調控問題的反思》, 《糧食問題研究》 2008年第2期。】【李林茂、 冷崇總、 李群: 《建立糧食收購 “三元一補” 價格機制的思考》, 《價格月刊》 2009年第11期。】通過政策組合實現多重目標, 探索多種補貼方式, 減輕財政負擔及行政成本。此外, 也可借鑒 “泰勒規制” 原理, 構建最低收購價定價模型以確保最低收購價對成本、 庫存和國內外市場供求變化反應的靈敏性。【牛碧珵、 陶然: 《我國稻谷最低收購價定價機制研究》, 《價格理論與實踐》2023年第12期。】

五、 糧食價格波動影響因素的相關研究

基于糧食的雙重屬性, 穩定糧食價格波動可有效保障社會福利效益, 在糧食價格波動的影響因素研究方面, 學界主要從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兩個方面進行研究。

影響糧食價格的內部因素主要是市場供求和生產成本。企業和個人只是糧食價格信息的傳遞者和執行者, 影響市場主導型糧食價格的因素主要為生產成本、 供求關系、 市場結構以及國際市場價格, 而影響政府主導型糧食價格的因素主要是政府行為。【郭曉鳴、 趙昌文: 《四川糧食政策與糧食供給的相關性研究》, 《天府新論》 1996年第6期。】王小魯通過對1985-1997年省級的面板數據進行實證分析, 從產量、 價格、 收入和農產品貿易等不同維度研究糧食價格波動的影響因素。【王小魯: 《中國糧食市場的波動與政府干預》, 《經濟學(季刊)》 2001年第1期。】而劉楊則利用蛛網模型從供給彈性和需求彈性角度分析了糧食價格波動的根本原因。【劉楊: 《糧價波動現象的 “蛛網模型” 與農民收入增長分析》, 《西安財經學院學報》 2005年第6期。】張昊基于農產品流通特征對糧食價格水平和價格波動進行分析, 發現遠距離流通抬高價格水平但有助于降低價格波動, 中間環節則有相反的作用。【張昊: 《運輸距離、 中間環節與下游市場價格表現——基于對農產品流通特征的考察》, 《財貿經濟》 2023年第2期。】

影響糧食價格的外部因素主要是國際市場傳導和國家糧食政策調整。【王雙進、 李順毅: 《糧食價格波動的成因及調控對策》, 《經濟縱橫》 2013年第2期。】在國家糧食政策調整方面, 劉志重新審視統購統銷前的糧食價格波動, 發現政府的糧食定價機制是糧食價格波動的重要原因【劉志: 《統購統銷前糧食價格波動原因新探》, 《中共黨史研究》 2022年第6期。】。在國際市場傳導方面, 全球經濟發展狀況、 農產品供需和庫存狀況、 各國的調控政策、 國際農產品價格、 能源價格、 美元指數走勢和其他投機因素均能影響糧食價格,【顧國達、 方晨靚: 《中國農產品價格波動特征分析——基于國際市場因素影響下的局面轉移模型》, 《中國農村經濟》 2010年第6期。】【張瑞娟、 任曉娜: 《糧食價格形成和波動機制研究——文獻綜述與評析》,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 2016年第1期。】【花俊國、 鄭釗、 張俊華: 《國際因素對國內糧食價格的沖擊效應》, 《世界農業》 2020年第9期。】但相關研究多集中在國際農產品價格、 外部不確定性和國際能源三個方面。在國際農產品價格影響方面, 全球化背景下國內外糧食市場緊密聯系, 國際糧食價格對國內價格影響逐步提升,【馬軼群、 任媛、 關慧: 《國際農產品價格對我國農產品價格影響的閾值效應分析》, 《經濟問題探索》 2017年第9期。】【樂姣、 曲春紅、 李輝尚: 《國內外玉米價格傳導關系影響研究——基于收購政策市場化改革背景》,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21年第3期。】同時在以制度型開放為引領的新一輪高水平開放背景下, 國際糧食價格波動對國內的沖擊愈加明顯;【劉麗、 孫煒琳、 王國剛: 《高水平開放下國際糧食價格波動對中國農產品市場的影響》, 《農業技術經濟》 2022年第9期。】在外部不確定性方面, 當前國際環境復雜多變, 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和地緣政治風險等外部因素對國內糧食價格造成嚴重沖擊, 不同糧食品種對其沖擊響應均表現出明顯時變特征且存在異質性;【李俊茹、 石自忠、 胡向東: 《地緣政治風險對中國糧食價格的影響》, 《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1年第6期。】在國際能源影響方面, 學界普遍認為國際能源價格與國內糧食價格存在長期穩定關系, 是糧食價格波動的重要影響因素,【曹永琴、 李澤祥: 《國際資源性產品價格運行規律的實證研究》, 《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 2009年第3期。】【任劼、 孔榮: 《國際原油價格變動對我國農產品價格波動的影響》,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第1期。】【彭新宇、 樊海利: 《國際原油價格對中國大宗農產品價格的影響研究》, 《宏觀經濟研究》 2019年第1期。】但根據能源價格的變化方向, 該影響存在非對稱性, 并對不同糧食品種表現出顯著異質性。【楊應策、 郭軍杰、 鄧睦軍: 《原油價格對中國農產品價格的非對稱影響研究》, 《農業技術經濟》 2024年第4期。】

同時隨著生物能源發展異軍突起, 其能否影響糧食價格形成亦成為討論熱點, 仇煥廣等認為生物能源發展提高了能源作物的需求, 或引致糧食價格隨能源市場價格波動趨勢顯著,【仇煥廣、 楊軍、 黃季焜: 《生物燃料乙醇發展及其對近期糧食價格上漲的影響分析》, 《農業經濟問題》 2009年第1期。】而吳海霞等的實證研究結果表明生物能源價格波動并未顯著影響我國糧食價格。【吳海霞、 葛巖、 霍學喜等: 《國際能源價格對我國玉米價格波動的影響研究》,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 2016年第6期。】對此, 錢煜昊等建立能源價格與糧價關系的理論模型利用BEKK-GARCH模型和誤差修正模型等計量工具發現, 石油和煤炭等傳統能源在短期和長期均能顯著影響糧食價格, 但生物能源發展對糧食價格形成影響有限。【錢煜昊、 侯立軍: 《生物能源發展影響了糧食價格形成嗎?——基于玉米品種的實證分析》, 《南京財經大學學報》 2021年第1期。】

此外, 還有學者分析了糧食期貨價格波動的影響因素。相較于現貨價格, 糧食期貨價格包含了更多信息, 有助于生產者形成理性預期, 制定糧食生產決策, 從而起到穩定市場的作用,【李亞茹、 孫蓉: 《農產品期貨價格保險及其在價格機制改革中的作用》, 《保險研究》 2017年第3期。】童馨樂等結合我國糧食價格政策的市場表現, 依據蛛網模型進行研究, 發現有效的期貨市場可使現貨市場價格波動下降并趨于平穩。【童馨樂、 佴逸瀟、 謝戎蓉: 《糧食期貨市場對糧食現貨市場價格的影響——以玉米為例》, 《農業技術經濟》 2022年第3期。】

六、 糧食價格政策的研究展望

通過梳理糧食價格政策的相關文獻可知, 學界在糧食價格政策的理論、 歷史演進和政策效果以及糧食價格的形成機制和影響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較為豐富的成果。

從國外研究動態看, 我國在不同發展階段、 不同地區所面臨的問題各有特點, 而國外對糧食價格政策的研究大多以基于理論的模型預測和基于統計資料的定量分析為主, 相關研究成果對于解決我國的現實復雜問題存在局限性。從國內研究動態看, 現有對糧食價格形成機制的研究多以定性分析為主, 定量分析較少, 并且糧食價格調控政策以研究和評價價格政策績效為主, 主要集中在糧食價格政策對糧食作物生產結構的影響、 糧食價格政策對流通領域的影響以及糧食價格政策對財政支出的影響等方面。然而, 在相關研究中, 盡管提及了我國糧食價格形成機制不完善、 流通領域的研究僅局限于生產和消費環節以及政府財政負擔過重等問題, 但對于如何兼顧市場和政府完善糧食價格形成機制、 如何直接考察糧食價格政策對流通層面的影響和如何配給財政資源以實現各參與主體效用最大化等方面的研究仍相對不足。在國家糧食安全新戰略實施和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背景下, 我國未來糧食價格政策的研究可從以下方面深入開展:

一是要進一步厘清糧食價格調控目標和原則, 不能將糧食安全目標完全建立在價格調控手段上, 也要突出政府的重要性, 讓政府發揮更好的作用, 增強對糧食價格的宏觀調控能力。因此, 政府在糧食價格形成中如何定位?政府影響力的范圍、 程度及調控手段如何選擇?上述問題是我國糧食價格形成機制改革的核心實質問題。

二是隨著糧食價格與貿易、 金融的互動耦合程度加深, 糧食已兼具私人產品屬性、 公共產品和金融產品屬性, 且受自然風險、 市場風險和經濟風險的多重制約, 當前糧食價格形成并不完全由糧食供求決定, 在多重風險疊加以及國際環境日益復雜背景下, 我國糧食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如何熨平糧食生產的自然風險和市場價格風險?如何保證我國在國際糧食市場的話語權?這是我國糧食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和糧食產業強國建設的關鍵問題。

三是當前 “適度進口” 已成為我國糧食安全新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由于加入WTO的承諾制約, 邊境措施在我國糧食價格支持中發揮作用有限, 導致國產糧食價格高于進口糧食到岸完稅價。此外, 以往糧食 “價補合一” 的補貼方式引致國內糧食收儲價格隱性漲價, 而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低價出口糧食嚴重影響了我國儲備糧食的順價銷售。因此, 如何通過完善糧食價格政策突破 “國糧入庫, 洋糧入市” 的困局, 這是我國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四是目前我國僅有 《糧食流通管理條例》 和 《中央儲備糧管理條例》 兩部糧食專門行政法規, 效力層級較低, 只是規定糧食生產、 流通和儲備等環節的法律規則和責任, 且立法層次過低, 并不能統領全局。其他涉及糧食安全的法條散見于 《農業法》 《國家安全法》 等法律或行政法規之中, 相關規定較原則化, 缺乏實施細節和配套法規, 易導致糧食安全法律規定之間不協調, 致使執法標準不一、 責任不一。因此, 如何通過健全糧食相關法律建設形成糧食價格政策保障體系?這是保證我國糧食價格政策有效運行的關鍵。

Reflection and Prospect of Chinese grain Price Policy Research

SUN Zhong-ye, YANG Chuan-yu

(Research Center of Grain Economics,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450001,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double squeeze of price “ceiling” and cost “floor” of China’s grain market, the policy contradictions are increasingly accumulated, and the grain subsidie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disputes are intensifying. Therefore, it is urgent to explore the reform direction of China’s grain price policy. By sorting out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 on the theoretical origin, policy evolution and implementation effect, as well a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rain price, we found that foreign research on grain price policy has limitations in solving the problems in our country. Most domestic studies are limited to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mainly focus on the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price policies. There are relatively insufficient studies on how to effectively combine the market with the government and how to allocate financial resources to maximize the utility of all participants. Based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strategy of national food securit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powerful grain industry,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future research on grain price policy should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 the dual nature of grain, focus on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s,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the combination of efficient market and effective government,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mechanism of grain price formation in China.

Key words: grain price; regulatory policies; grain pricing mechanism

[責任編輯 山陽]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国产自在在线在线观看| 一级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 亚洲水蜜桃久久综合网站| 搞黄网站免费观看| 日本午夜在线视频| 久久一级电影| 亚洲有无码中文网|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 91av国产在线| 激情無極限的亚洲一区免费| 成人免费一级片| 国产凹凸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 嫩草国产在线| 成人国产精品网站在线看| 成人在线欧美|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成人福利在线看| 中文字幕佐山爱一区二区免费| 中文字幕66页| 毛片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黄色网| 美女无遮挡被啪啪到高潮免费| 亚洲人成成无码网WWW| 伊人91视频| 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 亚洲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激情99| 毛片在线播放网址| 亚洲日韩第九十九页| 国产欧美高清|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hdav| 毛片网站在线看| 国产免费网址| 又猛又黄又爽无遮挡的视频网站| 国产美女91呻吟求| 91网红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色噜噜狠狠狠综合曰曰曰|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亚洲午夜天堂| 久青草网站|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 精品一区二区无码av| 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在线| 2020国产在线视精品在| 欧美日韩专区| 欧美五月婷婷| 天堂网亚洲系列亚洲系列| 欧美精品在线免费| 天堂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电影院|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影院| 欧美区日韩区| 午夜日b视频| 成人夜夜嗨| 青青青视频91在线 | 国产免费黄| 精品福利国产| 丁香婷婷综合激情| 99视频精品全国免费品| 欧美中文一区| 成人日韩视频| 波多野结衣爽到高潮漏水大喷| 亚洲人成亚洲精品| 久久一本精品久久久ー99| 久久黄色一级视频|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影视| 国内精品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99欧美精品久久精品久久| 免费看久久精品99| 凹凸精品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丝袜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下载| 波多野结衣无码AV在线| 白浆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精品| 日韩精品无码一级毛片免费| 午夜色综合| 亚洲乱强伦|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