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加強針葉樹的種植及管理是甘肅省經濟建設、生態建設過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環。而在針葉樹種植的過程中,病蟲害問題的出現會直接影響針葉樹的存活率。如果不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對病蟲害問題做出有效防治,很容易會帶來較大的資源損失,影響針葉樹種植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需要引起關注和重視。介紹了甘肅省針葉樹常見病蟲害的類型,分析了甘肅省針葉樹病蟲害防治策略,為相關單位提供參考。
關鍵詞:針葉樹;病蟲害;誘病;落葉病;象鼻蟲
中圖分類號:S76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4)06–00-03
甘肅省位于中國西部,處于黃河中上游,地形復雜海拔相差懸殊,以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高原高寒氣候為主。據統計,甘肅省針葉林面積達66.22萬hm2,其中云杉種植面積最大,針葉林和混交林面積達14.42萬hm2。在針葉樹種植過程中,病蟲害問題較為嚴重。因此,就該問題開展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保障甘肅省林木的種植效果,為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基礎。
1 甘肅省針葉樹常見病蟲害的類型
1.1 常見病害問題
1.1.1 銹病
受地勢地形和氣候環境影響,在甘肅省針葉樹種植過程中,云杉種植數量相對較多。而銹病在云杉種植過程中出現率相對最高,且造成的危害影響也相對較大。云杉會作為銹孢子器寄生的主要場所,隨著時間的推移、季節的更迭,在風力作用下會導致銹病進一步蔓延,造成較大的影響,感染更多的樹木。在樹木越冬時,銹病孢子還會產生新的病原體,影響樹木針葉。如果在樹木種植過程中遇到陰雨天氣,銹病對于云杉所造成的影響和危害會有所降低。
如果在樹木種植過程中發現銹病問題,可以根據樹木病害癥狀分析銹病的危害程度,針對性地選擇防治方法。一般情況下,感染初期的樹木,其針葉會出現淡黃色并突起病斑。如果不及時加以治療,很容易加重病情,針葉的顏色會變為橘黃色,并出現粉狀物,進而導致樹木枯萎。每年7月份是針葉樹云杉銹病暴發的集中時期。
1.1.2 落葉病
落葉病主要危害針葉樹的葉部。在針葉樹的生長過程中,很容易受到落葉病的影響導致針葉出現褪色、起斑點等現象。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果不及時加以治理,針葉樹的針葉很容易枯萎變紅。如果周邊氣溫相對較低,會進一步加重落葉病對樹木的影響。
一般情況下,7月過后降雨量增加,為病菌、滋生傳播提供了良好的環境。7—8月,落葉病傳播較快。落葉病的子蠹孢子會在風力、雨水、鳥類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傳播到更廣的區域,帶來更大的影響。尤其是幼苗,受感染程度更高,威脅更大。此外,如果種植較為密集,也會擴大落葉病波及范圍,給種植戶帶來更大的損失。
1.1.3 云杉落針病
云杉落針病也是甘肅省針葉樹種植過程中較為常見的病害問題。云杉落針病的病原菌會經過2個冬季寄生于枯落針葉當中,在次年新葉萌發時,通過子蠹孢射子彈的方式導致枝葉枯死,直至樹木死亡。以甘肅省阿夏省級自然保護區為例,經調查發現在甘肅省白龍江阿夏省級自然保護區,針葉樹種植面積共計
74 913.3 hm2,2019—2021年,針葉樹共計死亡1 844株,
以云杉為主,而云杉落針病致使樹木死亡占總數的70%以上,尤其是人工云杉林受影響更大。
1.1.4 松皰銹病
松皰銹病也是針葉樹種植過程中的常見病害問題。松皰銹病主要危害針葉樹的枝干部分和主干部分,多發生于8月下旬。若針葉樹感染松皰銹病,會產生紅褐色且有甜味的性孢子液,同時感染部分也會出現略微膨脹的現象。到了第2年3—4月,感染部分會產生裂紋,漏出黃色皰狀銹孢子器,1周后銹孢破裂,針葉樹出現流脂問題,并凝結小瘤狀物。松皰銹病多出現于樹干勁基部位或側支與主干的交叉部位,會對樹木生長產生較大的影響,嚴重時可能會導致樹木死亡[1]。
1.2 常見蟲害問題
1.2.1 象鼻蟲
象鼻蟲是蛸翅目昆蟲中最大的一科,體長1~10 mm,
多為灰色和褐色,對針葉樹尤其是云杉危害相對較大。
在生長的過程中,象鼻蟲會食用汁液,進而導致針葉干枯。而到了越冬階段,象鼻蟲還會啃食樹木的根部。如果不及時加以治理,象鼻蟲很快就會吃光針葉樹根部韌皮,只剩下木質部分,進而導致樹木發黃、生長緩慢。
1.2.2 大栗鰓金龜子
大栗鰓金龜子多為黑色或黑褐色。大栗鰓金龜子的體長可以達到25~31 mm。在針葉樹種植,尤其是在云杉種植的過程中,大栗鰓金龜子的危害相對較大。在甘肅、陜西等地區針葉樹種植的過程中,大栗鰓金龜子也是較為常見的蟲害問題。一旦出現大栗鰓金龜子,會導致植物的根系受到較大的危害,影響樹木的正常生長。如果幼苗階段出現大栗鰓金龜子,很容易會導致幼苗死亡。
1.2.3 小蠹蟲
小蠹蟲對針葉林的危害相對較大,尤其是云杉八齒小蠹蟲、縱坑切梢小蠹蟲和橫坑切梢小蠹蟲。在甘肅地區,切梢小蠹蟲對于針葉樹造成的影響和危害最大。如果針葉林種植過程中出現小蠹蟲,會導致針葉樹林出現紅點狀,枝梢60%以上切斷死亡,進而導致樹木難以正常生長,甚至在較短的時間內死亡。
2 甘肅省針葉樹病蟲害防治策略
2.1 病害防治策略
2.1.1 銹病防治策略
第一,種植林木之前,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做好地質分析和地形分析,盡可能選擇地勢較為平坦、土壤肥沃且利于排水的地區種植樹木,在此基礎上,根據不同樹木的生長需求,針對性地選擇合適的土壤。例如,在甘肅地區,云杉種植面積較大,較為符合該地區的氣候環境特點,云杉種植可以選擇深層沙質土,從而保障云杉能夠茁壯成長。
第二,在樹木種植的過程中,可以通過穿插播種的方式來落實育苗工作,盡可能降低病害問題對植被造成的影響。同時,在種植時應當盡可能選擇春季種植,并通過歷史數據調查的方式選擇寄主較少的地區,對造林計劃作出科學調整[2]。
第三,如果在樹木種植的過程中發現了銹病問題,要及時去除發病部位,并且將其焚燒處理,有效避免出現病菌擴散。在種植的過程中,也可以將針葉樹與其他植物混合栽種,從而達到更好的防護效果。例如,可以將云杉與青海杜鵑混合栽種。此外,出現銹病問題時,也可以通過煙劑防治,引入百菌清和硫黃粉制作煙霧,每周噴施1次,形成保護膜,有效減輕病菌對針葉樹的影響。
2.1.2 落葉病防治策略
第一,結合該地區的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種植密度和種植位置作出適當調整。尤其是在客觀環境分析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風向問題,從而減輕落葉病對針葉樹的影響[3]。
第二,及時落實除草工作,保證土壤透氣性,并通過適當施加肥料保障土壤肥沃性。如果在種植過程中或養護過程中發現存在落葉病,要及時清除病枝,保證針葉樹生長環境整潔,避免病菌擴散。
第三,盡可能選擇一、二級幼苗,移栽過程中需要密切觀察幼苗生長情況,及時發現是否存在病菌侵害問題。
第四,可以通過百菌清煙劑防治,在每年的6—9月份使用可以更好地抑制病菌傳播。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采用化學防治,一方面要控制用藥劑量;另一方面要合理選擇防治區域,并且盡可能選擇風力相對較小的晴天進行煙劑防治[4]。
2.1.3 云杉落針病防治策略
第一,在每年的9、10月份需要做好林地管理工作,及時去除病枝、枯枝和瀕死樹枝,在5月前清理落葉,并將掉落的病枝、落葉全部焚燒處理,毀滅病原菌的載體,避免病原菌蔓延。
第二,可以通過林木間伐和煙劑防治的方式達到較好的防治效果。一般情況下,是否采用林木間伐需要結合該地區林木種植的郁閉度而定,如果郁閉度超過0.7,且樹高超過2 m,需要間伐配合煙劑防治進行治理。如果樹齡未達條件,則可以通過單一煙劑防治的方式進行治理。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引入百菌清、甲基托布津、代森鋅等藥劑,結合藥劑使用要求控制藥劑濃度,噴霧或噴粉2~3次后可以達到較好的防治效果[5]。
2.1.4 松皰銹病
第一,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做好勘測和分析工作,明確感染病原菌的具體區域,嚴禁將疫區樹木幼苗運送到保護區。如果造林區域出現了松皰銹病且感染率超過了40%,則需要通過適當砍伐配合與其他樹木混交的方式來達到較好的防治效果。第二,如果松皰銹病松的感染率在10%左右,可以引入松焦油進行治療。
2.2 蟲害防治策略
2.2.1 象鼻蟲防治策略
在象鼻蟲防治的過程中,可以在灌水時向進水口撒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該種防治方法的見效相對較慢,防治效果不夠明顯,需要結合實際情況來判斷是否采用該種防治效果。此外,也可以在次年象鼻蟲成蟲出土取食時引入高效氯氰菊酯,噴灑于針葉樹的樹葉上,嚴重時可以通過濃度調節的方式,每隔10 d落實1次藥劑噴灑工作,連續噴灑4次就可以達到較好的防治效果[6]。
2.2.2 大栗鰓金龜子防治策略
每年的5月初至5月下旬是大栗鰓金龜子出現的高峰期,相關工作人員可以結合歷史數據調查,更好地明確可能出現大栗鰓金龜子的區域,在此基礎之上優化監測計劃。如果發現存在大栗鰓金龜子破壞針葉樹的問題,可以引入新硫磷乳油或馬磷硫磷乳油,并將其噴灑于樹木的根部。如果大栗鰓金龜子大力影響相對較大,對于樹木破壞較為嚴重,則可以等到大栗鰓金龜子成蟲以后,噴灑高效氯氟氰菊酯微膠囊懸浮劑,從而達到較好的防治效果。此外,也可以根據大栗鰓金龜子的生理特性引入黑光燈,誘殺成蟲。
2.2.3 小蠹蟲防治策略
第一,從小蠹蟲的生長習性來看,小蠹蟲更為喜愛弱樹、倒樹、枯樹,相關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加強撫育管理的方式來保證樹木茁壯成長,降低小蠹蟲帶來的損失和影響。
第二,通過餌木誘殺的方式來落實防治工作。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在早春或小蠹蟲羽化前設置餌木,引誘小蠹蟲潛入餌木,根據小蠹蟲的發育情況確定餌木銷毀、切斷的時間節點,完成小蠹蟲的誘殺工作。
第三,可以通過采用性誘劑或聚集信息素的方式來誘殺小蠹蟲,也可以通過化學防治的方式來對小蠹蟲問題進行有效處理。例如,可以通過將地害平顆粒劑撒入植被根部,提高殺蟲效果;或引入溴氰菊酯乳油開展消殺作業[7]。
2.3 綜合防治策略
第一,嚴格落實動植物檢疫工作,有效避免病原菌的侵入。可以通過多元化檢疫措施的有效優化,配合網絡技術等相應現代化技術,做好資源共享,加強對各類進出物品的管控,更好地切斷侵染源。如果種植區域為著名景區,則需要及時清理景區垃圾,并通過掛牌告示、完善相應規章制度的方式加強管理,有效避免由于景區污染帶來的病蟲害問題[8]。
第二,通過優化針葉樹種植結構的方式,更好地提高病蟲害的抵御能力。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做好數據調查和歷史數據分析,明確該地區常見的病蟲害問題。在此基礎之上,通過植被種植結構的優化和調整,以及混交比例的調節,為植物的茁壯成長提供更多的保障。需要注意的是,應當控制植物種植密度,避免郁閉度過高、通風光照不足導致病蟲害問題的出現[9]。
第三,推進林業資源管理的現代化建設和林業監測的信息化建設。通過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 system,GPS)、遙感(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等相應現代化技術的有效應用,實現實時在線觀測,以便更好地了解各地區樹木的長勢及存在的問題,配合專家系統、人工智能技術確定應急預案,在出現問題時及時反應,提高風險問題的預見、響應和規避能力。
第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加大人才培訓力度。培養專業素養過硬、思想態度端正的人才隊伍,保證種植戶掌握針葉樹種植區域常見病蟲害的防治方法、解決對策。在此基礎之上,還可以通過加強宣傳引導,更好地整合社會力量,共同為針葉樹管理及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開展提供更多的助力和保障。還可以通過完善規章制度的方式,確保病蟲害防治及林業資源管理工作能夠科學、規范且系統地落實,從而幫助農民更好地抵御病蟲害問題、規避病蟲害問題,為病蟲害的有效防治提供更多的助力[10]。
3 結束語
相較于闊葉樹種,針葉樹種的自愈能力相對較弱,一旦出現病蟲害問題很容易發生較大的損害,給農民帶來較高的經濟損失,對生態環境也會造成一定的破壞,因此需要引起關注和重視。相關部門需要結合地方的實際情況,了解該地區針葉樹種植過程中常見病蟲害問題,針對性地分析防治策略和應對方法,為病蟲害問題的防治工作高效開展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張梟艷.針葉樹常見病蟲害及防治方法[J].中國林副特產, 2023(2):58-59.
[2] 龐明峰.山西省桑干河省級自然保護區針葉樹病蟲害防治研究:以樟子松為例[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2(7):55-56.
[3] 馬志強.林業針葉樹種植的病蟲害及防治策略[J].廣東蠶業,2021,55(12):42-44.
[4] 李秀玲.針葉樹育苗和病蟲害防治技術[J].鄉村科技, 2021,12(5):97-98.
[5] 楊新潔.關于苗圃針葉樹油松播種苗病蟲害預防技術探討[J].花卉,2019(6):260.
[6] 張成河,李延輝,唐純杰.黑龍江省西部城市園林樹木病蟲害發生現狀及防治[J].防護林科技,2007(4):127-128.
[7] 李淑華.淺談章古臺針葉樹人工林病蟲害發生規律與防治[J].防護林科技,2005(2):66-80.
[8] 張高玲.淺談針葉樹育苗方法及種苗期病害的防治[J].花卉,2018(24):301-302.
[9] 于萍.淺談針葉樹育苗方法及種苗期病害的防治[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5(9):34.
[10] 辛玉梅,賈賡,黨乾琨,等.則岔石林風景區針葉樹病害種類調查及其防治對策[J].甘肅林業科技,2013,38(4):33-34.
收稿日期:2024-01-10
作者簡介:周潭妮(1986—),女,甘肅卓尼人,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林業病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