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鄉村振興的浪潮中,玉米高產示范項目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輻射帶動作用,成為推動鄉村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引擎。這一創新模式不僅實現了玉米的豐產,還通過技術傳承和產業鏈延伸推動了周邊鄉村的多元發展,為農業現代化和農民增收開辟了嶄新的道路。基于此,探索了玉米高產示范帶動鄉村產業轉型升級路徑。
關鍵詞:玉米高產示范;鄉村產業;種植技術;鄉村振興;產業鏈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4)06–00-03
玉米產業在確保國家糧食供應和推動農村產業升級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在中國,玉米不僅是主要糧食作物之一,還是重要的飼料、工業原料和生物質能源來源。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玉米的需求持續增長,對生產質量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在這一背景下,玉米高產示范項目應運而生,成為推動農村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動力。四平市作為中國玉米的主要產區,以創新為引領,推動了玉米產業的全面改革[1]。政府、科研機構和農民之間形成了積極互動,共同探索出一條高產、高效、環保的玉米產業發展之路。
1 玉米種植技術的改進
玉米種植技術的改進是實現高產的關鍵。從種子選擇到土壤管理再到病蟲害防治,每個環節都至關重要。在四平市,技術的更新推動了玉米產量的增加。這些創新技術不僅提高了土地的產出,還保證了玉米的品質,實現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2]。
第一,在土壤改良方面,四平市充分利用富含有機質的黑土地,推廣科學的施肥技術,如配方施肥,以確保玉米的養分需求得到充分滿足。有機肥和化肥的合理搭配增強了土壤肥力,避免了對土壤結構的破壞。同時,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應用,如淺埋滴灌,節約了水資源,保護了土壤結構,有助于保持長期的高產潛力。
第二,品種改良和種植模式的優化對玉米產量的增加起到關鍵作用。四平市引進和推廣耐密、高產、抗逆的青貯玉米品種,通過示范種植和篩選,確定了適合當地環境和市場需求的最佳種植方案。增密播栽增加了單位面積的植株數,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從而提升了玉米的單產。同時,種植模式的創新,如引入鮮食玉米和特種玉米訂單種植,將生產與市場需求緊密結合,使農民不僅增產,還增加了收入[3]。
第三,為了有效防治病蟲害,四平市積極推廣綠色防控技術,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降低生產成本。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精準用藥等手段,成功控制了玉米生長過程中常見的病蟲害,確保了玉米的健康生長。
第四,科技示范田的設立和推廣發揮了示范和引領的作用。科研機構和農技人員將最新的種植技術運用于示范田,通過實際效果向農民展示,讓他們直觀感受新方法帶來的好處。這種方式不僅促進了新技術的推廣,也提升了農民的科技素養,為玉米產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持[4]。
2 農民培訓和示范推廣
在農村產業變革中,農民培訓和示范推廣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尤其在玉米高產示范中更是舉足輕重。農民作為種植的主體,他們對新技術的掌握程度直接決定了玉米的產量和品質。因此,提升農民的科技素養和實踐技能,是實現農業現代化、推動玉米產業持續發展的基石。
第一,在四平市,農民培訓被視為玉米產業發展的核心工作。政府與農業科研機構緊密合作,通過組織各類技術培訓會、現場演示、專家講座等方式,生動地向農民傳授最新的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知識以及市場信息。培訓內容涵蓋了從種子選擇到田間管理、從病蟲害防治到農產品銷售的全流程,確保農民全面掌握高產高效種植技術。
第二,通常在田間開展培訓活動,以實踐教學為主,讓農民在實際操作中理解并掌握新技能。此外,培訓還能引導農民轉變觀念,鼓勵他們從依賴傳統種植模式向采納現代科技種植模式轉變。例如,通過講解增密播栽技術的科學依據和實際效益,幫助農民克服對密植的擔憂,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
第三,為了幫助農民學習新技術并促進交流,四平市建立了許多示范田和農民夜校,為他們提供了學習和分享經驗的平臺。示范田不僅是新技術的實驗場所,也是農民學習的課堂,科研人員和農技推廣人員在這里展示技術成果,讓農民直觀地領略新技術帶來的實際效果。農民夜校則通過定期的課程系統地傳授農業知識,同時也為農民提供了一個互相學習和經驗分享的場所。
第四,為了激勵農民積極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術,四平市建立了獎勵機制,對那些成功學習并應用新技術的農民進行表彰和物質獎勵。這種激勵機制不僅提高了農民的學習積極性,還在農村營造了學習科技、應用科技的良好氛圍。
第五,在推廣方面,四平市采用了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的方式。先在部分積極性高、條件成熟的區域展示新技術示范項目,取得成功后逐步推廣至其他區域。通過典型示范,以點帶面,讓更多農民看到新方法帶來的實際好處,從而自愿接受并應用新技術。
第六,四平市引入了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如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技術推廣站,這些組織負責提供全程的技術指導,確保農民在種植過程中遇到問題時能夠得到及時幫助。通過這種服務模式,農民能夠獲得專業的技術支持。
3 產業鏈延伸與協作發展
玉米高產示范項目不僅推動了鄉村產業升級,還實現了相關產業鏈的協作與擴展。從農業初級產品生產到精深加工,再到銷售與服務,玉米產業鏈的各環節緊密相連,共同構成了一個龐大的生態系統。
第一,玉米高產示范項目促進了農業產業鏈的縱向延伸。在四平市,玉米的用途不局限于糧食,還被廣泛應用于飼料、淀粉、乙醇和生物能源等領域。引進先進的加工技術,如玉米淀粉生產線和生物燃料生產裝置,實現了玉米的多元利用。這些加工企業不僅消耗了大量的玉米原料,還為農民提供了穩定的銷售渠道,提升了農業產值。同時,這些加工企業還帶動了包裝、物流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提升了整個地區的產業鏈附加值。
第二,玉米產業的橫向拓展顯著。通過建立與玉米生產密切相關的服務產業,如農業機械租賃、農業保險、農業金融等,四平市為玉米種植提供了綜合服務。這些服務不僅降低了農民的生產風險,還支持了農業的規?;?、專業化。此外,鮮食玉米和特種玉米的訂單種植,使玉米產業與餐飲、休閑農業、禮品市場等領域相互融合,推出各種特色產品,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同時也為農民拓寬了收入來源。
第三,在產業鏈協作方面,政府、企業、科研機構與農民之間的合作更加緊密。政府通過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鼓勵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市場開拓;科研機構提供技術支持,不斷研發新品種和加工技術;企業利用市場信息,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農民通過專業合作社、農業技術推廣站等平臺,獲取技術指導和市場信息,參與整個產業鏈。這種多方協作模式有效地銜接了玉米產業的各個環節,形成了良性的互動循環。
第四,為促進產業鏈的整合與協作,四平市舉辦了一系列農業博覽會、交易會和研討會,為產業鏈上的各方提供了交流信息、洽談合作的平臺。這些活動不僅推動了玉米產品和加工技術的展示,還促進了企業間的交流和合作,為產業鏈的優化升級提供了契機。
4 鄉村第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玉米高產示范項目的成功不僅僅體現在玉米種植技術的突破和農民收入的增加,更在于它帶來的深刻變革。這一變革不僅推動了鄉村產業的融合發展,尤其是第一產業(農業)、第二產業(加工業)和第三產業(服務業)的有機融合,還形成了全新的鄉村經濟格局。
第一,在四平市,玉米高產示范項目的實施推動了農業產業鏈的拓展,從種植業向深加工和高附加值領域延伸,實現了農業產業鏈的縱向一體化。通過建設加工園區,引入玉米淀粉、乙醇和生物能源等深加工企業,將豐富的當地玉米資源轉化為經濟效益,提升了農業產值。這些加工企業不僅為農民提供了穩定的銷售渠道,還帶動了包裝、物流等相關產業的發展,使得農村經濟結構更加多元化。
第二,玉米產業的橫向拓展至關重要。訂單農業的推廣將農業與餐飲、旅游、禮品市場等第三產業緊密聯系在一起,玉米不僅僅是糧食,還成為特色餐飲的原料、鄉村旅游的活動載體和節日禮品的組成部分。例如,鮮食玉米采摘節的舉辦,將農業生產與休閑娛樂相結合,豐富了消費者體驗,同時為農民創造了額外的收入來源,實現了農業與服務業的深度融合。
第三,玉米高產示范項目的成功不僅帶動了農業服務產業的蓬勃發展,還為農民提供了更多專業化服務,如農業機械租賃、農業保險和農業金融,降低了他的生產風險,使農業生產更加精細化和專業化。同時,農業技術培訓、信息服務和市場營銷的完善進一步提高了整個農業產業鏈的效率。
第四,政府通過制定政策,積極鼓勵企業創新,構建產業合作平臺,促進了不同產業間的合作。例如,通過建立農業園區,政府為第一、第二產業的合作提供了空間支持,同時也吸引了第三產業的參與,如農業觀光和農產品電商等新興業態。政府的引導和市場機制的有效運作,促使資源在不同產業間得以有效配置,推動了鄉村經濟的轉型升級。
第五,進一步的融合體現在農業與鄉村社會文化和生態保護的結合上。通過建設特色玉米小鎮,四平市挖掘了玉米文化的內涵,將玉米種植與鄉村體驗、鄉土文化傳承相融合,吸引了眾多游客,推動了旅游業的發展。同時,綠色種植技術的推廣不僅增加了玉米產量,還在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體現了農業與生態的和諧共生。
5 推動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玉米高產示范項目在推動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中扮演著關鍵角色。通過優化資源利用、促進環保、增加農民收入以及增強社區凝聚力,該項目為農村經濟的長期繁榮奠定了堅實基礎。
第一,通過改進高產玉米種植技術,有效提高了土地和水資源的利用效率。例如,四平市應用保護性耕作技術,如淺埋滴灌,不僅減少了水土流失,節約了水資源,還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配方施肥的推廣確保了土壤中營養元素的平衡供給,避免了過度施用化肥對土壤結構的破壞,有力保障了土地的可持續生產力。
第二,玉米產業的轉型升級通過產業鏈延伸,實現了資源的多級利用。玉米不再僅僅是糧食,還被廣泛用于飼料、淀粉、乙醇和生物能源等領域,不僅增加了附加值,還減輕了農業廢棄物對環境的壓力。同時,生物降解技術的推廣有效利用了玉米副產品,同時降低了環境污染。
第三,玉米高產示范項目對農民收入的增強是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訂單農業模式的推廣使得農民的收入不再單純依賴于玉米價格的波動,而是通過與市場需求的直接對接,實現了收入的穩定增長。此外,鮮食玉米和特種玉米的種植增加了農民收入來源的多樣性,有效降低了單一作物帶來的收入風險。
第四,玉米高產示范項目不僅僅提高了玉米產量,更推動了農村社會經濟的多元化發展。以建設特色玉米小鎮和農業旅游項目為例,將農業與旅游業相融合,吸引了大批游客,為農民帶來額外收入,同時也推動了農村非農產業的興起,增強了農村經濟的抗風險能力。這些項目還在一定程度上增進了農村社區的凝聚力。通過培訓和技術交流,農民建立了緊密的聯系,形成互助合作的氛圍,提高了社區的自我發展能力。此外,推廣綠色種植技術,如生物防治病蟲害,不僅保護了環境,還增強了農民的環保意識,為構建綠色鄉村奠定了堅實基礎。
6 政策扶持與資金投入
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是玉米高產示范項目成功的重要保障。各地政府認識到,為了實現玉米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通過政策引導激發市場活力,同時為農民和企業創造有利的環境。
第一,政策引導為玉米高產示范項目提供了明確的發展方向。各級政府通過制定發展規劃,為玉米產業制定了發展路線圖,明確了發展目標和路徑。這些規劃指導了玉米種植、加工、銷售等環節,確保各方在同一框架下合作,形成統一行動。
第二,政府設立的專項推進小組和相關政策如“黃金十條”為玉米產業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持。這些政策覆蓋了資金扶持、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等方面。例如,政府支持申報獎勵資金,鼓勵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創新,為玉米品種改良和種植技術提供資金保障。同時,政策鼓勵培育高質高效基地,促進了玉米種植模式的優化。
第三,財政資金的投入對于推廣玉米高產示范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政府設立專項基金,直接用于支持高產示范田的建設、農業技術培訓、種子改良以及引進加工設備等環節。這些資金的投入不僅確保了示范項目的順利實施,還減輕了農民和企業的經濟負擔,激勵他們更愿意嘗試新的種植方法和技術。
第四,在資金投入方面,政府與金融機構、企業以及社會資金開展合作,共同構建起多元化的資金保障體系。例如,政府設立農業擔?;?,降低農民貸款的門檻;通過農業保險,降低農民在生產過程中的風險;同時,政府還鼓勵社會資本投資玉米產業,通過公私合作(PPP)模式,共同推動產業化升級。
第五,政府通過科技項目和產學研合作,推動科研機構與企業之間的緊密協作。資金支持不僅用于科研項目的實施,還用于構建技術轉移平臺,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使科研成果能夠迅速被應用于農業生產,提高玉米的產量和品質。
第六,通過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政府不僅解決了玉米產業轉型升級中的資金難題,還創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激勵農戶和企業積極參與玉米高產示范項目。這些舉措有效推動了農業技術的創新,實現了產業鏈的延伸,促進了農民收入的增加,為鄉村產業的變革與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持。
7 結束語
玉米高產示范項目的成功實踐為鄉村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寶貴的經驗。科技創新與產業融合是推動鄉村經濟發展的關鍵。未來,更多類似的示范項目會不斷出現,讓農業成為有活力的產業,推動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 文豐安.鄉村產業數字化、生態化質量轉型:基本內涵、問題分析及保障路徑[J].宏觀質量研究,2023,11(4):109-118.
[2] 何碩研,方相,楊鋼橋.土地綜合整治能促進鄉村產業轉型嗎?來自湖北省部分鄉村的證據[J].中國土地科學, 2022,36(4):107-117.
[3] 徐臘梅.基于鄉村振興的產業興旺實現路徑實證研究[D].沈陽:遼寧大學,2020.
[4] 楊曼,潘麗,鄭巖,等.鄉村產業發展探索[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3(24):38-40.
收稿日期:2024-03-16
作者簡介:秦羅兵(1975—),男,貴州思南人,助理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