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業生態旅游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柱,在推動農業產業發展、維護生態平衡、傳承鄉村文化、促進城鄉交流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闡述了農業生態旅游的內涵,以及它與鄉村振興之間密不可分的聯系,強調了農業生態旅游在促進農村經濟增長、生態環境保護、傳承鄉土文化,以及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等方面的重要性。其次,詳細探討了農業生態旅游創新發展的路徑,包括整合資源打造獨特旅游產品、促進農旅產業融合、推動科技與綠色發展模式,以及建立產業聯盟等。最后,強調了持續加強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建設、重視品牌打造與宣傳推廣、加強人才培養和政策資金支持的緊迫性。
關鍵詞:數字國土工程;土地資源管理;信息系統;農業生態旅游;產業轉型
中圖分類號:F59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4)06–00-03
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旨在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重塑鄉村發展新格局。農業生態旅游作為鄉村振興的關鍵支柱,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廣闊前景。將重點關注這一新興領域,探討其內涵及與鄉村振興的密切關系。同時,強調創新發展路徑和保障措施的重要性,以全面展示農業生態旅游在推動鄉村振興中的關鍵地位和潛在貢獻[1]。通過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旨在為未來農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1 農業生態旅游的概述
1.1 農業生態旅游的定義
農業生態旅游是一種融合鄉村自然生態環境、豐富農業資源、悠久農耕文化和鄉土特色的旅游形式。其核心在于巧妙結合農業資源和生態環境,不僅將農業作為景觀,更將其融入旅游吸引力的要素。通過展示當地獨特的農業文化、傳統技藝以及自然景觀,為游客提供豐富多彩的旅游體驗和學習機會。游客可以參與農耕活動,例如參與農業生產、采摘農作物或參觀農場養殖過程,深度感受農耕之樂,體驗鄉村生活之美[2]。
1.2 農業生態旅游的特點
相對于傳統農村旅游,農業生態旅游具有獨特的鮮明特點。首先,更加注重生態系統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強調游客與自然之間的和諧互動。通過引導游客尊重和理解生態環境,促進當地居民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其次,農業生態旅游更加重視文化傳承,不僅是對自然環境的探索,更是對當地農耕文化、傳統手藝和民俗習慣的傳承和展示。最后,提供更多樣化、沉浸式的旅游體驗。游客可以參與農業生產活動,親身體驗耕作過程;同時,他們也可以享受自然風光和田園樂趣,實現身心放松[3]。
2 農業生態旅游與鄉村振興的關系
2.1 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
農業生態旅游不僅能夠帶動農村產業發展,還能增加農民收入。通過開展農業生態旅游,農民可以充分利用傳統農業資源優勢,實現經濟效益,拓寬收入渠道。這不僅有助于降低農村經濟的單一性,提升農業產業結構的多樣性,推動農業產業的優化和升級,還能促進農村經濟發展[4]。
此外,農業生態旅游的發展能推動上下游產業的持續進步,如農產品加工、物流、服務業等相關產業也將受益。例如,農業旅游的興起帶動了土特產銷售、餐飲住宿、手工藝品制作等領域的發展,形成了以農業為核心的產業鏈條。這種多元化的產業態勢增強了鄉村綜合經濟實力,推動農村經濟向更多元化、現代化和可持續化的方向發展。
2.2 促進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
以往,人們在鄉村振興方面常常陷入兩難境地:是保護生態環境,還是追求經濟發展?曾經,人們認為經濟增長是當務之急,卻忽視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進造成了大量污染物排放、資源過度開采以及生態系統的破壞,這給我國鄉村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威脅,許多農村地區甚至已經出現了水土流失、生態失衡、生物多樣性喪失等問題[5]。
隨著農業生態旅游模式的創新,人們逐漸認識到環境與經濟之間并非不可兼得。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健康的經濟發展可以相輔相成,實現共贏。農業生態旅游不僅能夠通過保護和恢復自然生態系統,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和生態景觀,提高人們對環境保護的認識,還為農村地區創造了新的經濟增長點,提供了就業機會,增加了當地居民收入,減少了對傳統資源的過度開發和污染。農業生態旅游的發展也可以帶動當地鄉村振興和社區建設,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同時增強他們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和責任感[6]。
2.3 促進農村文化與鄉土特色保護
農業生態旅游為城市游客提供了親近鄉村文化的機會,同時也是傳承、弘揚和保護鄉土文化的有效途徑。
首先,農業生態旅游讓城市游客親身體驗鄉村生活的機會變為現實。游客可以深入農村社區,參與農耕、體驗傳統手工藝、品嘗當地美食,深入感受鄉村的風土人情。
其次,農業生態旅游為當地文化傳承提供了新的平臺。傳統文化在農村地區常因社會發展而瀕臨失傳,但農業生態旅游的開展重新提高人們對這些鄉土特色的關注度和重視度。當地居民通過展示傳統農耕技藝、民俗表演、手工藝制作等活動吸引城市游客,同時為年輕一代提供學習和傳承傳統文化的機會。
最后,農業生態旅游的興起為當地文化的發展和傳播注入新的活力。通過吸引游客的參與,當地居民意識到村落文化的價值,更加努力保護和傳承自己的文化。同時,在外部文化的沖擊下,也會激發出新的文化創意和促進產業發展,豐富當地村落傳統文化的內涵。
2.4 促進城鄉交流與融合
農業生態旅游為城市居民打開了了解鄉村生活的窗口。參與農業活動、體驗鄉村生活,讓城市居民更貼近自然、深入了解農業生產和鄉村文化,感受與城市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提高了對農村社會、文化和經濟的認知。
該旅游形式促進了城鄉之間的溝通與融合。城市居民通過參與農業生態旅游活動與農村居民建立聯系和互動渠道。一旦某地農業生態旅游發展成熟,這種交流將不限于旅游活動,可能延伸至更深層次的合作和交流,促進城鄉資源要素的共享和優化配置。
此外,農業生態旅游有助于縮小城鄉差距,推動鄉村振興和城鄉協同發展。城市居民參與鄉村后,可為鄉村發展提供新思路和支持,為農村注入新的經濟和文化活力。新的關注鄉村發展的視角吸引了更多城市居民的關注和投資,推動城鄉資源要素的優化配置。
3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生態旅游創新發展路徑
3.1 整合資源打造特色農業生態旅游產品
整合資源意味著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農業資源,強調探索鄉村獨特的文化底蘊和自然景觀,并提供多樣化豐富的體驗活動,為游客打造獨特的旅游體驗。
一方面,深度挖掘和充分利用當地的農業資源,包括特色農作物的種植、畜牧業的發展以及農村地區獨有的農耕文化等。根據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培育出特色水果、蔬菜或獨特農產品,并組織采摘活動,讓游客親身體驗農作物的種植、采摘和加工過程。同時,結合農村傳統畜牧業,設計農家樂、觀賞牧場等項目,讓游客近距離接觸動物、了解畜牧文化。此外,通過民俗表演、傳統手工藝體驗等方式,展示當地獨特的農耕文化,讓游客全面了解并參與鄉村傳統生活的方方面面。
另一方面,強調多樣化的體驗活動,尤其是提供豐富多彩的戶外活動,如鄉村徒步、自行車游、山地探險等,讓游客近距離接觸自然景觀,感受鄉村的寧靜和美麗。同時,還提供農家美食、傳統節慶活動、民俗表演等文化體驗項目,讓游客全方位感知鄉村的文化底蘊,豐富旅游體驗。
3.2 推進農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
推動農業與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就是要加強兩個產業之間的合作與互動,實現資源、產品和市場的共享,從而實現產業鏈的互補和共贏。一方面,農業生產與農家樂、特色民宿的結合是發展的關鍵。農民可以將農房改造成接待游客的民宿,為游客提供鄉村度假、田園體驗的機會。游客可以親身參與種植、采摘農作物,了解農村生活,并享受農家飯菜和鄉村生活的樂趣。這種方式不僅可以豐富鄉村旅游產品,還可以為農民增加額外收入,實現農業和旅游產業的良性互動。另一方面,農產品加工與旅游紀念品的結合。農民可以對當地特色農產品進行加工處理,制作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紀念品或禮品,供游客購買。通過將農產品加工與旅游商品銷售結合起來,創造新的銷售渠道,為農產品提供更多市場機會,進一步提升當地農產品的附加值。
3.3 結合農業科技發展綠色旅游模式
融合農業科技發展綠色旅游模式需要依托先進的科技手段,以提高農業生態旅游體驗質量,并融入環保理念,打造更加環保的旅游方式。
一方面,借助科技創新,如智能化技術、手機App和增強現實(AR)等,為游客提供更智能、便捷和個性化的旅游體驗。舉例來說,游客可通過手機App獲取關于農業生產、當地文化和景點介紹的信息,實現自主游覽和導覽服務。同時,AR技術能夠為游客呈現沉浸式體驗,比如通過虛擬現實展示當地農業景觀或模擬農業生產過程,加深游客對農村生活和農業生產的認知和體驗。
另一方面,農業生態旅游應充分利用節能、減排、垃圾處理和可再生能源等科技手段,實現旅游活動與環境保護的有機結合。例如,應用智能節能設備和綠色能源,如太陽能發電或風力發電,為旅游設施提供清潔能源,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在垃圾處理方面,可利用科技手段進行分類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實現垃圾減量化和再利用。
3.4 建立農村旅游產業聯盟合作機制
建立農村旅游產業聯盟合作機制是指各方聯合包括當地政府、旅游企業、農業合作社、非政府組織等多方參與者,共同致力加強互相交流與合作,推動鄉村旅游的全面發展,為農業生態旅游的創新提供更多良好的方向。
首先,產業聯盟的形成讓各方可以共享資源和優勢,例如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基礎設施建設和宣傳推廣,旅游企業分享運營經驗和市場渠道,農業合作社提供優質農產品和資源,非政府組織則提供社會服務和環保支持,共同為創新鄉村旅游產品和服務提供堅實基礎。
其次,產業聯盟成員在內部不斷交流信息和經驗,
分享實踐和創意,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激發更多創新思維和發展動力。與此同時,制定游客服務標準和遵守行業規范,共同提升農業生態旅游的形象和信譽,確保整個行業有序發展。
再次,共同開發旅游產品,促進農業生態旅游多樣化和精細化發展,以滿足不同游客群體的需求。利用各方資源和網絡,拓展旅游產品市場,加大宣傳推廣力度,提升鄉村旅游知名度和吸引力,吸引更多外地游客。
最后,實施聯合采購機制,提高當地農業生態旅游市場競爭力。聯盟成員共同研究解決行業問題,推動技術創新和管理能力提高,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通過聯合采購節約成本、提高效益,推動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共贏。
3.5 持續強化基礎設施與服務配套建設
為了促進農業生態旅游的發展并提升游客體驗,需要不斷加大對農村旅游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的建設和改善力度。這包括但不限于提升交通便利性、改善住宿條件、豐富餐飲服務以及加強游客接待中心等設施的建設。例如,在交通方面,需要優化道路、交通標識以及公共交通服務,確保游客能夠便捷地抵達目的地。在住宿和餐飲方面,要提升農家樂、民宿和特色餐飲的質量,以滿足游客多樣化的需求。
此外,設立游客接待中心和旅游信息中心,為游客提供所需的信息、導游服務和安全保障等服務。這樣一來,游客將能夠享受到更加便捷和周全的服務,增強他們的體驗感,提高其滿意度。
3.6 注重品牌建設和宣傳推廣
建立和打造農業生態旅游的品牌形象,提升知名度和美譽度,吸引更多游客。通過精準的市場定位和有效的營銷策略,將鄉村旅游的獨特魅力和特色傳播給更廣泛的受眾群體。推廣農業生態旅游的鄉村應充分利用各種媒體渠道,包括互聯網、社交媒體和傳統媒體,全面展示鄉村的美景、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多樣化的旅游項目。同時,加強與旅行社、在線旅游平臺等傳統市場合作,提高曝光率和吸引力,增加游客到訪量。
3.7 加強對旅游從業人員的培養
加強對景區從業人員的培訓,包括導游、服務人員和安全管理人員等,提高他們的專業水平和技能。這樣他們就能更好地滿足游客的需求,提供更貼心、更周到的服務。培訓內容將涵蓋景區文化歷史、客戶服務技巧以及應急救援知識等方面,讓從業人員全面了解景區情況,更加靈活地滿足游客的需求,為他們提供更專業、更優質的服務體驗。
3.8 加大政策扶持與資金支持力度
政府應當通過政策和資金支持,積極促進農業生態旅游的發展,確保其可持續發展。具體做法包括減稅降費、提供補貼、優惠貸款等政策,以吸引更多資金和資源投入鄉村旅游領域。此外,政府還應加大對鄉村旅游項目的資金支持力度,覆蓋項目建設、基礎設施、產品開發和營銷推廣等方面,助力鄉村旅游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推動其健康發展。
4 結束語
在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業生態旅游需不斷創新,深度開發和整合相關旅游資源,塑造更具獨特魅力和吸引力的旅游產品和服務。同時,促進農業與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發揮雙方優勢,推動產業升級和互補發展;整合科技發展,倡導環保旅游模式,提升旅游體驗并確保生態可持續性。建立鄉村旅游產業聯盟,資源整合,促進合作共贏,共同推進農業生態旅游的創新與發展。未來,蓬勃發展的農業生態旅游將成為鄉村振興的引擎,推動農村全面發展,帶來鄉村經濟增長、農民收入增加、生態環境改善等實際成果,為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振興目標的實現貢獻更大力量。
參考文獻
[1] 李軍.數字國土工程中土地信息系統的建設[J].中國信息界,2021(2):78-79.
[2] 高星.地理信息系統在土地測繪中的應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23(35):178-180.
[3] 汪文娟.基于地理信息系統的城市土地空間資源檢測方法[J].智能建筑與智慧城市,2023(7):9-11.
[4] 梁娟.地理信息系統在土地測繪中的應用研究[J].冶金管理,2023(9):73-75.
[5] 張崢,劉宏濤,謝彧,等.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信息系統設計與建設思路[J].自然資源信息化,2023(2):27-33.
[6] 黎丹妮.關于農業生態旅游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思考[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3,26(9):155-158.
收稿日期:2024-03-23
作者簡介:李靜敏(1987—),女,山西臨汾人,助教,主要從事旅游歷史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