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鄉村振興和鄉村旅游的快速發展,鄉村旅游驛站的合理性、特色化、創新性建設刻不容緩。圍繞浙北地區旅游驛站發展現狀,廣泛研究總結鄉村旅游驛站優秀的設計和經營理念與經驗,旨在提出鄉村旅游驛站的創新改造與設計方法,從布局點位、形象設計、空間設計、經營模式等多個方面,因地制宜地提出適應浙北地區鄉村旅游驛站創新化、特色化建設的策略,推動浙北鄉村旅游業的蓬勃發展。
關鍵詞:鄉村旅游驛站;鄉村振興;鄉村旅游
基金項目:本文系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鄉村活化,城鄉融合’——浙江鄉村旅游驛站建設的提升策略”(202310347031)、浙江省社會實踐一流課程《景觀設計基礎》實踐階段性研究成果。
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的推進,浙江省的鄉村環境在治理中不斷改善,鄉村風貌在還原中不斷提升,如何進一步重塑鄉村發展活力、推動城鄉統籌發展成為當下城鄉建設的重要課題。鄉村驛站,作為一種綜合性的服務、休憩設施,是連接城市和鄉村的重要紐帶。這就決定了它首先是立足于鄉村地區,通過交通與大城市緊密相連,能輻射服務于附近的都市圈。因此研究鄉村驛站系統的合理布局與設計,對于促進我國國內經濟大循環,促進第一、第二、第三產業之間的融合,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浙北地區鄉村旅游驛站發展現狀
(一)建設情況
隨著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推進,鄉村旅游產業不斷發展。在此背景下,鄉村旅游驛站的發展日益受到關注。浙北地區位于我國東南沿海,包括杭州、寧波、嘉興、湖州和紹興等市,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資源,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較高。近年來,浙北地區的鄉村旅游市場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在政策扶持和市場需求的雙重推動下,鄉村旅游逐漸成為當地居民休閑度假的熱門選擇,也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據統計,2020年,在浙江省5.7億接待游客人次中,鄉村旅游占比高達65%,實現旅游經營總收入431.3億元,帶動就業人次44.6萬[1]。近年來,浙北地區鄉村旅游驛站的建設力度不斷加大,數量與規模逐年擴大。
浙北地區鄉村旅游驛站積極融入當地特色產業,形成了諸如農業、林業、文化等多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態勢。鄉村旅游驛站與農家樂、民宿、特色小鎮等產業緊密結合,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二)現存問題
雖然浙北地區鄉村旅游驛站整體服務水平有所提高,較大型的驛站如位于湖州市吳興區義皋村的太湖溇港游客服務中心,占地面積大,具有停車、售票、景區講解、旅游商店、醫療等功能,但仍然存在服務水平參差不齊的問題。
(三)發展趨勢
鄉村旅游驛站發展已取得一定成效。目前各地正在積極探索深化改革、創新經營的模式,以期提高鄉村旅游驛站的空間建構模式和整體運營水平[2]。
1.創新運用當代科技
科技創新是推動鄉村旅游驛站發展的重要動力。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鄉村旅游驛站可以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提升服務水平和游客體驗。例如:通過線上線下融合,實現游客信息查詢、預訂、導覽等功能;利用虛擬現實技術,為游客提供身臨其境的體驗項目;借助智能硬件設備,提高驛站的服務效率。
2.全面整合產業鏈條
鄉村旅游驛站雖然是旅游產業的重要節點,但其可持續發展離不開上下游產業的協同。一方面,鄉村旅游驛站可以與景區、酒店、旅游交通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另一方面,鄉村旅游驛站需緊密聯動當地農業、加工業、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特色產業的發展,使旅游驛站成為宣傳鄉村特色產業文化、組織鄉村特色產業游線、售賣鄉村特色產業產品的樞紐中心,在全面整合鄉村產業的過程中提升鄉村旅游的整體競爭力,實現產業共贏。
二、浙北地區鄉村旅游驛站提升設計方法
(一)驛站布局的優化設計
驛站分布區域通常位于國道、省道等交通道路旁,主要有為旅客提供休息、補給、觀景等功能的服務設施,其目的是帶動沿線地區經濟發展,彰顯沿線各地區的特色文化[3]。
為提升浙北地區鄉村旅游驛站布局,以“總體規劃、分區落實”“因地制宜、特色鮮明”為原則,根據綠道規劃設計規范的相關文件,借鑒已有驛站建設經驗,構建浙北地區三級鄉村驛站體系,全面完善驛站配套設施,提升驛站服務要求,凸顯驛站價值[4]。
(二)驛站形象的地域化設計
驛站的形象設計應當融入地域化設計元素,地域元素應當直接體現在各個驛站的開發與設計之中,從而將傳統的民居風貌創新展現給游客,使游人感受到本地區獨特的地域文化。同時,驛站的建筑與設施設計要遵循自然發展規律,充分利用農村地區的可利用資源。以湖州市南潯區為例,該區有著獨特的浙北水鄉文化遺產資源,如古橋、弄巷、水鄉民居等,反映了當地的歷史和文化。因此,周邊的驛站在外觀上可以古橋、船只為靈感,采用當地本土建筑材料進行設計改造。太湖溇港作為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是古代太湖流域勞動人民改造利用濱湖濕地的成果,對于當地的農業發展和水上運輸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可以從農業角度出發,以麥穗、水運元素為點綴;水鄉鄉村多依河道發展繁衍,形成居住與商業的中心,因此驛站可以選取臨水的建筑作為基礎進行建設,展現浙北水鄉的居住文化和商業文化。在湖州市南潯區港胡村游客服務驛站的設計上,立足于水鄉典型村落,以實用的基本設計準則、謙虛內斂的態度去面對大自然,通過對鄉土建筑語境與傳統建筑的轉譯,結合當地傳統的青磚、灰瓦、原木等材料,在港胡村設計一座具有民居聚落形態特色,與自然相融的驛站。港胡村驛站的外立面采用了江南水鄉建筑傳統元素——白墻黑瓦,體現小橋流水的村落風貌和江南水鄉的環境特色,讓過路人眼前一亮,增強村落印象。
(三)驛站功能的多元化設計
隨著我國新型城鎮化進程的推進,鄉村建設逐漸成為關注的焦點。在這個背景下,鄉村驛站作為重要的基礎設施,其功能多元化設計成為新時代鄉村振興的關鍵要素。鄉村驛站不僅承擔著傳統交通、郵遞、商貿等功能,還需滿足新時代鄉村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促進鄉村旅游業的蓬勃發展。鄉村驛站的多元化功能應包括:
1.信息咨詢中心
作為當地信息的樞紐,提供有關當地旅游景點、活動、交通等方面的信息,幫助游客了解當地文化和歷史。同時,設立政務服務窗口,提供便捷的政務服務,提高鄉村治理水平。
2.文化展示和學習空間
首先,設立展示區域,展示當地的傳統手工藝品、藝術品、歷史文物等。同時,提供學習和體驗活動,吸引游客和當地居民。其次,在設計中融入地域特色。一方面,要充分挖掘當地的歷史、文化、民俗等資源,將地域特色與現代元素相結合,打造具有獨特魅力的鄉村驛站;另一方面,要注重與當地自然環境的協調,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通過鄉村驛站多元化功能設計,提升鄉村的整體形象,打造美麗鄉村新地標,吸引更多游客前來觀光旅游。
3.休閑和社交空間
鄉村驛站作為文化交流平臺,可舉辦各類文化活動,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鄉村文化軟實力。在空間的設計上,提供舒適的休息區域、座位和小型咖啡廳,鼓勵人們在此放松休息、交流,促進社區凝聚力。支持當地農民和手工藝者,提供銷售其產品的場所,也可舉辦農產品展銷活動,促進農產品的銷售。
4.體驗式旅游活動
設計各種體驗項目,如農家樂、采摘園、農耕體驗、鄉村游等,讓游客更深入地了解當地的生活和文化。也可以舉辦社區活動工作坊、開設文化課程等,如手工藝制作、傳統文化課程、農業技能培訓等,鼓勵社區參與和互動。
5.環保與可持續發展
引入環保教育和可持續發展理念,設置相關展示或信息板,提供環保知識和可持續發展的實踐案例。利用周邊自然資源,設計自然探索活動,如登山、徒步、生態觀察等,促進人與自然的互動。
6.數字化服務和創新科技應用
提供無線網絡、數字化信息展示、在線預訂服務等,提升驛站的智能化和便利性。
總之,綜合考慮當地的特色、資源和需求,通過多元化的設計,使鄉村驛站成為社區的中心和旅游的門戶,吸引更多人前來體驗,并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同時,鄉村驛站功能多元化設計也是新時代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要緊緊圍繞國家戰略,深入挖掘鄉村驛站的發展潛力,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功能多元、生態宜居的鄉村驛站,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有力支撐。
三、鄉村旅游驛站發展的可持續規劃
鄉村旅游驛站的成功建造不僅需要創新設計方式,更需要結合村落現狀對其后續發展進行針對性的可持續規劃。推動驛站可持續發展,需要將驛站與村落特色農業、產業聯動經營,打造鄉村特色的展示窗口,營造文化與產品的樞紐中心,提供多功能的服務平臺。
(一)與村落特色農業、產業的聯動經營方式
聯動經營,既是一個村落的聯動,也是針對產業類型相似的多個村落互動。對于自身村落,合理安排布局以及經營方式,最大化發揮優勢。對于臨近區域的驛站,也需做整體規劃。在挖掘其更多空間功能的同時,要做好基礎設施的協調,避免造成資源上的浪費。對旅游區域而言,更是需要鄉村旅游驛站在各個方面做好具體協調處理,基礎建筑、經營方式都要帶給旅游者以整體性、協調性的感受。同時,臨近驛站的形象設計也不能千篇一律,每一個鄉村驛站都要有其不同的風格特點。
(二)打造鄉村特色的展示窗口
鄉村旅游驛站一般修建于鄉村入口處或道路兩旁。由于其地理位置優越,很容易成為一個地區展示其文化內核與區域特征的窗口。而鄉村的獨特歷史文化和地域特征將吸引越來越多的城市人口來到鄉村發展。驛站這一新型交流平臺,成為城市與鄉村聯動交流的窗口。城市的資金、技術、人才、市場將與鄉村本土文化資源相結合,從而推動鄉村旅游驛站的進一步發展。
(三)營造文化與產品的樞紐中心
在鄉村旅游驛站中設置特色農產品的展銷中心,能夠促進當地特產為更多人所熟知,同時也降低了農產品在運輸過程當中的損耗。與此同時,將村內農作物進行集中售賣,減少中間商環節的參與性,不僅降低售賣成本,還能提高村民售賣便利性,消費者也可以用更低廉的價格買到更新鮮的農作物。在推廣和運營農產品的同時,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吸引源源不斷的游客,鄉村旅游驛站也成了農業與旅游業聯動交流的樞紐。
(四)提供多功能的服務功能
鄉村旅游驛站優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是長途旅客的絕佳休息之處,因而休憩和信息服務是鄉村旅游驛站最基本的功能之一。為了給過往的旅客提供較為完備的道路交通環境,驛站應當考慮與交通功能銜接,建設旅游觀光車、公交等公共交通服務設施,并應滿足步行、自行車騎行等慢行交通需求,保障交通便捷與安全。同時,提供農業服務、特色農產品銷售、村民活動等多功能一體化服務平臺。
四、結語
鄉村旅游驛站既是鄉村交通服務載體,也是鄉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平臺。通過分析部分鄉村驛站建設典型案例,總結鄉村旅游驛站布局經驗,對浙江地區鄉村旅游驛站建設的功能分類、布局方法和設施配置提出要求,推動浙江地區鄉村旅游驛站的發展,讓鄉村基礎服務設施得到保障,為浙江省其他發展中的鄉村驛站建設提供建議與發展方向,促進浙江省鄉村旅游驛站的建設與變革,以此推動鄉村振興,帶動浙江省旅游業的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浙江鄉村旅游:繪就新時代中國美麗鄉村共富新圖景[EB/OL].(2021-12-10)[2024-01-28].http://zjnews.china.com.cn/yuanchuan/2021-12-10/317372.html.
[2]九言.日本的鄉村驛站[J].寧波經濟(財經視點),2021(11):46.
[3]徐新星,李竹薇,申夢婷,等.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鄉村驛站布局與發展研究:以南京市江寧區為例[J].公路與汽運,2022(3):22-24,44.
[4]李迎丹,寧書一.鄉村休閑驛站設計[J].大眾文藝,2019(8):114-115.
作者簡介:
劉沁誼,湖州師范學院藝術學院學生。研究方向:景觀設計。
俞佳妮,湖州師范學院藝術學院學生。研究方向:景觀設計。
張啟恒,湖州師范學院藝術學院學生。研究方向:景觀設計。
嚴美琳,湖州師范學院藝術學院學生。研究方向:景觀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