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派出所名稱:四川省雅安市公安局雨城區分局河北派出所。
建所時間:1950年。
轄區概況:轄區面積約15平方公里,轄5個社區、2個行政村,常住人口5萬余人,流動人口1萬余人。
警力配備:現有民警18人、輔警21人。
榮譽:一級公安派出所,2019年被公安部命名為全國首批“楓橋式公安派出所”,2022年被公安部評為“全國優秀公安基層單位”。曾獲得“全省公安機關最強支部”“全省公安機關涉疆服務管理和反恐基礎摸排管控工作先進單位”“全市公安機關最強支部”等榮譽稱號30余次,榮立集體三等功3次。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詩仙李白這首詠月詩所言的平羌江,就是如今雅安的青衣江。奔涌不息的青衣江,自西向東穿雅安城而過。山環水繞間,地處川西的雅安城,也順勢天然成為了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的門戶和必經之路,有“川西咽喉”“西藏門戶”“民族走廊”之稱。因一年365天有210天降雨,雅安也被稱為“中國雨城”。
在青衣江畔,還建有雅安歷史最悠久的派出所——雅安市公安局雨城區分局河北派出所。自設立以來,這面熱血鑄就的“金色盾牌”已守護轄區平安走過了74載,成為了一道最亮麗的“楓”景。
“兩隊一室”新模式,實戰能力新提升
思想敢為先,改革譜新篇。河北派出所聚焦“市縣主戰、派出所主防”職能定位,圍繞“做精綜合指揮室、做強案件辦理隊、做實社區警務隊”工作思路,牢固樹立“靠前一步,主動作為”警務理念,立足“深耕善治”,做實“就地解決”,以加強新時代公安派出所三年行動計劃為契機,以落實派出所標準化建設為牽動,緊盯基層警力配置不合理、機制建設不完善、警務界定不清晰、資源利用不充分等堵點難點,堅持管理創新、機制創新,聚焦戰斗力標準、立足實戰化需求,積極構建職能科學、事權清晰、指揮順暢、運行高效的組織體系,形成“兩隊”互為協同、“一室”支撐“兩隊”的警務運行新機制,同時不斷深化保障支撐體系建設,推動了服務實戰能力新提升。
派出所一“防”一“打”雙拳發力,全面夯實基層治理根基,及時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主防”效果明顯。2024年第一季度,河北派出所共接報各類警情629起,相比去年同期的795起下降21%;行政、刑事案件立案72件,相比去年同期的84件下降14%;查破各類案件53件,相比去年同期的48件上升10%。轄區警情數下降、發案數下降、破案數上升,實現“兩降一升”、群眾滿意工作目標。
綜合指揮室統領,打造標準新樣板
賦能綜合指揮,建強智慧中樞。綜合指揮室發揮“科技+信息+研判+指揮”四位一體工作機制優勢,聚焦“四項高標準”,在派出所發揮著指揮調度、研判支撐、勤務管理、綜合保障等重要作用。
一是歸口管理,工作指令高標準。打破信息壁壘,統一歸口流轉和處理,圍繞基層治理、警情處置、案件辦理、服務群眾等要求進行信息分類,指令下發至“兩隊”,明確工作要求和報送時限,使信息流轉在原有基礎上更清晰、規范,完成效率更高,實行“一口對應”,切實做到“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落實”。
二是科技賦能,打防管控高標準。綜合指揮室熟練運用技術資源,在案件辦理上實現身份確認和人員落地,在社區警務上實現重點巡防和精準預警,在便民服務上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近一年來,綜合指揮室充分發揮保障支撐作用,協助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63名,研判上報各類疑難復雜警情97條,發出預警提醒123期,落地核查人員身份82人,發出預警信息54條。
三是統籌協調,扁平指揮高標準。確定一名所領導擔任指揮長,搭建7×24小時扁平化指揮調度體系。按照“前報警情事實、續報處置措施、后報結果影響”的原則嚴格執行信息報送工作,變“單打獨斗”為“集約合成”,實現“內外一體、上下互通”。
四是監督閉環,精細管理高標準。圍繞公安中心工作、重大決策部署、警種條線要求,建立 “大監督”計分考核體系,形成“清單+臺賬”工作機制。依托“考核辦法”,將內部紀律作風、值班巡邏備勤、執法辦案規范、槍支裝備管理、工作任務量化等工作納入精細化管理,形成日監督“五大任務十四項清單”,監督管理清單化、具體化、精準化、常態化,形成明責、履責、督責、問責工作閉環,有效激發隊伍內驅力。
社區警務隊主防,警盾撐起“平安傘”
深耕社區警務,構筑主防格局。從聚民力、順民意、解民憂、保民安、惠民生“五項小事”入手,社區民警化身收集員、調解員、宣傳員、勸導員、聯絡員,落實“四個到位”,用心用情打通基層社區治理“神經末梢”,織密“平安網”、撐起“平安傘”。
一是人員配置到位,優化模式增強“推動力”。根據轄區實有人口特點、地域面積、治安復雜程度等情況設置五大警務區,按照“1+2+4+N”模式(即1名責任領導+2名民警+4名輔警+N名網格員)進行配置,負責警務區內的社區警務、基礎防范、內部管理等工作。
二是建章立制到位,落實責任增強“執行力”。制定《河北派出所社區警務隊工作規范及職責》《河北派出所社區警務隊管理考核計分辦法》等工作制度,將繁雜的事務整理成規范、標準和清單,變“所長派工制”為“責任清單制”,讓精細化成為工作習慣,有效釋放警務效能,以制度促規范,以執行看成效,引領社區警務工作高質量發展。
三是服務民生到位,警民共建增強“融合力”。著力打造“一社區一平安大院”品牌。深入開展入戶走訪,上門收集社情民意,主動摸排矛盾糾紛,持續提高見警率、管事率、知曉率。加快提升小區物防、人防、技防措施,深耕善治強基固本,穩步推進“平安大院”創建工作。
四是品牌宣傳到位,“佳佳平安”增強“防范力”。以深耕善治分局“雨滴”品牌為契機,傾心打造“佳佳平安”子品牌。堅持“以宣促防、以防為先”工作思路,突出“主動警務”“預防警務”,緊盯重點人群、聚焦重點區域,以群眾“看得見、容易懂、記得牢”的方式,不斷延伸宣防觸角,拓展宣防品牌。今年以來,共開展各類宣防活動28期,取得良好社會效果及品牌效應。
案件辦理隊主打,利劍出鞘顯擔當
提效案件偵辦,助力平安升級。案件辦理隊以打促防持續發力,聚焦民生警務、營商警務、平安警務,緊盯與群眾利益相關的民生小案,深挖細挖、多破快破, 在“平安河北”建設中彰顯職能擔當。
2024年4月9日,群眾李某報警稱,自己店鋪外的一把遮陽傘被盜。接到報警后,河北派出所案件辦理隊認真開展現場勘驗工作。通過實地走訪、監控追蹤等方式,很快確定了嫌疑人身份,并于當日成功將嫌疑人抓獲。次日,李某將一面“心系百姓、為民解憂”的錦旗送到派出所,稱自己原本對此案并不抱太多希望,沒想到民警如此負責,這份致謝必須自己親自送到才安心。
類似的事情舉不勝舉。“破大案有成就感,破小案有榮譽感。”這是案件辦理隊民警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更是派出所民警向群眾、向社會發出的一聲承諾。
“楓橋經驗”新內涵,深耕善治顯成效
示范引領,“楓橋”先行。做好“就地解決”文章,做實“派出所主防”,不斷以新時代“楓橋經驗”夯實基層治理根基。堅持源頭治理,探索出戴鵬工作法,創新“均衡式”調解、“一站式”調解、“定制式”調解、“跟蹤式”調解等“四式調解”,建立網上調解、社區調解、人民調解“三網化解”;堅持群防群治,成立“三雅紅袖”義務巡防隊;堅持創新管理,推行特種行業“星級管理”模式,推動社會基層治理向“深耕善治”轉型。
“傳承前輩精神,守護一方平安。”這是河北派出所民警輔警共同的心聲。這里走出過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特級優秀人民警察戴鵬,省部級勞動模范劉路,全省“最美基層民警”魏鵬彪……前輩榮休、初心不改,新警接力、薪火相傳。74年來,他們如同這青衣江水,浸潤著這座城市的一草一木。他們用堅守描繪著最美“警”色,用奉獻編織了別樣“楓”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