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區分局長慶派出所王馬社區警務室成立于2001年,位于王馬社區初心小巷內,與長慶派出所、王馬社區便民服務中心一路之隔,相鄰長慶街道王馬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是長慶派出所服務轄區群眾的重要前沿陣地。為更好地服務轄區居民群眾,近期,長慶派出所對王馬警務室內部設計進行了再規劃,使之在工作內容和硬件上真正成為一個窗口式警務室。更新后的王馬警務室面積60余平方米,設有辦公接待區、視頻查閱區、調解區、反詐宣傳區及“平安大講堂”等功能區域,還設置了新時代“楓橋經驗”成果展示及歷任社區民警為民服務風采展示等區域。
作為全國首批“楓橋式公安派出所”,近年來,長慶派出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入貫徹“派出所主防”理念,致力于將新質公安戰斗力與社區治理緊密結合,進行了一系列的實踐和探索。其中,王馬警務室社區民警沈宏以其“五維一體”工作法,即黨建引領、心防鑄盾、守望相助、互助共治、共享平安,探索出一條較有成效的新時代社區警務建設之路,為社區的和諧穩定作出了突出貢獻。
黨建引領,筑牢治理根基
黨建工作是社區治理的“定海神針”。近年來,沈宏通過一系列具體舉措,充分發揮王馬社區——全國第一個“樓道黨支部”誕生地的優勢,將黨建工作與社區治理深度融合,確保了黨的組織和警務工作在社區全面覆蓋、有效發揮。
樓道黨支部建設精細化。“支部建在樓道,黨員就在身邊”的創新方式,將黨組織的觸角深入基層,最大化地發揮了黨員的作用。為了確保治安穩定,沈宏每月定期組織社區21個樓道黨支部黨員代表召開“三通報四會商”會議,及時掌握社區72幢樓房4200多戶人家的治安狀況,共同研討防范措施,有效預防和解決社區治安問題。
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具體化。在沈宏的引領下,轄區450多名社區黨員加入到“義警”隊伍。這些黨員佩戴著鮮明的黨員標識,以身作則,在平安巡防、矛盾調解等各項工作中沖鋒在前。長慶“紅巷義警”隊伍中的“專業反詐宣傳隊”“家門口的調解隊”“最貼心的服務隊”等“黨員示范隊”品牌,不僅為居民提供了專業服務,更讓黨員在擅長的工作崗位上展示風采,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在這里得到充分體現,他們不僅是政策的傳播者,更是平安建設的積極參與者,成為社區居民爭相學習的楷模。
黨建+治理創新模式化。不斷探索黨建與社區治理的深度融合,將黨組織和黨員的力量注入社區治理的方方面面。沈宏推出的“黨建+調解”模式,讓黨員在矛盾調解中發揮核心作用,利用其威信和影響力有效化解糾紛,2023年黨員骨干化解大小糾紛136起,占全年調處總數的70%。而“黨建+服務”模式更是讓黨員志愿者成為社區的溫暖使者,2023年累計開展義務巡邏、隱患排查等行動250余次,讓居民深切感受到了黨的關懷與溫暖。這種創新模式不僅提升了社區治理水平,也進一步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心防鑄盾,增強安全意識
增強居民的安全意識是預防安全隱患的關鍵所在。在社區警務工作中,沈宏不斷創新工作方法,提升居民的自身防范水平。
“反詐宣傳進社區”常態化。2023年,沈宏邀請各行業反詐專家進社區舉辦講座40余場,全面剖析最新詐騙手段、分享防范方法,并利用新媒體平臺擴大宣傳覆蓋面。同時,他積極整合轄區資源,連同學校、學生舉辦“小手拉大手”反詐活動20余場。春節期間,推出安裝反詐App拍攝全家福活動及宋韻反詐游園會、反詐音樂會和電影節等群眾參與感強的活動,既增強了居民的安全意識,又在歡樂中深化了反詐教育,顯著提升了社區整體的反詐防范水平。2023年,社區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實現了發案數和損失金額的雙下降。
安全教育培訓多樣化。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居民對于安全知識需求存在的顯著差異,沈宏在安全教育培訓的內容與形式上進行了周密的分類與規劃,確保每位居民都能獲得最貼切、最實用的指導。他著力打造“社區警校”這一綜合性平臺:“少年警校”關注未成年人保護和校園霸凌處置,提升青少年的自我保護能力;“中青年警校”著重于樹立健康的婚戀觀和家庭觀,助力家庭和諧;“老年警校”則專注于老年人詐騙防范,強化他們的防騙意識。目前,“社區警校”已開設14種不同的課目,通過線上和線下覆蓋人員3萬余人。
心理咨詢服務專業化。沈宏巧妙地將心理咨詢與警務工作相融合,特邀專業心理咨詢師加盟,2023年舉辦心理健康講座和團體輔導活動30余場,助力居民深入了解心理健康知識,并學會運用有效的心理調適方法。王馬警務室除了全天候提供日常警務服務,沈宏更將其打造成了“解憂警務室”心理咨詢品牌。在這里,居民們可以敞開心扉,傾訴內心的困惑和煩惱,尋求專業的心理支持和幫助。警務室因此成為了群眾的“舒心室”,一個可以信賴依靠、舒解心結、尋求心靈慰藉的溫暖港灣。2023年全年,警務室接受群眾心理咨詢40余人次,會同精衛人員、心理咨詢師開展情緒疏導30余人次。
守望相助,構建安全屏障
沈宏積極倡導“鄰里守望”理念,通過組建“義警”隊伍、發動居民參與等方式,構建起群防群治的社區安全屏障。
“紅巷義警”隊伍建設規范化。沈宏以引領者和實踐者的身份,精心策劃并成功組建了一支素質過硬的“義警”隊伍,目前人數超過2000人。為確保高效有序運作,他制定了全面細致的規章制度和管理辦法,并整理成冊,為“義警”的日常工作提供了堅實可靠的制度支撐。2023年組織開展安全知識和技能培訓17場,以貼近實戰的演練活動,確保“義警”們隨時能夠勝任各種任務。配備統一的服裝和標識物,不僅增強了“義警”們的使命感和責任心,而且大大提升了隊伍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如今,“紅巷義警”隊伍已經成長為規范化、專業化、高效化的典范團隊,備受同行贊譽,被譽為“義警中的標桿樣板”。
居民參與機制激勵化。為鼓勵居民參與社區治理,沈宏精心打造了一套激勵機制,2023年除通過“好人大紅榜”通報表揚53人、“上門送獎”67人外,還舉辦了“優秀義警”論壇和先進表彰大會等活動。這不僅讓居民在參與中體驗到榮譽感與歸屬感,更形成了示范效應,激發了社區居民參與社區治理工作的積極性和熱情,吸引更多人投身社區建設,涌現了33名見義勇為積極分子和11位市級平安榮譽得主。這些優秀典型不僅在治安防范、矛盾調解等方面作出了杰出貢獻,還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長慶好人”的精神內涵。
警民聯動機制協同化。沈宏重視與轄區單位的協作,通過建立與社區居委會、物業公司等機構的每月15日溝通機制,實現了信息的高效互通與難題的協同研究,從而顯著提升了社區治理的效率和精準度。他不遺余力與轄區46家商戶攜手創建了“警商聯盟”,有效維護了商業街區的治安環境;進一步深化“警校合作”,加強了對青少年的教育引導和安全防護;倡導并推動了17家餐飲店組建“夜宵聯盟”,不僅規范了夜間經濟秩序,更通過警民聯合巡邏等方式,顯著增強了社區夜間的安全氛圍,實現了2023年夏季夜宵時域打架案件“零發生”的目標。這些富有成效的聯動協同機制,激發了轄區單位的主體責任感,促使其更加積極地參與社區治理,合力打造平安共同體。
互助共治,促進社區和諧
沈宏積極推動社區的互助共治工作,通過搭建平臺、提供服務等方式,努力促進社區的和諧發展。
警民互助平臺智能化。依托街道的“大數據智慧駕駛艙”和“睦鄰”數據系統構建智能化警民互助平臺,不僅促進了社區內的信息共享與互助,還特別強化了對重點人員的精準管控。該平臺利用大數據和智能分析,實時監控易肇事肇禍精神障礙患者的動態,及時預警異常,確保源頭治理。同時,平臺也為他們提供了專門的求助通道,確保得到及時幫助。沈宏還通過與物業小區業主群的結合,拓寬了互助和溝通渠道,2023年處理群眾信訪29件,處理群眾關注度較高的社區事務93件,營造了良好的警民關系。
矛盾調解服務專業化。沈宏創新推出了“專家門診”式的警民聯調模式,將家庭、鄰里、教育、感情等各類矛盾糾紛進行分類處理,邀請擅長相關領域的11名專業人士作為“義警調解員”參與調解。這些調解員運用法律知識、心理學技巧以及人性化關懷等多元化手段,幫助當事雙方找到問題的癥結,推動雙方達成共識,2023年共化解矛盾糾紛195起。沈宏除了注重調解后的跟蹤回訪工作,確保調解協議得到有效執行外,每季度還組織調解員和“義警”進行業務培訓和交流學習,提升他們的專業素養和調解能力,以使他們能為社區居民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矛盾調解服務,參訓人員達230人次。
文化活動警民融合化。沈宏獨具匠心,將警營文化巧妙融入社區文化之中,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他深知警營文化所蘊含的紀律性、團隊協作和積極向上的精神是社區文化所需的寶貴元素。2023年,他精心策劃并組織了一系列富有創意和內涵的社區文化活動,如書法比賽、組建跑團、廣場快閃等共計33場,將警營文化與社區文化的融合完美展現。每逢傳統節日,沈宏更是以警營文化為引領,通過寫春聯、包粽子、吃湯圓等儀式,一方面帶領居民共同感受傳統節日的魅力,另一方面在無形中拉近了警民之間的距離。
共享平安,提升社區環境
沈宏致力于打造共享平安的社區環境,通過智能安防建設、環境整治等措施提升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智慧安防覆蓋全面化。2023年,在推進智慧小區建設中,沈宏協調相關部門安裝了高清攝像頭、升級了智能門禁,還積極推動終端接入公安網絡進行實時監控和數據分析,大幅提升了防控能力和效能。他立足于“主防”,2023年利用智慧安防系統破獲涉及民生的小案11起,有效震懾了潛在違法犯罪分子,打造了和諧平安的社區氛圍。同時,他還定期組織對智能安防系統進行維護和升級,并通過“社區警校”宣傳教育等方式提高居民對智能安防系統的認識和使用能力,讓人人都敬畏法律,共同維護社區的和諧穩定。
治安環境改善持續化。作為社區的守護者,沈宏深諳“平安環境需要警民共建,和諧社區需要成果共享”的理念,并將這一理念與“共富警務”緊密結合,積極與社區居民溝通交流,深入了解他們的需求和關切,將他們的意見和建議作為改進工作的重要參考。在休閑足浴店、無證快遞點等治安熱點和亂點整治工作中,他組織100余名黨員輪班值守,同時鼓勵居民積極參與,共同為社區的平安出謀劃策,使社區的治安環境得到了持續改善,安全隱患得到了及時排查和整治,讓居民們感受到了“共富警務”的核心理念。
共建共治共享全民化。在社區警務工作中,沈宏通過組織“平安家庭”“平安樓道”“楓橋式平安單位”等一系列創建活動,使40多戶家庭、20多個樓道黨支部、10余家單位受到了表彰。這既成功激發了轄區單位、群眾的參與熱情和創造力,又推動了社區警務和平安創建工作的全民化。“社區警務全民化”不僅覆蓋了社區各個角落,還延伸到了單位和學校,讓每一位轄區群眾都能感受到自己是社區警務和平安建設的主人翁,從而積極投身其中,不僅增強了居民們的防范意識,還形成了“人人關心平安、人人參與平安、人人共享平安”的氛圍,共同為打造平安的宜居環境、維護社區和諧穩定貢獻力量。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分局黨委委員、長慶派出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