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隨著大數據、云存儲和云計算等技術的發(fā)展,人類在享受網絡服務便利的同時,也不得不面對個人信息的安全問題。結合目前個人信息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隱患和相關法律法規(guī),為便于兼任中小學法治副校長的派出所民警在校園安全課堂上開展未成年人個人信息保護宣傳工作,整理出未成年人個人信息保護宣傳提綱,供大家參考。
一、 個人信息涵蓋哪些方面的內容
無論是單獨還是與其他信息結合,只要能夠識別某個特定個人的信息,如我們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健康信息、行蹤信息等,都屬于個人信息的范疇。其中,生物識別、宗教信仰、特定身份、醫(yī)療健康、金融賬戶、行蹤軌跡等內容,以及未滿14周歲未成年人的個人信息,屬于敏感個人信息。
二、侵犯個人信息需承擔的民事責任、刑事責任
公民個人信息保護屬于人格權保護范疇。侵犯公民個人信息,侵害者需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如果造成公民個人人身、財產或精神損害的,還需要承擔人身損害、財產損害或精神損害賠償責任。
違法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達到情節(jié)嚴重時,違法人員將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需要承擔刑事責任。
三、未成年人如何保護個人信息
未成年人一定要培養(yǎng)妥善保管個人信息的意識,在生活中,不要輕易將個人信息告訴他人。此外,不要注冊要求提供個人信息的陌生賬號,不要在網上發(fā)布包含個人信息的照片和文字。如果對方要求提供個人信息,一定通過正規(guī)渠道加以核實,在核實清楚之前不可盲目提供。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相關規(guī)定
第二條 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個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個人信息權益。
第十條 任何組織、個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不得從事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利益的個人信息處理活動。
第二十九條 處理敏感個人信息應當取得個人的單獨同意;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處理敏感個人信息應當取得書面同意的,從其規(guī)定。
第三十一條 個人信息處理者處理不滿十四周歲未成年人個人信息的,應當取得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的同意。
個人信息處理者處理不滿十四周歲未成年人個人信息的,應當制定專門的個人信息處理規(guī)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