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大學城派出所轄區曾發生過一起警情:兩商戶老板為了多招攬生意,將自家門口的音響聲音開到最大,試圖壓倒對方。每天如此,讓周圍的居民和商戶苦不堪言。
接到報警后,我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經過一番勸說,當時雙方都很配合,調解成功。可沒過幾天,兩家又開始噪聲“大比拼”。我又開始第二次調解。可這次沒有上次那么順利,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我只好將兩家分開,單獨勸說,安撫雙方的情緒,最終達成和解。但好景不長,不久后,雙方因為音響問題再起爭端。這次,我先走訪了其中的一家。“李警官,不用說了,這次您說什么都解決不了!”大姐氣沖沖地對我說道。我笑了笑,沉默了一會兒,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地說道:“音響聲音那么大,影響周圍的居民和商戶。做生意嘛,和氣生財……”我一邊說,一邊取出事先準備好的門貼。門貼使用A4紙制作,左邊寫著“我家擾民”幾個大字,右邊一欄記錄著被投訴時間。我指著門貼說道:“本來是很小的一件事,勸說沒用的話,門口就貼上這個。每次因此事被舉報,就在上面記錄一次,讓顧客都知道你們的行為。”大姐不好意思地說:“李警官,這也太丟人了吧。而且這更影響我的生意啦!你讓我想想。”貼好門貼后,我說道:“我還要去他店里,你們兩家都貼上。以后轄區有類似糾紛的都貼。”
第二天一早,我就接到了雙方的電話,均保證不會再發生噪音擾民的情況,希望我把門貼取走。
大學城派出所轄區面積不大,只有3.3平方公里,但這里高校云集,有著7萬人口,轄區服務對象相對單一,商業場地只有一個小商圈。一年多來,這個方法我屢試不爽,成功解決了噪音擾民的大難題。當然,在日常工作中,也離不開環保、文化、工商、行政執法、街道等部門的積極配合。同時,我們也會開展常態化巡查,動員大家共同攜手營造一個舒適和諧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