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天祎
(中華人民共和國南疆海事局,天津 300450)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加快推動交通運輸等結構調整優化,推進交通等領域清潔低碳轉型。海事系統作為交通運輸行業的中央直屬行政單位,負責海上通航管理、船舶交通管制、監督船舶運營、船舶檢驗的執法和處罰,以及協調和處理海上事故和緊急情況等,其工作范圍涵蓋了海上交通、海上安全、海事法律、人員培訓和事故處理等多個方面,因此,海事系統與其他行政單位的固定資產存在著較大差異。隨著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實行,如何處理好固定資產管理與制度改革的關系,對海事系統財務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固定資產作為行政單位重要的資產類別,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影響著海事工作的發展質量。
海事系統的固定資產有以下特點:第一,資產規模龐大。由于海事系統工作范圍較廣,其固定資產規模也較大,包括海上、港口碼頭、船廠、倉庫等多個地點。第二,投入成本高。海事系統的固定資產種類繁多,價值較高,導致購買固定資產的投入成本增加,例如,巡邏艇或救助船是部分海域轄區必備的資產,且不便共用,所以需投資較多。第三,專業性較強。海事系統的固定資產除辦公用品以外,還包含海上引導設施、船舶監管設備、執法裝備等資產,多數歸屬于基層單位管理。第四,對維修和保養要求高。海事系統的固定資產多用于海上或海濱環境,易受海水、風沙、潮汐等自然因素的影響,因此需要定期進行維護,以延長其使用壽命并保證其功能正常。
綜上所述,海事系統的固定資產因其工作的特殊性,具有存放地點廣泛、專業性較強、維修要求較高等特點。
海事系統的工作涵蓋了眾多領域,基于其固定資產的特點,給資產的清查工作帶來了困難。首先,資產的廣泛分布和部分資產的強流動性,使清查工作難以全面、準確地完成;其次,海事系統的部分固定資產處于復雜的海上環境中,面臨著海洋環境的腐蝕、風浪侵蝕等風險,增加了清查和記錄資產狀況的難度;最后,海事系統的部分固定資產涉及到國家安全和經濟命脈,需要進行嚴格的管理和保護,在日常管理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等資源。
海事系統內部分支機構、派出機構較多,上級部門難以及時了解資產變動情況。首先,各固定資產管理系統不完善,缺乏統一的管理平臺和信息共享機制,導致一些資產的流轉情況無法及時掌握,也不能對資產進行有效的監管和管理;其次,管理規范和標準沒有達到完全統一,導致個別單位之間的管理方法不一致,影響固定資產的登記、折舊、報廢等情況的判定,對無償劃轉、對外捐贈、轉讓、置換等管理也不夠規范;最后,固定資產的動態程序不夠完善,缺乏完整的劃轉、審批流程和制度,在各機構之間進行固定資產調撥、作廢等操作時,存在著一方減少、另一方未及時增加的情況,導致資產流轉時容易出現漏洞和問題。
海事系統特殊的工作職能決定了其固定資產的專業性較強,尤其是基層單位作為一線執法單位,除房屋建筑、家具、辦公用品等外,還包含燈浮標、執法記錄儀、VTS管理系統、航標船、海巡船、業務管理維護終端、檢測設備等專業化設施,存放地點復雜,包含轄區水域、碼頭及各基層單位內,不利于固定資產管理人員的實時監管。同時,執法記錄儀等執法設備使用人員不固定,變動頻繁,缺乏實時動態監管,對固定資產的追蹤管理帶來了困難,難以保證非單位內部的固定資產的安全性。
海事系統目前所應用的固定資產管理系統主要是海事固定資產管理信息系統、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信息系統。但是兩個管理系統相對獨立,在固定資產的原值錄入、折舊年限、折舊金額等方面數據聯通較少,每項資產變動都需要分別操作,并且數值不能保證一致。根據新《政府會計制度》規定,每個月計提折舊,但即便都使用平均年限法計提折舊,不同系統間的凈殘值也會由于其計算方法不同產生差異,導致固定資產管理人員需要定期核查折舊及凈殘值情況,浪費時間和精力,資產管理效率低下。
因此,隨著傳統的固定資產管理模式逐步向應用信息化系統轉變,能夠發現海事系統的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仍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包括信息化系統的不完善影響了工作效率,這些問題也彰顯了將互聯網技術應用于管理工作中的必要性。
互聯網技術應用于固定資產管理是指通過互聯網技術來實現對固定資產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管理和監控,其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互聯網技術可以更加精準、完整、及時地采集固定資產信息,可以實現對資產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采購、維護、更新等。尤其是海事系統基層單位作為一線執法單位,對海巡船、船舶交通管理系統、監管平臺等設備的管理需要各部門共同協調,及時維護。因此實現海事基層單位與各機構之間及時的信息共享,能夠避免信息孤島,實現實時數據共享和交換,提高管理水平,避免重復工作,減少出錯率。
針對海事系統在海上、港口碼頭等戶外的固定資產,受地理位置限制,監控難度大,易出故障,需要技術人員進行定期維護,利用互聯網技術,可以遠程監控固定資產的狀態。例如,利用物聯網技術將資產與傳感器相連,實時獲取資產的信息,隨時了解其使用情況,快速掌握資產的狀態和位置等信息,快速定位故障點,提高維護維修效率,從而提高各項專業設備的使用效率。
固定資產是行政事業單位中占比最大,最重要的資產,根據固定資產管理制度要求,需定期對固定資產進行清點盤查,海事系統內部有些專業性設備以整套資產入賬,清查時可能會遺漏整套資產內的個別設備,或記載數據偏差。結合互聯網技術,可以實現掃碼清查,系統自行記錄和比對,保證整套入賬整套清查,根據掃碼信息現場盤點,并自動檢測未清查資產。
通過互聯網技術的信息化管理,在錄入固定資產信息時進行統一管理、分類歸檔,通過定位、信息共享等方式,可以及時、準確地掌握資產的使用動態,及時了解資產的空閑時間和使用率等,評估其閑置率,準確了解閑置或低效利用的資產,從而優化資產的合理配置,提升資產使用價值。
綜上所述,采用“互聯網+資產管理”的模式,能夠有效提升海事系統固定資產的管理效率,應積極探究如何有效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發展。
利用信息技術對固定資產進行數據化管理,可以給固定資產使用二維碼或條形碼進行編號,同時制作云管理APP 平臺,實現掃碼查看資產信息。海事財務管理信息系統中,固定資產管理系統模塊內支持打印固定資產條碼,顯示固定資產的資產名稱、型號、使用部門、使用人,但是未存儲資產的動態流程。如果實行“一物一碼”的管理模式,給每個固定資產綁定唯一的二維碼或條形碼標簽,在PC 端事先打印好固定資產標簽,每次掃碼操作都將記錄在資產云管理手機端APP 中,使每件固定資產從采購、接收、領用、借用、調撥、變更,到報廢處置全流程可跟蹤追溯,管理人員可以隨時查看和管理資產信息,掃碼調閱資產檔案和日志,以及進行領用、歸還、變更、調撥、維保管理、報廢等操作。
借助云計算和虛擬化技術,可以將海事系統內部的固定資產信息集中到云端進行統一管理。目前,海事系統固定資產的管理系統資產類別正在逐步調整為國標類型,但是在系統中仍然存在以資產類型和國標類型分別記錄的情況,并且各系統之間存在著數據差異,在查閱資產時帶來了不便。在海事系統內部建立統一的固定資產管理系統,制定統一標準,完善其功能,實現固定資產的縱向共享,有利于交通運輸部對各層級單位國有固定資產的統一管理和配置,掌握各個海域轄區的資產情況,最大程度保障海事系統固定資產不流失、不損壞、不浪費。
互聯網技術可以幫助海事系統實現固定資產的遠程管理,通過智能化裝置對固定資產進行全方位的監控和管理,實現固定資產信息的遠程管理。例如,安裝傳感器能夠實時監測船舶位置、航向等,強化對船舶安全問題的監管,將GPS 芯片安置在固定資產上,可以通過手機終端實時監測到其定位信息,尤其是執法設備、執法車、巡邏船等可移動的固定資產,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于不同執法人員使用過程中交接不當導致的國有資產流失。
固定資產管理系統基于互聯網技術,能夠將傳統的管理模式轉為信息化資產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可以嘗試通過應用互聯網技術完成不同系統間的數據銜接,實現固定資產橫向管理的共建共享。例如,通過建立數據交換平臺,以云計算等技術實現數據傳輸和交換;構建統一的數據標準和接口,或搭建SOA 架構,實現數據互通,以實現固定資產管理系統之間、與財務管理系統之間的銜接,同時,通過對固定資產系統的維護和完善,將報表子功能的內容與財政部、國管局的資產報表要求進行對照調整,提高海事系統賬務管理的效率。
互聯網技術在海事系統固定資產管理中應用廣泛,優勢明顯,通過建立統一的管理平臺、制定數據標準、加強信息共享等方式,能夠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在海事系統固定資產管理中,應更加注重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和完善,解決當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逐步完善海事系統固定資產管理水平,提升管理效率,以高質量的財務管理,助推海事隊伍的“四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