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相磊
(甘肅洮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中心,甘肅 甘南藏族自治州 747600)
在我國減災工程的實施過程中,病蟲害的防治是重要的工作內容之一。提高病蟲害防治質量,不僅可以對林木資源進行有效保護,提高生態環境質量,還可以為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從整體上來看,我國的森林資源主要集中在東北、西南和東南丘陵,西北地區的森林資源量較少。為了解決我國森林資源分布不均勻的問題,我國在西北地區實施了人工造林工程。但是,在西北地區綠化面積逐漸擴大的同時,林木病蟲害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如果不能對病蟲害問題進行有效預防與控制,西北地區的森林資源將會遭受一定的損失。但是,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林木病蟲害問題的防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且存在著一系列影響因素。只有對林木病蟲害問題的出現原因詳細分析,并提出系統、可行的預防與防治方案,才能提高林木病蟲害預防與治理工作水平,為西北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林木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很容易因為各種自然災害的過度侵擾而出現嚴重的病蟲害問題。病蟲害會對林木的種子、苗木、幼樹、成林及林產品產生影響。如果病蟲害比較輕微,活林木的生長量、結實量及木材質量會受到影響,森林系統的防護能力降低。如果病蟲害比較嚴重,將會出現林木大面積死亡、幼樹或苗木不能正常生長等問題,使西北地區的林業生產遭受嚴重的損失,西北地區的森林生態遭到難以逆轉的破壞。因此,必須對西北地區林業常見病蟲害問題予以高度重視,并采取有針對性的病蟲害防治措施。林木病害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傳染性病害,另一類是非傳染性病害。傳染性病害對林木本身的生長及林木周邊環境的運行都有直接的影響。傳染性病害指的是由于各種病原微生物,例如,真菌、細菌、線蟲或者病毒引起的病害,可以在短時間內進行傳播和向四周蔓延,使其他健康林木受到影響。非傳染性病害是指煙害、藥害和灼傷等問題,既不會向四周傳播蔓延,又不會對其他健康林木產生影響。病蟲的防治,是西北地區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病蟲防治工作的成效,對于林木的成活率、生長發育健康性都有直接的影響。另外,樹木的生長環境及品種也是病蟲害問題的誘發因素之一。引進新的樹種,雖然可以豐富原有的森林生物鏈,但是也會使整個森林系統面臨全新的病蟲害威脅。
森林資源本身就具有較高的生態價值。加強林業病蟲害問題的預防與處理,可以涵養西北地區的水源,對西北地區的水土進行保護,降低西北地區水土流失問題的出現概率。與此同時,還可以對西北地區的土質進行改善,使當地的土壤肥力得到提高、土質得到凈化、空氣環境得到改善。另外,森林還是各種動物和植物賴以生存的家園。加強林業病蟲害的預防與處理,保證西北地區各類樹種的健康生長,可以為各種動物和植物提供相對理想的庇護所。如果西北地區林業的病蟲害問題沒有得到有效的預防和防治,不僅西北地區各類樹種的正常發育會受到影響,林木幼苗的成活率會降低,而且整個西北地區森林系統的生態平衡也會被打破。總而言之,只有加強林木病蟲害問題的防治,才能將森林資源的生態價值充分發揮出來,防風固沙、防洪減災,改善西北地區的生態環境。
森林資源有著極高的經濟價值。林木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建設材料,在紙張制造、建筑工程、化學工業及環保材料生產領域中有著極為廣泛的應用。森林資源中存在著很多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作物和動物,例如,菌類作物和人參、黨參等中藥材等。只有對森林資源的病蟲害問題進行嚴格管理,才能防止病蟲害問題對森林環境的影響,使樹木保持正常生長狀態。如果病蟲害問題持續惡化,還有可能向更大的范圍蔓延,使周邊區域的種植業也受到嚴重的影響。
近年,在大家對西北地區生態保護工作高度重視的同時,西北地區的人工造林面積也越來越大,西北地區森林系統中單一純種樹林的面積也越來越大。人工造林指的是以人工栽植的方式形成的植物群落,雖然具有較強的可塑性,但是整體結構相對簡單,穩定性差,生態平衡能力也不夠強,且容易遭受病蟲害。而且,病蟲害問題的發生,存在著病蟲種類單一、病蟲數量大、天敵數量少等特點,很難利用自然力量病蟲害防治。由于林木環境不完整,所以一旦發生病蟲害問題,后果將會十分嚴重。如果在防治病蟲害的時候,沒有足夠的資金、技術及人力資源支持,那么病蟲害的防治效果就會大打折扣,使受災林木面積進一步擴大,使森林資源遭受嚴重損害。
目前,我國西北地區林木病蟲害處理工作中,統計出來的蟲害已經有60 多種,有些是外來入侵的,也有一些是之前從未見過的。例如,天牛、松毛蟲等都是西北地區林業最常遭受的害蟲,已經得到相關部門的有效控制。但是,還有一些不知名的病蟲害問題,至今沒有找到有效防治措施。這些病蟲害問題的存在,使得西北地區的林木遭受一定的影響。在20 世紀末期,還有一些美國白鵝、油葉松小卷蛾、紅脂大小蠹等進入我國西北地區的森林系統,雖然在當時得到了控制,但是依然使當地的森林系統產生了損失。近年,西北地區氣候條件的多變性為病蟲害問題的發生創造了有利條件,尤其是溫度的持續上升,促使成功越過冬天的害蟲數量越來越多,繁殖能力越來越強。如果不能對病蟲害問題進行有效的控制,將會可能出現病蟲害的大面積暴發,從而嚴重影響西北地區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
我國西北地區的樹種種類比較多,形成的病蟲害種類也比較多。例如,國槐、楊樹、白榆及旱柳等闊葉樹均是西北地區的常見樹種。這些樹種在春天經常出現蚜蟲。因為春天的氣候條件為蚜蟲的生長與繁殖提供了絕佳條件。蚜蟲會將卵直接產在樹梢部和新芽處。當樹木遭受蚜蟲為害之后,就會越來越枯黃,雖然不會死亡,但是會明顯縮短樹木的生長壽命。又如,國槐、楊樹、白榆及旱柳等樹木在夏季雨水較多的期間,會出現葉斑病,因為夏季的雨水會為葉斑病的病菌培養提供絕佳的條件。每年冬天,葉斑病的病菌會附著在樹木身上,到了夏季,就會借助雨水的澆灌大肆生長繁殖,甚至使樹木逐漸枯萎死亡。另外,在冬天的時候,這些樹木還有可能發生葉枯病。因為葉枯病常見于樹木的葉子上,病菌會隨著風和枯枝殘葉落到樹木身上,這些病菌一經繁殖,就會使樹木表現出被火燒過的特點,甚至失去生命力。
在西北地區的青海地區,云杉也面臨病蟲害的威脅。云杉極為挺拔、高大,在青海地區的分布較為廣泛。但是,由于云杉的分布過于密集,使得病蟲害問題的發生頻率較高。青海地區屬于經濟發展水平偏低的城市,無法在林木病蟲害防治方面投入過多資金,所以云杉病蟲害問題始終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
我國西北地區的氣候條件非常惡劣,由于其處于干旱地帶,大部分的面積都被沙漠所覆蓋,再加上當地居民對林木資源的亂砍濫伐,使得西北地區的樹木品種急劇減少。另外,西北地區氣候條件的獨特性、土壤水資源的集中分布性,使得當地的樹木分布非常不均勻。這樣的樹木分布,嚴重降低了西北地區樹木對病蟲害的抵御能力,增加了西北地區樹木出現病蟲害問題的概率。
我國西北地區屬于典型的西部落后地區,以農業發展為主,再加上當地居民受教育程度不高,相關部門也沒有對其進行廣泛、全面的病蟲害防治知識宣傳,使得當地居民對林木病蟲害防治知識知之甚少,從而在實際林木種植與管理過程中,既不能在第一時間發現林木病蟲害問題的發生苗頭,又不能在發現病蟲害問題之后采取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所以當地一些常見樹種出現病蟲害問題的概率非常高。
西北地區的緯度較高,氣溫較低,并不適宜病蟲的生長與繁殖。但是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下,西北地區的氣溫也越來越高。這為病蟲害的生長與繁殖創造了有利條件,提高了西北地區常見樹種的病蟲害發生概率,使西北地區的生態環境及居民生活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受到自身環境的限制,西北地區需要從其他地區引進大量的樹種。但是,在引進外來樹種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攜帶有病蟲和病菌的苗木。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西北地區林業病蟲害問題的出現概率,必須從根源上入手,嚴格按照植物檢疫制度對植物進行嚴格檢疫,及時發現帶病蟲或病菌的苗木,并對其進行妥善處理,避免這些問題樹種進入西北地區,破壞西北地區的原有生態平衡。
在我國西北地區林木病蟲害處理過程中,封山育林也是一項非常有效的措施。即從生態學理論的角度出發,科學、合理地選擇樹種。對傳統單一的樹種格局進行調整,通過混交林的營造提高林木的穩定性、多樣性與生態性。還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優化生物群落,引進大量的病蟲害天敵,通過人工干預方式增強林木自身的保護機制,對病蟲進行有效的控制。
西北地區既分布著大量的闊葉樹種,例如,楊樹;又分布著大量的灌木樹種,例如,水蠟;還分布著青樹木,例如,云杉。不同的樹木種類,需要獲得的養護管理措施也有著明顯的差異。園藝工人應當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對樹木進行針對性的養護與管理。針對常青樹,要及時護繁結合;針對落葉樹,及時人為干預。同時,對落葉樹木的病蟲害問題進行嚴密監測,并結合實際情況,借助藥物等方式提高落葉樹病蟲害問題的預防處理效果。與此同時,西北地區的相關部門還要利用各種宣傳渠道加強病蟲害問題的防治與宣傳,讓更多的當地居民意識到林業病蟲害問題的防治重要性,并積極、主動地參與林業病蟲害問題的預防與防治工作,及時發現其周圍區域林木的病蟲害問題,并反映給相關部門。這樣可以在林木遭受病蟲害影響較小的時候,采取預防性措施,從而延長林木的生長壽命。
作為一個統一的整體,生物圈是一環扣一環的,病蟲害能夠對樹木的生長產生阻礙,其天敵的存在就是為了消滅病蟲害。所以,在西北地區林業常見病蟲害問題的處理過程中,需要研究這些樹種病蟲害的發病規律,并借助病蟲的天敵資源,防治林業病蟲害。加強病蟲天敵的保護,讓它們在關鍵時刻可以將林業病蟲害的發生頻率降到最低。針對病蟲天敵的保護,可以在西北地區進行蜜源植物、鳥嗜植物或者地被植物的大量種植。然后,利用農藥和生物防治劑,為害蟲天敵的生長與繁殖創造有利條件。
綜上所述,受當地自然環境的影響,西北地區的林業發展水平較低,再加上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破壞,以及全球變暖趨勢的日益嚴重,使得西北地區的病蟲害問題日益嚴重。西北地區本身就沒有足夠的林木資源,如果病蟲害問題導致僅有的林木資源數量進一步減少,那么西北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將會受到嚴重的影響。為了有效改善西北地區的生態環境,為當地居民創造一個宜居的生存環境,相關部門必須加大人工造林工程的實施力度。與此同時,還要對植物進行嚴格檢疫,通過封山育林、引入病蟲天敵或者分級養護管理闊葉林和針葉樹等方式,對林業病蟲害問題進行有效的預防和處理,保障西北地區林木的健康生長,促進西北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