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蘭
(河北省圍場縣氣象局,河北 承德 068450)
2022 年圍場縣域內極端天氣事件頻發,氣候異常表現突出,農業氣象災害頻發,是近年農業氣象條件異常偏差的一年。
2 月中旬異常降溫,平均氣溫-15.0 ℃,較常年偏低6.8 ℃。其中,15 日最低氣溫-27.9 ℃;17 日最低氣溫-27.5 ℃,均超越當日歷史極值。
3 月上旬后期大幅度升溫,其中,3 月10 日最高氣溫達16.3 ℃,超越當日歷史極值。
5月冷空氣勢力較強,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0 ℃日期為5 月15 日,比常年偏晚20 d。終霜結束日期為5 月30日,較常年偏晚20 d。5 月中旬平均氣溫10.9 ℃,較常年偏低3.5 ℃。其中,5 月12—15 日最低氣溫分別為-2.7 ℃、-2.7 ℃、-0.9 ℃、-0.4 ℃,均超越當日歷史極值。
8月上中旬氣溫偏高,上旬平均氣溫為24.0 ℃,較常年偏高3.0 ℃。其中,1 日、7 日、10 日、11 日最高氣溫分別為34.6 ℃、33.5 ℃、32.9 ℃、34.5 ℃,均突破當日歷史極值;8 月下旬至9 月上旬異常降溫,其中,27 日最低氣溫2.7 ℃,突破當日歷史極值。
9 月中下旬異常升溫,其中,11 日、12 日、15 日、27日、28 日、29 日最高氣溫分別為29.7 ℃、31.7 ℃、29.5 ℃、27.1 ℃、27.4 ℃、27.9 ℃,均突破當日歷史極值。
2022年1—9月氣溫波動情況見圖1。

圖1 2022 年氣溫變化情況
如表1 可知,各月降水距平值多在50%以上。4 月、5月、7 月、8 月、9 月降水量分別比歷史同期減少75.5%、85.6%、64.2%、79.3%、73.4%;3 月、6 月降水量分別比常年同期增長68.8%、81.2%。

表1 2022 年逐月降水量
各旬降水量分布情況見圖2。

圖2 2022 年降水量分析
作物全生育期(4月下旬至9月下旬)降水量230.1 mm,較常年平均值(406.3 mm)偏少43%。
8 月27 日,縣域內壩上及接壩部分地區最低氣溫降至0 ℃以下,其中,壩上機械林場最低氣溫達-3.4 ℃,出現冰凍。全縣20多個鄉鎮出現霜凍,初霜凍日較常年偏早24 d。
2022 年出現的極端天氣變化引發了一系列農業氣象災害,對大田作物生長發育的各階段產生不利影響。最嚴重的當屬春秋兩季的干旱和低溫凍害、夏季的大風、冰雹災害和暴雨洪澇,現簡析如下:
1.播種期旱情分析。播種期(4 月下旬至5 月上旬)降水量只有5.8 mm,較常年同期降水量減少74%,多數鄉鎮播種期出現干旱,造成作物出苗遲緩,嚴重的導致種子出芽后干枯,重新播種。
2.幼苗期干旱持續。幼苗期(5 月上旬至中旬)降水量只有2.8 mm,較常年同期降水量減少88%,干旱持續,致使部分鄉鎮農作物出苗遲緩,幼苗生長緩慢,嚴重者萎蔫,部分幼苗干枯死亡,部分農田因出苗不全進行補苗甚至翻種。
5月上中旬冷空氣勢力偏強,平均氣溫11.9 ℃,較常年偏低3.5 ℃,作物出苗前后和幼苗期間先后3 次遭受低溫凍害襲擊。
調查顯示,5 月12 日低溫冷凍災害影響圍場縣藍旗卡倫等13 個鄉鎮,受災農作物面積5 879.7 hm2,主要受災農作物為玉米,直接經濟損失913.53萬元。
6 月降水量148.6 mm,較常年同期降水量(82.0 mm)增長81.2%,異常偏多,此時正值作物苗期,中下旬出現兩次較大降水天氣過程,降水為陣性,其間伴有雷電、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楊家灣等6個鄉鎮降水量超過50.0 mm,出現暴雨,降水量較大且全縣分布不均,部分鄉鎮出現洪澇災害。
1.6 月10—11 日,受大風、冰雹災害天氣影響,13 個鄉鎮受災,主要受災農作物為馬鈴薯、玉米,受災面積1 741.4 hm2,直接經濟損失470.41萬元。
2.6 月21—22 日,受暴雨天氣導致的洪澇災害影響,三義永等22 個鄉鎮受災,受災農作物為玉米、馬鈴薯,受災面積2 586.63 hm2,直接經濟損失700.97萬元。
1.干旱。7—9 月降水量只有75.1 mm,較常年同期降水量減少72%,大部分鄉鎮出現干旱。
調查顯示,四道溝鄉等5 個鄉鎮受災,受災面積891.91 hm2,直接經濟損失685.46萬元。
2.低溫凍害。8月下旬至9月上旬先后兩次出現強降溫,部分鄉鎮出現霜凍,壩上出現冰凍,此時正值作物乳熟期,遭受低溫凍害的侵襲,導致部分鄉鎮作物產量受損。
調查顯示,8 月27—28 日受低溫冷凍災害天氣影響,9個鄉鎮受災,主要受災農作物為玉米、馬鈴薯,受災面積1 910.2 hm2,直接經濟損失661.49 萬元。9 月5—6 日受低溫凍害天氣影響,6個鄉鎮受災,主要受災農作物為玉米、馬鈴薯,受災面積1 335.06 hm2,直接經濟損失515.39萬元。
面對極端天氣引發的氣象災害,特別是農業氣象災害,當地氣象部門開展了精細化的氣象服務工作。災害發生之前,及時提供災害監測預報預警、預評估、影響、防御措施和應對建議等服務;災害發生過程中,提供滾動監測預報預警、跟蹤評估等服務;災害發生后,對整個天氣過程進行分析,提供災害過程總結、歷史比較分析和災害總體評估等氣象服務。現就2022 年影響范圍和影響程度較大的農業氣象災害,當地氣象部門開展的氣象服務工作加以簡述。
面對春秋兩季的低溫凍害和干旱,氣象部門密切關注天氣形勢,提前發布霜凍預警信號,廣泛發布霜凍災害預警信息;評估分析全縣降水量分布情況,提供準確的降水量預報,分析干旱可能發生的區域和程度,并提出預防干旱的合理化生產建議。
1.5 月上中旬的冷空氣來臨之前,5 月7 日上午發布寒潮藍色預警信號;5 月11 日上午發布寒潮黃色預警信號和大風藍色預警信號;8 月下旬和9 月上旬的兩次較強冷空氣來臨之前的8 月26 日、9 月1 日、9 月4 日、9 月6 日先后發布4 次霜凍藍色預警信號;8 月25 日、26 日、27 日、9 月4日先后5次發布大風藍色預警信號。
2.制作農業氣象情報,分析全縣前期氣溫和降水量分別情況,精細預報未來10 d 的天氣情況,預測冷空氣來臨時間和降水時空分布形勢,分析旱情影響區域和影響程度,提出合理化的生產建議。
3.制作農業氣象服務專題,著重分析春播期和幼苗期氣溫和降水時空分布情況,預報未來7 d 影響本縣區域內的天氣過程,提醒農業部門和全縣種植戶及產業合作組織預防低溫凍害和干旱,提前做好防范工作。
夏季的強對流天氣突發是當地氣候的一大特征,氣象部門密切關注雷達回波強度,盡最大可能提前發布雷電、冰雹、大風預警信號,同時,密切監測降水實況,提前發布暴雨預警信號,提醒相關部門按時啟動氣象災害防御方案,盡量避免和減輕氣象災害帶來的農業經濟損失。
1.6 月10—11日的大風冰雹災害來臨之前,6月10日先后3次發布冰雹橙色預警信號;6月11日發布大風黃色預警信號;6月12日兩次發布暴雨藍色預警信號;6月22日部分鄉鎮發生洪澇災害,發布暴雨預警信號3 次,其中,1 次暴雨橙色預警信號,2次暴雨藍色預警信號。
2.主汛期(6—8 月)圍場縣氣象臺共發布98 次雷電預警信號,9 次冰雹預警信號,11 次大風預警信號,7 次暴雨預警信號。
3.10 月初制作氣象服務專題,分析圍場縣域大田作物自播種到收獲全生育期氣象條件,分析各生長階段有利的和不利的氣象條件對作物生長發育產生的影響,綜合分析氣象災害產生的原因及其對作物生長發育的影響,進而分析極端氣候變化引發的氣象災害對作物產量的影響,對糧食產量進行評估,為當地政府提供決策氣象服務。
2022 年圍場縣域內氣象條件極端變化給當地農業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同時,當地氣象部門直通式農業氣象服務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農業經濟損失,利用各類氣象服務產品盡最大努力為當地政府和農民提供有效的生產指導建議,最大程度保障了當地農民的經濟利益,為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提供決策依據,為農業生產保駕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