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依霏
浙江省余姚市梨洲中學911 班

我的父親,河南汝南人士,生于農家,無字無號,現在是一位中學教師。他上頭還有一個哥哥,現于老家務農。每每我問他為何選了讀書這條路,他只笑笑說:“小時候和人家玩,追不上人家,干農活又沒力氣,所以只能好好讀書了。”
這話說的也是,我看著他那“能撐船”的大肚子,就不難想象出他小時候在伙伴中的囧態。父親就是這樣勤勤懇懇,憑著這孩童般最純真的希望,他考上了高中。然而生活有時候真的就像電視劇一樣:家里突遭變故,他的父親,也就是我的爺爺被人撞傷,休克在醫院,需大筆醫藥費。當時正值農忙時節,大伯在醫院照顧爺爺,奶奶又無法下地干活,年僅十幾歲的父親不得不頂著繁重的學習壓力,擠出周末時間回家幫忙收割麥子。
“那時候,我從縣城騎幾十里車回村子,看著那一大片的麥子,真的感覺,我在前面收割麥子,后面的麥子在瘋狂地長,有一種永遠也收不完的恍惚。你不知道,那是何等絕望?!敝v到這件事時,父親語氣平淡,卻又帶著一絲辛酸。
父親經歷的過往,我或許永遠無法體會,永遠無法觸摸到其中的絕望與痛苦:一個少年,在忙完農事后還得披星戴月連夜返回學校繼續他繁重的學業。幸而上天護佑,爺爺平安度過此劫,而父親也頂住壓力,憑借他非凡的毅力考上了名牌大學,成了十里八鄉都知曉的“別人家的孩子”。
而此后生活中的各種滋味,大約也只有他自己心里才知道了。因為家里沒錢,上學時許多費用只能靠他自己打工賺,有時實在沒錢了,只能向舍友借錢買幾個饅頭充饑。
他終未被這些困難打倒,還養成了樂觀幽默的性格。閑來無事,他會給我講歷史故事,做我的“心理輔導員”,他會玩“瘦”與“壽”的諧音梗;他也會在我同學念字只念半邊時,說成是刪去了人家名字的部首。有次,我嚷著要吃“波特曼”面包,他便答應了,開車去的卻是一家“綠姿”,過了一會兒,他卻說剛才去過的是“資溪”。我笑他記性差,像魚一樣只有七秒記憶,他也只是笑笑:“年紀大了,記性差,可別哪天把女兒忘了!”
雖只是一句玩笑話,我卻一下子怔住了,心里酸酸的。
我從來都當父親是無堅不摧的,他的臂膀是永遠堅實的???,我忘了他剛年逾四十卻已花白的頭發,忘了他熬夜工作時疲憊的面容。他所承受的,我未必都能懂,但我都會記在心里。
這就是我的父親,一個平凡又不平凡的人。
老師評
看似隨意擷取的事例,卻件件埋巧思;看似質樸無華的語言,卻句句見深情。勤奮好學、幽默樂觀、有擔當,這是女兒眼里的父親,更是女兒心中的那座大山。父親把他對生活的熱愛融進了歲月里,女兒把她對父親的敬愛揉進了文字里。很喜歡作者的這篇文章,不事雕琢,而又細節滿滿;娓娓道來,自是情真意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