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為有效發揮工匠人才示范引領作用,助力“亦城工匠”由“匠”成“師”,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經開區”)總工會不斷探索工匠人才隊伍建設新思路、新方法,于2022 年創新打造“亦城工匠”品牌,開展首屆“亦城工匠”培養認定工作,從64 個職業(工種)百余名候選人中認定了10 名“亦城工匠”。
近日,一群身著白色安全工作服、頭戴“中國航天”字樣帽子的職工穿梭在北京航天萬源科技有限公司的企業展廳、產品生產線及創新工作室中,在邊走邊看中了解工匠所在企業發展狀況、交流產品技術研發,這正是經開區總工會“工匠講堂”活動中的一幕。
活動中,第三屆“北京大工匠”、無線電裝接工劉芳以“踐行工匠精神筑夢航天事業”為題,從航天發展、技能傳承、個人成長、創新實踐4 個方面,為航天萬源工會及職工代表、“亦城工匠”候選人等技術技能人才30 余人講述從業16 年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讓職工對中國航天事業及其從業者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同時,長期扎根一線的劉芳展現出對航天事業的敬畏之心、對工作精益求精,也充分詮釋了航天領域的工匠精神內涵。
“工匠講堂給區內想學習、能探索、會創新的學員們提供了優質的平臺,在不出差的日子里,有機會我都會來參加‘工匠講堂’交流學習。”聽完劉芳的授課后,首屆亦城工匠梁啟征介紹,“正是由于大家專攻的具體領域有所不同,跨行業跨工種的學習新技術才能不斷拓寬我的思路,學習后我習慣歸納總結,提煉出有幫助、能借鑒的知識點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同時將這種方式、方法轉訓給身邊的同事以及工作室成員,使其發揮更大的作用。”
與梁啟征有同樣感受的是參與了4 期“工匠講堂”的張凱,作為東港瑞云數據技術有限公司工會主席,張凱將“工匠講堂”作為學習最新行業知識與技術的主要平臺之一,“在這里,我不僅有機會接觸區內前沿技術與行業大師,還能在參觀交流中感受到企業對工匠的培養、體現出的人文關懷和責任擔當,對我開展工會工作也有一定的啟發和幫助。”
“我們將‘工匠講堂’工作主動融入區域新發展格局,緊緊圍繞加強職工理想信念教育與職工技能素質提升,把辦好‘工匠講堂’作為落實人才強區戰略的重要舉措。”作為經開區總工會2023 年打造的重要品牌之一,自今年4 月3 日開啟首期講堂后,連續走進高端汽車、智能制造、生物醫藥、電子工程等區內企業開展實地教學與科創交流,吸引了區內各行各業近3000 人次線上線下參與其中。“明年,我們將開啟2024 年的亦城工匠選樹工作,希望引領帶動更多領域、更多行業加入到打造‘工匠人才培育搖籃’的責任使命中來,不斷發揮工匠人才示范引領作用,提高職工隊伍整體素質,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