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石海芹 通訊員 李首元
崔占金正在檢查配電柜
清晨,機電產品制作廠房內,一臺臺高低壓配電柜錯落有序,整齊排列,陽光照在上面,斑駁斜影,明暗交替……在林立的配電柜之間,有一位半蹲著身體專心致志對電氣元件“排兵布陣”的產品制作人,他就是首鋼礦業公司協力公司技術骨干崔占金。入廠10 多年來,他在工作崗位上腳踏實地、精益求精,從懵懵懂懂的大學生成長為一名精通工程施工、產品制作、電氣試驗三項業務的復合型技術人才,并在首鋼職業技能競賽中獲得冠軍。在他看來,“青春逢盛世,奮斗正當時”。
2010 年8 月,大學畢業懷揣夢想的崔占金一進入班組就意識到,想要干出一番成績,必須“增厚底子,敢擔擔子”。為盡快學會技術,他平時總是背著一個小包。用他的話說,每天背的是師傅傳給他的“秘籍”,白天在現場解決不了的難題,就查閱“秘籍”,晚上回到家,還可以總結對比以前記錄的數據。在他鍥而不舍刻苦鉆研下,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不到兩年就可以獨立開展試驗任務。
有一次,在對業主余熱發電間電纜線路光纖縱聯差動保護測控裝置校驗時,多次輸入給定值后,保護裝置均沒有動作。面對技術難題,骨子里向來不服輸的崔占金沒有退縮,而是帶領試驗組仔細研究裝置說明書及工作原理,總結出差動電流是本側與對側電流相位差形成的,保護裝置動作時需要兩側同時引入保護電流,而裝置未動作的原因就是兩側裝置電流未同時引入。病因找到了,他立刻“對癥下藥”,順利完成了保護校驗及傳動試驗。
2017 年,為進一步提升自身技能水平,崔占金參加了首鋼職業技能競賽,由于經驗不足、準備不充分,僅獲得第十名。比賽回來后,他認真總結經驗,查找自身不足,明確努力方向,購買了專業書籍,主動向專業人員請教觸摸屏等設備知識。
經過兩年的錘煉,2019 年9 月,崔占金再次參加首鋼職業技能競賽。為抓住這次來之不易的機會,集訓期間,他每天早上6 點起床,學習理論知識,編寫試驗程序;晚上回到家,針對薄弱知識點繼續學習。尤其是在國慶節期間,為不間斷學習,崔占金積極與老師溝通,爭取上機練習機會,每天學習到晚上近12 點。最終,崔占金在比賽中沉著應戰,一路拼殺,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獲得了維修電工組冠軍。通過比賽學習,他的技能水平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崔占金正對著圖紙研究配電柜的創新
在安徽霍邱燒結建設工程中,崔占金主動請纓,項目組把熔燃破碎系統、熔劑篩分系統、配料系統、混合系統等電氣項目全部交給了他。
艱巨的施工任務,陌生的工作崗位,沒有讓崔占金退縮,他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啃下這塊硬骨頭。在上報電氣設備施工材料中,他認真細心,經常深入現場勘察,詳細核對電氣施工圖,遇到錯誤及時改正,確保上報設備、材料數據準確無誤。在核實30余個電葫蘆滑觸線時,他發現了軌道彎曲半徑與圖紙數據不一致,前前后后用了6 天逐個核實實際數據,終于按時完成了材料上報任務。
施工過程中,40 多臺配料秤、2 臺九輥布料器等設備變頻器調試成了項目組的頭疼事,若請廠家技術人員指導調試,技術服務費較高。為此,項目部決定將難題交給崔占金。接到任務后,“我也是兩眼一抹黑,變頻器說明書全是英文,不知從何處入手。”崔占金回憶道,經過認真思考后,他決定先用軟件翻譯說明書,遇到不懂的,就向計控室、廠家技術人員請教,逐漸掌握了工作原理及操作技巧。
為不影響日常工作,崔占金白天了解工作進度,分配施工項目,檢查施工質量;晚上調試變頻器,一直忙到將近凌晨。經過不斷摸索研究,他實現了從開始3 個晚上調試20 多次完成一臺變頻器,縮短到30 分鐘一次調試成功。項目組領導豎著大拇指說:“小崔好樣的!”
此外,崔占金還利用工余時間對直徑不一、功能不同的上千根電纜線路進行歸納,設計完成37 頁電纜接線圖,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這真是一張‘活地圖’,一眼就能看出接到哪里,不用校線,非常方便。”職工們同樣豎起了大拇指。最終,電氣施工隊伍在崔占金的帶領下,異地奮戰10 個月,順利完成了所有施工項目。
2021 年,聚焦礦業公司高質量發展新形勢、新需求,協力公司成立智能柜研發攻關團隊,崔占金成為了其中一員。萬事開頭難,團隊成立初期,猶如一張白紙,技術力量薄弱,沒有技術資料,沒有材料設備,需要他們勇闖“理論學習關”“研發樣柜關”和“現場試驗關”,實現從“0 到1”的蛻變。為了快速充電提升,過好理論學習關,崔占金跟隨攻關團隊“走出去”,遠赴武漢向外部企業學習,收集了大量技術資料,學會了繪制結構圖、原理圖及網絡拓撲圖,為成功研發智能低壓柜奠定了基礎。
研發樣柜關是最難的一關。為了解決智能元件選型、網絡系統搭建、視頻監控與電力自動化系統融合等九方面“卡脖子”難題,崔占金與團隊成員夜以繼日,全力撲在研發上,常常為攻克一個難題研究到凌晨才下班。經過一次次研發總結、一次次數據分析,最終,智能柜研發成功,實現了遠程操作、全電量監測、能耗記錄分析等五大設計功能。
2022 年,結合杏山鐵礦建材產線流程修對配電室進行升級改造,智能柜研發攻關團隊再次勇闖“現場試驗關”。為搶進度、保節點,那段時間,崔占金每天都要干到晚上9 點多。經過近半個月的努力,5 臺智能柜組裝完畢,整條建材產線重負荷連鎖試車運行穩定,智能柜設備參數正常,達到了工藝要求,這標志著智能低壓柜產品成功上線運行。智能低壓柜項目也因此榮獲2021 年礦業公司科技創新類項目一等獎。
聚焦打造智能礦山新場景,協力公司抓住機遇、深度參與,在助力智能礦山建設中體現擔當價值,而崔占金爭做攻堅的“領頭羊”。
2022 年9 月,崔占金所在的項目部承攬了馬蘭莊鐵礦33 面智能低壓柜制作任務。時間緊、任務重,崔占金和團隊成員接到通知后,一時腦大,技術圖紙與智能配電系統功能不相符,需進行優化設計,業主要求一個月完成。
面對難題,沒有退路,唯有前進。崔占金組織大家結合業主提出的自動化控制系統與智能配電系統分離的要求,在與業主和設計院反復充分溝通的基礎上,潛精研思,集智攻關,利用CAD 依照元器件立體尺寸建立模型,做出抽屜空間最佳布局;按原定“加大距離消除干擾”措施,最大限度延長抽屜內動力線纜和通訊線纜的相對距離,確定不同類別回路抽屜內二次線束敷設路徑;跟蹤柜體進場驗收和產品制作過程,優化“抽屜增加提手便捷搬運”“燈鈕合一簡化柜體布局”等四項設計,為后續規范智能型配電柜生產流程奠定基礎。經過一次次分析、一次次優化、一次次攻關,以及與業主和設計院反復研討驗證后,提前一周完成任務。
2023 年,水廠鐵礦建材產線智能柜進入生產階段,首次承接百余面智能柜制作任務。面對龐大的工作量,崔占金進一步優化二次配線施工工序,嚴把關鍵環節質量關,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證了制作工期節點。
在電力通訊網絡設計中,為了縮短通訊延時對系統運行的影響,崔占金提出了智能柜通訊網絡架構調整的解決方案。通過多種形式測試對比,最終采用數據轉換模塊將智能單元分區整合,優化網絡連接形式的辦法,對現有國產智能元件通訊方式進行通訊協議轉換,并采用分組傳送的方式實現了智能配電系統的網絡升級,將智能電器元件與PLC 數據交換輪詢時間從5 秒左右降低到2 秒以內,基本實現了“數據實時顯示”,降低了智能元件與PLC 通訊故障對整體通訊速率的影響。
與此同時,在產線單體試車和連鎖試車階段,崔占金先后解決了變頻器散熱風機回路故障、變頻器參數設置、智能馬達保護器保護定值投入等問題,保證了水廠鐵礦建材產線電力系統順利投入運行。
從剛剛邁出大學校門的“毛頭小子”,到鍥而不舍的“逐夢人”、獨當一面的“排頭兵”,再到創新發展“探索者”和攻堅克難的“領頭羊”,一次次蛻變背后是崔占金10 多年如一日的堅守和付出。崔占金表示,將繼續將夢想的種子播撒在工作崗位上,辛勤耕耘,綻放出屬于自己的青春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