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5 月24-25 日,由中國農業機械學會指導,農業工程雜志社、新疆農業機械學會主辦,中國農業機械學會現代物理農業工程分會、設施園藝與果蔬機械分會協辦,新疆農業科學院農業機械化研究所、上海孫橋溢佳農業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支持的“設施農業技術與裝備創新發展論壇”在新疆烏魯木齊舉辦。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農村機械化發展中心原副主任、二級巡視員歐興江,中國農機學會設施園藝與果蔬機械分會秘書、山東省農業機械科學研究院工程師江秋生,新疆農業機械學會秘書長馬俊貴,中國農機學會理事、中國農機學會現代物理農業工程分會主任委員、浙江大學教授泮進明分別致辭,來自全國高等院校、科研單位、農業(農機)管理部門及生產企業的教學、科研、管理、生產、技術、學生等60 余人參加了論壇。論壇由農業工程雜志社社長兼常務副主編、中國農機學會現代物理農業工程分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王艷紅主持。
我國設施農業面積達到370 萬hm2,約占世界設施農業總面積的80%,已經發展成為設施農業大國。在我國很多地區,設施農業已成為保障淡季農產品供應,轉變農業生產方式,發展現代農業,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新興支柱產業。但我國的設施農業較國外起步晚,在設施建設、技術研究、裝備研發、資金投入等方面都與國外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設施農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2023 年中央1 號文件提出“實施設施農業現代化提升行動”。2023 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為了加強學術交流,提升我國設施農業技術與裝備開發和應用水平,推動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特組織召開“設施農業技術與裝備創新發展論壇”,本次論壇主題是“設施農業高質高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主要內容包括專題研討、成果展示和技術參觀等。5 月30 日是第7 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本次論壇也是中國農業機械學會“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動之一。
聚焦設施農業技術與裝備創新發展,以及設施農業高質高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主題,10 位專家、學者分別作了專題報告。浙江大學生物系統工程與食品科學學院泮進明教授作了題為《健康養殖LED 光環境調控與信息智能感知》的報告,新疆農業科學院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王國強研究員作了題為《新疆高儲能宜機化日光溫室發展研究》的報告,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智能裝備技術研究中心閆華副研究員作了題為《全球工廠化農業技術發展態勢》的報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機械與電子工程學院胡瑾教授作了《融合作物需求的設施環境精準調控技術與方法》的報告,北京市農業機械研究所有限公司張曉文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作了題為《設施農業高效生產技術裝備研發與應用》的報告,鶴壁嘉多衛農農林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趙慧媛總經理作了題為《農林病蟲害監測預警及綠色防控技術裝備進展》的報告,塔里木大學譚占明副教授作了題為《南疆非耕地設施番茄黃沙無土栽培種植模式》的報告,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農業機械研究所張園高級工程師作了題為《極熱條件下水肥一體化技術實踐與探討》的報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機械與電子工程學院楊永霞碩士作了題為《基于深度學習的日光溫室溫度預測模型》的報告,石河子市鐵牛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游增尚經理作了題為《綠色農業種植與養殖接軌條件和方法》的報告。
天津市農委二級巡視員、中國農機學會現代物理農業工程分會原主任委員胡偉等專家、學者圍繞學會工作在推動農業(農機)行業發展中的作用,設施農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產學研推結合途徑,物理農業工程技術、裝備在設施農業中的應用及發展,智能、低碳、環保技術及裝備在設施農業中的應用及發展等熱點、焦點問題進行了交流與探討。與會代表認為,隨著傳感器技術、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在設施農業生產中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未來,研發推廣適合我國國情的溫室(棚)結構及配套設施,提高機械化作業水平,加大對環境污染清理和控制裝備、農產品冷藏保鮮設備的推廣應用,完善監測系統,加強對設施農業生產作業過程的監測,加大對設施農產品的衛生質量監測,將是設施農業技術與裝備科研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論壇期間,與會代表參觀了2023 新疆農業機械博覽會、新疆烏魯木齊縣水西溝鎮大廟村農業設施溫室大棚及配套設施建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