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蒙
(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 300450)
目前電潛泵生產井是海上油田的主要機采形式,電潛泵運行壽命不僅直接影響油田產量,而且故障后的檢泵作業費用較高。因此,掌握電潛泵井故障原因、延長其免修期,對油田生產工作意義重大。
某海上油田以水平井開發為主,油田大部分生產井采用優質篩管防砂、機械采油的生產方式。為最大程度降低電潛泵故障率,保持油井的高生產時率是油田穩產的關鍵。針對油井故障率偏高的情況,為提高油水井生產時率,保障產量目標的順利完成,對油田2022 年故障油井進行分析總結,力求找到電潛泵井較高故障率的“癥結”,并制定了現場管理提升措施和計劃,為海上油田油井精細化管理提供建設性的意見。
該油田油井故障率總體偏高,其中D 平臺的油井故障率高達11.36%,I、F 平臺油井的故障率分別為9.38%、10%。2022 年故障井共9 口,9 口故障井的對地絕緣阻值均為0 Ω,其中3 口井是因地面設備故障導致停井后無法啟動,如開關故障、電源板燒毀、變壓器單相過電流等問題;5 口井均通過地面空載、短路試驗,但因井下設備故障無法啟動,故障主要是低頻過載、馬達堵轉;1 口井故障為過載停機后無法啟動。
對9 口故障井的共性進行分析,其中33%因地面設備故障導致停井后無法啟動,67%因井下設備故障導致停泵;地面設備問題主要有開關故障、電源板燒毀,變壓器單相過電流,井下設備故障主要是低頻過載、馬達堵轉過載停機。
故障率統計情況見圖1,具體故障油井見表1。

圖1 2022 年油井故障率統計情況
根據統計分析,梳理油水井存在的問題,建立問題井跟蹤臺賬,從地面設備維保和油水井精細化管理兩方面入手,統籌兼顧,全方位提升油水井管理質量,降低油水井故障率。
(1)建立完善油水井基礎數據庫。加強做好油藏地質基礎數據、油水井各項資料的整理收集工作,并對相應的數據進行講解,提高現場人員對數據資料的重視程度。按照分公司生產資料大檢查相關規定,建立相應檔案資料,確保油藏地質、油水井各項資料更新齊全,并且與陸地資料定期更新,互通互用。
(2)建立健全油水井大事記。針對每一口油水井建立獨立的全生命周期動態變化記錄,記錄包括油井投產啟泵日期時間、油井故障原因、油井計劃性和非故障停泵和啟泵時間及原因、油井工作制度改變等內容。
(3)嚴格落實數據錄取、填報管理制度。確保油水井相關資料取全取準,確保報表中記錄中各項內容填寫規范,開發生產信息系統錄入及時完善;對于波動較大的數據要核實數據準確性,確保非儀表、人為原因導致數據錯誤,確認無誤后再進行錄入。
(1)加強油水井日常巡檢工作。嚴格落實巡檢制度,每4 h對油水井數據進行巡檢記錄,日常加強攝像頭等監控檢查;提升操作工技能,結合電流、井下參數、井口參數、聲音和溫度的變化能對電泵井的變化做出關聯性判斷,并提前采取措施。
(2)建立現場標準化操作規程。優化落實反洗、正洗、正擠、憋壓、油水井放壓、單井計量等操作程序,在現有的操作規程上結合現場實際情況進行升版。
(3)提升油井計量準確性。嚴格執行設施油井計量、化驗要求;每天對油井進行計量測試和取樣化驗,對于計量和化驗波動較大的及時進行計量和化驗確認,保證生產資料錄取的準確、全面和及時;標準化油井計量操作程序,針對不同油井如新起泵井、作業井、不穩定生產井等情況進行詳細要求,盡可能降低計量數據偏差;對計量系統流量計每年定期進行標定,計量分離器流量計可考慮采購備用流量計,避免標定時無法計量的情況。
(1)加強地面設施維保管理。綜合考慮設備各項工況,變壓器、變頻器等,制定責任清單,開展專項排查。提前發現,提前解決,避免因地面設備(如變壓器負荷容量問題)造成油井降頻、關井,影響產量;統計電潛泵控制柜備件故障率,調整井或作業井涉及到地面設備更換的需提前協調,補充庫存,保證備件充足;每次停泵都需測量記錄相關絕緣直阻數據,并做好記錄;長期關停的電泵井,必需每月檢測一次對地絕緣電阻和相間直流電阻并記錄檢查結果,且分井進行歸檔。
(2)做好采油樹維保工作。新老設施采油樹均出現銹蝕現象,應做好采油樹除銹刷漆工作,按照要求對采油樹閥門定期進行保養,每月加注黃油一次,每月檢查各連接部位密封程度和完好程度,每半年加注密封脂一次,每3 個月對采油樹地面安全閥的工作性能,驅動狀態進行一次檢查,每月檢查油水井油嘴活動情況,并進行相關記錄。
2.4.1 加強電潛泵的管理,降低設備故障率
(1)對高產井重點關注,做好定期對比,產量的異常下降優先排查及時發現;篩出低產井,自行分析或通過油藏工程師探尋增產方向,早做準備重點治理提產。
(2)對電潛泵運行時間分類管理,如按1 年、2 年、3 年、5年、10 年等標準,一般壽命長的井更需要呵護、更需要注意平時制度調整,嚴格管控各項制度調整操作程序,嚴格規范日常操作,避免出現波動,盡量減少大齡井關停次數。尤其是絕緣低的油井,要重點標注和關注、謹慎調整。
2.4.2 加強人員培訓,提升油水井管理能力
加強海陸溝通,做好油水井相關知識培訓,提升油水井動態分析能力,掌握關鍵注水指標情況。油井動態分析分配到個人,每季度完成個人所管轄的單井動態分析,實現實時跟蹤。
2.4.3 梳理排查生產不穩定油井
對于電流異常波動、供液不足、馬達易高溫等油井,應聯系油藏一同分析解決,避免長期不穩定運行造成電泵壽命的降低。通過分析摸索,形成該類型油井管理方法。
2.4.4 收集油井異常現象、歸類治理
分析匯總造成故障的主要原因,找出原因分布情況,既為油田電泵故障治理方向提供數據支持,也為油井管理工作提供借鑒。例如,出現油井的井口溫度高但計量偏低,地面排查暫無異常的情況,應通過工程師指導及電泵模型計算分析可能存在計量問題,進行精細排查,查找管線漏堵情況、采取合井計量反算、修正計量參數設置等;出現井口壓力異常波動而其他參數運行正常的,應進行油嘴開度核實。以此類推,優先解決地面問題。
2.4.5 完善問題井處理的案例庫
(1)針對問題油井,如氣鎖井、乳化井、出砂井等,應完善處理案例庫,為后續的異常井處理、低效井治理提供參考。
(2)對于高生產壓差井,應加密關注井底流壓變化情況,產量變化情況;加強油井動態分析,根據油井變化情況給出生產建議;做好套壓管理,根據不同井考慮流程改造,泄放套壓;進行環空補液生產,跟蹤產量變化情況。
(3)對于高氣油比井,應配合油藏部門確定油井合理產量,確定合理生產壓差,進一步研究生產壓差與產氣量之間的關系;現場開展試驗,摸索套壓變化對單井產量的影響變化;開展沉沒度情況測量,對部分低產井、易氣鎖井可考慮采取補液生產的方式進調整生產;探討改變生產制度可行性,如間歇生產、壓錐輪采、周期性注水等;調整電潛泵運行模式為電流模式,以適應不同的產液變化;參與電潛泵換型可行性研究,配合機采工程師篩選適用于高含氣井的電潛泵。
(1)加強作業相關文檔梳理、收集。跟蹤各設施油水井作業計劃,提前參與協調相關作業順序;培訓生產人員了解作業相關設計、審批方案、作業交接書、作業總結等資料并做好存檔。
(2)進一步提高油水井作業時效。增強責任感,提升人員意識,提高操作人員參與程度,保證油水井作業各個工作節點高效高質量完成;做好物料準備工作,針對采油樹帽循環接頭扣型問題,現場準備合適變扣接頭、軟管等;流程優化改造,優化洗井流程,降低現場人員工作量,提高洗井效率;統籌規劃船舶住宿資源,船舶應優先配合油水井作業,保證作業時效。
油井日常管理是一項持久而龐大的工作,需要不斷地豐富知識、積累現場經驗。要把油井當作一項系統工程來對待,以知識和經驗作支撐,真正地進行油井管理,從而達到提高采收率,創收效益[1]。希望以上措施,能進一步加強現場油水井的精細化管理,扭轉油田油井故障偏高的被動局面,為海上油田電潛泵井的生命周期建立良好的管理生態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