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君
(德州職業技術學院,山東德州 253034)
在數控技術專業的頂崗實習單位合作教學中,主要研究冷再生機零部件生產過程。在研究的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選取典型的零件作為教學案例,包括選擇材料—零件圖繪制—分析工藝—夾具設計—產品加工。根據轉軸在再生機中的作用,本文經過多次加工實驗,設計完成了轉軸加工工藝。
轉軸的毛坯是焊組件,由接盤、管、擋圈、工藝堵4 個零件焊接成型(圖1)。

圖1 轉軸結構
轉軸用于冷再生機工作裝置總成,與車架體連接,車架帶動轉軸,轉軸帶動工作裝置,用來帶動轉子前進行走。后面的工作裝置可以根據需要,在油缸的驅動下升降,轉軸帶動轉子行走。
經過分析,轉軸的4 個零件中比較難加工的是管,該件既屬于細長軸零件,又屬于套零件,裝夾比較困難。接盤、擋圈屬于盤套類零件;工藝堵屬于盤類零件,主要用于支撐內孔,與管焊為一體,增加零件的剛性,也是加工管的定位基準。
2.1.1 工藝分析
接盤的結構如圖2 所示,零件精度要求不高,尺寸精度都未注公差。12×Φ18 mm 是等效開口尺寸,外圓Φ280 mm、Φ210 mm、內孔Φ174 mm、右端臺階面、12×Φ18 mm 的表面粗糙度為Ra12.5,左端面Ra3.2,右端面為不加工;12×Φ18 mm 孔的位置度公差值為Φ0.4 mm。零件左端面及右端臺階面和管焊接在一起后再加工,用到的設備有數控切割機、焊機、普通車床。零件材料為Q345A 鋼。

圖2 接盤零件圖
2.1.2 接盤加工
(1)氣割:數控氣割外圓Φ285 mm 和Φ165 mm,去毛刺,下料。
(2)車削:夾持毛坯外圓Φ285 mm,并找正夾緊;車外圓Φ280 mm;工件調頭;夾持外圓Φ280 mm,并找正夾緊;車削外圓Φ280 mm 至尺寸要求;車內孔至尺寸要求;倒角1×45°。
(3)將接盤和管配合在一起,并經焊接成型,清渣。
2.2.1 工藝分析
擋圈的精度要求不高,尺寸精度都未注公差,內孔和外圓表面粗糙度為Ra12.5,兩端面為不加工(圖3)。選擇數控切割機、萬能液壓機、普通車床3 種設備。零件材料為Q345A 鋼,其屈服強度下限為345 MPa。

圖3 擋圈零件圖
2.2.2 擋圈的加工
(1)氣割:數控氣割外圓Φ215 mm 和Φ171 mm,下料。
(2)沖壓:調平工件兩端面。
(3)車削:夾持毛坯外圓Φ215 mm,并找正夾緊;車內孔至尺寸。
(4)氣割:用切割機將工件切割為兩件;去毛刺。
工藝堵是專門為加工轉軸而設計的,用于保證轉軸的加工精度,同時也增加轉軸的剛性(圖4)。為了減少加工成本,本文選擇仿形切割機進行仿形切割外形,保證外徑尺寸表面粗糙度為Ra12.5,其他為不加工。氣割完成后要進行去毛刺。零件材料為Q235A 鋼,屈服強度下限為235 MPa。

圖4 工藝堵零件圖
管的毛坯是Φ180×20 mm鋼管,用G4028 型鋸床下料,長度為2522 mm。管兩端外圓精度要求比較高,中間兩處,其他為未注公差尺寸。4 處有公差要求的外圓的表面粗糙度為Ra3.2,兩端Φ174×20 mm 的外圓表面粗糙度為Ra12.5,其他為不加工(圖5)。

圖5 管零件圖
該零件屬于細長軸類零件,零件剛性差,在選擇切削用量時不宜過大,尤其切削速度不能過高。管零件的加工需要將其他3個零件焊接在一起才能加工,其中兩端的工藝堵就是為了加工管而設計的。自制頂尖頂著工藝堵,完成外圓的全部加工,以及接盤端面和Φ210×18 mm 的加工。用到的主要設備有劃線平臺(兩端中心孔線)、焊機、普通車床、手電鉆(兩端中心孔)等。
(1)劃線:劃位置線。
(2)焊接:將擋圈與管組焊成型,清渣,調形。
(3)畫兩端中心孔線。
(4)按線鉆兩端中心孔。
(9)焊接:將擋圈與管組焊成型,清渣。
(10)拋丸處理(保護各加工表面)。
(11)表面涂底漆及白色面漆(保護各加工表面)。
分析研究轉軸及零部件的結構,通過實驗加工和加工工藝優化設計,解決了轉軸難裝夾的問題,有效保證了轉軸的形位公差要求,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為細長軸零件的裝夾方法提供范例。本設計已在實際生產中推廣,應用效果良好。
本文系德州職業技術學院科研課題《細長軸外圓刀具幾何角度優化研究》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