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龍
摘要:在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智慧消防應運而生。而物聯網為消防監督檢查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圍繞智慧消防視域下基于物聯網支持的消防監督檢查進行探析,以期優化消防監督檢查效果,提高消防監督檢查效率。
關鍵詞:智慧消防;物聯網;消防監督檢查
中圖分類號:D035.36?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6-1227(2023)11-0091-03
只有加強消防監督檢查才能夠有效降低火災事故的發生率,保障社會的安全穩定。將物聯網融入實際工作中有利于提高消防監督檢查的綜合水平,因此應通過有效手段將物聯網與消防監督檢查結合起來,繼而推動智慧消防的發展。
1 智慧消防、物聯網與消防監督檢查概述
1.1? 智慧消防
相比于傳統消防,智慧消防強調利用人工智能、物聯網、虛擬現實以及火警智能研判等技術實現消防智能化,提高消防信息的傳遞效率、優化消防管理效果,進一步降低火災事故的發生率,保障大眾安全[1]。
1.2? 物聯網
物聯網是通過傳感器、射頻識別技術等先進技術與裝置采集各種信息并實現物與物、物與人的連接。物聯網具有整體感知、可靠傳輸以及智能處理等特征,其中整體感知是指可以通過傳感器等設備采集信息,可靠傳輸是指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信息的傳輸與共享,智能處理是指可以通過智能技術處理數據信息并進行智能化監測與控制。
1.3? 消防監督檢查
消防監督檢查是消防救援部門等相關部門對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的消防狀況進行監督檢查[2]。加強消防監督檢查有利于及時發現并處理消防違法行為以及消防安全隱患,繼而減少火災事故的發生,增強社會運行的安全性與穩定性,所以應提高對消防監督檢查的重視程度并通過物聯網等技術手段開展智慧化監督檢查,提高工作效率與質量。
2 智慧消防視域下在消防監督檢查中應用物聯網的意義
2.1? 有利于提高消防監督檢查效率
消防監督檢查工作涉及諸多內容,例如消防設施的檢查、消防通道的檢查、火災隱患的檢查等,只依靠人力開展各項檢查工作會降低消防監督檢查效率并縮小檢查范圍。同時,傳統的消防監督檢查工作不符合智慧消防的要求。而應用物聯網有利于提高消防監督檢查效率,例如可以通過物聯網技術與設備自動采集消防信息,提高信息采集效率。
2.2? 有利于增強消防監督檢查的精準性
消防監督檢查的重點與細節相對較多,通過傳統的工作模式進行檢查可能會忽視一些細節,繼而忽視火災隱患。應用物聯網可以通過傳感器、射頻識別、視頻監控等多種技術手段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監督與檢查,可以有效發現各個單位與場所中的火災隱患,繼而增強消防監督檢查的精準性[3]。
2.3? 可以促進智慧消防的發展
實施智慧消防有利于提高消防工作的智能化與自動化水平,但在技術限制等因素的影響下,我國智慧消防仍處于起步階段。在消防監督檢查中應用物聯網技術有利于提高監督檢查工作的綜合水平,實現各個消防環節的智能化,繼而推動智慧消防的發展。
3 智慧消防視域下消防監督檢查中應用物聯網的策略
在信息化時代只有實現信息互聯互通才能夠提高消防監督檢查效率,推動智慧消防的發展,所以應積極構建消防監督檢查系統并靈活應用物聯網不同層面的技術手段,充分發揮物聯網技術在消防監督檢查中的作用。
3.1? 構建智慧化消防監督檢查系統
在智慧消防視域下應用物聯網時應積極構建消防監督檢查系統,為各項工作奠定基礎。首先,應優化系統總體架構設計。可以根據物聯網的特點將消防監督檢查系統分為基礎設施層、接入層、數據層、應用層以及交互層,并將火災報警主機、智能傳感器、機房、云平臺、服務器集群納入基礎設施層;將火災及隱患感知管理數據、前端感知設備管理數據、運營服務管理數據、消防內部數據納入接入層;將數據源分析、數據提取、數據標準化、數據關聯等模塊納入數據層;將綜合態勢、檢查督辦、火災防控納入應用層;將手機端、PC端納入交互層[4]。其次,在構建系統時應根據各類數據的特征設置數據標準,確保數據標準覆蓋基礎數據、業務數據與管理數據;通過數據倉庫技術等手段做好結構化數據與非結構化數據的匯聚工作;通過數據挖掘等手段構建消防監督檢查分析模型,提高數據應用質量。最后,應通過該系統將消防救援機構、社會單位結合起來,將火災防控、滅火救援以及責任落實結合起來,充分展現物聯網的互聯互通價值。
3.2? 通過感知層面的物聯網技術進行數據采集
感知層是物聯網的關鍵構成部分,具有信息采集等作用,其關鍵技術包括傳感器技術、射頻識別技術以及圖像采集技術等。傳感器技術具有檢測、采集等功能,可以通過特定的信號形式將感知到的信息傳遞出去,常見的傳感器包括溫度傳感器、煙霧傳感器、壓力傳感器等,可以為消防監督檢查提供支持。射頻識別技術即RFID,其核心在于閱讀器與電子標簽,可以通過閱讀器獲取設備標簽信息,從而掌握設備狀況。圖像采集技術具有處理數字化、視頻高清化以及壓縮智能化等特點。這些技術都可以為智慧消防提供支持,所以在開展消防監督檢查工作時應靈活應用這些技術手段。第一,通過傳感器技術與射頻識別技術采集消防設施信息。消防設施是消防監督檢查的重點,但在傳統工作模式下,消防監督檢查人員需要到現場對所有的消防設施進行逐一檢查,會對工作效率產生影響。為此,在智慧消防視域下應通過消防電源傳感器對消防設施的電源進行實時監控,自動采集室內消火栓、自動噴水滅火設備、火災自動報警裝置、防排煙設備等消防設施的開關狀態、電壓、電流等信息,判斷消防設施是否存在故障,實現智能化、自動化的連續監控與檢查。同時,還需要根據射頻識別技術的要求在各個消防設施中設置電子標簽,之后通過閱讀器獲取電子標簽的信息,從而檢查消防設施的基本情況與實時狀態,及時發現存在故障的設施并向相關單位發出警告[5]。第二,通過圖像采集技術采集現場信息。在傳統工作模式下消防監督檢查人員需要去各個單位進行消防通道、消防警示裝置的檢查,而在智慧消防視域下可以直接通過含有圖像采集技術的裝置采集現場信息,繼而提高檢查效率。例如,某種具有信息采集功能的消防監督檢查裝置可以通過激光測距器對消防通道進行測距并通過攝像頭采集圖像信息,所以消防監督檢查人員可以直接通過該裝置檢查各個單位的消防通道,準確判斷是否存在關閉或占用消防通道等行為,若存在需及時向單位發出警告并提出整改意見。
3.3? 通過網絡層面的物聯網技術進行數據傳輸與處理
網絡層在物聯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關鍵技術包括5G通信、大數據、云計算等,可以為消防監督檢查信息的傳輸與處理提供有效支持。其中5G通信技術具有高速率、低時延以及大連接等特點,可以為用戶提供增強現實、虛擬現實以及超高清視頻等業務體驗,有利于解決各種物聯網應用需求;大數據技術包括多種技術手段,例如數據處理技術、數據挖掘技術等,可以對海量數據進行高效處理;云計算屬于分布式計算,可以將數據計算程序分解為無數個小程序,從而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大量數據的處理。消防設施以及消防安全系統在運行過程中都會產生大量的數據信息,且其中部分數據信息的分析價值與應用價值相對較高,所以應通過這些技術手段進行數據信息的傳輸與處理,為消防監督檢查提供準確的數據支撐。第一,通過5G通信技術進行數據信息的傳輸與共享。在這一過程中消防監督檢查人員可以先采集信息,之后直接通過5G通信技術將信息傳輸至網絡系統中,為數據分析奠定基礎。同時,我國消防行業數據共享還存在不足之處,仍然會受到數據壁壘、數據碎片化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可以通過5G通信技術提高數據共享率。例如,部分消防監督檢查業務會涉及諸多部門,只有實現數據共享才能夠更好地開展檢查與執法工作,所以可以通過5G通信技術實現不同部門之間的數據共享,促進各個部門之間的溝通交流,從而增強消防監督檢查信息的時效性、提高消防監督檢查水平。第二,通過大數據與云計算技術處理數據信息,提高數據存儲與處理效率。應根據消防監督檢查工作的特點通過大數據與數據庫技術構建消防監督檢查數據庫,通過數據庫存儲消防設施、消防規劃、消防通道等數據信息,為后續工作提供指導。還應通過大數據與云計算技術優化數據處理平臺與火災風險預警平臺。例如,應優化消防監督檢查系統中的數據層,使數據層通過云計算等方法對數據信息進行分類處理,積極挖掘數據信息的價值,及時發現火災隱患。且需要在火災風險預警平臺中通過聚類分析法、灰色預測法、神經網絡法等方法分析各個企事業單位與公眾聚集場所的火災隱患以及發生火災事故的可能性,之后及時要求單位或場所進行整改,將火災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6]。
3.4? 通過應用層面的技術提升監督檢查水平
物聯網中的應用層面具有完善工作智能化管理、開發消防業務應用接口、制定消防解決方案等功能,應充分發揮其在消防監督檢查中的作用。第一,在開展消防監督檢查工作時應通過應用層面的技術構建智慧消防網格化管理系統,從而打造網格化、模塊化、層次化的消防監督檢查局面。例如,消防監督檢查人員可以通過GIS等技術手段對轄區內的單位、場所進行網格化劃分,并構建多方關聯體系,將轄區內的消防設施情況、消防負責人等信息都納入關聯體系中,根據數據分析結果制定正確的決策,提高監督檢查能力。第二,應通過物聯網技術開發消防業務應用接口并完善接口規范,對相關工作進行集中管理。此外,消防監督檢查人員應通過應用層中的智能應用程序優化消防監督檢查方案,進一步提升工作質量。例如,消防監督檢查人員可以通過智能應用程序分析各個單位以及公共場所的現場檢查需求,之后根據分析結果制定差異化監督檢查方案,明確不同單位與場所的現場監督檢查頻率,在降低監督檢查成本的同時優化監督檢查效果。
4 優化基于物聯網支持的消防監督檢查的措施
4.1? 強化消防監督檢查隊伍建設
在智慧消防視域下,消防監督檢查具有一定的系統性與復雜性,只有不斷加強隊伍建設才能夠為消防監督檢查工作提供專業人才支持,因此需要做好隊伍建設工作。第一,消防救援等部門需要根據智慧消防以及物聯網應用需求篩選具備消防監督檢查知識、經驗以及信息技術操作能力的專業人員,通過這些專業人員構建高素質的消防監督檢查隊伍。同時,應對消防監督檢查人員進行智慧消防以及物聯網技術培訓,讓檢查人員充分了解智慧消防的內涵以及物聯網的應用方法。第二,消防監督檢查工作涉及諸多場所與單位,僅依靠專業的消防監督檢查隊伍無法滿足所有的檢查要求,所以應加強社會檢查隊伍的構建,將專業力量與社會力量結合起來,從而進一步擴大檢查范圍[7]。例如,可以積極構建集社區基層組織與志愿者于一體的社會監督檢查隊伍,并通過物聯網技術將社會檢查系統與專業檢查系統融合,使消防救援部門直接通過物聯網獲取各方面的檢查信息,及時發現消防安全隱患。
4.2? 完善基于物聯網的消防監督檢查制度
智慧消防以及基于物聯網的消防監督檢查工作與傳統工作不同,消防救援部門應針對智慧化工作的特點與要求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為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依據。一方面,應完善物聯網系統操作制度。在物聯網的基礎上開展消防監督檢查工作時只有掌握系統的操作方法,增強操作準確性才能夠提高工作質量,所以應針對相關系統的操作要求制定操作制度,并將制度分為人員操作權限、操作規范、操作調整等部分,增強各項操作的規范性。另一方面,應加強消防監督檢查制度的改革創新,明確基于物聯網的消防監督檢查形式、內容、程序、日常檢查方法,使消防監督檢查人員嚴格按照規章制度開展檢查工作,促進智慧消防的發展。例如,在物聯網的支持下可以優化檢查頻率制度,將定期檢查與動態檢查結合起來,通過定期檢查維持良好的消防監督檢查狀態,通過動態檢查及時發現單位中的消防違法行為,讓各個單位在各個時期都嚴格按照要求開展消防管理工作,提高消防安全水平。
5 結語
將物聯網融入消防監督檢查中不僅可以降低消防監督檢查的難度,也可以使各項工作滿足智慧消防的要求。為此,應通過傳感器、射頻識別等感知層面的物聯網技術進行數據信息的采集,通過大數據、5G通信等網絡層面的物聯網技術進行數據的處理與傳輸,通過網格化等應用層面的物聯網技術進行工作優化,從而為消防監督檢查提供輔助,提升各項工作的智慧化、自動化水平。
參考文獻:
[1]呂超,顏國華,周剛,等.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慧消防管控系統的研究與應用[J].電子產品世界,2020,27(10):46-48.
[2]何林.基于物聯網的電氣消防安全在線檢測方法研究[J].自動化技術與應用,2021,40(8):105-108.
[3]韓雙成,李辰琦.基于物聯網定位的城市消防應急系統設計與實現[J].電子設計工程,2020,28(4):91-95.
[4]陶文珍,林華麗,周錫政,等.基于視頻AI物聯網技術的安消聯動云平臺[J].自動化與儀表,2021,36(8):98-101.
[5]莫言遲,劉占省,張安山,等.融合BIM技術和物聯網的消防安全數據管理方法[J].建筑技術,2021,52(6):710-713.
[6]劉紀達,康寧,安實,等.雙隨機、一公開消防監管模式的演化博弈分析[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20,30(12):133-140.
[7]陳陽,劉建,呂帥.三維可視化消防安全系統架構及其關鍵技術研究[J].地理空間信息,2021,19(9):130-132+135.
Exploration of fire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Li Hailong
(Zhangjiakou Fire and Rescue Division Zhangbei County Section,Hebei Zhangjiakou 075000)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intelligent firefighting comes into being. And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provides a new idea for fire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so it is explored around the fire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supported by IoT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intelligent fire protection,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effect of fire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fire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Keywords: intelligent fire protection; internet of things; fire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