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小航 常振東 穆艷艷
1 南陽市中心醫院西藥藥學部,南陽 473000;2 南陽市中心醫院急診內科,南陽 473000
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作為我國惡性腫瘤中最高病死率的癌癥類型,因具備隱匿性進展、侵襲能力強等特點[1],導致晚期NSCLC 患者病情貽誤,降低NSCLC 老年患者的可預期壽命[2]。隨著紫杉醇與順鉑雙藥化療方案(TP)、程序性細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細胞程 序性死 亡-配 體1(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PD-L1)單克隆抗體[3-4]等NSCLC 標準一線治療方案的出現,雖然顯著增加了中位生存時間,然而5 年生存率仍低于10%,長期化療藥物暴露易導致腫瘤耐藥,嚴重制約NSCLC晚期患者的治療效果,無法實現臨床長期獲益[5]。目前,NSCLC 晚期治療中仍缺乏TP/PD-L1 靶向治療失敗后的標準挽救治療方案。安羅替尼、多西他賽均具有廣譜抗瘤活性,在促進NSCLC晚期老年患者預后生存及延長可預期壽命中效果顯著[6]。本研究選取南陽市中心醫院收治的TP/PD-L1 靶向化療失敗后NSCLC老年患者,分析、比較安羅替尼聯合多西他賽治療的臨床實際效果及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前瞻性選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南陽市中心醫院接受TP/PD-L1 方案失敗的NSCLC 老年患者。本實驗已獲得南陽市中心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編號:倫審2018-12004號,試驗開展前均獲得完全知情同意。
⑴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華醫學會肺癌臨床診療指南(2018版)》[7]標準中有關NSCLC的臨床診斷標準,并經病理組織活檢確認為NSCLC,且TNM 分期為ⅢB期或Ⅳ期;②年齡>65 歲,性別不限;③經過4 周期TP/PD-L1 方案(每周期首日給予1 次紫杉醇135~175 mg/m2、順鉑75 mg/m2、替雷利珠單抗200 mg,靜脈滴注1 h 以上,休息20 d,每3 周設為一個周期),經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1.1 版(RECIST 1.1)仍判定為進展期;④經美國東部腫瘤協作組(ECOG)體能狀況判定≤2 分;⑤無骨髓造血功能抑制,且絕對粒細胞計數(ANC)>2.0×109/L;⑥無肝腎功能代謝性障礙,既往半年內無心腦血管事件發生史;⑦主動遵循醫囑者。⑵排除標準:①存在嚴重創傷、活動性出血或其他凝血功能障礙;②無法證實病理類型或病理活檢類型為小細胞肺癌、NSCLC 中央型鱗癌亞型;③CT 或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PET-CT)提示全身多處臟器、骨、淋巴、腦轉移;④存在其他腫瘤繼發性肺部轉移;⑤主動退出或拒絕治療、檢查者;⑥失訪。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6 例)與對照組(47 例),所有研究對象正式挽救化療前給予醋酸地塞米松片(規格:每片0.75 mg,批次:190218、210405,國藥準字H33020822,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1.5 mg/次,1 次/d,持續應用3 d 撤除,正式給藥前均輸注0.9%氯化鈉500 ml 作為水化治療。對照組給予80 mg/m2多西他賽注射液(規 格:2.0 ml∶80 mg,批 次:191205,國藥準 字H20093648,辰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行挽救治療,靜脈給藥持續靜滴1 h 以上,1 次/d,以21 d 為一個治療周期。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鹽酸安羅替尼膠囊[規格:每瓶按安羅替尼(C23H22FN3O3)計:12 mg,批次:191220,國藥準字H20180004,正大天晴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0.15 mg·kg-1清晨口服,1 次/d,每使用14 d 后停藥7 d,設定每周期持續21 d。兩組均持續治療4 個周期。電話隨訪1年,隨訪截止日期為2023年1月1日。
治療結束后,依據RECIST 1.1[8]對兩組治療效果進行判定:完全緩解為病灶全部消失,且無新增病灶;部分緩解為最大腫瘤病灶最大徑總和縮減超過30%;病情穩定為最大腫瘤病灶最大徑總和縮減超過30%或增加不足20%;疾病進展為最大腫瘤病灶最大徑總和增加超過20%。客觀緩解率(ORR)=(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總人數×100%;疾病控制率(DCR)=(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病情穩定)/總人數×100%。外周血T 淋巴細胞亞群分布[9]:采用流式細胞檢驗方式,分別于治療前后對兩組患者清晨空腹血樣進行CD4/FITC、CD8/PE 雙標抗體檢驗,記錄T 淋巴細胞亞群CD4+、CD8+分布變化。生存情況評估[10]:記錄兩組無進展生存期(PFS)及其風險比(HR)。其中,PFS定義為從試驗開始至發現腫瘤進展,或患者出現全因性死亡事件的時長。安全性評價:依據患者報告不良事件通用術語標準(PRO-CTCAE)5.0標準[11]準確記錄治療期間和隨訪期間不良反應。
開源軟件R 2.1 版本對本研究所有數據進行統計學結果判讀,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百分比)即例(%)表示,組間資料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雙尾檢驗)。繪制1 年期Kaplan-Meier 曲線進行生存分析。
共篩選入組97 例,因失訪、主動退出4 例,成功入組93 例。其中,對照組46 例,試驗組47 例。兩組在年齡、性別、體質量指數(BMI)、腫瘤類型、TNM 分期指標方面具備可比性,組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

表2 兩組TP/PD-L1靶向失敗NSCLC老年患者臨床療效評估[例(%)]
經RECIST 1.1 評價,治療后試驗組和對照組客觀緩解率、疾病控制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
表3 兩組TP/PD-L1靶向失敗NSCLC老年患者治療后的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情況(± s)

表3 兩組TP/PD-L1靶向失敗NSCLC老年患者治療后的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情況(± s)
注:對照組給予多西他賽注射液治療;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鹽酸安羅替尼膠囊治療。TP 為杉醇與順鉑雙藥化療方案,PD-L1 為細胞程序性死亡-配體1,NSCLC 為非小細胞肺癌,CD 為白細胞分化抗原
治療后,試驗組與對照組CD4+、CD8+、CD4+/CD8+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

圖1 兩組TP/PD-L1靶向失敗NSCLC老年患者Kaplan-Meier曲線特征
試驗組與對照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分別為9.9 個月[HR(95%CI):1.493(0.837~2.664)]和8.8 個 月[HR(95%CI):1.120(0.622~2.017)],差異有 統計學意義(P<0.05)。

表4 兩組TP/PD-L1靶向失敗NSCLC老年患者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例(%)]
治療后,兩組共發現不良反應有骨髓抑制、發熱、胃腸功能受損、惡心及皮膚過敏,兩組藥物不良反應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20,P=0.888)。
NSCLC 作為我國病死率最高的惡性腫瘤,臨床可預期壽命不足5 年,預后極差[12]。手術及化療是NSCLC 的主流治療手段,然而隨著免疫治療理念的逐漸發展,以PD-1 為靶點的單克隆抗體日益成為NSCLC 的有效治療手段,且取得顯著成效[13-14]。以TP/PD-L1 化療藥物為代表的“鉑類聯合PD-L1 靶向治療方案”是晚期NSCLC 患者有效治療措施之一[15-16]。由于長時間、多周期藥物暴露極易產生腫瘤耐藥,降低預后生存質量,從而導致聯合靶向治療失敗[17-18]。目前,NSCLC 晚期治療中無應對TP/PD-L1靶向治療失敗后規范化、標準的挽救治療措施。安羅替尼作為我國自主研發的1.1類多靶點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可顯著抑制成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受體、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等多個下游靶點[19],被廣泛應用于NSCLC 晚期鱗癌亞型的三線治療[20]、晚期食管癌[21]、廣泛期小細胞肺癌[22]等,成效顯著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低。多西他賽作為紫杉醇烯烴類衍生物,具備促進腫瘤細胞DNA 內微管蛋白聚合并抑制微管水解的分子學作用,可迅速破壞腫瘤細胞有絲分裂進程[22-23]。安羅替尼聯合多西他賽在NSCLC 患者一線治療被證實具備良好應用效果,但在TP/PD-L1 靶向化療失敗后NSCLC 老年患者挽救治療中的實際臨床效果報道較少[24-26]。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試驗組客觀緩解率、疾病控制率、無進展生存期顯著優于對照組,提示安羅替尼聯合多西他賽在治療TP/PD-L1 靶向化療失敗后NSCLC 老年患者中具備良好的臨床療效,與劉麗婭等[27]研究結果基本一致。研究表明,T 淋巴細胞亞群CD4+/CD8+可有效反映化療后機體免疫功能,CD4+表達水平與抗腫瘤免疫呈正相關,CD8+表達水平與免疫功能抑制程度正相關[28-30]。試驗組CD4+、CD4+/CD8+高于對照組,CD8+含量低于對照組,提示安羅替尼聯合多西他賽治療方案可有效促進T 細胞亞群分化,并顯著增強淋巴細胞免疫功能。兩組藥物不良反應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安羅替尼聯合多西他賽治療方案具備良好的臨床應用安全性。
綜上所述,安羅替尼聯合多西他賽治療方案可顯著提升TP/PD-L1 靶向化療失敗后NSCLC 老年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提高淋巴細胞免疫,且安全。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聲明白小航:醞釀和設計試驗,實施研究,采集數據,起草文章;常振東:采集數據;分析/解釋數據,對文章的知識性內容作批評性審閱,統計分析;穆艷艷:實施研究,采集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