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立春, 趙 娜, 宋 揚, 宋 鶴, 田振遠
(1.長春燃氣熱力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吉林 長春 130021;2.長春燃氣股份有限公司,吉林 長春 130021)
天然氣作為實現能源低碳化的選擇之一,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不斷攀升,然而近年來燃氣事故時有發生,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根據2020-2022年全國燃氣事故分析報告,近3年內媒體報道的國內(不含港澳臺)燃氣事故2 557起,造成264人死亡,1 810人受傷[1-3]。本文利用2019-2022年國內燃氣事故統計數據,分析燃氣事故特征和事故原因,提出防范對策,為加強燃氣安全管理提供參考。
燃氣事故通常會引起火災和爆炸,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具有一般事故的特征,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4]。
① 具有普遍性,且影響范圍大
城市燃氣管道等設施分布范圍廣,在燃氣管道等設施及其周圍,都有發生燃氣事故的可能。燃氣事故一旦發生,不但影響燃氣的輸配和使用,還可能對km級范圍內的區域造成影響[4]。
燃氣設施的損壞一般是在沒有先兆的情況下發生的,燃氣的泄漏也經常發生在人們毫無察覺的情況下。燃氣事故在任何季節、任何天氣下均可能發生,因此一般無法預見,無法提前作出應對準備。
③ 室內事故比室外事故數量多
王偉等人收集了2018-2021年國內燃氣泄漏爆炸事故資料,統計發現,室內事故數量占總事故數量的65.55%,高于室外事故數量占比[5]。2022年室內事故數量占總事故數量的72.32%,同樣高于室外事故數量占比[3]。
④ 事故發生月份有一定規律
根據全國燃氣事故分析報告(2022年全年綜述),2020-2022年城市燃氣事故數量逐月分布及占比見表1[3]。主要原因為夏季容易使人心浮氣躁,更易誘發燃氣事故,而且夏季夜宵變多,餐飲業燃氣用氣量增加,特別是瓶裝液化石油氣的使用量增加。2月時間較其他月份短,而且春節期間小型餐飲用戶大多停業,事故數量減少。
⑤ 液化石油氣事故率高于天然氣
那么在運動式治理過程中,宣傳工具是如何發揮引導民意、論證運動合理性、體現政府執政效能,以及全方位發揮運動式宣傳的功能的呢?以“五水共治”為例可總結如下。
對2019-2021年城市燃氣供氣量和事故數量進行統計[6-10],見表2,其中液化石油氣氣態密度以2.35 kg/m3計算,由于數據來源不同,個別數據與表1存在差異。得到液化石油氣的供氣量不足3%,但平均燃氣事故數量占比為61.48%。另外楊博英等人對2016-2020年天然氣和液化石油氣事故率(事故數量/用戶數量)進一步計算,得到液化石油氣事故率遠高于天然氣[11-13]。
液化石油氣事故率高于天然氣主要因為天然氣的密度比空氣低,而氣態液化石油氣的相對密度約為1.5~2.0,泄漏時液化石油氣向下流,聚積在低洼處或其他地下設施內,不易擴散,容易引起爆炸及火災。另外天然氣主要采用管道輸送,各地有專業的運營公司進行日常維護和巡檢,安全水平較高。而液化石油氣用戶端供氣方式主要采用液化石油氣鋼瓶,危險性較大,而且液化石油氣鋼瓶需要頻繁更換和移動,容易發生閥門松動、膠管脫落等,導致事故發生。此外一般情況下液化石油氣爆炸威力大于天然氣[12]。
⑥ 可成為其他災害的次生災害
在發生地震、山體滑坡、底層變化、洪水情況下,可能造成燃氣設施破壞,形成次生災害。在以往的多次地震中,燃氣管道斷裂、泄漏以后引發的火災,不僅會造成比地震本身的破壞更為嚴重的損害,還會給災害的救援工作帶來困難。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中發生69起火災,544人因此死亡,其中因燃氣泄漏直接或間接引發火災35起,占比50.7%[11]。
按照事故發生地點,燃氣事故分為用戶事故、管網事故、廠站事故。全國燃氣事故分析報告主要對用戶事故和管網事故原因進行統計[1-3],2020-2022年共發生燃氣事故2 557起,通過媒體報道及后期追蹤,已獲知事故原因的燃氣事故有1 044起,其中用戶事故574起,管網事故470起,本文主要對這1 044起用戶事故和管網事故原因進行分析。
用戶事故是指主要發生在城市燃氣用戶室內的事故,某些事故不完全限于建筑物內,甚至是管網系統的問題,但事故最終發生在燃氣用戶端。2020-2022年,已核實事故原因的用戶事故共574起,用戶事故原因統計[1-3]見表3。其中發生事故最多的事故原因為燃具連接軟管,共186起,占用戶事故數量的32.40%,包括軟管動物咬噬、軟管脫落、軟管老化破損。其次是中毒,共發生91起,占用戶事故數量的15.85%。此外火災及外力、調壓器連接不當和干燒也是導致用戶燃氣事故的主要原因。

表3 2020-2022年用戶事故原因統計
2020-2022年,已核實事故原因的管網事故共470起,管網事故原因統計見表4[1-3]。其中第三方施工破壞造成事故數量最多,占比78.94%。其次為管道腐蝕泄漏和車輛撞擊致燃氣管道泄漏,占比分別為5.96%和4.04%。

表4 2020-2022年管網事故原因統計
① 對老舊小區燃氣管道等設施進行更新改造
對存在安全隱患的老舊小區燃氣管道等設施進行更新改造,尤其是對連接灶具用膠管和灶前閥門進行改造,更換為不銹鋼波紋管和自閉閥,同時確保用戶使用的燃具有熄火保護功能,根據要求安裝燃氣報警器。
② 加強液化石油氣用氣場所的安全監管,鼓勵用戶進行瓶改氣
加強對液化石油氣用氣場所的安全監管,對使用液化石油氣的餐飲等場所進行用氣安全檢查,對于不符合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的用戶要求其整改后營業,鼓勵用戶進行瓶改氣,建議政府和燃氣供氣企業給予瓶改氣用戶一定補貼。
③ 建設地下燃氣管網智能巡檢系統
在城市燃氣管道容易受到第三方施工破壞區域和老舊管網較多地段建設地下燃氣管網智能巡檢系統,實現管網監控自動化。利用先進的傳感測量、信息通信和自動控制、三維影像等技術,實現管網工況的全景化監控、智能巡檢,對管網泄漏自動檢測、自動報警、精準預測管道事故,變事后處置為事前預警預測。
④ 加強安全宣傳教育和應急處置培訓
政府和企業應加強燃氣安全知識的宣傳教育,采用多種形式、多種渠道,盡可能增加人們的燃氣安全知識,掌握檢漏等安全技能,增強全民安全意識。同時做好燃氣泄漏應急處置相關培訓,確保應急處置行為正確,避免燃氣事故發生。
⑤ 做好安全日常巡檢與入戶檢查
燃氣供氣企業應加強員工培訓,做好燃氣管道等設施的日常巡檢,確保其處在安全穩定狀態。同時要做好定期入戶檢查,排除用戶燃氣安全隱患,提升燃氣供氣安全水平。
⑥ 提升安全意識,規范用氣行為
燃氣用戶應充分利用政府、企業提供的安全教育培訓機會,提高燃氣安全知識儲備,掌握日常隱患排查、漏氣檢查、應急處置等安全技能。同時用戶應遵守安全用氣規則,規范用氣行為。
① 燃氣事故具有普遍性、突發性和不可預見性,每年7月發生事故最多,2月最少。室內事故比室外事故數量多,液化石油氣事故率高于天然氣。
② 用戶事故主要原因為灶具連接軟管和一氧化碳、液化石油氣導致的中毒,建議對老舊小區燃氣管道等設施進行更新改造,將連接灶具用膠管和灶前閥更換為不銹鋼波紋管和自閉閥,確保用戶燃具有熄火保護功能,根據要求安裝燃氣報警器。
③ 管網事故主要原因為第三方施工破壞,建議在城市燃氣管道容易受到第三方施工破壞區域和地質災害易發區建設地下燃氣管網智能巡檢系統,實現管網監控自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