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茜

本文主人公劉桂珍

劉桂珍在為村民看病
哪里需要去哪里,她將鄉村醫生、代課教師、村支書、村主任、村婦聯主席多個職務一肩挑起,這是責任,也是對家風的傳承;是理想,也是一名共產黨員的擔當。
今年60歲的劉桂珍是山西省忻州市代縣峪口鄉段家灣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村婦聯主席。與此同時,她還是村里的醫生和教師。因為四十多年堅守大山,身兼數職一心為村民,她先后榮獲全國衛生計生系統勞動模范、全國農業勞動模范、全國脫貧攻堅模范、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五好家庭等多項榮譽。

劉桂珍當選為黨的二十大代表
段家灣村山高溝深,土壤貧瘠,自然環境惡劣,醫療資源匱乏。村民們看病要翻山越嶺到十幾里之外的醫院,十分不便。
1977年,村里急需一名村醫。村干部們想到了高中畢業的劉桂珍,可她還想繼續考大學。一邊是村民的期盼,一邊是自己的前途,在抉擇面前,她最終決定為全村人留下來。1977年6月1日,劉桂珍開始到鄉里參加鄉村醫生的培訓。
在行醫的過程中,劉桂珍潛心鉆研醫術,醫技有了很大提高。不僅本村人找她看病,就連外村人也慕名來找她看病,不管是誰,她從來不收出診費和注射費。她還自學針灸,免費給鄉親們扎針治病。她賣藥一律按進價,看到困難的人,她就把藥免費送給他們。而她每月僅有的400元補助幾乎全花在了鄉親們身上。
貧窮的山村缺的不只是醫生,還有教師。很多老師來了又走了,沒人愿意留在這個窮山溝里受苦。眼看著15個小學生就要失學,家長們心急如焚。這時,村干部又找到了劉桂珍。“你就暫時給學生們代代課,等分配來新老師,你就不用代課了。”在村干部的勸說下,劉桂珍又接下了教書育人的工作。誰知這一干就是29年。
既要給學生上課,又要看病救人,劉桂珍每天忙成了陀螺。有時候,她正在上課,突然就有人來找她給病人去打針。她連忙給學生布置好作業,然后背起藥箱,飛快地跑去給病人打一針,然后再迅速返回來繼續給學生們上課。劉桂珍說:“學生們的課不能耽誤,病人的病情也不能輕視。”什么都要兼顧,只能累自己,原本只有八十多斤的劉桂珍變得更加瘦弱。但看到鄉親們不再為看病發愁,孩子們不再因失學而煩惱,她感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1992年,時刻要求進步的劉桂珍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
劉桂珍的付出,村民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她在群眾中的威望越來越高。1996年,段家灣村換屆選舉,劉桂珍全票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2003年,她又當選為村委會主任。從此,她4個職務一肩挑,在默默堅守中全心全意為村民服務。
當時的段家灣村,地下無資源、地上無企業、集體無收入,是鄉里、縣里有名的“三無”村,村民主要靠種植玉米、黍谷、山藥蛋等作物為生,是典型的深度貧困村。為了讓村民早日擺脫貧困,劉桂珍想盡一切辦法,遠赴內蒙古等地考察,了解市場信息,分析研究村里的地理條件和氣候特點。最后,她決定發動村民種植油松樹苗。然而,村民害怕賠錢誰也不敢嘗試。2011年,為了蹚出一條致富路,劉桂珍自己承包土地,培育油松樹苗,第三年,3分地的樹苗就賣了7.5萬元,收入相當于種莊稼的幾十倍。村民們看到了成效,紛紛跟著劉桂珍發展育苗產業,有的村民沒有本錢,她就拿出自己的積蓄先墊上。全村育苗面積迅速發展到八十多公頃,每公頃平均收入都在六七萬元,最高的有十多萬元,村民們的收入跳躍式增長,段家灣村一舉摘掉了貧困的帽子。
“有劉桂珍這樣的村干部在,我們就不擔心。”村民們把她當成最貼心的人。2022年,她當選為黨的二十大代表。她說:“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幫助別人,人生才有價值,才有意義,這既是我對自己的要求,更是家風的傳承。”
原來劉桂珍的父親劉白小就是一名老黨員,抗戰期間曾負責護送八路軍情報員,他還是段家灣村第一任村支書。在劉桂珍的印象里,父親總是很忙,吃完飯就往外跑。他白天帶領全村人勞動,晚上又要開會,給村民記工分。她還記得分田到戶后,村里人自愿結組。每次都剩下家里只有婦女、老人的家庭,父親就會和這些家庭結成一組一起種地。劉桂珍很不理解地問父親:“為什么咱家要跟他們一組?”父親告訴她:“這些家庭沒有壯勞力,我們要幫助他們,不管做多做少,大家都要把地種上。”在那個貧窮的年代,父親還總是把自己家本來不多的糧食分給村民。劉桂珍漸漸明白,全村人為什么那么擁護父親,一直讓他當村支書,那是因為父親甘于奉獻,事事以村民為先。
在父親的影響下,劉桂珍的思想漸漸開闊。在她上高中時,七十多歲的父親作為村支書還經常到鄉鎮府去開會。她見父親走路太慢,便用自行車把父親載到鄉政府。
可以說,劉桂珍長大之后所做的每一個決定都和父親的言傳身教息息相關。當村里需要村醫時,本來她已經報名高考,準考證都發了,可最終她卻放棄了自己的前程,按父親的要求去考了鄉村醫生。因為父親對她說:“全村女娃就你一個高中生,你不考誰考?”
在學校缺老師時,最初劉桂珍不愿意和孩子們打交道,最后也是父親的話打動了她:“如果你不教,這些孩子就廢了,這個學校就再也沒有了!”劉桂珍想到自己上學時,一天都不敢耽誤,即使下雪天,也從來沒遲到過。如果這15個孩子因為自己而成為文盲,那就太可惜了。內心善良的劉桂珍再次聽從了父親的安排,承擔起教書育人的工作。
后來當上村干部后,父親又告訴她:“你沒私心的時候,工作就好做。”劉桂珍謹記父親的教誨,經常把工資、獎金、補貼等用在村里的公共事業和村民的生產生活上,自己卻過著清貧的生活。她每天忙得團團轉,根本顧不上自己的家。好在丈夫楊宏生漸漸理解了她,因為他也是段家灣村的村民,他的母親也曾找劉桂珍看過病。后來,劉桂珍發展樹苗產業后,楊宏生便參與其中,夫妻二人共同幫助村民發家致富。
劉桂珍有兩個女兒,在她的影響下,兩個女兒不僅善良正直,和每位同學都相處和睦,而且學習成績也非常優異。
大女兒楊君宇大學學的醫學專業,小女兒楊興宇考上了山西農業大學。兩個女兒積極上進,都在學校入了黨。2013年,楊君宇大學畢業后,毅然選擇回到家鄉,在段家灣村易地搬遷后的濱河社區工作。除了為村民打針、輸液、針灸外,她還幫著大家通過電商平臺賣山貨。她要以母親為榜樣,做一個全心全意為村民服務的人。
2022年6月,劉桂珍當選為黨的二十大代表時,楊君宇羨慕地說:“媽媽您太厲害了,您是我們的驕傲!”劉桂珍鼓勵大女兒說:“你做事認真負責,將來肯定比媽媽強!”楊君宇現在已經是濱河區黨支部書記,未來有望接下母親的擔子。看著自己有了接班人,劉桂珍非常高興,她很想對已經去世的父親說:“您放心,我會將您的優良家風繼續傳承下去!”
2023年6月8日下午,劉桂珍在代縣總工會向職工們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要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作為黨的二十大代表,我既感到光榮,也感到責任重大。村民的生活富裕,精神滿足,我也就滿足了。”作為一名擁有31年黨齡的基層黨員干部,劉桂珍職業生涯中的每一步都在踐行著為人民服務這個宗旨。
責編/高爽
E-mail:35924059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