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年總目錄
第一期(總第367期)
新時代家庭觀的內涵及實踐策略研究 霍雨佳 李 一(1·6)
新時代家庭觀的深刻內涵、鮮明特征及實踐途徑 黃 亮 郭淑彬 楊曉雨(1·13)
西方國家的家庭觀研究 何 玲 汪鳳慧 牛莉莉 李妍睿(1·21)
2022年“家庭教育法治”學術熱點分析 葉 強(1·30)
論《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執行主體與現實適用性 蘇明月 李若暄(1·39)
家長視角下“雙減”工作開展的現狀調查與對策建議 曹 瑞 劉明娜 符曉梅 樊雅琴 (1·52)
父母教育焦慮對青少年人際關系的影響:父母心理控制中介作用
林星妍 陳 穎 賴向龍 黃章杰 顧 璇(1·62)
孤獨癥兒童家長教養策略分析 胡曉毅(1·69)
以家庭勞動教育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的價值意蘊與路徑探析 支 敏 孫 晶(1·75)
善待情感:豐子愷的家庭教育經驗 侯 婷 丁道勇(1·82)
唐代以來我國女子家庭教育的多樣屬性 王立剛(1·89)
第二期(總第368期)
在中國家庭教育學會2022年度學術會議上的講話 趙東花(2·5)
社會學視域下的家庭教育:結構、關系與功能 楊 雄(2·8)
脫貧地區鄉村兒童家庭家教家風現狀、問題與對策 王 萍 朱曉宇 宋月萍 邱天敏(2·16)
學校、家庭、社會協同開展殘疾兒童家庭教育的現狀、問題及路徑 賈兆娜 蘭繼軍(2·24)
基層家庭教育工作創新與發展研究——基于陜西省神木市的經驗啟示
宋佳榮 林海君 褚海霏 劉慶鋒 同雪莉(2·32)
關于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的個案分析 王 茜(2·39)
家庭在兒童青少年肥胖防治聯動管理模式中的作用及協同路徑探析 孫合強 馮 琳(2·48)
家庭養育實踐對兒童早期發展干預效果的中介效應——基于欠發達地區農村的準實驗研究
趙 晨 盧 邁 施建農(2·56)
西藏流動人口隨遷子女家庭教育狀況的調查分析——基于家庭文化資本視角 周 軍(2·68)
父母自主支持、心理控制與高中生主觀幸福感的關系——個人成長主動性的中介作用 王曉娜(2·76)
新時代背景下的“持家教育”探討 劉勝蘭 茶世俊(2·86)
第三期(總第369期)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好兒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育英學校的講話 孫云曉(3·5)
2022年中國家長教育素養狀況及提升策略 霍雨佳 李 一 李育倩 柳銘心 蔡 雪(3·10)
中國家庭教育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狀況調查報告
任 萍 陳嘉慧 梁意婷 魏 一 李思蒙 楊 柳 王泉泉(3·23)
為家庭賦權增能:我國兒童家庭照護面臨的挑戰與政策支持體系的構建 羅 佳 邵小佩(3·40)
公共圖書館在鄉村家庭教育中的服務路徑探析——以湖北省圖書館“相約鄉讀”家庭閱讀推廣項目為例
郝 敏 劉學丹(3·49)
家長早期教育素養現狀及其提升策略 謝文瀾 沈紓丹 傅奇丹 徐憲斌 袁 靜(3·56)
數字時代的家庭教育:家長媒介干預方式對幼兒電子產品接觸的影響
蔣云宵 高宏鈺 宋高陽 楊雨欣(3·64)
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手機使用及依賴現狀分析——以北京市某區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為例
李 月 郭 琦 袁榕蔓(3·72)
中國青少年感知父母心理控制現狀及其特征的Meta分析 陳佳康 孫 紅 于 洋(3·83)
第四期(總第370期)
家庭教育本科專業設立的理論依據與現實選擇 儲朝暉(4·5)
開展家庭性教育的困境分析及教育建議 李佳洋 劉文利(4·14)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家務勞動中的德育意蘊 關嘉琦(4·22)
中學生家長教育焦慮與其學業溝通及心理控制的關系:親子關系的調節作用
劉泓杉 羿 聰 陳淳琳 魏 軍(4·30)
“三孩”政策下多子女家庭親子關系與家庭教育研究 伊 佳 趙 云(4·41)
高齡二孩母親孕期、哺乳期的生命體驗研究 杜雨茜 左志宏 喬莉娜(4·50)
離異家庭留守兒童的教育及其影響路徑研究——基于生命歷程理論的個案調查
向 蓉(4·59)
家庭環境、同伴交往與青少年的偏差行為——來自我國初中生群體的微觀證據 高曉娜 馬皓苓(4·68)
從老子“處下”的本源意義看家庭教育問題的道家式解決 田 銳(4·78)
美國家長教育的經驗及啟示:內容、形式與保障措施 劉 潞(4·86)
第五期(總第371期)
家庭教育的社會治理邏輯 劉丙元(5·5)
社會工作參與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價值意蘊與實現路徑 吳立忠(5·13)
新時代家庭文明建設思想的生成、定位與發展理路 戰偉平 李振東(5·21)
論司法機關在家庭教育工作聯動機制中的作用——對于《家庭教育促進法》第8條的規范解釋
王海洋 馬一嘉(5·31)
關系主義視域下的母職實踐研究 劉 潔(5·38)
家長參與家庭作業及其對學校推進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啟示——基于對福建省三市小學生家長的調查分析
熊和妮(5·47)
家庭教養方式與小學生學校歸屬感:孤獨感和自尊的中介作用
廖雨馨 宋 微 黃湘琳 宋友志 田 媛(5·58)
母親教養投入與高中生抑郁的關系:應對方式的中介作用 劉振敏(5·68)
中國古代“早慧”兒童歷史記錄及家庭教育思潮的變化 王立剛(5·77)
王羲之家庭教育的特點及對當代家庭教育的啟示 王文禮 周 蓓(5·88)
第六期(總第372期)
農村青春期兒童家庭性教育開展現狀及其影響因素 劉文利 李佳洋 李依洋(6·5)
《家庭教育促進法》的適用現狀及完善芻議 魯 威(6·18)
“三孩”家庭開展家庭教育的優勢、困境與因應策略 李夢瑩 繆建東(6·27)
共學互學:家庭教育中兒童主體性的生成機理與實現路徑 張 天(6·34)
母親教養方式與高中生社會適應性水平關系研究 王心宇 高書國 闞 璇(6·42)
學前兒童父母親職壓力的潛在分類與影響因素研究——基于16 058份調研數據的潛在剖面分析
賈 云(6·53)
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對流動兒童問題行為的影響——父母支持的中介作用 王玲果 汪傳艷(6·65)
沖突論視域下隔代共育的“養”“教”二分悖論 何 健(6·77)
家長參與教育的模式與路徑研究——以美國校外教育為例 陳華仔 黃雙柳(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