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智烈, 王 棟, 李立為, 陳昌貴, 楊 力, 劉晶晶
(湖北省武漢市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 湖北 武漢 430022)
嚴重失代償期急性心力衰竭是心臟功能失代償最為嚴重的一種形式,通常伴隨著急性心力衰竭癥狀加重,病情劇烈而不易控制,已經達到危及生命的程度[1]。老年人的心力衰竭具有病情進展快、癥狀嚴重等特點,預后不佳,目前臨床上通常使用心臟動力學標記物N-端B型利鈉肽前體"(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來評估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和預后情況,但是單一標記物反映心力衰竭狀態較為局限,而且可能會受到其他非心臟方面的疾病的影響[2]。有研究指出,神經調節蛋白1(Neuregulin 1 NRG-1)是一種信號蛋白,它有助于通過抑制交感神經以提高心功能,并且抑制心肌纖維化以預防心肌的不良改變[3]。而C反應蛋白(C reactive protein CRP)作為常用的非特異性炎癥反應標志物,在評估多種疾病引起的心肌損傷過程中,CRP的含量會不斷升高,可直觀反映疾病的嚴重程度和進展情況[4]。因此本研究主要分析老年嚴重失代償期急性心力衰竭NRG-1、NT-proBNP、CRP水平變化及與預后的關系,為臨床治療提供借鑒。
1.1一般資料:選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在我院治療的老年嚴重失代償期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28例作為觀察組,同時選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作為對照組,觀察組和對照組臨床一般資料比較見表1,具有可比性。觀察組納入標準:①急性心力衰竭診斷符合《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5]中標準;②符合紐約心臟病協會(NYHA)分級[6]的Ⅲ~Ⅳ級;③年齡≥60歲;④依從性高,能配合治療隨訪者;⑤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合并有惡性腫瘤、免疫系統疾病、血液系統疾病、急慢性感染等其他嚴重疾病;②近3個月使用過糖皮質疾病、免疫調節劑等;③有精神疾病史者。對照組納入標準:①慢性心力衰竭診斷符合《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5]中標準;②符合NYHA分級的Ⅰ~Ⅱ級;③年齡≥60歲;④依從性高,能配合治療隨訪者;⑤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同觀察組。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臨床一般資料
1.2檢查方法:在治療前采取患者空腹晨起外周靜脈血5mL,進行離心,離心半徑15cm,轉速3600r/min,離心后取上清液,通過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NRG-1、NT-proBNP和CRP水平,NRG-1試劑盒選自康諾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NT-proBNP、CRP試劑盒選自潤坤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左室射血分數(LVEF)檢測方法:使用超聲心動儀(生產廠家:飛利浦公司,型號:EPIQ 7)檢測LVEF指標。
1.3基礎信息收集:在患者入院時統計患者的性別、年齡信息、計算體質量指數、記錄NYHA分級、記錄在院期間的用藥情況、β受體阻滯劑應用、利尿劑應用情況。在治療前檢測患者外周血NRG-1、NT-proBNP和CRP水平,同時測量LVEF指標。出院后90d通過電話隨訪統計患者死亡和存活情況,共有20例患者死亡,108例患者存活。

2.1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外周血NRG-1、NT-proBNP和CRP水平比較:觀察組外周血NRG-1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而NT-proBNP和CRP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和對照組外周血NRG-1 NT-proBNP和CRP水平比較
2.2觀察組不同臨床特征患者治療前外周血NRG-1、NT-proBNP和CRP水平比較:觀察組NYHA分級Ⅳ級患者外周血NRG-1明顯低于NYHA分Ⅲ級患者(P<0.05),而NT-proBNP和CRP明顯高于NYHA分Ⅲ級患者(P<0.05)。觀察組LVEF<40%患者外周血NRG-1明顯低于LVEF≥40%患者(P<0.05),而NT-proBNP和CRP明顯高于LVEF≥40%患者(P<0.05)。見表3。

表3 觀察組不同臨床特征患者外周血NRG-1 NT-proBNP和CRP水平比較
2.3外周血NRG-1、NT-proBNP和CRP水平與LVEF相關分析:將外周血NRG-1、NT-proBNP和CRP水平與LVEF進行相關分析,結果顯示:外周血NRG-1與LVEF呈正相關(r=0.477,P<0.05),NT-proBNP和CRP水平與LVEF呈負相關(r=-0.398和-0.466,P<0.05),見圖1。

圖1 外周血NRG-1、NT-proBNP和CRP水平與LVEF相關分析圖
2.4觀察組不同預后患者臨床資料比較:觀察組死亡患者年齡≥80歲比例、NYHA分級Ⅳ級比例、LVEF<40%比例明顯高于存活患者(P<0.05);觀察組死亡患者外周血NRG-1明顯低于存活患者(P<0.05),而NT-proBNP和CRP水平明顯高于存活患者(P<0.05)。見表4。

表4 觀察組不同預后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2.5預后多因素分析結果:將年齡(<80歲賦值0,≥80歲賦值1)、NYHA分級(Ⅲ級賦值0,Ⅳ級賦值1)、LVEF(<40%賦值0,≥40%賦值1)、NRG-1(連續變量)、NT-proBNP(連續變量)和CRP(連續變量)水平作為自變量,是否死亡(死亡賦值1,存活賦值0)作為因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NYHA分級、NT-proBNP和CRP是患者預后的危險因素,而LVEF、NRG-1為保護因素(P<0.05)。見表5。

表5 預后多因素分析結果
心力衰竭是各種心臟疾病的晚期階段,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其發病率也隨之上升,在我國,70歲以上的人群中患心力衰竭的比例已超過10%[7,8]。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通常伴有心臟重構、神經內分泌異常激活等分子生物學機制異常,這些異常會進一步加劇患者的病情,例如導致心肌收縮功能降低、心腔形態改變等病理生理效應,進而影響患者預后[9]。本研究對NRG-1、NT-proBNP和CRP的水平與老年嚴重失代償期急性心力衰竭預后的關系進行分析,以期為臨床評估和治療提供新的方向。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外周血NRG-1明顯低于對照組,而NT-proBNP和CRP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這說明,老年嚴重失代償期急性心力衰竭與外周血NRG-1,NT-proBNP和CRP等因子存在密切相關性。這是由于,老年嚴重失代償期急性心力衰竭發病機制異常復雜,主要包括心肌重構、心肌細胞的死亡、心肌纖維化等多種病理過程,而NRG-1是心血管系統中重要的生長因子之一,可通過作用于心肌細胞上的ERBB系列受體,參與心肌細胞增殖、分化、代謝和生存等多個過程,同時,NRG-1還對心肌重構和纖維化有重要的抑制作用,能夠保護心肌細胞不受心臟疾病的進一步傷害[10]。然而,老年嚴重失代償期急性心力衰竭病情的不斷惡化會導致心肌細胞不可逆的損傷和凋亡,致使NRG-1的生物合成和分泌明顯減少,外周血NRG-1含量也會降低。腦利鈉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是一種鈉多肽家族成員,在正常情況下其濃度較低,當心室容量增大,心臟壓力負荷加重時,心室肌細胞會合成并分泌BNP,導致其水平增加,NT-proBNP是腦鈉肽前體(pro-BNP)的降解產物,具有與BNP等摩爾數分泌的特點,但其生物學半衰期更長,濃度更加穩定[11]。此外,當心力衰竭患者出現組織灌注不足時,會激活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等細胞因子,這些細胞因子會刺激肝細胞合成和分泌C反應蛋白(CRP),使得CRP水平升高。本研究還對不同臨床特征的患者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NRG-1、NT-proBNP和CRP這些指標與病情嚴重程度有關,隨著病情惡化,NRG-1水平下降,而NT-proBNP和CRP水平上升,提示這些指標可能作為評估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和預后的潛在生物標志物[12]。
LVEF反映左心室的收縮能力和排血功能,是評估心功能的重要指標,可以很好地評估老年嚴重失代償期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臨床病情嚴重程度和預后。本研究結果顯示,外周血NRG-1與LVEF呈正相關,這是由于,NRG-1是一種能促進心肌細胞增殖和分化的生長因子,通過促進心肌細胞增殖和修復,NRG-1可以增強心肌收縮力和心肌組織的健康程度,從而有助于提高LVEF[13]。NT-proBNP和CRP水平與LVEF呈負相關,這是因為,NT-proBNP和CRP均為心衰患者的炎癥標志物,LVEF水平較低時提示心肌損害程度較大,同時體內的血管內皮細胞受損、心肌細胞壞死,炎癥反應加強,NT-proBNP、CRP水平會隨之升高。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NYHA分級、NT-proBNP和CRP是患者預后的危險因素,而LVEF、NRG-1為保護因素(P<0.05)。進一步說明這些因素都可以反映老年嚴重失代償期急性心力衰竭的病情嚴重程度,與患者的預后密切相關,通過監測和評估這些因素的變化,可以為心衰患者的診斷、治療和預后評估提供有益的參考。
綜上所述,老年嚴重失代償期急性心力衰竭外周血NRG-1水平降低,而NT-proBNP和CRP水平升高,與患者心功能分級和LVEF有關,同時是患者預后的影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