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雯, 趙 玲, 吳學勇, 涂 麗
(皖北煤電集團總醫院消化內科, 安徽 宿州 234000)
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種革蘭氏陰性菌,常寄存于胃竇及十二指腸,可導致患者出現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疾病,且與胃癌及胃黏膜相關疾病有著密切關聯[1]。既往報道指出,Hp可引起胃黏膜慢性活動性炎癥,使得胃黏膜從正常狀態轉變為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經進一步進展可發展為萎縮性胃炎等,最終進展為胃癌,提示Hp感染與慢性胃炎病情進展有關[2]。目臨床上采用14C尿素呼吸試驗、快速尿素酶試驗等對Hp感染情況進行診斷,既往報道指出,14C尿素呼吸試驗對Hp感染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3],但目前對于14C尿素呼吸試驗結果與Hp感染程度的關系仍處于探索階段,且其與慢性胃炎內鏡下表現尚不明確。故本研究旨在探究幽門螺桿菌(Hp)感染內鏡下胃黏膜表現與14C尿素呼吸試驗的關系,為分析幽門螺旋菌感染于內鏡下表現的關系提供參考依據。
1.1臨床資料:以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102例慢性胃炎門診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9例,女73例;年齡13~69歲,平均(38.72±12.47)歲。
1.2納入標準:①符合有關慢性胃炎的診斷標準(內鏡下可見黏膜紅斑或出血點,或表現為黏膜紅白相間)[4];②患者已簽署同意書;③均行內鏡檢查及14C尿素呼吸試驗。
1.3排除標準:①疾病危重期患者;②合并消化道結構異常者;③既往有消化道手術史者;④合并消化道腫瘤患者;⑤因疾病不能耐受檢查者;⑥精神疾病患者。
1.4方 法
1.4.1Hp感染診斷標準:參照相關指南對患者Hp感染進行判定,即胃黏膜組織病理檢查陽性或HpSA檢測陽性(患者入院24h內)[5]。
1.4.214C尿素呼吸試驗:患者于禁食12h后服用14C尿素膠囊(中核海得威生物科技),以20mL溫開水送服(不可咀嚼),20min后進行分析,用一根長約20cm帶滴球的一次性輸液管向閃爍瓶(1mL氫氧化胺+1mL無水乙醇+1滴1%酚酞)中吹氣,應注意力度適中,放置液體噴出,當CO2吸收劑的顏色(紫紅色)褪去時,提示CO2飽和,停止吹氣。取5mL閃爍瓶中液體,應用LKB1217型液閃計數儀測定每分鐘衰變數,以檢測值>99dpm為陽性。
1.4.3內鏡表現:應用日本奧林巴斯公司CLV-290SL 290胃鏡進行檢查,參照相關指南對不同類型慢性胃炎進行分型。淺表性胃炎:Ⅰ級:間斷線狀紅斑;Ⅱ級:有密集紅斑點;Ⅲ級:廣泛融合紅斑。糜爛性胃炎:Ⅰ級:單發糜爛;Ⅱ級:糜爛處≤5處;Ⅲ級:糜爛處≥6處。萎縮性胃炎:Ⅰ級:黏膜有細顆粒,可見部分血管;Ⅱ級:黏膜有中等顆粒,可見連續均勻血管;Ⅲ級:黏膜有粗大顆粒且皺襞消失[6]。

2.1Hp感染陽性及陰性患者的14C-UBT檢測值比較:感染陽性患者14C-UBT檢測值高于Hp感染陰性患者(P<0.05),見表1。

表1 Hp感染陽性及陰性患者的14C-UBT檢測值比較(dpm)
2.2不同內鏡下表現與14C-UBT檢測值的關系:內鏡下有皺襞增生的慢性胃炎患者14C-UBT檢測值大于無皺襞增生,有萎縮患者的14C-UBT檢測值大于無萎縮患者(P<0.05),見表2。

表2 內鏡下表現與14C-UBT檢測值的關系(dpm)
2.3不同疾病類型患者14C-UBT檢測值比較:102例慢性胃炎患者中共檢出淺表性胃炎40例、糜爛性胃炎9例、萎縮性胃炎53例,糜爛性胃炎、萎縮性胃炎患者的14C-UBT檢測值大于淺表性胃炎患者(P<0.05),見表3。

表3 不同疾病類型患者14C-UBT檢測值比較(dpm)
Hp是一類顯微鏡下呈螺旋形或弧形的需氧細菌,具有較高的傳染性,感染患者多無明顯癥狀,少數患者或會出現食欲下降、腹痛等癥狀。據相關報道顯示,遠超半數中老年人感染過Hp[7]。胃黏膜組織快速尿素酶試驗是檢查Hp感染的主要手段,是通過電子胃鏡取胃黏膜或組織進行快速尿素酶試驗,來對Hp感染情況進行診斷,雖具有較高的準確率,但其為有創操作,且過程較為痛苦,導致重復性較低。相關報道指出,14C尿素呼吸試驗對Hp感染也具有較好的診斷價值,且具有無創等優點[8]。但有研究顯示,無法僅通過14C尿素呼吸試驗對Hp進行診斷[9]。受試者如胃內存在Hp,當其在服用一定量的14C尿素后,示蹤尿素可被Hp產生的尿素酶分解,以14CO2的形式經肺排出,最終被儀器檢查出呼出氣中14CO2含量。本研究發現,Hp感染患者的14C-UBT檢測值均高于未感染患者,與相關研究結果相符[10],提示該方法可對Hp感染進行診斷。經進一步分析發現,患者14C-UBT檢測值與皺襞增生、萎縮等內鏡下表現有關,表明該內鏡下表現與Hp感染相關,提示或可通過觀察該內鏡下表現來對患者是否存在Hp感染進行初步判斷。
Hp感染主要與胃炎、消化道潰瘍及萎縮性胃炎等胃腸疾病關系密切,Hp在感染機體后可導致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浸潤,使胃黏膜毛細血管網充血擴張,進而導致慢性胃炎的發生[11]。既往報道指出,Hp感染與胃炎嚴重程度有關[12]。慢性胃炎的發展過程中,持續Hp感染促進胃黏膜向萎縮性、糜爛性方向發展。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類型胃炎患者14C-UBT檢測值對比存在顯著性差異,提示患者Hp感染與疾病類型有關。其原因在于,Hp持續感染可在炎癥作用下使胃黏膜出現持續損傷,并且Hp定植于胃黏膜上皮細胞表面和胃黏液底層,破壞了胃黏膜屏障,使得胃黏膜更易受到細菌損傷,進而可加重胃黏膜損傷程度,促進胃黏膜向萎縮性、糜爛性方向進展[12,13]。
綜上所述,慢性胃炎患者14C-UBT檢測值與Hp感染及內鏡下表現有關,且胃炎類型也與14C-UBT檢測值有關。但本研究尚存在不足之處,患者納入樣本量較少可能會導致研究結果出現偏倚,故后期需增加樣本量以進行進一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