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福建省婦女聯合會、福建省婦兒工委辦、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聯合推出的《悅讀·家》第五季迎來收官。作為一檔綜N代節目,《悅讀·家》在堅守創作初心的同時,不斷拓寬觀察視角,創新表達形式,以頗具時代感的主題和內容,與當下觀眾產生情感共鳴和價值共振。
行至第五季的《悅讀·家》,在內容主題及表現形式上,都進行了迭代升級。節目以“逐夢山海競芳華”為主題,走近40位基層優秀女性,節目以微紀錄片的形式,沉浸式跟蹤拍攝她們的工作與生活,近距離感受她們在各自工作崗位上的不平凡,展現她們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生動實踐,在7分鐘左右的時長中,濃縮多個新時代女性故事,帶給觀眾精神的鼓舞和向上的力量。
拓展維度? 女性姿態多元綻放
推進鄉村振興、發展鄉村教育、弘揚體育精神、投身強國建設……女性在各個領域為實現國家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也成為文藝創作關注焦點。
“上天、下海、入地”,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衛視中心副主任李宏如此形容《悅讀·家》第五季中女性形象涵蓋的維度。節目中,有為人所熟知的藝術工作者、社區工作者,也有女飛行員、女救援隊員等特殊工作崗位的女性,還有稻田“美顏師”、鄉村帶貨女主播等新興業態的女性從業者。
“榜樣不一定要英雄人物或社會精英,也可以是我們身邊的普通人?!痹诶詈昕磥?,聚焦基層女性使得節目的選題更廣泛,觀眾在看節目時更容易產生代入感。通過節目,觀眾可以認識一群職業、性格、能力、貢獻等不盡相同的女性形象,“她們是溫柔的,也是英姿颯爽的,她們身上既有強烈的生活氣息,又有感動人心的精神力量。”
女飛行員鄭璐用漂亮的空中飛行成績,讓大家看到女飛行員同樣能在行業中取得優秀成績;救援隊隊長陳素珍的故事讓觀眾了解到,面對重大災難,女性同樣能發揮自己的力量;無論狂風暴雨、嚴冬酷暑,郵遞員池菊香穿行于閩清縣上蓮鄉的11個行政村,為8000多位村民送寄包裹;將夢想付諸實踐,將藍圖變成現實,樊麗麗帶領村黨支部集體將古縣村打造成了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節目中,來自各行各業的女性,在各自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
多維度的故事挖掘,不僅提升了節目的內容豐富度,也強化了情感濃郁度。從生動的細節入手,深入主人公的工作場景和生活場景,節目不僅展現了新時代女性在各自事業上的追求與成長,也展現了她們在家庭、個人生活中的情感和故事。節目中豐富真實、不流于平面的側寫,讓女性形象更加真實可感。
更有溫度? 巾幗力量可親可感
行至第五季,《悅讀·家》變的是表達樣式、敘事方式,不變的是對人物故事和時代精神的關注。“節目關注的女性形象都是身邊的普通人,她們鮮活、生動、接地氣,她們身上所散發的女性的精神和力量更加可親可感?!痹诶詈昕磥恚稅傋x·家》雖然聚焦的是一個個平凡的個體,但她們是這個時代的縮影。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離不開一個個普通人的辛勤勞動和默默付出。在一段段追夢故事中,觀眾可以汲取向上向善的力量。
“加練一天不行,我就加練兩天,從事我們這個行業,不拼不練是肯定不行的。”節目中,鄭璐的這句話令人印象深刻。警航飛行員對于個人的體能和意志有著更高要求,無論是越野、攀登、射擊、格斗等地面特警警務技能,還是懸停側飛、貼地滑行、繞點轉彎等特戰飛行科目,鄭璐從沒因為女性身份而降低對自己的要求。她不服輸不認輸,不斷挑戰自己極限的精神,感染著當下的年輕人。
16年來,童心每天打著一樣的卡:早上八點半開始訓練,一絲不茍做完各項基本功訓練,腿法、樁功、組合訓練、體能訓練等樣樣不落。訓練時,她通過回看視頻或對照鏡子,一點一點細摳動作,毫厘不讓地和自己較勁。在她看來,學武術沒有捷徑,只能靠日復一日的堅持和打磨。
節目中,觀眾還可以看到新時代年輕女性的夢想和追求。做稻田的“造夢師”是黃欣樂深入田間地頭后,給自己定下的職業方向。大學時,她上了一門與種田有關的課程,體驗到農業種植的辛苦,但辛苦的勞作也帶給她前所未有的充實感。從此,黃欣樂將田間地頭作為自己夢想的舞臺。返鄉投身家鄉建設的女大學生葉晶晶承諾“每年給鄉親們一個驚喜”,言出必行的她讓一個個“驚喜”落在了她工作的政和縣鎮前鎮下園村。為了幫助農戶增收,葉晶晶帶頭做起了直播,在網絡上推銷當地土特產。
此外,“新農人”助力鄉村振興的案例,也讓觀眾看到當下年輕人的責任和擔當。從村民生產生活的現實需求出發,立足本地優勢,著眼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的長遠目標,林露露牢牢把握“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方面要求,走出一條“龍吟水湘,再譜新章”的發展新路,為熒屏前的更多新農人做出成功示范。
在李宏看來,《悅讀·家》第五季呈現的女性精神是朝氣蓬勃、意氣風發,是堅定溫和、柔韌不屈,是敢想敢為、敢闖敢拼的創業精神,也是救死扶傷、力破萬難的果敢堅毅。無數切面匯成新時代的芳華印記,激勵更多女性以浪潮之姿,靠近她們,成為她們,“希望觀眾看完節目后可以滿懷信心和斗志,去做追夢者、奮斗者,去溫暖身邊的人。”
“女性頂起半邊天”“颯爽英姿的女飛行員是我們的驕傲”“稻田美顏師這個職業太酷了”……《悅讀·家》第五季播出期間,節目中的很多優秀女性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節目不僅激起觀眾的情感共鳴,還將引導當下年輕人努力實現個人夢想與時代發展、個體情感與集體情感的同頻共振。
深化融合? 主流聲音觸達年輕受眾
融媒體時代,文藝創作應當打破窠臼,求新求變?!稅傋x·家》第五季不僅在內核傳達上順應時代之需,也對表達形式進行了深度創新。本季節目從原來37分鐘一集展現2個人物故事的長視頻,轉變為傳播速度更快、傳播范圍更廣、更便于受眾瀏覽和傳播的7分鐘左右的短視頻,展現的人物也從16位擴容到40位。
“好內容要廣泛傳播、抵達受眾,才有傳播效果。”李宏認為,5-10分鐘的短視頻是當下流行的傳播方式之一,不僅是人們在碎片化時間休閑娛樂的主要選擇,也因承載著越來越多的知識與信息,逐步實現了意義增值。同時,短視頻也利于內容的傳播和分享。“雖然時長變短了,但節目的內涵和深度沒有減弱。節目既帶入了時代背景,也融入了生動細節、細膩情感,包羅萬象,干貨滿滿。”
節目時長的變化帶來了創作思路的調整。李宏分享,從內容創意來看,短視頻更注重內容的精簡和創意的突出,需要盡可能在短時間內引起觀眾的注意力,抓住觀眾的興趣點;從視覺效果來看,節目采用了更加鮮明直觀的視覺呈現方式,如快速剪輯、動畫效果、鏡頭切換等,增強視覺沖擊力和吸引力;從內容形式來看,短視頻可以運用多種形式創作,更加自由多樣化。
“創作團隊一直處于節目一線生產狀態,根據不同內容切換視頻的生產模式,所以思路上的改變是很快的。”但李宏也坦言,創作中仍面臨表達方式同質化、節目生產細節不夠精細、人物故事取舍不夠集中等問題,這些都在節目制播過程中不斷調整和完善。
時長變了,傳播策略也發生了轉變,《悅讀·家》第五季由周播改為日播,即每周一到周五每天18:18播出一期節目。在李宏看來,前幾季節目選擇在每周某一固定時段播出,雖然時間相對固定,但對受眾形成持續性影響的效果較弱,排播調整使節目播出頻次提高,工作日天天可見,更易于養成收視習慣,更有利于提升節目的品牌價值與關注度。據節目組提供數據:截至發稿日,《悅讀·家》第五季在社交平臺、短視頻平臺、新聞客戶端等新媒體平臺總傳播量超2億,其中,短視頻播放量超7000萬,《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卻幫扶了400多個困難家庭》《“影雕女王”李雅華曾女扮男裝26年》等20多條短視頻播放量超百萬。網友們紛紛表達了對這些優秀女性的贊嘆欣賞:“祝賀農業‘居里夫人張艷璇的偉大成就”“有了樊麗麗這樣的駐村書記,鄉村振興一定行”“中國女人當然都這么猛!我們姐妹都是!”……
行至第五季,《悅讀·家》每一季的節目主題、拍攝對象、表現形式都在發生變化,始終不變的是節目關注時代議題、講好中國故事、帶給當下年輕人積極向上正能量的初心。一個個人物,一段段故事,節目中的女性放大自己的眼界和格局,把“小我”融入“大國”中,將國家發展方向作為個人發展目標,不斷推動自己前進。
(薛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