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字世界對感知系統的不斷侵襲,人們對現實的認知產生了很多改變。虛擬現實在各個領域以罕見的速度蔓延,隨之而來的是世界去實體化現象的出現,存在的深層意韻逐漸消逝,人們進入類似透明的生存景觀之中。周遭世界的變化改變了人們注意力的結構和運作方式,精神世界變得分散和碎片化。深度注意力的匱乏使得人類被動陷入一種去個性化的生命過程中,對存在的領悟和反思被簡化為大腦的計算功能,積極生活的形式被降格到勞作的層面,直至變得對生命本身漠不關心。如何在日常時間的斷裂中開啟存在的本真?如何在詩歌創作中實現潛能和保留潛能的平衡?如何重做自身的主人并減少自我規訓和自我剝奪?龐紅蕊在《持守“不去做”的潛能》中試圖回答這些問題,并且指出了詩人依靠無用的詩歌做阿甘本意義上的“同時代人”的可能性。
——特約主持人:李建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