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網絡購物訂單量激增,快遞包裝產生的廢棄物也隨之增加。除了人們常見的廢舊紙箱,還有許多東西,如廢棄塑料、玻璃等,都可以被回收利用,使日常生活更加綠色、可持續。
塑料瓶也能做衣服
塑料瓶通常以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為原料,該物質主要提取自石油。而人們生活中常穿的滌綸面料,其原材料聚酯纖維也來自于石油。二者實際上是同根同源的“親戚”,這也決定了它們之間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實現相互轉化。
分類、清洗過后的塑料瓶經過干燥、粉碎,變成細小的塑料顆粒,被送進熔爐,進行高溫熔化,變成黏稠的聚酯溶液。然后便是關鍵一步,該溶液會變成比頭發絲還細5倍的細絲,這些細絲就是聚酯纖維。隨后,工作人員會對聚酯纖維進行編織,讓它們變成滌綸“面條”,此“面條”經加工后可作為做衣服的原料。
廢舊紡織品中常見的氨綸與滌綸,二者化學結構相似。在傳統回收方式中,催化劑只能將二者同時降解,無法進行有效的分離,造成相關材料回收困難,降低了回收率。仿生物酶靶向催化技術的出現,則解決了這一難題。該技術能夠在溫和條件下將聚酯材料解聚成單體,并將氨綸成分完整分離出來。進一步提純后,能夠再聚合成聚酯纖維,用于紡織。
廢玻璃代替砂子造房
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而砂子同樣,這讓玻璃有了替代砂子的可能性。研究人員將玻璃廢料粉碎成5種大小不同的碎片:粗、中、細、超細和塵埃狀,用來代替通常用作混凝土骨料的砂子。
實驗結果表明,摻入玻璃粉可以提升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使坍落度(混凝土的塑化性能和可泵性能)增加。摻入玻璃粉后混凝土的抗壓強度較未摻玻璃粉的普通組混凝土抗壓強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用玻璃粉代替砂子摻入混凝土還有一個好處。由于玻璃的吸水性遠低于砂子,因此摻入玻璃粉的混凝土在生產過程中需要的水也更少。用玻璃粉代替砂子制造混凝土,不僅讓大量無處安放的廢棄玻璃有了用武之地,也節約了日益緊缺的砂子資源,帶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舊輪胎摻入瀝青鋪路
用廢舊輪胎鋪路,先要將廢舊輪胎變為橡膠粉。加入橡膠粉后,可大大提高瀝青的黏度,從而明顯提高其抗高溫變形能力。除此之外,橡膠粉的加入還能降低瀝青的低溫脆性,使其低溫斷裂形變能力比普通瀝青提高近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