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峰
(甘肅省康樂縣種子管理站,甘肅 康樂 731500)
馬鈴薯是一種重要的飼用、糧食、蔬菜類農作物,具有產量高、氣候適應性強,蛋白質含量高、礦物質豐富等優點。近年來,我國的馬鈴薯產業地位不斷提高,逐漸發展成為區域特色優勢產業。本文通過對馬鈴薯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的詳細歸納總結,分析了當前制約馬鈴薯產業發展的主要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建議,期望我國的馬鈴薯產業朝著標準化方向快速邁進。
選擇適合本地的優質品種,包括本地選育的隴薯系列,嚴格把關種薯質量。選擇的馬鈴薯要表面光滑,沒有明顯的蟲害、摔傷、凍傷,淘汰表面老化、有明顯傷痕、芽眼突出的馬鈴薯。選種后,先將馬鈴薯進行晾曬消毒,在切割馬鈴薯的時候要使用干凈的刀具,保證每個馬鈴薯薯塊芽眼充足,以此提高種植成功率。
播種之前每一塊馬鈴薯都要有芽。切塊催芽技術可以提高馬鈴薯的發芽率,在切塊后應及時進行消毒,保證存活率。
馬鈴薯種植區域土壤以輕質為宜,最好是沙壤土。土壤耕作層應保證30厘米以上。整地時配施農家肥,或者草木灰等,起壟時合理控制壟距,一般在60厘米左右。
馬鈴薯的播種深度一般在8~10厘米。在馬鈴薯生長出地面、幼芽已經出現7天后進行兩次覆土,這樣可以提高馬鈴薯生長溫度,保證土壤水分。
建議采用測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控制使用氮肥,培育壯苗壯株。幼苗期要控制地面雜草生長,促進出苗整齊。結薯階段,通過人工掐花或者噴施矮壯素等方式控制徒長,保證產量。馬鈴薯生長需要大量水分,注意避免干旱,還應防治水澇。
早疫病是常見的馬鈴薯病害,發病時一般從下部老葉開始,出現黑褐色同心輪病斑,會導致葉片干枯死亡,地下薯塊也會發病腐爛。該病早期很難被發現,后期會使馬鈴薯枯萎。防治早疫病可采用濃度75%的可濕性百菌清殺菌劑,每隔10天施用1次。或者噴灑代森錳鋅治療性殺菌劑,濃度在80%可濕性粉劑,每隔7天施用1次,共施用3次。
晚疫病由致病疫霉引起,地勢低洼、植株過密、偏施氮肥等情況都會利于此病發生。發病時,在葉背面有茂密的白色霉輪,如遇潮濕天氣,病菌極易擴散。該病的發生同品種有一定關系,田間管理不善也會誘發此病。在馬鈴薯開花產粉前定期施用百菌清,遇到濕熱等有利于病菌產生的因素時,應及時噴灑治療性殺菌劑。對于發病較重地塊,在馬鈴薯收獲之后,要注意翌年不要在這片田地上繼續種植馬鈴薯,打斷連作傳染,減少菌量,同時也應禁止與其他茄科作物連作。馬鈴薯應該與十字花科蔬菜進行3年以上的輪作,避免相鄰種植。
病毒感染是病毒病發病的主要原因。病毒感染途徑包括昆蟲傳播、種薯傳播、土壤傳播等,具體表現有花斑、卷葉、壞死等多種表型。在發病初期,可噴灑300倍液稀釋的抗毒豐(0.5%菇類蛋白多糖水劑)或者500倍的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倍的5%菌毒清水劑、1000倍液的1.5%植病靈K號乳劑。
馬鈴薯生長階段,蚜蟲會在葉子背面大量聚集,吸食汁液,造成葉片卷曲干枯,蚜蟲自身也會攜帶病毒,造成植株病變。對蚜蟲的防治可以分為3個方面。首先是進行藥劑噴灑,在種薯周邊噴灑抗蚜威可濕性粉劑。其次是對種薯進行藥劑拌種,用35克的70%可殺得濕性攔種劑和百公斤種薯進行拌種,防治效果較好。最后是掌握蚜蟲遷徙規律,主動回避蚜蟲,如在高海拔、低溫等環境下種植馬鈴薯。
螻蛄在北方多發,會破壞馬鈴薯幼苗的根莖,導致幼苗死亡。它們在土壤層中穿行時還會造成幼苗脫離土壤,使幼苗缺水死亡。冬季螻蛄因缺少食物來源,會啃食根莖,影響馬鈴薯生長。防治螻蛄一方面需要加強田間巡查,使用優質肥料;另一方面是進行毒餌誘殺,采用敵百蟲試劑勾兌毒餌,每畝毒餌用量在4公斤左右。
二十八星瓢蟲會取食葉肉和嫩莖,使植株干枯甚至死亡,其幼蟲危害較大。可采用阿維高氯或者高效氯氟氰菊酯等進行殺蟲。
我國現有的馬鈴薯品種多為鮮食類品種,加工專用型品種少。自主培育的馬鈴薯抗病品種較少。多年的跨地區引種容易導致病害傳播嚴重。
脫毒馬鈴薯在產量上會比普通種薯最高提升50%,在品質指標上也有很大優勢。我國當前的脫毒制種基地嚴重不足,各地技術人員儲備也不足。繁育脫毒種薯的周期較長,通常要3~5年,馬鈴薯種薯市場經營不規范,缺少質量監控體系。
目前我國的馬鈴薯種植業機械化率整體不足50%,仍然高度依賴人力勞動,山區丘陵地帶,缺乏小型機械,設備使用率更低。
重視科研投入,緊跟國內外市場發展趨勢,增強新品種的研發與推廣力度,做好品種的更新換代工作。篩選或者培育適合當地栽培的優良品種,建立自己的馬鈴薯種質資源庫,加大力度攻克馬鈴薯晚疫病的防治難題,尤其是探索易患病品種的防病措施。
脫毒種薯相比常規品種,產量可提升20%~50%,各地要加強對種薯脫毒繁育體系的建設,提高其應用比例。各地依托現有的科研機構、大學等,完善網室生產脫毒微型種薯、組織培養脫毒苗等方式保證品種不發生退化。建立種薯的質量監察體系,保證質量。政府應加強脫毒馬鈴薯種塊的資金扶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農戶對脫毒品種的認識,從而能主動選擇脫毒品種。
要想實現標準化經營,重點在提高機械化水平,合理栽培,科學施肥。學習世界馬鈴薯發達產區,從選種、切種、施肥、起壟、中耕培土、用藥、收獲到后期分選全程機械化,提高效率。合理施肥,運用測土配方,在肥量飽和時,應注意控肥,結合有機肥料共同使用,減少過量肥料造成的土壤污染。加強灌溉和排水工作。馬鈴薯生長需要大量水分,但最怕水澇,所以補水和排澇工作同等重要。
馬鈴薯作為一種高產的經濟作物和糧食作物,有力地補充了我國的糧食供應,極大提高了種植戶的經濟收益。我們要切實從源頭重視起來,從種薯抓起,積極探索新的高效綠色種植管理技術,切實做大做強馬鈴薯產業,助推我國的糧食生產水平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