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牛旭亮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黨同志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絢麗的華章。”“三個務必”是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黨的百年奮斗歷程和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豐厚歷史經驗向全黨同志提出的新要求、新期待。準確把握“三個務必”的價值意蘊及其深刻內涵,才能更好地貫徹“三個務必”,承擔起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使命任務。
“三個務必”是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這一關鍵時間節點提出的,旨在警醒全黨同志繼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對于新時代解決大黨獨有難題、深化黨的自我革命、實現黨的中心任務具有重大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新時代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制勝法寶。中國共產黨是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僅黨員數量多,組織規模大,更在于其性質宗旨之先進,精神境界之崇高,志向格局之遠大。然而,這也意味著黨內存在的問題和矛盾也將隨之增多,解決這些問題的難度隨之上升。從“大也有大的難處”到“大黨獨有治理難題”,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新時代管黨治黨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挑戰保持著高度的政治清醒和憂患意識,標志著我們黨對黨情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三個務必”緊緊圍繞“中國共產黨是什么、要干什么”這個根本問題,深刻詮釋“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這一重大時代課題,深刻揭示“過去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的內在密碼,是我們黨寶貴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是新時代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制勝法寶。
新時代深化黨的自我革命的思想引領。不斷尋找跳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周期率的最新答案,是建設堅強有力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重大歷史性課題。70多年前,毛澤東同志在著名的“窯洞對”中給出了跳出歷史周期率的第一個答案,即人民民主。黨的二十大上,習近平總書記鄭重宣布,“經過不懈努力,黨找到了自我革命這一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從一定意義上說,我們黨探索跳出歷史周期率的歷史,就是一部接續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不斷增強治國理政能力的歷史,就是一部全面從嚴治黨、不斷進行自我革命的歷史。首先,自我革命是黨的性質和宗旨的根本要求。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的政黨,批判性和革命性是其本質屬性。其次,自我革命是百年來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寶貴經驗。中國共產黨在歷史上曾經走過不少彎路,但總能在緊要關頭轉危為安、化危為機,原因就在于黨始終勇于進行自我革命,不斷實現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最后,自我革命是引領偉大社會革命的實踐需要。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場偉大革命必須要有一個堅強有力的領導核心,這個核心就是中國共產黨。為此,必須持之以恒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進行自我革命,確保黨始終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三個務必”把跳出歷史周期率的兩個答案內在整合,揭示了黨自我革命的動力機制和方法遵循,是我們黨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的重大理論成果,為新時代深化黨的自我革命提供了強大思想引領。
新時代實現黨的中心任務的政治保障。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從本質上來說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而不是別的什么現代化,黨的領導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最本質特征和最大優勢。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我國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極其偉大而又艱巨的事業,必須依靠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和艱苦奮斗才能實現。“三個務必”既是對全體黨員的強大思想號令和政治動員,也是對黨在新征程上繼續同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系,始終堅持相信群眾、尊重群眾、依靠群眾,不斷奪取新的更大勝利的政治期許,為新時代全體黨員站穩政治立場、嚴守政治紀律、增強政治本領提供了堅強政治保障。
“三個務必”內涵豐富,意義深遠,有機統一,相互聯系,共同構成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的精神特質和成功密碼。
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指明了中國共產黨人英勇奮斗的動力源泉。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英勇奮斗的根本動力。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同黨自身的利益聯系在一起,與中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究其原因,關鍵就在于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的政黨,而馬克思主義的人民性正是其最本質的屬性之一。從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到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從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飛躍式發展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歷史性變革,變的是中國人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新期待,不變的是中國共產黨人使命在肩、初心不改的人民情懷。正是因為始終堅持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們黨才能得到人民的衷心擁護,才能在歷次風險挑戰中屹立不倒,也正是因為有了人民的堅定支持,中國共產黨才不斷發展壯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繼承了中國共產黨人自謙自律的政治本色。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是中國共產黨人立黨立國的創業傳統。以什么樣的態度對待群眾,能夠反映一個政黨的根本宗旨。以什么樣的標準要求自身,能夠昭示一個政黨前進的路能走多遠。毛澤東同志特別強調共產黨員要虛心向群眾學習。在紀念張思德同志的著名文章《為人民服務》中,毛澤東指出:“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是總結我們黨百年發展實踐得出的重要歷史經驗,是永葆黨的先進性、純潔性的必然要求。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團結奮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全黨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
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迎難而上的使命擔當。新時代新征程的偉大斗爭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新時代的偉大斗爭在斗爭的主體、內容、方法上都具有一些不同以往斗爭實踐的新的歷史特點。在斗爭主體上,黨的政治建設被擺在了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首位,是一項根本性建設,要求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在斗爭內容上,呈現出復雜多元的特點,既有國外的,也有國內的;既有黨外的,也有黨內的;既有經濟的、政治的,也有文化的、社會的;既有對敵對勢力做斗爭,也有與挑戰、考驗、危險和困難做斗爭。在斗爭方法上,體現出更加注重體系化、突出制度化、強調藝術性的特點。當前我們正處在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歷史節點,政治安全風險、意識形態安全風險、經濟發展風險、科技安全風險、社會穩定風險、生態安全風險、生物安全風險、外部環境風險、黨的建設面臨的風險和其他領域重大風險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依然廣泛存在。面對新的風險挑戰,要求我們必須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知難而進、迎難而上,統籌發展和安全,全力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困難和挑戰,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