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金洲,羅煉,崔維佳,寧靚
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 CGS)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的致命并發癥,AMI 合并CGS 患者會出現大面積心肌壞死,心臟收縮功能明顯下降,心搏量(heart beat volume,SV)明顯減少,預后不佳[1]。近年來,我國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MI)患者數量急劇增多,AMI合并CGS 患者比例也居高不下。即便是及時給予正性肌力藥物及主動脈內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ABP)治療,此類患者的死亡率仍較高[2]。左西孟旦主要用于治療短期急性缺血性心血管 衰 竭(acute ischemic cardiovascular failure,AICF),作為鈣增敏劑,在增加心肌收縮力的同時對心肌氧耗不產生負擔,鈣超載風險也較小[3]。本研究旨在探討左西孟旦對AMI 合并CGS 患者心功能和血流動力學的影響。
選取2019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于三六三醫院住院治療的118 例AMI 發作合并CGS 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118 例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9 例,2 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狀況評分Ⅱ (acute physiological and chronic health scores Ⅱ, APACHE Ⅱ)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本研究經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簽署同意書,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AMI 合并CGS 患者基線資料比較(每組n=59)
1.1.1 納入標準 符合歐洲ST 段抬高型MI 管理指南(2017)[4]、非ST 段抬高型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診斷和治療指南(2016)中AMI 的診斷標準[5],符合2017 年美國心臟協會關于CGS 診斷標準的聲明[6],患者肌鈣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 cTnI)水平增加超過99% 正常參考值上限,心電圖ST 段弓背向上抬高、新發ST 段壓低或T 波低平倒置,且至少合并下述情況中的1 種:(1)臨床表現為持續缺血性胸痛,超聲心動圖見節段性室壁活動異常,冠脈造影異常,收縮壓≤90 mmHg(1 mmHg=0.133 kPa)或以藥物維持收縮壓90 mmHg 左右伴低灌注;(2)左心室充盈壓增高,出現少尿、發紺、皮膚濕潤及四肢冰涼等癥狀;(3)心功能Ⅲ級或Ⅳ級;(4)左心室射血分數(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40%;(5)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打開梗死血管。
1.1.2 排除標準 (1)嚴重的肝或腎功能衰竭;(2)精神障礙或昏迷狀態;(3)惡性腫瘤;(4)嚴重的瓣膜性心臟病;(5)惡性心律失常;(6)其他嚴重的系統性疾病;(7)感染、過敏、疼痛等因素導致的休克。
2 組患者入院后均采取心電監護,監測氧飽和度,及時采取氧療、無創或有創通氣,雙聯抗血小板、他汀類調脂等藥物治療,補液抗休克,血管活性藥物去甲腎上腺素按0.05 μg/(kg·min)藥量泵入,參照血壓調整其劑量,監測病情變化調整IABP 參數,ST 段抬高型MI 行急診PCI 開通梗死血管,未行PCI 者通過抗凝治療。
對照組采用常規藥物復方制劑,觀察組使用左西孟旦(商品名:悅文,批準文號:H201000043,生產廠家: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劑量負荷為12 μg/(kg·min),在靜脈注射10 min 后,維持靜脈泵注0.1 μg/(kg·min),時間設定為24 h。在相同的治療過程中,對照組以與觀察組相同的速度和持續時間提供5%葡萄糖注射液。2 組患者按需接受IABP、多巴酚丁胺升壓、活性抗凝、血小板聚集抑制劑、心肌營養和電解質平衡治療。
比較治療前和治療3 d 后2 組患者的心功能參數:SV、心臟指數(cardiac index, CI)、縱向收縮期峰值應變率(peak strain rate during longitudinal systole, SRs)和LVEF;心肌功能參數: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CK-MB);血管加壓素(vasopressin, AVP)、血管緊張素Ⅱ(angiotensinⅡ, AngⅡ);脈波指示劑連續心排血量監測(pulse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 PICCO)血流動力學參數,如中心靜脈壓(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肺毛細血管楔壓(pulmonary capillary wedge pressure, PCWP)、平均動脈壓(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左心室舒張末期容積(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 LVEDV)等;比較療效和預后指標如休克持續時間、藥物劑量、住重癥監護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時間、IABP 使用時間及惡性心律失常發生率等。
采用SPSS 22.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或用連續性校正。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2 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3 d 后,2 組SV、LVEF、CI及SRs 水平均比治療前升高,且觀察組上述指標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AMI 合并CGS 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 s,每組n=59)
注:AMI 為急性心肌梗死,CGS 為心源性休克,SV 為心搏量,LVEF為左心室射血分數,CI 為心臟指數,SRs 為縱向收縮期峰值應變率
項目SV(ml)治療前治療3 d 后t 值P 值LVEF(%)治療前治療3 d 后t 值P 值CI[L/(min·m2)]治療前治療3 d 后t 值P 值SRs(%)治療前治療3 d 后t 值P 值觀察組對照組t 值P 值42.24 ± 3.37 55.87 ± 4.13 19.641 0.001 42.56 ± 3.76 51.12 ± 4.80 10.783 0.001 0.487 5.762 0.314 0.001 42.13 ± 2.65 45.79 ± 2.31 7.997 0.001 42.03 ± 2.83 42.10 ± 2.44 0.144 0.443 0.198 10.722 0.422 0.001 1.64 ± 0.25 2.52 ± 0.32 16.646 0.001 1.67 ± 0.30 2.06 ± 0.34 6.607 0.001 0.590 7.568 0.279 0.001 0.43 ± 0.06 0.59 ± 0.09 11.362 0.001 0.45 ± 0.07 0.49 ± 0.10 2.517 0.017 1.666 5.709 0.051 0.001
2 組患者治療前血流動力學指標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3 d 后,2 組患者CVP、PCWP 及LVEDV 比治療前均下降(P<0.05),MAP 比治療前升高(P<0.05),且觀察組CVP、PCWP 及LVEDV 均低于對照組(P<0.05),MAP 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觀察組與對照組AMI 合并CGS 患者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s,每組n=59)

表3 觀察組與對照組AMI 合并CGS 患者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s,每組n=59)
注:AMI 為急性心肌梗死,CGS 為心源性休克,CVP 為心搏量,PCWP 為肺毛細血管楔壓,MAP 為平均動脈壓,LVEDV 為左心室舒張末期容積;1 cm H2O ≈ 0.098 kPa,1 mmHg ≈ 0.133 kPa
項目CVP(cmH2O)治療前治療3 d 后t 值P 值PCWP(mmHg)治療前治療3 d 后t 值P 值MAP(mmHg)治療前治療3 d 后t 值P 值LVEDV(ml)治療前治療3 d 后t 值P 值觀察組對照組t 值P 值15.17 ± 1.49 11.03 ± 1.26 16.297 0.001 15.62 ± 1.64 12.58 ± 1.35 10.993 0.001 1.560 6.447 0.062 0.001 19.18 ± 1.22 14.01 ± 1.33 22.003 0.001 19.30 ± 1.30 15.66 ± 1.26 15.444 0.001 0.517 6.918 0.304 0.001 63.05 ± 11.02 103.27 ± 6.43 24.214 0.001 62.82 ± 10.95 88.36 ± 7.05 15.064 0.001 0.114 12.002 0.455 0.001 21.58 ± 42.35 95.85 ± 26.41 3.960 0.001 123.53 ± 40.39 108.27 ± 25.26 2.460 0.008 0.256 2.610 0.399 0.006
治療前2 組患者AVP、AngⅡ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3 d 后,2 組患者AVP、AngⅡ水平比治療前均下降(P<0.05),且觀察組AVP、AngⅡ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觀察組與對照組AMI 合并CGS 患者治療前后血清AVP 和AngⅡ水平比較(± s,每組n=59)

表4 觀察組與對照組AMI 合并CGS 患者治療前后血清AVP 和AngⅡ水平比較(± s,每組n=59)
注:AMI 為急性心肌梗死,CGS 為心源性休克,AVP 為血管加壓素,AngⅡ為血管緊張素Ⅱ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 值P 值例數59 59 AVP(ng/L)治療前179.15 ± 29.16 176.94 ± 30.58 0.402 0.345治療3 d 后125.78 ± 23.53 152.46 ± 24.14 6.079 0.001 t 值10.941 4.826 P 值0.001 0.001 AngⅡ(ng/L)治療前150.99 ± 21.46 152.48 ± 19.70 0.393 0.348治療3 d 后100.95 ± 18.13 123.22 ± 16.13 7.049 0.001 t 值13.682 8.827 P 值0.001 0.001
治療前2 組患者血清cTnI、CK-MB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3 d 后,2 組患者的血清cTnI、CK-MB 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觀察組與對照組AMI 合并CGS 患者治療前后血清cTIn 和CK-MB 水平比較(± s,每組n=59)

表5 觀察組與對照組AMI 合并CGS 患者治療前后血清cTIn 和CK-MB 水平比較(± s,每組n=59)
注:AMI 為急性心肌梗死,CGS 為心源性休克,cTnI 為肌鈣蛋白Ⅰ,CK-MB 為肌酸肌酶同工酶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 值P 值例數59 59 cTnI(mg/L)治療前18.02 ± 6.32 17.84 ± 6.19 0.882 0.191治療3 d 后1.02 ± 0.14 1.19 ± 0.12 7.082 0.001 t 值9.720 5.199 P 值0.001 0.001 CK-MB(U/L)治療前48.69 ± 3.72 48.10 ± 3.38 0.902 0.185治療3 d 后24.02 ± 3.91 28.95 ± 3.65 7.080 0.001 t 值35.112 29.569 P 值0.001 0.001
觀察組休克持續時間、住ICU 時間、IABP 使用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惡性心律失常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6。
表6 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相關情況比較(± s,每組n=59)

表6 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相關情況比較(± s,每組n=59)
注:IABP 為主動脈內球囊反搏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 值P 值IABP 使用時間(h)54.32 ± 13.07 75.36 ± 11.93 9.133 0.001例數59 59休克持續時間(d)5.20 ± 0.40 8.19 ± 0.45 38.145 0.001住ICU 時間(d)10.30 ± 1.50 14.00 ± 2.55 9.606 0.001
AMI 合并CGS 患者血壓低,組織灌注不足,主要由急性泵血功能衰竭造成,正性肌力藥物為CGS主要治療藥物[7]。AMI 發病機制有不穩定的冠狀動脈病、血小板和纖維蛋白的異常結合,導致血栓形成,機體凝血狀態破壞,減少了冠狀動脈的血液流動,導致心肌長期缺乏血液、氧氣供應,心功能下降[8-10]。以CGS 為主要臨床表現的AMI 患者,心肌大部分壞死,心排血量下降,組織器官低灌注,引起神經內分泌系統失衡,造成系統免疫炎癥,影響微循環,在細胞缺氧的共同作用下,容易引發難以糾正的低血壓,加重了代謝紊亂和重要器官損傷[11-13]。
左西孟旦能有效改善心功能,作為一種新型針對心衰的血管擴張劑,可通過打開血管平滑肌細胞膜三磷酸腺苷(triphosadenine, ATP)敏感的鉀離子(K-ATP)通道擴張血管,保障冠脈血流,幫助修復心肌缺血損傷,減輕心臟負荷,并打開線粒體K-ATP通道,改善血流動力學指標[14]。左西孟旦對鈣的依賴是與cTnI 結合在一起的,左西孟旦在收縮期改善心功能的效果,不影響舒張期,主要通過增加鈣和鈣離子的穩定空間配置,改善心肌收縮的情況,同時不影響舒張功能和細胞內鈣機制[15]。左西孟旦作用于小阻力血管,通過打開K-ATP 通道[16],降低了總外周阻力、肺動脈壓、毛細血管楔壓、冠狀動脈壓和左肺動脈壓,擴張血管,從而改善血液供應和心功能[17]。左西孟旦可通過調控一氧化氮合酶[18],促進其合成,改善血液循環和血流供應,減小梗死面積,也減少了肌肉血漿網絡中的鈣消耗,使得血管舒張,心臟負荷降低,心率增快[19]。不僅如此,左西孟旦也具有抗炎、抗氧化和抗凝的作用,并提高血液流動的動力和心功能[20]。
PICCO 是一種微創監測技術,相比傳統心臟監護,其優勢在于可以實時、動態地監測心輸出量,對患者的創傷小,同時在體內停留時間長,彌補了傳統CVP 監測在容量管理中的不足[21]。PICCO 技術提供了人體血流動力學變化的完整圖像,因此在本研究中被用于監測患者的血流動力學參數。本研究結果顯示,2 組患者治療后心功能均得到改善,且應用左西孟旦的觀察組治療效果更加突出。左西孟旦使鈣質敏感,對舒張期活動有減弱作用,并改善肌鈣蛋白的穩定性;其也是一種磷酸二酯酶抑制劑,可用于治療CGS。AVP 主要存在于垂體后葉,在正常情況下,外周血AVP 水平很低,然而AMI 患者由于血漿晶體滲透壓增加和血容量減少,導致AVP 分泌增加、心功能降低,進而增加了CGS 發生風險[22-23]。本研究表明,患者應用左西孟旦治療3 d后,血清AVP、AngⅡ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提示左西孟旦治療可降低血清AVP、AngⅡ水平。分析原因是由于左西孟旦可以間接降低神經內分泌激素活性,降低AVP、AngⅡ水平,從而對心臟提供保護。其他療效和并發癥指標也表明,左西孟旦治療可以減少休克持續時間和藥物用量,減少患者住ICU 時間和IABP 使用時間,降低患者惡性心律失常發生率。
綜上所述,左西孟旦可以改善AMI 患者的心功能和血流動力學指標,改善心肌功能,提高療效,減少并發癥,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