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 秦滿蓉 鐘文欣 佟玉平
(1. 沈陽化工大學,遼寧 沈陽 110142;2.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4)
高校官網簡介是海外留學生、學者及其他讀者了解高校的“第一窗口”,數據統計發現所選高校簡介中含有大量中國特色詞匯,特色詞匯的準確翻譯對有效傳達高校價值、精神文化至關重要,有利于我國高校在國際舞臺上樹立良好形象。 目前,對高校英文網頁的英譯研究絕大部分聚焦句式或篇章結構的翻譯策略及翻譯質量分析,鮮有結合語料庫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缺少對特色詞匯及定量分析。 故文章立足東北三省9 所雙一流高校的官網中英文簡介,通過自建語料庫,采用定性與定量結合的分析方法,從生態翻譯學理論的三維轉換出發,對其中的特色表達進行分類分析,并提出恰當的翻譯策略,幫助國外讀者了解東北高校文化,助推東北高校對外開放,建設成世界一流高校。
筆者下載了9 所高校的中英文簡介,利用Tmxmall 進行句間對齊并保存為TXT 文本,篩選中英對應語料,作為研究對象。 將9 份對照文本輸入北外語料庫語言學分詞和Corpus Word Parser 進行分詞、詞性賦碼并保存為TXT 文本,進行人工修改,繼而將處理好的文本輸入Corpus Word Frequency 進行詞頻統計,最后將處理好的文本輸入AntConc 進行詞頻檢索,最終統計結果如表1、表2 所示。

表1 東北高校詞頻統計

表2 中國特色詞匯頻率統計
由表1 可知,高校官網中文簡介含有大量特色詞匯(11. 84%), 僅次于名詞(35. 23%), 動詞(17.25%),因此特色詞匯的譯法選擇至關重要。 由表2 可知,專有名詞在高校簡介中占比較重(38.06% ); 其次是四字格(31. 46%), 縮略語(24.27%);文化負載詞(6.22%)占比雖小,但其富含的中國特色文化不容忽視,其翻譯涉及受眾的不同文化背景、價值觀念等差異,因此,譯者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合理解釋涉及的特有文化概念[1]。
2001 年,胡庚申教授提出譯者不僅要適應復雜的翻譯生態環境,而且要以翻譯生態環境的“身份”對譯文進行選擇。
譯者處于翻譯生態環境的核心,可以適應翻譯環境并選擇翻譯。 在第一階段,原文是翻譯生態環境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譯者的選擇是其中的關鍵。同時,這也可以看作是譯者對翻譯生態環境的適應[2]。 在第二階段,譯者在翻譯環境中扮演著核心角色。 譯者必須進行選擇,選擇的結果最終會產生翻譯。 因此,翻譯過程的本質是譯者對翻譯生態環境的適應和對翻譯的選擇。
概括而言,生態翻譯范式可以簡化為一個公式:翻譯=適應+選擇[2]45。 在生態翻譯范式中,譯者進行三維轉換以保持生態平衡,并在翻譯生態環境中優化翻譯策略的選擇。 其中三維適應性選擇轉換,包括“語言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文化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以及“交際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3]。
在生態翻譯學中,語言維的選擇轉換指的是語體風格、句子結構、文章風格等在英譯過程中的語言形式上的適應性選擇轉換。 縮略語是詞或詞組的簡略形式,具有地域性強、專業性強、時代性強、信息量大、簡明便捷等特點[4]。 因此,譯者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既要考慮原文和目標語之間的語言形式對等,更要注重內容對等。
例1:
原文:政產學研相結合。
譯文:combine the policy, production, education,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政產學研”是“政策、生產、教育、研究與應用”的縮略說法,此處譯者通過非等同譯法,將縮略內容拓展開而不是簡單地采用字母縮寫,符合英語國家的語言與閱讀習慣。 由于英漢兩種語言及文化等各方面差異,在翻譯漢語縮略語時,譯者應采用非等同譯法,將縮略語展開翻譯。
在翻譯具有中國特色的詞匯問題上,遵循生態翻譯的“平衡”原則,向目標語讀者傳遞文化內涵的同時,保持原語和譯語生態環境平衡[5]。 中國文化負載詞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集中體現,是傳統文化的最為核心的外在表現形式[6]。
例2:
原文:巍巍東師,根溯延安。
譯文:Inheriting revolutionary spirits and spread them eastward...
延安是中國革命史上標志性的地點,由于地理詞匯的意象缺失,譯者在翻譯的時候沒有直譯,而是采用歸化,體現東北師范大學的改革創新精神,有效地傳達原文的文化內涵。 東北師范大學與延安存在潛在的空間相對位置,即東北師范大學在延安的東面,所以譯者采用了增譯與改譯的方法,添加了“spread them eastward”,向讀者展現了東北師范大學對革新精神的延綿與傳承。 因此,對文化負載詞等這類很難實現中英“文化對等”的詞匯,譯者需要充分理解其中的文化內涵,從文化維度適應選擇的原則出發,將“異化”與“歸化”策略充分結合[7]。
交際維度的適應性轉換指的是譯者不能忽視傳遞原文的交際意圖。 因此,在簡介英譯中,譯者不僅需要注重語言、信息的對等,還要實現交際目的。 本研究語料的交際維適應性轉換選擇主要體現在四字格及專有名詞的翻譯。
四字格結構嚴謹短小,含義精練深刻準,因此很多高校簡介都常用了四字格修辭來增強學校外宣文本的號召力。
例3:
原文:其中古籍善本800 余種。
譯文:including over 800 types of ancient and rare materials.
“善本”是流傳稀少,有學術價值之本,而上述譯文將“善本”翻譯成了“rare materials”,“rare”的意思是稀本、珍本,然而罕見的東西不一定有價值,此處譯文沒有完全保留原文內容,目標讀者不能完全理解, 沒有很好地達到交際意圖, 應該增加“valuable”等詞匯,以體現高校的學術實力,達到宣傳自身實力的目的。
專有名詞是表示個人、地方、機構、組織等具有特殊含義的名詞或名詞詞組。 譯者首先應通過充分了解所負載的文化向讀者傳遞隱含的交際意圖,實現兩種文化精髓的深層對話。
例4:
原文:“長白山學者”
譯文:“Changbai Mountain Scholars”
為了展現學校的師資水平,有的高校會列舉大量的中國特色榮譽稱號、獎勵和頭銜。 比如,“長白山學者”等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詞匯,譯文采取了直譯的方法。 長白山位于吉林省,巍峨延綿,自古以來是中國十大名山之一。 這項榮譽稱號旨在說明吉林大學有像長白山一樣的學術實力雄厚,有傳承創新精神。 但是上述概念對一般外國讀者來說很陌生,此處直譯容易導致讀者困惑。 因此,譯者應當對譯文進行選擇性的轉換,適當加注長白山的地理位置及象征意義。
筆者認為,在翻譯大學的教育理念和其他相關的四字短語時,可以使用解釋、增譯或注釋等方法來準確傳達原文的重要信息,并努力保持原文的語言魅力。 對榮譽等術語,譯者需要增加在原語語境下省略的象征意義,將更加有針對性和價值的信息傳達給目標受眾。
文章運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的方法,分析得出譯者對中國特色詞匯的英譯時,根據中英語不同的語言系統結構,對縮略語應適當做出內容解釋;對文化負載詞,應當立足文化維,使用歸化、改譯,補充意象的方法,準確傳遞文化內涵;對四字詞匯、專有名詞應當根據交際目的采用解釋、增譯、加注的方法,提高譯文可讀性,消除閱讀障礙。
另外,筆者在清洗語料過程中發現,部分東北高校存在英文網站與中文網頁數據不同步、信息不對稱問題。 因此,高校應加強網站維護與管理,及時更新信息。 還有部分高校網站內容出現贅述、雜亂無章的現象,建議高校使用小標題總結或者設置超鏈接的方式解決此類問題。 希望以上對建構和輸出東三省高校學術實力強大,努力建設世界一流高校的形象具有積極的現實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