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軍
當你在雨中轉動雨傘時,會發現,傘上的水珠會被甩出去;洗衣機脫水時,轉筒高速旋轉能把衣服甩干——我們把這些現象稱為離心現象。今天,我們利用這個原理,用吸管來制作“離心機”。

我們可以準備一個一次性塑料杯,在杯口處鉆出三個間距相同的小孔,用三根較短的細繩分別穿過這三個小孔并系牢;三根繩子的另一端系在一起,并且再連接一根較長的繩子。如圖1 所示,在杯子中加入適量染過色的水,然后抓緊繩子末端讓杯子以手為中心快速旋轉。大家猜一猜,杯中的水是否會灑出來呢?

結果可能出乎你的預料,杯子里的水一滴都不會灑出來哦(如圖2)。當然,我們還可以讓杯子在任一平面內做圓周運動,其結果都是一樣的。

我們也可以在水中加入不同顏色的顏料,這樣就可以做出多種顏色的“水流星”。但值得注意的是,繩子要盡量結實,旋轉速度不要太快。如果繩子斷開或者從手中滑走,那么,“水流星”可就變成“流星錘”了!
其實,當我們用手拉著繩子讓杯子旋轉時,會感覺杯子想要向外“掙脫”,旋轉速度越大,這種掙脫的力就越大。這個使物體向外掙脫的力我們通常稱為離心力。離心力是一種虛擬力,并沒有施力物體,我們感到物體向外掙脫是因為物體具有慣性。
實際上,曲線可以看作圓周的一部分,物體在做曲線運動時,當外界提供的向心力(向心力是實際存在的,同學們高中時會學到相關知識,大家感興趣可以搜索資料了解一下)小于離心力,或者向心力消失,就會發生離心現象。當我們騎自行車轉彎時,速度過快會側翻;洗衣機脫水時,轉筒高速旋轉把水甩出去等就是如此。洗衣機的轉筒我們可以看作是一個“離心機”,實驗室制備生物大分子、核工業進行鈾原子壓縮等都離不開離心技術。
我們只需要用吸管就可以制作出一個簡單的“離心機”。首先,準備兩根吸管,用剪刀在其中一根吸管上剪出兩截長度相同的短吸管。然后,用兩根牙簽將一截長吸管與兩截短吸管穿起來固定,離心機就做好了。注意,兩截短吸管上端間距大,下端間距小,呈V 字形。將吸管的下端插入水中,雙手快速搓動中間豎直放置的長吸管,水就會從兩支短吸管的上端口甩出來(如圖3)。如果是兩支短吸管的上端間距小,下端間距大,水就甩不出來,你知道為什么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