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明,韓 杰
(三門核電有限公司,浙江臺州 317112)
爆破閥位于非能動堆芯冷卻系統,承擔著降壓、降溫的重要功能。堆芯非預期升溫、升壓,并在低壓安注、ADS1、2、3 級無法持續冷卻時,爆破閥需要迅速動作開啟,并保證一定的可靠性。爆破閥前端無隔離閥,意外情況減少邏輯設備動作,直接開啟爆破閥實現堆芯冷卻穩定堆芯。
爆破閥檢修是AP1000 機組大修的關鍵工作,機組大修總工期28 d,目前爆破閥檢修總時間較長。通過開發爆破閥導向定位裝備、進、出口法蘭測量及調整裝置、優化爆破閥檢修場地等實現爆破閥檢修主線時間降低1/2 以上,實現了爆破閥檢修工藝的優化,形成一整套適用于AP1000 爆破閥解體檢修的新工藝,并成功應用于現場爆破閥檢修。初次檢修主線工期為248 h,縮短大修關鍵工期2 d 以上,為實現AP1000 最優大修工期提供了保障,與此同時通過檢修工藝的優化能夠保證爆破閥檢修的可靠性,為機組的安全穩定運行提供了有力支持。
爆破閥閥體進、出口與對應的管路法蘭各自通過12 顆拉伸螺栓連接,通過螺栓拉伸緊固實現金屬C 形環的密封。爆破閥進、出口法蘭尺寸為8″,管道法蘭尺寸偏大。鑒于金屬C 形環預緊壓縮量較小,導致爆破閥進、出口對應的管路法蘭間距較小,爆破閥回裝至法蘭調整空間較小,且爆破閥拆卸后進、出口管道法蘭可能存在錯位、中心線不同軸等問題,為后續檢修后爆破閥的回裝工作帶來較大困難和挑戰
爆破閥總重為2.8 t,吊起后調整較為困難,需要考慮一定的技術工藝。導向對中裝置根據現場實際需求,在法蘭螺栓處設計導向裝置,通過螺栓底孔及法蘭螺栓孔進行定位及調整。導向對中裝置的功能是爆破閥法蘭的導向對中,主要技術思路是在爆破閥進口、出口連接螺紋內安裝導向螺紋套,螺紋套布置方式為沿螺紋孔定位圓均布3 處位置。通過依次收緊導向裝置完成爆破閥法蘭面與管道法蘭的初步定位,當調整至法蘭相互對中時,安裝正式螺栓,最終通過正式螺栓的安裝定位實現爆破閥的初步調整。
如圖1 所示,當爆破閥吊裝至安裝位置時,通過管道法蘭螺栓孔安裝連接螺桿至導向螺紋套,在連接螺桿上裝配錐銷、壓緊墊片和鎖緊螺母。圓周方向間隔120°進行布置,根據法蘭間隙情況,分別調整、同步收緊進口或出口法蘭的鎖緊螺母,使錐銷沿連接螺桿向導向螺紋套運動,運行過程中錐銷帶動管道法蘭自動完成與爆破閥進、出口的對中導向。

圖1 導向裝置剖面圖
導向裝置的成功應用支持完成爆破閥法蘭對中,能夠保證爆破閥初始定位的準確性,保持管道法蘭及爆破閥法蘭的平行、同心要求。法蘭墊片采用金屬鍍銀硬密封的結構,壓縮量極為有限,其允許的管道法蘭最大張口尺寸應控制在0.10 mm 以內。螺栓緊固完成后,能夠實現管道法蘭的密封,避免機組在高壓運行工況的條件下發生泄漏。
爆破閥進、出口法蘭在初次安裝到管線上時存在一定的定位誤差,導致爆破閥拆除后,進、出口法蘭之間的同心度不在同一條直線上。圓周方向相對的兩個法蘭密封面之間的距離不一致,產生一定的張口現象。法蘭之間的相對移動給爆破閥回裝工作帶來一定困難,增加了檢修時間。
爆破閥進、出口管線為8″ 2500CL 的標準法蘭,其尺寸較大,普通測量尺無法精準測量其錯口情況。通過設計研發直尺增加測量臂的方式,通過直尺進行測量,能夠準確測量較大法蘭的錯口情況(圖2)。在管道法蘭墊圓周方向間隔90°,選取4 個測量點分別進行測量,并對數據進行記錄,為后續法蘭的調整提供數據支撐(圖3)。

圖2 法蘭偏差測量裝置

圖3 定位裝置
利用定位裝置進行爆破閥管道法蘭的位置固定。主要技術方案是,在爆破閥管道法蘭支撐裝置前、后側分別安裝定位錐銷,使用壓緊螺桿連接前、后側錐銷,旋轉壓緊螺桿上的螺母推動定位錐銷移動,填充支撐裝置支撐面與管道之間的間隙,從而實現管道法蘭位置的固定(圖3)。
爆破閥拆除后,管道單個法蘭會發生一定偏移,偏移量可通過平尺對進、出口法蘭固定門式框架的前后間隙進行測量。如圖4 所示,當a 大于b 時,可判定單個法蘭已發生偏移,此時可通過調整定位裝置的收緊程度來消除張口。調整方法為:旋松間隙偏大的一側,逐步旋緊間隙偏小的一側,當a 等于b 時法蘭的張口情況已消除。運用上述方法,可節省爆破閥回裝至管道法蘭過程約1/3 的主線時間。

圖4 法蘭偏移示意
管道測量調整裝置的應用能夠提前執行法蘭定位測量,將爆破閥法蘭調整工作執行在爆破閥安裝工序之前,且現場操作空間較大,管道調整完成后有利于爆破閥整體吊裝,優化爆破閥的檢修時間,為安全、高效地完成爆破閥檢修提供了基礎。
根據首次檢修的經驗,規劃40550 檢修區域,配置爆破閥專用龍門吊,爆破閥解體檢修實現島內執行,無需將爆破閥轉運至熱檢修車間,節省放射性設備轉運時間。爆破閥轉運吊點增設變更優化,有助于爆破閥在房間內的吊裝及轉運,實現整體檢修工藝的優化,將主線工作時間縮短近1/3(圖5)。

圖5 爆破閥龍門吊
研發爆破閥龍門吊,避免使用速度緩慢的行車。專用龍門吊操作較為方便,保證爆破閥解體檢修過程應保證運動平順,運動過程無卡頓現象,且速度較慢,設計大車行走速度為0.2~2 m/min,能夠很好地控制爆破閥階梯過程中的移動及起吊速度。
根據爆破閥解體的整體工序,開發適用于解體檢修的專用起重龍門吊,起重及運行速度適中,以防止爆破閥關鍵薄弱零部件發生意外損傷,保證了零部件的安全性,同時整體檢修工期能夠得到進一步優化。
8″爆破閥根據現場實際布置、系統運行條件開發特有的檢修工藝及技術方案,順利實施了1 號、2 號機組共計5 次大修。爆破閥檢修全程把控安全、質量,全部檢查項目均一次成功,多次突破爆破閥檢修最短工期,證明了爆破閥檢修工藝的安全與可靠。
爆破閥檢修工藝優化工藝及專用裝備的開發,優化爆破閥冰塞隔離工藝,液氮使用量降低25%以上,降低了整體檢修成本。爆破閥吊裝的三維模擬及現場環境確認,增設爆破閥專用起重吊點,實際應用并形成爆破閥特有的離線吊裝工藝。通過開發爆破閥導向定位裝備、進、出口法蘭測量及調整裝置、優化爆破閥檢修場地實現了爆破閥檢修工藝的優化。關鍵零部件的檢修與保護是爆破閥解體檢修的重點,優化解體檢修專用檢修工藝、專用設備爆破閥解體龍門吊的開發,避免關鍵零部件意外損傷的同時,可靠完成了執爆破閥全部在役檢查內容。爆破閥檢修的優化工藝應用效果良好,在確保安全性的同時,檢修主線時長從238 h 優化至120 h。未來將對爆破閥檢修工藝進行持續優化,不斷突破,進一步加強爆破閥自主檢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