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柱石
呼吸是所有的動植物與天地自然保持聯系、獲取能量支撐的紐帶,呼吸停,生命止。
我們人類的呼吸,其過程和機理是:空氣吸入肺部,空氣中的氧通過肺泡過濾帶給紅細胞,紅細胞通過動脈把氧氣輸送到身體各需氧的組織;各組織產生的二氧化碳,通過靜脈返回肺部,再排出體外。這是一個自主的過程,主要是由一塊在人體胸腔和腹腔中間的叫膈肌的肌肉來完成。
傳統文化中特別是道家研究養生,可不認為呼吸是這么得簡單。
首先道家認為天地間除了普通空氣,還另有精氣。比如日月星辰能發出能量、比如山川名勝可以形成能量場、動植物也能吸收和釋放能量,這所有的能量充斥宇宙間,修煉之人把這種能量叫“炁”,或叫“元炁”,所謂“元氣生萬物”。
吸納這種精氣叫“采氣”,保有這種精氣叫“養氣”。
由于采氣,道家對呼吸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實踐。呼吸的修煉與講究叫“調息”,氣功的三要素有“調身、調息、調心”,可見調息的重要。
空氣中混合的精氣即精微物質,人吸而納之于下丹田,久而成丹,乃可強身健體、延年益壽。如此,我們對調息就不可不用心探究一番,為功夫,為養生。
調息有腹式呼吸、胎息等形式。
普通的呼吸有兩種方式:
用胸肺開合,空氣進出于口鼻,這個叫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又稱之為膈式呼吸,以腹部的鼓起和消落為顯著特征。
其實人在呼吸時,都是以膈肌為主進行呼吸的。膈肌是一塊在人體胸腔和腹腔中間的一塊肌肉,膈肌像一把大雨傘一樣,是呼吸主要的呼吸肌并作為它們的分界線。上面的胸腔有肺和心臟等組織,下方就是胃、肝、大腸、小腸等內臟了。
普通人正常狀態下的呼吸都是自主的。空氣經過呼吸道,吸進肺部,在肺部進行氣體交換,氧氣進入血液,二氧化碳從血液入肺,而后呼出體外。這樣看,呼吸之氣好像只到達了肺部?
腹式呼吸呢?腹式呼吸時,肚子會鼓起來,氣是不是到了腹部呢?
科學認為,腹式呼吸時膈肌運動,吸氣將氣體吸入到肺部的肺泡,肺部和胸廓擴張,膈肌下降,此時肚子表現為鼓起。其實這是膈肌收縮下降的結果,并不是腹部器官進入了空氣!因為解剖學上不支持。
但是,有些現象,科普也解釋不了。如,武術硬氣功表演者先把肚子鼓起,扣個碗;然后肚子回縮,讓人去拽碗,是怎么也拽不下來的。
傳統武道修煉認為,人之心臟原有一管,上系于肺,下通丹田,乃是虛空一管,無中生有。原來在母體時是相通的,人出生后變為肺呼吸,這根管就逐漸迷塞了。如果這個是真實的,那么腹式呼吸、氣沉丹田就不全是玄虛的東西。它其實是在尋求生命最初的本能,返本歸元。
科學研究發現,兒童以腹式呼吸(膈肌用力)為主,成年男性以胸式和腹式呼吸為主,成年女性則以胸式呼吸為主。這個發現或許有些意思,一,它似乎證明人在母體里,肺部和臍是相通的;二,它能解釋女聲為什么普遍高而尖,原來除了聲帶短,還有氣息沒有下沉這個因素。
就像經絡沒有得到解剖學支持一樣,出生前的人肺部有管道與臍相通這類容易引起爭辯的東西咱們少談,我們只談談和腹式呼吸有關的一些現象。
喜歡飲酒的人,都有過醉酒體驗。
我們在飲酒后,如果達到某種程度的醉,因為酒精作用,有時會無意識地、自發地整晚產生腹式呼吸,一改平常而不自知。
這樣的結果,第二天早上醒來,你會發現自己全身經絡較平日通暢,指尖和勞宮穴特別有感覺,而且說話聲也變得低沉渾厚。這就是腹式呼吸,氣歸丹田的妙用。
酒精作用過去后,又恢復了口鼻間進出的肺呼吸,氣上浮,說話聲又變尖、變飄了。
中醫描述一個人的身體狀態:心慌氣短,氣若游絲;中氣十足,聲若洪鐘。內家拳的修煉也要求:心氣下沉,氣納丹田。中醫同時注意到了氣與身體強壯的關系。
貓是動物界的修煉大師,其呼吸是標準的腹式呼吸,且伴隨雷音。所以貓全身內氣流布、通透無礙,身體呈練武者羨慕的骨肉分離狀態。(雷音,腹式呼吸時,腹部陣陣隱雷般的聲音。)
傳統內家拳吸納了道家的理論與實踐,通過對氣的重視和修煉,使自己的武功達到了新的高度。如形意大師李仲軒《逝去的武林》中講到,形意拳弟子、奇人薛巔功夫出眾,內功修為至少達到了煉氣化神的境界。
通常人們晚間休息時,都會自發進入腹式呼吸狀態。但是,很多人膈式呼吸是不明顯的!或者使用胸式呼吸,表現出來胸部上抬或者上胸部擴張。這樣的呼吸是不充分的,氣體并沒有全面的進入深層的肺泡,膈肌的作用表現不出。所以說,提倡腹式呼吸,就是為了加深呼吸深度,并盡可能多的激活膈肌。
呼吸,古人稱作吐納。古人所謂的吐納,卻又并不完全等同于今人之呼吸。
古人言吐納,多指對氣息的用意修為。目的是祛病、益壽、延年,所謂“一息尚存”“息息相關”。古人是這樣定義氣息的:“息者,氣也、神也、精也。”
莊子將修為者和常人呼吸的不同作了區分:“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意思是說普通人的呼吸,氣息是在喉頭間進出;修道之人的呼吸可以直達腳跟。這個話,可能是為了強調修行者氣息下沉之深,也可能是功力深厚者呼吸時腳跟產生了某種特殊的體驗。
吐納功有一個著名的六字氣訣,見于東漢陶弘景的《養生延命錄》。練習吐納,要鼻吸口呼。呼氣時,結合默念噓、呵、呼、歙、吹、嘻六個字音,對應調養肝、心、肺、脾、腎、三焦,這個功法可祛除各臟腑的病邪。
看似一個簡單的呼吸,簡單的吐納鍛煉,沒想到對人的身體機能竟然有如此大的影響。于養生,可氣足力強;于練武,可洗髓易筋。
咱們就只說說說養生吧,人不就活一口氣嗎?人的一生只在一呼一吸之間,人吸進天地精氣,呼出身體污濁之氣,可使整個身體系統更好的吐故納新,減少疾病的產生。學會呼吸,可以增加身體的陽氣。有意識多采用腹式呼吸,可以改善機體狀態,使全身充滿活力。
注意,如果你是通過站樁等來采氣和養氣,一定要重視選擇環境。空氣污濁的、噪聲負能量太多的、凄風冷雨侵襲的,都要回避。有條件的修行人,選擇環境好的深山閉關修煉,收獲自然與眾不同。
(作者為重慶太極拳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