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應嘉,李彩,雷成功,3,唐波,黨江波
(1 西南大學園藝園林學院,重慶北碚,400715;2 重慶市涪陵區經濟作物發展中心,重慶涪陵,408000;3 重慶市林業科學研究院,重慶沙坪壩,400036)
木樨欖Olea europaea又名油橄欖,是木犀科木犀欖屬常綠小喬木。油橄欖果實含油率較高,冷榨的植物油營養價值高,是世界著名的木本油料樹種[1];油橄欖樹形優美,是重要的園林樹種[2],還可做盆景。油橄欖原產小亞細亞地區,后來流傳至地中海沿岸國家,目前已在世界范圍內廣泛栽培。我國自1950 年引進,至今在四川、甘肅、云南等地有大面積栽培,且產業規模較大[3-4]。重慶市合川區、奉節縣等地也有少量種植,是部分地區鄉村振興的重要產業。油橄欖多通過扦插育苗,插穗多采用1 年生木質化枝條[5],培育的苗木根系較少、較細,苗木也不粗壯,不利于后期矮化。因此,扦插過程中培育矮壯苗木是油橄欖生產的重要環節。
潛伏芽(隱芽)是指在分枝基部芽鱗痕和過渡葉腋間存在的萌生能力較弱的芽原基,由于未發生明顯的形態分化,在枝條外部不可見[6]。在較多果樹中,去除頂端優勢以后,分枝甚至主干中的隱芽受刺激可萌發形成新的分枝,據此可利用隱芽更新枝條和樹冠[7]。復芽是指在腋芽處同時存在的多個芽[7],部分復芽在抽生為枝條時有主次之分,即主芽先抽生為枝條,而同一位置的其他芽則會轉為休眠芽,這些芽稱為副芽。油橄欖葉片對生,芽無鱗片包裹,分節明顯,每節葉腋處萌生1 對側芽,部分側芽可抽生為新枝;分枝中上部芽較易抽生,而中下部芽大多則休眠[8]。油橄欖休眠芽(副芽)位于腋芽上方或枝干上,為1 個小突起,一般不萌發[8]。
大齡粗壯枝條營養儲備較多,作為插穗扦插萌發的苗木較粗壯、根系發達,適于培育壯苗。油橄欖粗壯枝條上的腋芽往往休眠程度較深,成苗率較低。調查發現,油橄欖枝條側枝基部的副芽具有一定萌發能力,帶側枝的枝條為插穗扦插可獲得壯苗,且新萌發枝條與插穗主干間的夾角較小,苗木較直立,更易于整形。因此可利用油橄欖大齡枝條的潛伏副芽培育矮壯苗木,以滿足生產上對矮壯苗木的需求。我們經長期研究,利用油橄欖大齡枝條的潛伏副芽培育粗壯苗木獲得成功并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技術方案,現對該技術進行簡要報道,以期為生產上油橄欖育苗提供參考。
1.1 基質準備 扦插基質取腐殖土、果園土、珍珠巖按照體積比1∶1∶1 配制,加水攪拌至基質手捏成團但不滲水。
1.2 苗床 配置好的基質作苗床,寬度1.5 m,厚度20 cm,鋪好基質后澆透水并輕壓至基質較緊實。
1.3 插穗 9 月取2 年生及以上且無病蟲害的油橄欖枝條,且已抽生側枝帶節莖段為插穗,插穗長約6~7 cm,節下長約5 cm,節以上長度1~2 cm,側枝基部留1~2 cm 短截,基部剪斜口,節上及側枝剪平口(見圖1)。為了減少病害發生,剪好的插穗用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 倍液浸泡15 分鐘后,于通風陰涼處晾干表面水分備用。

圖1 油橄欖穗條剪切加工規格(A)和分枝短截水平線(B)
晾干的插穗基部及以上約2 cm 處蘸取生根劑(100 mg/L IBA)后(停留約3 秒),垂直插入苗床上,深度約3 cm,分枝截頭水平線與行垂直,株距約3 cm,行距約5 cm。扦插后,用噴霧器噴灑清水至表面有少量水滴。待插穗表面水分晾干后,用竹片等搭小拱棚,高度30~40 cm,單層塑料薄膜覆蓋。
3.1 遮陽 9—11 月,晴天10:00—16:00 用70%透光率的遮陽網覆蓋,避免陽光直射,防止棚內溫度較高。
3.2 撤膜煉苗 第二年3 月初可逐步撤去薄膜,先將小拱棚兩頭的薄膜掀起,使扦插苗適應低濕度環境,約5 d 后可撤去全部薄膜,撤膜應在陰天進行,撤膜后及時噴水保濕,防止扦插苗萎蔫。
3.3 除草 定期觀察除草。苗床上的雜草要盡早拔除,如果雜草根系扎得太深,拔出時會影響插穗。
3.4 施肥 扦插約5 個月(第二年2 月)后,新抽生的枝條上第二對葉片轉為深綠色后,每半月用0.1%尿素水溶液噴施葉面。半年后,每3 個月可施用復合肥(N∶P∶K=17∶17∶17),每667 m2施用約3 kg,可結合澆水沖施。
3.5 水分管理 扦插初期澆水水流不能太快,以防止沖散基質和沖倒插穗。撤膜前,注意保持基質濕潤,以手擠捏能成團,放松即有裂縫為濕潤,較干應噴水保濕,但基質不能積水。撤膜后應定期檢查,防止長期缺水。使基質適當保持低水分(以苗木不萎蔫為宜)后再澆透水,以培養粗壯根系。
3.6 病蟲害防治 扦插初期,插穗表面積水可能會引發插穗病害導致腐爛,可在每次澆水后待插穗表面水分晾干后再覆膜。晴天可掀開薄膜通風透氣;可使用1%波爾多液防治大部分病害,使用菊酯類等殺蟲劑防治蟲害。
1 年生苗高大于30 cm,地徑大于0.4 cm 即可出圃。本方法適宜在重慶市低海拔地區(400 m 以下)及其他相似氣候地區應用。
雖然粗壯枝條中含有大量營養,用其扦插更易培養壯苗;但其成苗率相對較低(約60%),推測主要原因是休眠副芽的萌發率較低。后續可結合其他植物生長調節劑如細胞分裂素等處理以提高休眠芽的萌發率,進而提高成苗率。本技術方案僅以具有分枝的枝條為插穗,其他休眠芽或也可培育壯苗,此技術方案有待進一步完善,為培育優質油橄欖苗木或特殊苗木需求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