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楊振宇 張果峰
數字技術的引入給能源電力行業帶來深遠變革,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技術融合應用,為能源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效支撐。
近年來,國網洛陽供電公司以解決基層生產作業和企業管理中的痛點難點問題為出發點,融合管理、技術、業務等要素,圍繞核心業務開發7項共性數據集、6項數據場景推廣應用,切實提升了基層數字化能力和員工獲得感。
“古安供電所,你們本月即將超期的供用電合同有4份,請盡快聯系客戶完成續簽。”11月7日,國網洛陽供電公司合同管理專責使用“數智豫電”平臺基層數據服務專區“供用電合同有效性分析報表”工具,自動篩選臨期供用電合同明細,通知相關供電所及班組及時續簽合同并完善客戶信息,效率較以往人工篩選提升3倍以上。
今年3月,國網洛陽供電公司數字化部員工深入營銷、運維等9個專業及供電所,開展數據需求調研,針對供用電合同量大、續簽不及時等難點、痛點,自主開發供用電合同有效性分析報表工具,通過直觀的數據可視化和柱狀圖,使用人員可以一目了然地掌握該區、縣、所的合同續簽及超期情況,基層客戶經理核查效率提升3倍以上,有效降低了供用電的合同失效風險,為企業合規穩定經營提供了有力支撐。“該報表工具已嵌入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自助報表平臺,在省內供電公司推廣使用。”國網洛陽供電公司數據應用專責曹冠男介紹道。

國網洛陽供電公司輸電運檢中心監控班遠程遙控九都變電站機巢自主巡檢。王惠玉/攝
據了解,國網洛陽供電公司構建跨專業柔性管理團隊,圍繞數據獲得能力提升,聚焦專業應用,基于數據中臺全面建設市級數據倉庫。通過編制數據表命名規范、制定技術標準,對25套業務系統、1158張核心數據表拆分,實現數據申請、建模、分析、共享、管理“一鍵式”服務,滿足各層級、多專業的數據獲得要求。
在此基礎上,國網洛陽供電公司深化應用基層數據服務專區,通過可視化分析模型、數據接口自動更新、成果自助式申請應用,真正為基層使用人員降門檻、減流程,進一步釋放數據價值,切實賦能基層減負。今年以來,基層專區在98個供電所共234個班組得到應用,累計訪問量達到2萬余人次,累計服務基層員工1.5萬人次,月均活躍客戶1800余人,基層班組應用率90%以上。
“缺陷處理完畢,安全帶、速差器正常,申請下降。”10月24日,在洛陽220千伏Ⅰ漢飛線11至12號塔之間輸電線路上,國網洛陽供電公司帶電作業班首次應用無人機和“小飛人”裝置,完成該條線路發熱隱患不停電檢修除缺工作。此種作業方式,也是河南電網220千伏電壓等級輸電線路的首次應用。
“我們通過無人機精益化巡檢,發現線路存在發熱隱患,在電網秋季檢修窗口期開展等電位帶電作業,保障沿線重要企業生產正常運轉,全力提升供電可靠性。”國網洛陽供電公司輸電運檢中心主任葉鵬介紹道。
今年以來,國網洛陽供電公司結合數字化示范工作,協同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等單位組建“技術+業務融合應用”攻關團隊,全面提升無人機巡檢業務數字化管理水平和無人機自主巡檢的規模化應用。“我們以激光點云三維建模、人工智能、圖像識別等技術為依托,完成220千伏輸電線路1894千米的激光三維點云建模,實現220千伏輸電線路適航區100%的無人機自主巡檢。”國網洛陽供電公司輸電運檢中心無人機作業班班長朱明昊說道。
據了解,作為河南省首批無人機自主巡檢應用示范單位,國網洛陽供電公司通過實施部署無人機自主巡檢微應用平臺,實現巡檢計劃制定、航線任務派發、一鍵自主巡檢、數據畫面回傳、圖像智能識別和缺陷登記等業務線上流轉,提升圖像智能識別分析能力和無人機自主巡檢規模化應用水平,有效解決人工機巡勞動強度大、飛手培訓周期長、人工誤操作、巡檢效率不高等問題,切實降低基層員工的工作強度,提升了整體工作效率。
“董村南臺區低壓開關跳閘,請屬地供電公司立刻到現場進行處理。”11月7日,國網洛陽供電公司供電服務指揮系統自動預警,供電服務指揮中心立刻通知搶修人員趕赴現場處理故障。
2022年以來,國網洛陽供電公司有效整合各配電網數據平臺中的存量數據,基于“配網一張圖”原則,將中壓主干網數據與低壓末端數據進行交互融合,實現了對配網數據的全采集、全管控。通過開發自動研判邏輯,自動完成單戶或多戶停電、分支停電、臺區停電信息匯集分析,并將研判結果實時上報配電自動化主站,支撐精準搶修服務。
“具體來說,當出現停電時,我們的系統能夠快速識別并展示停電線路、設備和影響區域,對于具備自動化條件的線路,提供‘自愈’方案,操作人員可一鍵執行策略,恢復除故障點外其他區域供電。對于不能恢復供電的區域,系統自動向附近搶修網點派發搶修工單,告知工作人員快速開展搶修工作。同時,客戶可通過‘豫電管家’小程序實時掌握搶修進程。”國網洛陽供電公司供電服務指揮中心配網技術專責劉嘉琪介紹道。
“數據集中、精準感知、智能聯動、高效指揮”的洛陽供電服務指揮系統,將由以往被動等待客戶報修轉變為快速發現主動處理的新模式,不斷提升客戶用電滿意度。據了解,自該系統在河南省內率先應用以來,停電研判時間由以往人工現場檢查確認的45分鐘壓降至180秒以內,研判準確率由終端被動上送的67%提升至主動感知的98%以上,大幅壓縮了故障搶修時長,提升了客戶滿意度。相關做法獲得2022年度全國電力行業管理創新二等獎、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管理創新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