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文馗,陳俊杰,王 釩,王凱玉,李健燊,付兆豐
(1.康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東 深圳 518057;2.北京泰瑞特檢測技術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北京 100015)
隨著技術的發展、互聯網的普及,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及娛樂休閑習慣極大改變。根據2022 年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2 年6 月,我國網絡用戶規模達10.51 億人,人均每周上網時長29.5 h。其中,手機網絡用戶規模達10.47 億人。除手機外,網絡用戶使用臺式計算機、筆記本計算機、平板計算機和電視上網的比例分別為33.3%、32.6%、27.6%、26.7%[1]。人們生活中日益增長的屏幕使用時間更多地發生在手機端。以目前火爆的短視頻及其他視聽內容為例,手機的觀看效果終究不如計算機、平板計算機、電視等大屏終端。消費者更青睞使用手機,除去手機便攜、操控方便外,更多是因為設備間的跨屏聯動不便。
業內頭部廠家基于這一趨勢,紛紛采取行動來推動自家生態設備的跨屏聯動,比如蘋果公司通過iCloud 實現跨屏同步,谷歌公司通過Chrome OS 生態將應用置于Web 實現聯動;華為公司通過鴻蒙系統生態實現設備協同、全場景同步。行業巨頭們依托生態的定制開發,實現了小生態的無縫流轉。對于更廣闊的非生態廠商,無線投屏成為另一種比較實際的解決方案。
本文結合以上背景,以一款支持智能無線投屏的電視,呈現一種雙Wi-Fi 無線投屏系統的設計與實現,為電視行業融入跨屏聯動大潮提供一些參考。
無線投屏,指基于Wi-Fi 傳輸的方式,將移動設備(手機、筆記本計算機、平板計算機等)的畫面(含音頻)“實時地”投射、分享到其他屏幕上,實現音視頻畫面實時分享[2]。此種方案依托對標準協議和巨頭定制協議的兼容,實現較好的跨屏聯動融入。相較于傳統的有線傳屏畫面分享如高清多媒體接口(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HDMI)、DP(DisplayPort,DP)及視頻圖形陣列(Video Graphics Array,VGA)等,無線投屏具有連線少、簡單快捷的優點。
無線投屏技術主要分為兩類:一類為推流技術,一類為屏幕鏡像。這兩類技術有其各自的代表協議。推流技術的代表為數字生活網絡聯盟(Digital Living Network Alliance,DLNA)推出的標準,用于通過無線家庭網絡在兼容設備之間分享音樂、視頻和圖像。屏幕鏡像技術的代表為Airplay 技術、Miracast 技術,分別由蘋果公司和Wi-Fi 聯盟制定。以上協議的特點匯總如表1 所示。

表1 無線投屏協議對比
對于電視產品,因其也屬于非生態廠商,為實現投屏聯動,主流做法為通過App 和外接投屏盒子來實現。傳統電視廠商及跨界廠商的智能電視基本都嵌入了投屏相關的App 應用或后安裝如樂播投屏等App 應用,借助電視的Wi-Fi 模塊來實現無線投屏。此應用場景下,電視的Wi-Fi 模塊需要兼顧上網、投屏及熱點等多項功能,還涉及多種協議方案的兼容。實際使用時,除基于DLNA 技術發展的推流應用可以滿足更高分辨率的內容流轉,屏幕鏡像投屏大多只能滿足一路(單一設備)穩定的720 p 投屏。如要滿足更高分辨率、更多設備的鏡像投屏分享,則需依據不同的投屏協議進行相應的切換處理。此過程往往需要兩個步驟:進入對應的投屏應用或內嵌的投屏應用;選擇對應設備類型,對照指引進行投屏。在一些場景下,如果為Miracast投屏,還需要斷開網絡連接,切換為P2P 模式。以上步驟涉及切換動作消耗較長的時間,且有一定的上手難度,還存在改進空間。因此,雙Wi-Fi 設計思路應運而生。
如圖1 所示,雙Wi-Fi 投屏電視內嵌兩款不同的無線模塊Wi-Fi 1、Wi-Fi 2,分別用于路由器連接的上網功能和接收投屏設備信號的投屏功能。區別于普通電視及市面上一些計算機、手機的雙Wi-Fi 設計,該產品通過新增一款Wi-Fi 硬件,在軟件及應用層增加特殊處理邏輯,實現不同分工,在不影響原Wi-Fi 上網功能的基礎上,重點提升投屏功能及應用體驗。

圖1 產品應用示意圖
本文方案基于海思主控Hi3751V810,搭配MTK MT7668BUN 和Realtek RTL8812BU 兩款不同型號的通用串行總線(Universal Serial Bus,USB)Wi-Fi模組實現。
2.2.1 Hi3751V810 介紹
HI3751V810 是海思最新一代高端智能4K 電視解決方案,主要架構包括:雙核64 位ARMCortexA73+雙核A53 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四核Mali-G51 圖形處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主頻高達1.5 GHz,支持最新安卓8.0 系統,兼容運動估計和運動補償(Motion Estimate and Motion Compensation,MEMC)4K@60Hz。該主控包含海思自研圖形引擎Imprex Engine 和Hi-Motion MEMCEngine,重點提升圖像畫面及運動視頻解析顯示部分。該主控強大的編解碼能力可以支持H.265/AVS2.0/VP9 4K 8 bits/10 bits 60 Hz 協議解碼,支持MPEG4/MPEG2/VC1/VP6/VP8 高清解碼,還可以進行多種高動態范圍(High Dynamic Range,HDR)處理。其包含HDMI2.0/模擬RF/CVBS/YPbPr/VGA 接口等音視頻接口,支持杜比Vision、ATMOS高級音效。擴展輸入輸出(Input Output,IO)部分可以實現遠場語音、語音喚醒功能,操控便捷;集成有線網絡功能,滿足高端智能電視的性能需求。其市場定位與業內經典方案MSD6A838 對標,核心參數對比如表2 所示。

表2 平臺核心參數對比表
Hisi V810 擁有雙核A73+雙核A53 CPU、四核MailG51 GPU+雙核VPU 的處理器,搭配外置4 GB DDR 4,32 GB eMMC。硬件內置MEMC 支持4K@60Hz,系統性能及穩定性、圖像畫質處理更加優越;支持HDR10 圖像處理技術;支持DolbyATMOS、DolbyVision,相比MSD6A838 具有更強大的功能,且綜合應用成本更優,更適合市場的需求。
2.2.2 MT7668BN 介紹
MTK MT7668BUN 是一款高度集成低功耗的2×2 a/b/g/n/ac 雙頻Wi-Fi+BT 二合一芯片,擁有一顆32 位精簡指令集(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RISC)核心,支持USB 2.0/3.0 接口;Wi-Fi 部分支持MU-MIMO RX,2.4 GHz 頻段支持20 MHz、40 MHz帶寬,5 GHz頻段支持20 MHz、40 MHz、80 MHz帶寬,藍牙部分最高支持BT 5.0 協議。
2.2.3 RTL8812BU 介紹
Realtek RTL8812BU 是一款2×2 a/b/g/n/ac 雙頻Wi-Fi 芯片,支持USB 2.0/3.0 接口,Wi-Fi 部分支持MU-MIMO,2.4 GHz 頻段支持20 MHz、40 MHz 帶寬,5 GHz 頻段支持20 MHz、40 MHz、80 MHz 帶寬。
2.2.4 硬件方框圖及簡要說明
整體硬件框圖及基礎接口配置如圖2 所示。整套方案以V810 為核心,外掛雙倍速率(Double Data Rate,DDR)同步動態隨機存儲器(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SDRAM),主 程序及Mboot 存儲在eMMC 中;主板外圍還搭配數字功放、硅tuner 等器件,以實現電視的全部功能。雙Wi-Fi 模塊分別通過USB 接口與主板連接。

圖2 硬件方框圖
2.3.1 整體概述
軟件采用Android 8.0 操作系統,在開源Android 系統基礎上封裝電視應用接口,驅動液晶顯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屏,實現2K/4K 顯示輸出,支持MEMC、藍光HDR 等特色功能,最終完整實現數字電視功能。智能無線投屏部分以獨立軟件內嵌在整體系統中,支持Miracast、Airplay 和DLNA 這3 種投屏協議,通過雙Wi-Fi 特殊功能,無須中斷正常無線網絡連接,即可實現隨時投、多路投屏顯示(最高4 路),支持Miracast、Airplay、華為cast+等投屏標準的混合投屏,在投屏過程中,亦可用菜單鍵隨時調出設置切換網絡。
2.3.2 設計概述
電視整體系統軟件設計遵循通用Android系統架構,包含內核(Linux Kernel)、運行時環境(Android Runtime)、庫(Libraries)、應用框架(Application Framework)以 及 應 用(Applications)等層級[3]。針對電視產品,單獨開放應用框架和應用,采用行業先進的功能模塊獨立開發方法,每個功能模塊獨立于其他模塊,減少嵌套,便于功能擴展和維護。區別于普通智能電視,該產品增加了雙Wi-Fi 投屏底層邏輯和易投屏應用。
2.3.3 雙Wi-Fi 投屏應用邏輯
雙Wi-Fi 投屏應用基于Linux 多網卡原理,在電視端適配雙Wi-Fi 模塊,為增強適用性,支持單/雙Wi-Fi 自適應識別。系統啟動時加載底層設備,依據預設的驅動模塊適配表(如表3 所示)識別模塊,判斷Wi-Fi 模塊數量及功能。如果為單Wi-Fi,按常規流程加載;如果為雙Wi-Fi,則按特殊流程加載。此流程如圖3 所示。

圖3 載流程圖

表3 驅動模塊適配表
特別地,本文所指“雙Wi-Fi”的功能定義是:其中一個模塊實現連接網絡/熱點(STA/AP)功能,另一個模塊實現點對點(Peer to Peer,P2P)投屏功能,隨時可以快速進入投屏應用,且原有網絡連接無須中斷。
底層識別USB Wi-Fi 模組的設備節點,區分做STA/AP 的模組和做P2P 應用的模組,通過不同參數加載對應的驅動,以區分兩個模組加載后的接口。修改上層系統,將對應的網絡操作指定到相應的AP、WLAN、P2P 接口上。系統啟動后,原有對于STA/AP 和P2P 的操作會被區分到不同網卡進行,實現不斷開原有網絡連接的情況下快速實現手機、平板等設備對電視的投屏連接應用,提升網絡傳輸效率[4]。其處理流程如圖4 所示。

圖4 底層識別流程圖
2.3.4 易投屏應用
底層硬件通路構建完成后,需要上層應用實現多種協議方案投屏功能的兼容及差異化投屏功能。由此,開發易投屏應用,其軟件功能框圖如圖5 所示。

圖5 件功能框圖
易投屏應用主體包含App 殼、項目組件、公共業務模塊及獨立庫。其中,App殼指上層用戶界面(User Interface,UI),即易投屏界面;項目組件包含多種投屏協議及播放器,即混合投屏;公共業務模塊主要包含日志、常規聯網及通用工具類,投屏協議和播放器所依賴的底層庫統一收納在獨立庫中[5]。
產品集成應用通過簡潔的界面(如圖6 所示)與驅動配合,融合多種投屏協議[6],實現“隨時投”“一起投”等特色功能;配合雙Wi-Fi 功能,實現開機即可隨時投,無須進入應用,即可實現4 臺不同設備、不同協議同時投屏分享。

圖6 投屏應用界面截圖
電視終端作為大屏網絡視聽娛樂的代表,屏幕大,視聽效果優秀,更具沉浸感,是居家觀影追劇的最佳載體。本文所述產品依托智能無線投屏作為黏合劑,彌補了移動終端視聽觀影的劣勢,借助“跨屏聯動”補齊了節目內容、應用及交互的短板,為消費者帶來更好體驗。雙Wi-Fi 的無線投屏系統設計,實現不斷開電視網絡連接、不影響正常上網性能的同時,隨時快速投屏功能。通過常用的DLNA 投屏協議、Airplay 投屏協議和Miracast 等投屏協議可以實現多路投屏,最大支持4 路不同協議設備同時投屏。實際應用時,無須特殊設置,直接由設備端發起投屏,無感、快速實現音視頻畫面投屏顯示,大幅降低用戶使用壁壘,穩定性高,用戶體驗較好,是一種具有實用價值的產品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