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造太陽”創造世界紀錄、神舟接力出征、國產首艘大郵輪正式交付……一批“大國重器”在2023年問世或取得重要突破。它們挺進科技前沿,服務國計民生。值此歲末年終,讓我們一起盤點這些“大國重器”,看看他們有多牛。
大型沖擊式轉輪裝機發電
5月16日,由東方電氣自主研制的國內首臺單機容量最大功率150兆瓦級大型沖擊式轉輪在四川德陽成功下線,該沖擊式轉輪重約20噸,最大直徑約4米,現已用于四川省雅安市田灣河流域金窩水電站發電。這標志著我國已實現大型沖擊式機組從設計、制造到運行的全面自主化,以及關鍵核心技術國產化“從無到有”的歷史性突破。
轉輪的智能制造,形象地說就像大圓環“長”出水斗型“花瓣”。中心體是一個直徑約5米、高約1米的大圓環,經過尾翼激光增材、尾翼電弧增材(3D打印)、數控加工、外部水斗焊接等一系列程序后,將制造出一個直徑6.2米、重約90噸的大轉輪。3D打印這道程序通常被稱為“鐵臂繡花”。“鐵臂”是指機器人的機械臂,“繡花”則是指精細化焊接。機械臂每焊接一層大約有3毫米厚,大圓環上下面分別要“長高”近300毫米,總體增材將達6.2噸。焊接技術與5G、自動化控制、物聯網等技術融合,能夠實現定制化設計和制造的“所焊即所得”。500兆瓦級巨型沖擊式轉輪研制當前也已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
“奮斗者”號首次環大洋洲載人深潛科考
3月11日,“探索一號”科考船攜“奮斗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抵達三亞,圓滿完成國際首次環大洋洲載人深潛科考航次任務。在歷時157天的超長航期考驗下,“奮斗者”號共完成了63次有效下潛作業,其中4次下潛深度超過萬米。科考隊在西南太平洋克馬德克海溝區域開展了國際首次大范圍、系統性的載人深潛調查,并在人類歷史上首次抵達東南印度洋蒂阿曼蒂那深淵和瓦萊比-熱恩斯深淵底部開展實地觀察和取樣。
深中通道主線貫通
11月28日,當前世界上綜合建設難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主線貫通。項目跨越伶仃洋,全長24公里,雙向八車道,集“橋、島、隧、水下互通”于一體。明年通車后,從廣東深圳到中山,將從目前的約兩個小時縮短至30分鐘以內。海底隧道沉管段由管節連接而成,每個管節長165米、寬46米、高10.6米,重約8萬噸。怎樣才能把這些“巨無霸”在茫茫大海上浮運到位并精準安裝呢?全靠一個核心裝備——我國自主研發的世界首制沉管浮運安裝一體船。這也是世界上安裝能力最強、沉放精度最高、施工作業最高效、性能最先進的海底隧道沉管施工專用船舶。利用動態信號采集信息系統,指揮人員通過顯示屏,就能夠實時監測沉管位置和姿態,施展“海底繡花”絕技,使沉管對接達到嚴絲合縫。
中國“人造太陽”注入光芒
4月12日,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成功實現穩態高約束模式等離子體運行403秒。托卡馬克是一種利用磁約束來實現受控核聚變的環形容器,被形象地稱為“人造太陽”。EAST是由我國科學家獨立設計建造的世界首個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集成了超高溫(億攝氏度等離子體)、超低溫(-269 攝氏度超導線圈)、超高真空(大氣壓的百億分之一)、超強磁場(地磁場的數萬倍)、超大電流(普通插線盒的千倍以上)五大極限工況。科學家一一克服,為“人造太陽”注入一縷縷光芒。
大型郵輪將首航
9月,“愛達·魔都號”試航圓滿成功,實現了中國大型郵輪設計建造零的突破。12月,“愛達·魔都號”完成所有船用產品的安裝,1292名來自全球各地的船員登船到崗。將于2024年1月1日開啟商業首航。
“愛達·魔都號”總噸位13.55萬噸,長323.6米,寬37.2米,最大高度72.2米;全船搭載107個系統、5.5萬個設備,包含2500萬個零部件,完工敷設4750公里電纜;船上有客房2125間,可容納乘客5246人,配置高達16層、面積4萬平方米的生活娛樂公共區域。在貨船船體建造中,鋼板平均厚度是20毫米,但“愛達·魔都號”的大多數區域,用的是4毫米到8毫米的薄型鋼板。為此,建設者們專門建造了一座智能薄板生產車間,通過智能化手段、自動化控制將誤差減到最小,同時使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秘書長李彥慶說,我國已具備同時建造航空母艦、大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大型郵輪的能力,集齊造船工業“三顆明珠”。
“太行110”重型燃氣輪機通過鑒定
6月4日,中國航發“太行110”重型燃氣輪機(代號AGT-110)在深圳通過整機驗證,填補了國內該功率等級產品空白。重型燃氣輪機是能源高效轉換、潔凈利用、多領域應用的核心裝備,是工業強國的一個重要標志。隨著我國燃氣發電裝機容量迅猛發展,自主研制重型燃氣輪機,對于實現“雙碳”目標、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助力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向“地下珠峰”要油氣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11月15日宣布,該公司部署在塔里木盆地被譽為“地下珠峰”的“深地一號”躍進3-3XC井測試獲得高產油氣流,日產原油200噸,天然氣5萬立方米。該井完鉆井深達9432米,刷新亞洲最深井斜深和超深層鉆井水平位移兩項紀錄。
“夢想號”豎井掘進
6月16日,由湖南長沙制造的全球最大豎井掘進機“夢想號”在上海靜安垂直掘進(盾構)地下智慧車庫項目(兩座直徑23米、深50.5米的豎井)順利下井。“夢想號”整機高約10米,開挖直徑達23.02米,集開挖、出渣、支護、導向等功能于一體,適用于軟土和軟巖地層的超大直徑豎井工程建設,總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11月18日,已完成地下智慧車庫項目首座超深豎井施工任務。
新一代國產CPU
11月28日,新一代國產CPU——龍芯3A6000在北京發布,它采用我國自主設計的指令系統和架構,無需依賴任何國外授權技術,是我國自主研發、自主可控的新一代通用處理器。它的推出,標志著我國自主研發的CPU在自主可控程度和產品性能方面達到新高度,性能達到國際主流產品水平。
極深地下實驗室運行
12月7日,在四川涼山,世界最深、最大的極深地下實驗室——“錦屏大設施”土建公用工程完工,具備實驗條件,正式投入科學運行。它位于地下2400米處,除了暗物質探測實驗研究以外,它還將開展包括中微子物理、核天體物理、巖石力學等領域的研究,今后將發展成涵蓋宇宙學、生命科學、巖石力學等多學科交叉的世界級深地科學研究中心。
(本版稿件綜合《光明日報》《中國紀檢監察報》、央廣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