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晨軍,丁富平,王 超,胡明亮
(1.廣東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廣州 510635;2.河口水利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廣州 510635;3.深圳市東江水源工程管理處,廣東 深圳 518116)
水利工程在與自然景觀融合的過程中,構筑了絢麗的水利景觀與深厚的水文化[1]。依托水利工程的水利風景區[2],是保護水生態、弘揚水文化[3]、發掘水經濟價值的重要途徑[4]。為實現水利風景區的開發與保護,科學的功能分區[5-7],完善和創新的監督管理制度與模式[8-9],是景區平衡發展與保護的重要保障。
東江水源工程是深圳市政府為長遠解決深圳水源短缺問題建設的大型跨流域調水工程。工程自惠州市水口街道的東江和馬安鎮的西枝江分別取水,輸水主干線全長106 km[10],供水保障率為97%,設計總供水量為7.2億m3/a,最大輸水流量為30 m3/s,水質達到Ⅱ類以上標準,于1996年11月30日開工建設,2001年12月28日建成通水。工程運行以來,一直保持連續安全運行,累計為深圳供水近80億m3,每年供水量直接或間接支撐了深圳市1/3以上的生產總值,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
東江水源工程東江取水口水利風景區依托東江水源工程東江取水口建設,成立于2022年8月。景區涉及的水利工程主要包括取水口和東江泵站,景區占地面積僅0.11 km2。景區涉及的東江為廣東省三大水系之一,生態環境條件優越。景區所在的惠州市以及工程服務的深圳市均處于粵港澳大灣區,兩地人口超過2 300萬,地區GDP超過3.7萬億元,人均GDP達到16萬元。經濟的高速發展,激發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是廣東省水利風景區的發展與人民的需求尚不匹配[11]。東江取水口水利風景區的建設恰逢其時,但有限的景區空間、嚴苛的水質保護要求、高標準的供水保障率對景區的開發提出了巨大的挑戰,如何在景區有限的可利用空間內,實現既保障工程安全、供水安全和水質安全,又科學合理地開發與運營,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本研究通過調查景區現狀,對景區開發的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進行系統分析,提出東江水源工程東江取水口水利風景區開發與保護模式,研究成果可為水源工程水利風景區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
1)生態環境良好。東江水源工程水利風景區水質與空氣質量優越,水質評價達Ⅱ類要求,水量充沛;環境空氣質量符合一類區標準,空氣負離子含量高。取水口兩岸水生植物種類豐富,景區內林草覆蓋率達到97%以上,林草覆蓋部分喬木、灌木和地被種類多樣。良好的生態環境為鳥類、魚類等生物提供棲息場所,生物多樣性較高。
2)景區特色鮮明。東江水源工程每年供水量支撐了深圳市1/3以上的地區生產總值,是保障深圳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石,具有鮮明的水文化教育意義。同時,華南地區水利風景資源供給量低,難以滿足居民需求,供給存在不匹配的特征[12],水利風景區的建設,將進一步緩解華南地區水利風景資源供給緊張的局面,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3)旅游區位便利。景區位于惠州市惠城區蓬陵村東江左岸,東與橫瀝鎮交界,南與大和村相鄰,周圍市政道路眾多,交通高度便捷。景區出入口連接省道S120、緊靠廣惠高速公路、廣龍高速公路、惠大高速公路;距惠州站直線距離約18 km,車程約34 min,距惠州北站約22 km,車程約32 min;距惠州平潭機場直線距離約12 km,車程約20 min。
4)自然資源優越。景區四周青山環抱,翠崗連綿,覆蓋著松、柏等上百種樹木,郁郁蔥蔥、鳥語花香,保留著最原始的生態環境。江水澄碧幽深,清澈如鏡,水天相接,翠綠相映,為景區的開發創造了優越的自然條件。
1)生態脆弱。盡管目前景區生態環境質量良好,但受水源工程制約,水源地環境容量小,生態環境承載能力較弱,容易受到人類活動影響。景區在建設施工期間的施工活動,可能會對土壤、植被、水質等產生破壞,產生廢水廢氣與水土流失等環境問題。此外,后期運營過程中,人類活動的影響將進一步加強,對水源地的生態環境保護造成威脅。
2)競爭激烈。惠州市具有旅游開發潛力的景點多達900多處,屬景點高密度分布區。截至2023年1月,惠州市已建成景區60余處,國家和省級風景名勝區及自然保護區19處。周邊市、縣的旅游景區數量已構成區域性市場競爭。
3)運營薄弱。景區現有運營團隊為東江水源工程水利風景區管委會,成員以深圳市東江水源工程管理處工程管理人員為主,具有豐富的工程建設、管理經驗,但是缺乏針對景區運營和品牌營銷推廣的相關專業人才,推廣平臺也僅限于深圳水務官方網站,缺乏多元化推廣平臺。
4)空間有限。景區范圍為取水口和東江泵站工程涉及的范圍,占地面積共0.11 km2,屬于小型風景區,游客容量較小,設施配套較簡單,限制了景區的接待能力以及開發空間。
1)國家高質量發展機遇。2022年1月,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中提出,促進水利風景區高質量發展。同年8月,水利部印發《關于推動水利風景區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強調水利風景區的建設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舉措,在保障水利工程安全穩定運行的前提下,推動水利風景區高質量發展。中央和部委對水利風景區的建設作出了明確的戰略部署,為東江水源取水口水利風景區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2)區域發展戰略目標。2022年,廣東省印發《中共廣東省委 廣東省人民政府 關于推進水利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其中明確指出水利風景區是傳承和弘揚先進水文化、打造綠色水經濟的載體。積極推進水利風景區可持續發展、生態產品價值轉換,實現“水利風景區+水經濟”發展新模式,打造綠色水經濟新業態,發掘綠色產業經濟發展新動能,將水經濟打造成為廣東省推動“兩山”轉化、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亮點、新名片。東江水源取水口水利風景區作為聯系深惠兩地的載體,集工程、生態、景觀和民生等特征于一體,通過科學的運行和管理,將增進深惠共建,助力兩地實現水經濟協同發展的戰略目標。
3)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自覺把經濟社會發展同生態文明建設統籌起來”。隨著深惠兩地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均GDP已達到16萬元,物質與文化生活水平在持續攀升,兩地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東江水源取水口水利風景區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同時景區內工程被譽為深圳的“生命線工程”,是實現人民群眾回歸自然、感受初心的重要平臺,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保障。
1)生態安全。景區景觀環境較為脆弱,生態系統功能和服務破壞后的修復需要付出巨大代價。由于景區面向公眾開放,項目建設及運行中人為活動的干擾,對景區生態安全保護提出了嚴苛的要求。
2)工程安全。景區涉及取水口及東江泵站兩個水利工程,景區的開放將一定程度地影響水源地安全以及泵站的正常運行,如何保障深圳人民的用水需求,是景區和工程管理能力面臨的巨大挑戰。
3)運營突圍。景區周邊游覽競爭激烈,包括國家和省級風景名勝區和自然保護區,以及紅色旅游景點景區等。在強大的市場競爭壓力下,景區如果實現市場和品牌的雙重突破,完成個性化的發展,在早期政府投入的模式下,順利過渡至具有自我造血功能的良性循環階段,是運營過程中必須面對的困難。
景區開發,規劃先行,科學合理的規劃是水利風景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依據[13]。東江水源取水口水利風景區的依托工程具有重要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屬性,是支撐深圳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基石,是深圳人民群眾飲用水安全的重要保障,是典型的集水文化宣傳、水資源保護以及水生態治理等功能于一體的景區,具有重要的科普和教育意義。同時,受限于占地面積較小、景區生態與工程安全要求較高等因素,將景區的功能定位為集黨建、團建和科普于一體的水文化教育基地,相應的客源以企事業單位職工、大中小學學生為主,輔以露營愛好者、商業活動人群。開展飲水思源、水情教育等黨建活動,夏、冬令營課程等科普活動,發布會、萌寵、快閃、沙龍、試駕會、音樂節/市集、生活節等商業活動。
在明確景區定位的基礎上,根據工程及景觀資源的分布,充分考慮各單元空間關系和交通聯系等因素,從全域角度出發,綜合考慮景區規劃功能,因地制宜確定景區功能分區,將景區分為游覽觀賞區、文化傳播區、營地休閑區、后勤管理區、生產辦公區(見圖1)。其中,游覽觀賞區以生態園林式公園為目標,構建層次分明的景觀林帶;文化傳播區分為室外傳播區和室內傳播區,其中室外以參觀沿線道路兩側科普長廊為主,通過引入“一滴水”的旅程,將參觀道路打造成“飲水思源”科普線,室內則通過建設東江展示館,全面展現“生命線工程”的歷史、建設、運營情況,突出水與城市和水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并設置VR體驗區、親水課堂區、水實驗互動區等,滿足參觀、學習、科普的功能;營地休閑區通過搭建營地+景區、營地+田園、營地+研學、營地+體育、營地+玩樂等模式,形成“水主題鮮明”、“水文化燦爛”、“水經濟活躍”的近郊露營景區;后勤管理區及生產辦公區主要為游客休息空間和水利工程管理人員辦公空間。

圖1 景區功能分區示意
水利風景區平衡發展的關鍵是加強組織管理,建立健全由水利行政主管部門、水管單位和水利風景區建管機構共同組成的風景區管理機構體系,同時與所在地方城鎮規劃銜接,避免矛盾和沖突。建立景區旅游公共服務平臺,采用團隊實名預約制,對外開放的同時明確參觀人員信息,推動景區有序良性發展。對景區內的水質、土壤、空氣質量與生物多樣性進行定期監測。以景區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和保護措施為指導,科學論證項目開發對生態和工程安全的影響,分期開發,避免開發強度與游客承載力、環境容量相沖突,保障景區開發、運營與保護的平衡發展。
通過引入第三方投資及運營機構,與原有工程管理部門聯合組建景區管理委員會,由投資及運營機構負責景區資源建設、品牌推廣、產品營銷、投融資等工作。明確水利風景區的定位,樹立鮮明品牌和宣傳口號,以“飲水思源”為主題,以水文化科普為目標,通過深圳和惠州市政府、水務局及教育局等政府官方公眾號,全方位、多層次進行宣傳推廣,有效提升景區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創新運營機制,通過社會招標,引入開放競爭機制,打造高質量的旅游產品。
東江水源工程東江取水口水利風景區對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科學合理地制定景區發展規劃是景區高質量發展的基礎,科普和教育基地的定位符合景區空間特征;以“飲水思源”為主題的空間開發,凸顯了東江水源工程東江取水口水利風景區的特色;團隊預約、定期監測以及科學論證是平衡景區開發、運營與保護的重要手段;專業運營、官方推介與開放競爭,為增強景區品牌影響力和運營效率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