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云捷 易相文
(武漢市吳家山中學 湖北 武漢 430040)
《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對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情境創設提出了具體的實施建議。在化學教學中,教師應重視跨學科內容主題的選擇和組織,引導學生在更寬廣的學科背景下認識物質及其變化的規律,幫助學生拓寬視野,開闊思路,綜合運用化學和其他學科的知識分析解決有關問題,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1]。創設真實問題情境,促進學習方式轉變,在教學中應重視創設真實且富有價值的問題情境,促進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和發展[2]。
《中國高考評價體系》(2019年版)“表2學科素養指標體系”中提出:學習掌握和實踐探索的指標表現均以應對問題情境的需要為基礎[3],凸顯了情境教學的重要性。筆者以“分子結構與物質的性質”教學為例,從情境的主題選擇、情境的教學融合和情境的活動設計組織開展情景化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節課教學設計是將該節內容進行整體設計后的第三課時,歸納不同分子結構對物質的性質影響,突出分子性質對生命的重大意義。
(1)能說明氫鍵對物質熔點、沸點等性質的影響,能用極性分子、非極性分子、氫鍵等知識解釋不同分子的溶解性。
(2)初步認識分子的手性,了解手性分子在藥物研究中的應用。
(3)通過生命歷程的三個環節,體會物質結構決定物質性質的化學學科思想,感受不同的分子結構對生命的重大意義。
教學重點:氫鍵對物質性質的影響。
教學難點:手性分子的概念。
(1)尋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生活、化學實際,為選擇主題打基礎(見表1)。

表1 尋找情境實例
(2)尋找實例之間的內在聯系,結合教學目標,確定最佳主題(見圖1)。

圖1 確定情境主題
(1)將情境主題按照教學內容進行板塊設計,打造遞進的情境層次。
本節課的教學分為“氫鍵對物質性質的影響”、“溶解性”和“手性”三塊內容,需要將情境與之對應進行合理劃分。對照實例與生命的內在聯系,將情境主題劃分為“生命的起源”、“生命的維持”和“生命的修復”三個部分(見圖2)。

圖2 打造情境層次
(2)將獨立的情境場景進行巧妙地過渡和補充,完善整體情境。
從氫鍵過渡到人必須喝水。從喝水維持生命過渡到生病吃藥——感冒了多喝熱水,嚴重了還是要吃藥或上醫院。
在生命的起源部分,補充歷史上地球經歷幾次冰期,冰層保護了水下生命。在生命的修復部分,補充人體內除了甘氨酸其余19種氨基酸全部是左旋的,身體里的糖類全部是右旋的,牽牛花的藤、螺螄殼紋路都有確定的方向。
巧妙的銜接和合適的補充,使整體情境內容更加豐富,與教學內容有機融合。
情境化的教學活動中,除了學習任務活動設計外,還應適時添加貼合情境、高于教學內容、提升化學核心素養的情境活動設計(見表2)。

表2 情境活動設計
在“分子結構與物質的性質”的教學內容中,氫鍵、溶解性和手性均對生命有重大的意義,進行巧妙的設計,可以很好的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感受化學的學科魅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筆者基于這一教學理念設計了有生命線、知識線和活動線的情境化教學結構圖[4](見圖3)。

圖3 情境化教學結構圖
環節一:生命的起源
[情境導入]視頻:水是生命之源。
[啟發提問]本節課的主題是“分子結構對生命的影響”,水分子結構有什么特點?該特點給水分子帶來哪些特殊性質?
[學生活動]回憶水分子結構的特點,回顧氫鍵的定義和特點,聯想氫鍵與水的性質之間的關系,預測氫鍵對物質的熔沸點的影響。
[資料展示]ⅣA、ⅤA、ⅥA、ⅧA族前五周期元素氫化物沸點曲線圖。
[學生活動]①一名學生找出三對不同原因導致沸點高低的物質,另一名學生逐一解釋原因。②遮擋物質信息,默寫同族元素氫化物沸點排序(見圖4)。

圖4 遮擋物質的元素氫化物沸點圖
[教師評價]評價學生做出的解釋,強化學生對同主族元素氫化物沸點高低的理解,補充分子內氫鍵與分子間氫鍵對物質沸點的影響。啟發學生思考氫鍵對物質其他性質的影響。
[資料展示]冰結構圖、冬季湖泊截面圖(見圖5)。

圖5 冬季湖面截面圖
[啟發提問]怎樣從冰的結構解釋冰的密度比水小?冰的這一性質對生命有什么意義?
[學生活動]討論交流,掌握冰的結構特點,了解氫鍵對冰密度影響,聯想冰的密度比水小對生命的意義。
[教師講述]歷史上地球經歷了幾次冰期,厚厚的冰層保護了水下生命。不僅在自然界,在我們的身體里也存在氫鍵,氫鍵對生命有重大的意義——氫鍵構成DNA的雙螺旋結構。
[資料展示]DNA結構模型圖、立體動圖。
環節二:生命的維持
[情境導入]視頻:人需要喝水維持生命。
[啟發提問]生命的維持需要水,人體內的化學反應幾乎都要通過水才能完成,此時水起到什么作用?
[學生活動]①了解水作溶劑,思考溶解性的影響因素。②思考氨氣極易溶于水的原因。③表示出氨水中氫鍵可能的存在形式。
[教師講解]強調相似相溶、氫鍵對溶解性的影響,補充溫度、壓強等其他條件,對溶解性的影響。引導學生分析氨分子和水分子之間形成氫鍵的主要形式。
[情景過渡]感冒多喝熱水有好處,但病情嚴重還是要求助于藥物。
環節三:生命的修復
[情境導入]“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和“氧氟沙星滴眼液”有什么區別(見圖6)?

圖6 滴眼液名稱對比
[教師講解]介紹手性異構體和手性分子。
[學生活動]用球棍模型模擬,尋找什么樣的碳原子才能成為手性碳原子。小組匯報探究結果。
[教師評價]評價學生報告,總結手性碳原子的判斷方法。
[學生活動]①找出分子中的手性碳原子。②寫出含手性碳原子且碳原子數最少的烷烴。
[教師講解]①人體內的20種氨基酸,除了甘氨酸外其余19種全部是左旋的;②身體里的糖類物質全部是右旋的;③牽牛花的藤、螺螄殼紋路都有確定的方向。體會手性分子與生命的關聯。
[教師提問]左氧氟沙星藥效遠大于右氧氟沙星,作為藥廠希望生產什么樣的藥物?
[學生活動]交流討論,小組發言。
[教師講述]介紹現研究熱點“手性合成”,回顧歷史上相關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了解現國內研究手性的領軍人物,鼓勵感興趣的學生報考相關化學專業。
[資料展示]視頻:反應停事件(見圖7)。

圖7 反應停的分子結構
[學生活動]學生談感受,體會科學進步的艱辛。
環節四:課堂小結
[學生活動]整理本節課知識點,總結收獲。各組代表發言。
[教師評價]評價學生發言,歸納小結,升華主題(見圖8)。

圖8 課堂小結
[布置作業]
(1)丙三醇(甘油)的應用探究。
信息:丙三醇分子中含有三個羥基,羥基具有良好的親水性。
①丙三醇的多羥基結構可能使其具有什么性質?該性質可以使它有什么應用?
②你能找到哪些商品成分信息來驗證你的推斷?
③除了丙三醇,你還看到了哪些起到相似作用的物質?
④你最終得到什么結論?
(2)課后練習(略)。
情境化教學將相對獨立的知識點融合為一個整體,讓課堂更真實生動,更容易與學生產生共鳴。為了更好的用情境引領學生去思考,需要將情境素材巧妙地安排到教學環節中,讓學生在真實的問題情境中思考、體會、感悟。根據本節課學生的反饋,他們清晰掌握了氫鍵、溶解性、手性的概念、性質和應用,領悟了“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的思想,很好地實現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此外,有學生表示上完這節課覺得化學很神奇、科學很奇妙;有學生說我們要保護環境、珍惜水資源;還有學生感受到進行科學研究時一定要非常嚴謹……,這些化學核心素養目標之外的收獲,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科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