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瀟雨 彭默(實習生)

2023 年10 月20 日,勝利油田新東營原油庫拿到碳中和原油庫證書。這是國內首座碳中和原油庫(夏兆明/攝影)
2023 年7 月11 日,我國首條百萬噸、百公里高壓常溫密相二氧化碳輸送管道——“齊魯石化-勝利油田百萬噸級CCUS 項目”正式投運,這標志著我國首次實現二氧化碳長距離密相管輸,對推動我國 CCUS 全產業鏈規模化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所謂CCUS,即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勝利油田注汽服務中心二氧化碳項目部經理屈龍濤介紹道。藍天白云之下,兩座白色儲罐格外亮眼。這便是CCUS 項目專用的儲氣罐,罐內高壓低溫,可存儲液體二氧化碳100 噸。“我們所在的萊113 區塊是2021 年11 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勝利油田時到過的一站,也是東營市落實‘雙碳’國家戰略、推動碳捕集利用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工業化應用的轉化實踐現場。”屈龍濤說。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勝利油田的那天,屈龍濤有幸作為迎賓團隊人員,仔細聆聽總書記的囑托。“能源的飯碗要端在自己手里”,讓屈龍濤和所有油田人牢記在心。更讓他深受感動的,是總書記對勝利油田發現60 周年的惦念、記掛和對油田人“再立新功、再創佳績”的殷切期盼。
如今算來,62 年風雨兼程,62 年辛勤探索,這一切的一切,都要從“功勛”華八井、營二井說起。

“齊魯石化-勝利油田百萬噸級 CCUS 項目”二氧化碳輸送管道建設工程進入設備聯調聯試階段,員工正在進行設備巡檢(夏兆明/攝影)

屹立園中的井口采油樹見證了石油工人艱苦卓絕的奮斗歷程(彭默/攝影)

氣水交替一體化是CCUS項目首次大規模應用的全新技術。施工人員正在進行焊接作業(夏兆明/攝影)
1961 年4 月16 日,注定成為載入中國石油石化工業發展史冊的日子。位于我國東部的山東省東營市東營村附近的華八井,喜獲日產8.1 噸工業油流。自此,“華北無油論”破產,華北平原找油的新時代正式開啟。華八井是勝利的根,是勝利夢開始的地方。
1962 年9 月23 日,勝利油田東辛采油廠營二采油管理區同樣發生了一件振奮人心的大事。營二井用15mm 油嘴測試獲得日產555 噸高產油流,刷新全國日產原油最高紀錄。時任石油工業部副部長康世恩說:“這是中國石油工業史上的一件大喜事,為中國石油勘探開發事業揭開了新的一頁。”
61 年后,駐足營二管理區,古樸而敦厚的翻書型雕塑上雕刻著營二井的簡史,訴說著營二井的故事。透過屹立園區中的井口采油樹,仿佛能看到噴薄而出的油龍,感受到石油工人的喜悅。再往遠處望去,一片片太陽能板向陽而立,將光能轉化為熱能、電能;一座座風力發電機迎風矗立,將風能轉化為電能。
在轉型升級、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新起點上,營二井,這片最先描繪華北平原石油工業光輝前景的土地,又成為勝利油田最早的碳中和生產示范區。“營二管理區新能源工程的建設實施,是油田發揮閑置土地資源、自備電網的消納優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向著更加綠色低碳、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發展邁出的堅實一步。”勝利油田東辛采油廠營二采油管理區綜合管理室經理王維亮說道。
“眼前這片區域主要有兩種新能源形式,一種是光伏發電,一種是直流母線多源微網。”王維亮手指前方說道。其中,“光伏發電板塊分兩期,安裝了450W 單晶硅組件1.6 萬塊,盤活閑置土地11.6 萬平,所產生的光伏綠電就近上網,供營二管理區油氣生產使用。”直流母線多源微網板塊則以自發自用為主,“采用‘光伏發電+直流母線’技術,用一根直流母線將井組所有油井電源串起來,實現對各個油井的集中供電,光伏組件所發電量可直接接入配電系統,全部用于井場油井消納,年均節電量6 萬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碳110 噸”。
營二管理區只是勝利油田實現碳中和生產區中的一個。2023 年10 月20 日,勝利油田新東營原油庫已通過節能提效減碳、光伏綠電降碳、碳匯抵消凈碳,最終實現碳中和,被認證為國內首座碳中和原油庫。相信在不遠的將來,越來越多的勝利油田生產區會探索出越來越成熟的碳中和路徑,早日實現碳中和目標。

一片片太陽能板向陽而立。營二管理區是勝利油田最早的碳中和生產示范區(夏兆明/攝影)

矗立海上的風力發電機為東營市新舊動能轉換增添動力(魏麟鑫/攝影)

勝利濟陽頁巖油國家級示范區牛頁一區試驗井組燈火通明(夏兆明/攝影)

廣利河森林濕地公園景中有井、景井相融(夏兆明/攝影)
井下的生產是綠色的,井上的綠色更是有目共睹的。行走在東營市廣利河森林濕地公園內,河水、樹影、藍天與公園內的“磕頭機”交相輝映。每天都有不少市民走進湖光水色中健身、游玩,廣利河也成為釣魚愛好者的心頭好。可鮮有人知的是,公園中還有個年產10 萬多噸原油的生產單位——現河采油廠六戶采油管理區。
“六戶管理區開發于1999 年,廣利河森林濕地公園2013 年開建,2015 年開園,所以是在油田的基礎上興建公園的。”六戶采油管理區綜合協調崗李靜說。乘觀光車在管理區內穿梭,碩大的園區內,游梁式抽油機只有兩座,其余的都被管理區自主研發的靜音式抽油機取代。“它的聲音非常小,甚至還沒有公園中鳥的叫聲大。加上加熱爐低氮燃燒器和套管氣回收,更是讓‘油不落地、氣不上天、水不外排、聲不擾民’變成現實。”抽油機,一改往日“灰頭土臉”的形象,竟成了公園一景。
乘車繼續在管理區內前進,一處湖泊吸引了我們的目光。“平靜的湖面底下原是錯綜復雜的油水井管線。建園初期,管理區對湖底管線進行了整體遷建和改造升級,將原4.5mm 的管線壁厚升級到了8mm,還為管線安裝了泄漏報警裝置,實時監控管線壓力。”這層層“鎧甲”,保障了管理區的清潔生產,更維護了公園的如畫風景。
車子最終在一排排整齊劃一的光伏圍欄前停穩。光伏圍欄的存在既能為生產提供清潔能源,還加強了井場設備和土地的保護。據李靜介紹,六戶管理區早已實現光、電、熱、氫能多種新能源替代,成為打造碳中和示范區的排頭兵。

光伏圍欄的存在既能為生產提供清潔能源,還加強了井場設備和土地的保護(魏麟鑫/攝影)

“海上油龍”(張冬冬/攝影)
李靜回憶說,2015 年剛到六戶管理區時,她是抓鬮來的,“當時心里一直緊張著,可千萬別抓到我啊!”可命運偏是如此安排。“剛來的時候什么都沒有,來上班的小路,天氣好的時候叫土路,天氣不好的時候便是泥路。現在可是大變樣兒了,我們的工作環境,不知道被多少油田人羨慕呢!”
“地下高效采油,地上觀光旅游”是六戶管理區踐行的宗旨,他們做到了。如今,每到綠意盎然的季節,紅衣采油工人在林間認真工作,藍色的抽油機在不遠處努力采油,一幅景中有井、景井相融的畫卷清新而靚麗。六戶管理區將綠色生產融入生態,已成為勝利油田綠色高效開發,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寫照。

火紅夕陽下的油井與油田工人,仿佛從火熱的年代中走來,向著未來,向著更火紅的明天(王國章/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