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笑 王毓哲
孔府、孔廟、孔林,即曲阜“老三孔”,是讀書人朝拜的圣地。每天都有絡繹不絕的游客慕名而來。如今的“老三孔”,在曲阜打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先行區的背景下,煥發出新的魅力。對古建筑的系統性修復、文旅活動的增加、文創產品的推廣,都使“老三孔”呈現出新面孔,也吸引著越來越多人前來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

孩子們在古樹前駐足
近年來,“老三孔”專注于古建筑的修復和石碑古樹的保護。“三孔”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這規模龐大的“老三孔”歷經兩千多年的風雨洗禮,建筑的彩繪逐漸褪色、碑文字跡也被漸漸侵蝕,上萬株昂首挺胸的古樹名木同樣需要保護和復壯,在“三孔”古建筑工程管理處、曲阜市文物局古樹名木保護中心等相關部門的努力下,“老三孔”修舊如舊,帶人們穿越歷史。
自1949 年成立以來,“三孔”古建筑工程管理處保護、修繕了很多瀕臨坍塌的古建筑,74 年來始終如一,“三孔”古建筑工程管理處副主任孔德銘說:“每一位匠人對‘三孔’的古建筑始終保持著敬畏之心,當自己的手藝變為工程的一部分是非常值得自豪的?!惫沤犛?“瓦、木、石、扎、土、油漆、彩畫、糊”八個工種,全過程堅持手工修繕,每道工序相輔相成,每一個細節都飽含匠人們的心血。自2014 年4 月始,在國家文物局的指導下,曲阜文物局積極推動三孔古建筑彩繪保護工程,這是清末至今一百多年來的第一次系統性保護修繕。修繕工程秉持著“最小化干預”的理念,堅持“原形制、原材料、原結構、原工藝”的“四保存”原則,承后人之手讓歷史“青春常駐”。
“老三孔”作為曲阜最核心的文物保護區,其內古樹名木極為珍貴,種類繁多,有側柏、圓柏、黃連木、銀杏等。園區內最為出名的是先師手植檜,挺拔高聳,相傳是孔子所植,距今已有2500 多年的歷史,被認為是孔子思想的象征。保護古樹名木的同時,文物工作者利用現代技術賦予古樹名木新使命,景區相關負責人說:“原來游客經過這些古樹的時候,都會好奇古樹的年齡,現在古樹名木保護中心推出‘一樹一碼’,游客掃描保護牌上的二維碼,就可以了解此樹的年齡和生長狀態?!?/p>
時代發展,進一步激發古老世界文化遺產的生命力,促進文旅融合。近年來,“老三孔”的研學活動和景區演藝活動十分豐富,這也為“老三孔”注入了新的活力。
“從2013 年開始,我們這里就有研學活動,但許多孩子只注重游玩,忽略了學習,所以近幾年我們增加了不少體驗性、互動性的活動,抓住孩子們的興趣點,讓孩子們沉浸式學習?!睆脑姸Y堂前的《詩禮爭鳴》趣味活動到儒學講堂再到書法、碑拓體驗等;從孔廟大成殿觀看場面宏大、禮樂相和的祭孔大典活動,到街前的文化市集,再到豐富多彩的研學,讓學生在活動中認識世界、體悟儒風的魅力,在互動中了解并熱愛儒家文化?!拔覀冞@里還開展了干部政德教育活動,讓學員在《戒貪圖》前,領略‘修齊治平’的政德智慧?!鼻肥形奈锞指本珠L韓鳳舉接受采訪時說道。

祭孔大典(王毓哲/攝影)

熱鬧非凡的“孔府過大年”活動

孔府皮影在孔府福壽堂演出劇目
近幾年“老三孔”也推出了很多惠民工程:對教師、退役軍人等免費開放,“背《論語》免費游三孔”等?!坝胁簧偃嗽谌雸@的前一天突擊背《論語》,這其實也達到了我們的目的。”韓鳳舉表示,這些活動的最終目的都是讓儒家文化在寓教于樂中深入人心,同時也促進了文旅產業的蓬勃發展。

別開生面的研學活動
2023 年5 月13 日,曲阜三孔景區“盛世禮樂·傳承”系列活動正式啟動,活動包含“晨鐘開城儀式”“祭孔展演”等,景區演藝活動集演藝、國學、科普、脫口秀等多種演出為一體,“活動經過多次改版,增加了游客的參與度,建立起輕松、友好、互動的氛圍。”將有趣有識進行到底,讓游客沉浸式體驗優秀傳統文化魅力。同時,曲阜還推出了“孔府過大年”活動,“意在推動更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生活接軌,讓越來越多的人愛上中國年。”韓鳳舉說。
“老三孔”的文化產業根植于儒家傳統文化的深厚土壤,曲阜市文物局將“老三孔”的歷史文化與現代產業相結合,緊抓市場,開發出更具時代感、吸引力的文化產品,用儒家文化講好中國故事。
“來‘老三孔’買紀念品,不用只買孔子像、戒尺了。”如今,三孔文創產品種類繁多,越來越有創意,包括文具、服飾、藝術品等,既具實用性,又將儒家文化的獨特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在景區內“如何更具穿越體驗感呢?換上漢服就是正確答案!”三孔文旅工作人員林春洋說:“到目前為止,今年園區共接待游客600 多萬人次,我們經常能遇見仙氣十足的小哥哥小姐姐,宏偉的建筑搭配飄逸的漢服,超級出片?!痹诟惺車L之旅的同時,游客還可以購買“老三孔”推出的爆款文創雪糕“孔廟大成殿”,亦或“儒韻六景”等造型的孔府糕點。在孔府作坊的展示柜上放置著游讀曲阜手繪地圖、孔子明信片、論語膠帶、Q 版孔子盲盒等任游客挑選,其中最受歡迎的是學業祝福類產品,“滿載著期望與祝福的產品,為莘莘學子傳遞力量”。在“滿地翻黃銀杏葉”的季節里,三孔文創推出季節限定“手寫書法銀杏葉擺臺”,銀杏葉取自詩禮堂前歷經千年的銀杏樹,“銀杏樹植于宋代,左右兩株,東雄西雌,像一對飽經風霜的老人,守護著詩禮堂,這千年的銀杏葉將孔子詩禮傳家的諄諄教誨化作禮物送給游客”。

游客通過“文創產品自動售賣機”購買紀念幣(王毓哲/攝影)

游客體驗非遺拓片(郭笑/攝影)
三孔文創產品注重創意性、文化性與實用性的平衡,“我們通過景區游客以及網絡大數據進行同步分析,對產品進行研發,不僅僅要在文化積淀、匠心工藝方面發力,更要聚焦人們的生活、社交方面的需求,以創造出更多的感動與美好?!绷执貉蟊硎?。
守正創新、儒風新韻,在文化“兩創”的時代背景下,“老三孔”深耕人文沃土,在保護根與脈的前提下,傳承儒家文化,創新發展路徑,延伸歷史文脈,吸引更多的人漫游于孔子故里,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異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