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旭

我叫姜子龍。2020年6月,通過村里選舉,我當選為凌源市北爐鄉何杖子村黨支部書記。上任后,我發揮在學生時代養成的“理科思維”,總結村子現存問題,逐一尋求解決方案,不斷摸索、不斷實踐,力爭在發展的急流中實現興村富民的目標。
“紅色”引領 畫好同心圓
心往一處想,勁才能往一處使。到任后,我發現村“兩委”干部工作存在積極性不高、戰斗力不強等問題。我召集大家建言獻策,有的黨員表示,要想凝聚全村黨員干部的力量,不妨從豐富黨建活動載體入手,在活動中增加向心力,讓村“兩委”干部擰成一股繩。
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始終把加強黨員的學習教育作為首要政治任務來抓,組織常態化學習。召開黨員大會,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中國共產黨黨史等內容,觀看警示教育片和黨的重要政治活動視頻直播等。同時,組織黨員分享學習心得,實打實地聯系工作,避免空談空想。
外出務工黨員無法及時參加組織生活會,我們就利用“學習強國”App視頻會議平臺,將組織生活會學習現場設在了黨員家的庭院中,圍繞個人學習情況、工作不足等深入交流、深刻檢查,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農民黨員任子安私下里對我說:“這次村里在我家召開線上組織生活會,您和小隊長都來了,還有在外打工的黨員視頻連線,是我參加過的質量最高的一次組織生活會。”
規范“三資” 鋪就致富路
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是強村惠民的有效途徑,也是鄉村振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此前何杖子村“三資”管理相對混亂,這是村集體經濟薄弱的主要原因。這個歷史遺留問題覆蓋范圍廣、牽扯多,很多人都不愿觸及。可越是這樣,越激發了我不服輸的個性。一個月的時間,我把村里的荒山、廢棄果園走了個遍,逐步摸清了村里資金、資產、資源的存量、結構、分布和應用效益,建立起“三資”管理動態臺賬,理順了產權關系,嚴格執行承包合同,規范發包和規劃集體資產,確保集體資產經濟效益最大化。
為了使集體與村民個人各類產權關系更加清晰、權益歸屬更加明確,我們開展了承包地到期回收專項整治。通過確權、土地流轉等程序,建立土地臺賬,為村民入股和股份量化打下了基礎。重新明確了170戶的承包關系,穩定了土地承包權,落實了集體所有權,放活了土地經營權,成功實現“三權分置”。村里按照合同約定按時收取承包費,承包費最多的一戶是350元,最少的是30元,僅每年村集體收取土地承包費就達4萬余元,保證村集體收入顆粒歸倉。
自2019年起,我們堅持將到期果園收回不再發包,走整合土地資源、發展項目的新路子,利用集體荒山、廢棄果園等土地資源,新建12棟冷棚和畜禽養殖基地,招商引進新材料加工企業,開發養老項目、集市改造項目,帶動百余人就業。
何前組村民張治平興奮地說:“自從村里建了這些冷棚以后,我們都能到這兒干活,一天能掙120元,天天在這兒干的,一年能掙3萬多呢!”
數字“賦能” 矛盾巧化解
土地臺賬、會議記錄、合同等檔案資料是推進群眾合法權益維護、調解矛盾糾紛的重要依據。何杖子村始終注重村級檔案管理,已積累了近50年來的土地明細、會議記錄、財會賬簿等資料,是村里一項寶貴的財富,能夠為開展各項工作提供翔實的依據。
但是,由于村檔案存儲技術條件有限,且紙質檔案年代久遠,隨著查借閱檔案人員、頻次的增多,紙質檔案隨時面臨著被損壞的風險。我深知其中利害,一直將此事記在心里。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聽說凌源市委組織部建成了干部檔案數字化檔案庫,通過數字“賦能”,將紙質檔案全部實現了數字化終端顯示,這種模式正適合村里的檔案管理工作。
我趕緊前去打聽,數字化檔案庫的工作人員為我進行了詳細介紹,聽完我卻傻了眼:這項大工程,需要資金、技術和人才支撐,而我們村顯然“不滿足條件”。
問題不解決,就會變成遺留問題。我向鄉黨委詳細介紹了我村情況,鄉黨委替我村向市委組織部尋求幫助。市委組織部非常重視,立即聯合團市委、檔案局共同下沉指導,幫助村里建成了村級規范化數字檔案室,按照文書、會計、土地、戶籍和其他等五大類整理出1600余盒檔案,并實行電子化掃描、數字化管理,建立起檔案整理、歸檔入庫、查詢管理全流程工作體系,可實現線上秒查詢、線下秒調閱,我村檔案室成為全市首家達到國家級水平的村級規范化數字檔案室。
2022年6月1日,一村民反映同村村民翻建暖棚墻體2.8米、支柱3.3米太高,導致自家暖棚采光不足,堅決不讓其翻建。兩家人僵持不下,鬧到村里要求盡快協調解決。了解情況后,我們利用數字化檔案查閱終端調取了暖棚建設時的電子檔案資料,其合同中明確約定:大棚建設墻體不得高于2.7米,支柱沒有明確規定。我隨即組織人員根據合同約定,分別做兩家的調解工作,最終雙方達成一致,墻體高度由2.8米降為2.7米,支柱由3.3米降為3.15米。
村民矛盾的成功解決,極大地提高了村民對黨組織的信任度和滿意度,村民們也越來越愿意與我“拉家常”“嘮閑嗑”。在一次走訪中,村民老張拉著我說:“姜書記,還是你有辦法,清官還難斷家務事呢,你這辦法讓我們心服口服。”
村民的認可是一種真情流露,來之不易。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三年來,我深知要讓村民說好,得自己先干好;要讓村民滿意,得先讓村民受益。當然,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未來的工作中,我將一如既往堅定信念,堅守鄉村,以敬畏之心對待工作,以赤誠之心面對村民,以村民的心為心,為村民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獲、真真切切的實惠,不辜負組織的信任、村民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