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哲文 陳堅

1945年在延安召開的中共七大,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較早提出了國家建設構想的中央大會,也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即將勝利之際,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進行初步思考與早期探索的一次大會。從中共七大的會議內容來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當時的政治視角,已經從原本只聚焦于“革命”,開始向“建設”方面轉變。尤其是毛澤東在大會上作的主題報告《論聯合政府》,闡述了“建設新中國”的一系列遠大設計,可謂是對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一次全方位思考與探索。
與國民黨六大維持一黨專政、發展官僚資本的政策綱領相比,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聯合政府的主張,一經公布,便在國統區與淪陷區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毛澤東的《論聯合政府》在重慶發行了三萬冊,有人一夜未睡直至讀完。盡管國民黨在六大上即明確回應,拒絕成立聯合政府,但是《論聯合政府》一文還是影響了當時中國共產黨和全中國人民對未來中國道路的設想,也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邁出了探索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重要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論聯合政府》一文在新中國成立后曾有過多次大幅度修改,尤其在收錄于《毛澤東選集》時,涉及內容變動的修改達到900余處,全文總字數從約6萬字刪改到了4.5萬余字。因此,為真實反映當時原貌,本文在論述及引用時,謹以1945年最初發表的《論聯合政府》內容為準。
現代化國家建設五大目標的提出
在中共七大上所作的主題報告《論聯合政府》中,毛澤東首次提出“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和富強的新中國”這一系列建設目標,并進行了具體的設計和闡述。
“獨立”是第一個關鍵詞。在新中國尚未成立之前,獨立的第一層含義是解放。具體在當時,要獨立,就要“消滅日本侵略者”。毛澤東號召中國人民“要求國民黨政府改變現在的消極的抗日政策,將其一切軍事力量用于積極作戰”,更要“擴大自己的軍隊——八路軍、新四軍及其他人民軍隊,并在一切敵人所到之處,廣泛地自動地發展抗日武裝,準備直接配合同盟國作戰,收復一切失地”,而絕不能單純地依靠國民黨。而在新中國成立之際,獨立還有第二層含義,那就是平等。獨立和平等是任何真正的主權國家所應有的。在《論聯合政府》中,毛澤東申明了中國共產黨對東南亞諸多被侵略國家爭取獨立與平等的支持,更要求各外國政府支持中國的獨立與平等,“宣布廢除對于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并與中國訂立平等新約”。
“自由”,是與“獨立”密不可分的,這兩者有著共同的指向性。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中說,“目前中國人民爭自由的目標,首先地與主要地是向著日本侵略者”,同時也是向著國民黨政府的。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自由就是要“廢止一黨專政,成立聯合政府,取消特務,取消鎮壓自由的法令,懲辦漢奸、間諜、親日分子、法西斯分子與貪官污吏”。毛澤東鼓勵全國人民要主動爭取自由,而不是等著被恩賜自由。“中國人民爭得的自由越多,有組織的民主力量越大,一個統一的臨時的聯合政府便越有成立之可能?!?/p>
“民主”是實現對外獨立、對內自由這兩大目標的政治保障。毛澤東提出,民主政治在當時的具體做法,就是要國民黨政府“立即宣布廢止國民黨一黨專政,成立一個由國民黨、共產黨、民主同盟和無黨無派分子的代表人物聯合組成的臨時的中央政府”,進行一系列民主改革,從而在政治上保障人民的自由權利與國家的對外獨立。對于民主聯合政府的政治組織制度,毛澤東明確指出:“應該采取民主集中制,由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決定大政方針,選舉政府。”
“統一”即“團結對敵與團結建國”這內外兩大要求,這和獨立一樣是近代中國的歷史任務之一,也是自由與民主的必然結果,“中國人民爭自由,爭民主,爭聯合政府的運動,就是爭統一的運動”。毛澤東強調,人民大眾所追求的統一是“非統一于投降而統一于抗戰,非統一于分裂而統一于團結,非統一于倒退而統一于進步”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真統一,而不是北洋軍閥或國民黨所推行的專制獨裁的假統一。
要真正達到獨立、自由、民主、統一這四個目標,就離不開“富強”這第五大目標。這是國家建設新階段的關鍵目標,是對前四個目標的保障和鞏固。正如毛澤東所說:“獨立、自由、民主與統一,如無鞏固的經濟做它的基礎,如無進步的比較現時發達得多的農業,如無大規模的在全國經濟比重上占極大優勢的工業以及與此相適應的交通、貿易、金融等事業做它的基礎,是不能鞏固的?!备粡姷膶崿F,需要從土地、工業、文化教育、少數民族地區等多方面著手?!案粡娭袊钡奶岢?,是中共七大的一大特點,也是建設新中國的最終目標,更是延續至今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終極目標之一。
關于這五大目標的重要意義與相互關系,毛澤東闡述道:“消滅日本侵略者,這是謀獨立。廢止國民黨一黨專政,成立民主的聯合政府,實現人民的自由,人民的統一,人民的軍隊,實現土地改革,解放農民,這是謀自由、民主與統一。沒有獨立、自由、民主與統一,不可能有真正大規模的全國性的工業。沒有工業,便沒有鞏固的國防,沒有人民的福利,沒有國家的富強?!薄爸袊嗣裨诳谷諔馉幹袑W得了許多東西,知道在日本侵略者被消滅之后,有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富強的中國之必要,而這些條件是互相關聯的,不可缺一的。”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政治、經濟、文化構想
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一文中,對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建設都進行了專門論述,對如何走出一條中國自己的現代化道路,有著許多富有開創性意義的思考與探索。
一、民主聯合政府的政治構想
在毛澤東的《論聯合政府》中,中國共產黨“主張在徹底消滅日本侵略者之后,建立一個以全國絕對大多數人民為基礎的統一戰線的民主聯盟的國家制度”,這是在排除了多種其他可能性后得出的。“第一,中國既不應該是一個由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專政的、封建的、法西斯的、反人民的國家制度”,因為這種國民黨的統治制度已經完全破產了?!暗诙?,中國也不可能、因此就不應該企圖建立一個純粹自由資產階級舊式民主主義專政的國家”,因為中國的自由資產階級至今還很軟弱,而且中國早已產生了一個有強大能力和廣泛代表的工農無產階級及其領袖——中國共產黨?!暗谌谥袊默F階段,在中國人民的任務還是反對民族壓迫與封建壓迫,在中國社會經濟的必要條件還不具備時,中國人民也不可能、因此就不應該企圖實現社會主義的國家制度?!边@一系列分析邏輯表明,中國共產黨的這種主張是依照當時國情來考慮的,既未落后于時代發展,也未超越其歷史階段。
毛澤東論述了建立聯合政府的兩個步驟:“第一個,目前時期,經過各黨各派及無黨無派代表人物的協議,成立臨時的聯合政府;第二個,將來時期,經過自由的無拘束的選舉,召開國民大會,成立正式的聯合政府?!痹诋敃r國民黨獨裁政府準備一意孤行召開一手包辦的所謂“國民大會”的形勢下,這一主張的提出,正是為了能“團結一切愿意參加的階級和政黨的代表在一起”,“為現在的抗日與將來的建國而奮斗”,避免中國重回分崩離析的老狀態,從而達到“解救中國”的最終目的。
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雖然矛頭直指國民黨當時推行的一黨專政政策,但是并未明確要反對國民黨這一整體,而是希望能糾正國民黨右派的錯誤做法,聯合國民黨左派、其他民主黨派及一切可聯合的社會人士,一起組建一個民主的聯合的新政府。其本質仍是一以貫之的統一戰線思想,正如周恩來所闡述的,“聯合政府就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政權上的最高形式”,這兩者“實際上是一個東西”。
二、廣泛發展資本主義的經濟構想
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中,還提出了廣泛發展私人資本主義的思想,這正是對民主聯合政府這一政治構想在經濟政策層面的具體闡述。對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關系的新認識,也成為中共七大的一大特點。毛澤東指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目標在于建立社會主義,而社會主義的建立是以國家工業化為前提條件,要實現工業化,就必須廣泛地發展私人資本主義經濟?!苯洕?,在發展國營經濟、合作經濟的同時,要讓那些不是操縱國民生計而是有利國民生計的私人資本主義有發展的自由,保障一切正當的私有財產。更值得一提的是,當時中國共產黨人對于外國資本的開明態度。在中共七大上所宣讀的最初問世的《論聯合政府》版本中,毛澤東指出,發展工業需要大批資本,這除了“主要地依靠中國人民自己積累資本”之外,還需要借助外國資本,而“在服從中國法令,有益中國經濟的條件之下,外國投資是我們所歡迎的”,“外國投資的容納量將是非常廣大的”。
針對黨內存在的猶豫和錯誤思想,以及黨外對中國共產黨政策的觀望、懷疑甚至誤解,毛澤東堅定地回答道:“拿資本主義發展去代替外國帝國主義與本國封建主義的壓迫,不但是一個進步,而且是一個不可避免的過程。它不但有利于資產階級,同時也有利于無產階級?,F在的中國是多了一個外國的帝國主義與一個本國的封建主義,而不是多了一個本國的資本主義,相反地,我們的資本主義是太少了?!泵珴蓶|用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還有一個時期讓資本主義作為部分經濟而存在為例,來說明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并且告誡全黨對于消滅資本主義不要太急。
這種對“資本主義”的開明態度,在國統區造成了不容小覷的影響。蔣介石高級幕僚唐縱在分析毛澤東七大報告后坦言:“這一個轉變在中國收得很大的效果,后方許多工商界和國民黨內部失意分子,過去對于共產黨恐怖的心理,已完全改觀。”相形之下,此時召開六大的國民黨,卻很難理清中國應如何“發展資本主義”。1945年5月18日,蔣介石在大會上表示:“一般人對政府要求其打倒資本,又要求其吸引資本;要求打倒帝國主義,又要求帝國主義援助。此真難乎為政府當局矣?!?/p>
三、吸收舊文化、創造新文化的文化構想
《論聯合政府》這篇報告,不僅著重闡述了政治和經濟的建設構想,也并未忽略文化教育和知識分子的問題。中國共產黨認識到,“民族壓迫與封建壓迫所給予中國人民的災難中,包括了民族文化的災難”。雖然這方面所占報告內容篇幅不多,但也體現了全面考慮、全盤鋪開的膽識謀略。
在文化斗爭方向上,毛澤東申明“一切奴化的、封建主義的與法西斯主義的文化、教育,應當采取適當的但是堅決的步驟,加以掃除”。在文化建設內容上,要發展“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要和民主聯合政府的政治建設、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經濟建設一樣,同樣“為一般平民所共有”。在文化發展策略上,還提出“為人民服務”的精神要求,并總結了“吸收舊文化,創造新文化”的方針。毛澤東說道:“對于外國文化,排外主義的方針是錯誤的,應當盡量吸收進步的外國文化,以為發展中國文化運動的借鏡。盲目服從的方針也是錯誤的,應當以中國人民的實際需要為基礎,批判地吸收外國文化。對于中國古代文化,同樣,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服從,而是批判地接收它,以利于推進中國的新民主主義的文化?!痹?953年修改收錄《毛澤東選集》時,毛澤東還特意加入了一句“蘇聯所創造的新文化,應當成為我們建設人民文化的范例”。這些文化構想,是從毛澤東1940年寫作《新民主主義論》起就一以貫之的,同時在從“革命”轉向“建設”的新形勢下,又突出了“吸收舊文化,創造新文化”的側重點。
對探索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歷史貢獻
《論聯合政府》一文對民主聯合政府構想的提出與系統闡述,是中共七大最獨特的歷史意義之一。這一有別于國民黨政府堅持一黨專政的政治構想,表明了中國共產黨在當時的歷史關頭,真正思考中國問題、真正關心全中國人民前途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這也是在隨后不久爆發的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中,中國共產黨能贏得廣大民心的重要因素。這些關于民主聯合政府的建設策略,雖然由于國民黨的最終潰逃而未能得到實現,它卻影響、奠定了新中國國家政權的理論基礎。這種符合國情的、多個階級參與到政權中的構想,影響了后來新中國國家制度的選擇,使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得以產生,形成了“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的政治格局。同時,《論聯合政府》所提出的對資本主義的新認識,也是中國共產黨認識資本主義歷程的重要階段,對改革開放以后重新認識資本主義有著重要的思想影響。
正在國民黨討論抗戰結束后中國將往何處去之時,毛澤東以這篇《論聯合政府》,向全國人民發出了中國共產黨與眾不同的聲音,提出了與國民黨不同的政治、經濟、文化全方位建設目標,探索出一條別具特色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論聯合政府》所展現的,正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歷史關鍵時刻對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一次全方位思考與探索。其所留下的劃時代的歷史貢獻和蘊藏的改革創新的精神魄力,在中國共產黨的前進道路上、在當下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未來道路上,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思想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