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璇 汪恩昊 劉波 毛人杰 張博倫
冬日午后,紅安縣杏花鄉百羅村文化廣場,老人們悠閑地曬太陽、下棋,孩子們在盡情地玩耍,大家臉上笑容燦爛。
這幅幸福畫卷,是群眾共同勾勒的。紅安縣探索推行塆組理事協商制、村民自治積分制、服務事項清單制、黨員掛牌聯戶制,以聚心“四制”廣泛發動群眾,共同締造美好生活。
煩心事變順心事
華燈初上,居民三三兩兩走出家門,齊聚杏花鄉建蘇社區活動廣場,跳起了廣場舞。
“以前,沒這么好的場地。”建蘇社區細胡家塆居民說,過去,這里是一片布滿垃圾的水塘,一到夏天,蚊蠅亂飛,臭氣熏天。
昔日大家避之不及的水塘,如何變成休閑活動廣場?
建蘇社區將“改善人居環境,增設公共活動空間”列入年度項目清單,多次召開場子會、板凳會,傾聽居民的想法。
“臭水塘不改造,以后環境越來越差,怎么辦?”
“如果能增加停車位和活動空間,不僅自己住著更舒心,也是造福子孫后代的好事情?!?/p>
改造方案確定后,王巨斌等幾戶居民主動讓出宅基地和菜地;王亞平等人主動帶領全塆捐款,共計籌資63萬余元用于社區建設。
類似的故事也在城關鎮金沙社區上演。
道路破損、路面狹窄、停車難……一直是困擾居民的問題。面對群眾的訴求,社區工作人員通過走訪入戶、發放調查問卷等方式,了解居民的現實需求。
一個月后,收到了近2000份調查問卷。拓寬道路、下水道改造、增設停車位等被提上日程。
金沙社區構建“社區大黨委—小區(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級組織架構,健全小區黨支部、業主(共建)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三方聯動”服務機制,解決居民煩心事。
在將軍花園小區,社區多次召開“三方聯動”會議,共同商討停車難的問題,最終確定建設方案,新增35個車位、建設8個充電棚和90多個充電樁。
“以前大家經常為了停車問題爭吵,現在小區停車方便多了,再也不用搶車位了,進出小區也不擁堵,心情更舒暢了。” 小區居民吳啟文感慨道。
村里事變村民事
鄭志松捐所有防水工程(折價2萬元)、鄭世本捐款1千元……在杏花鄉百羅村鄭家榜塆,密密麻麻的捐資名單張貼在文化活動中心旁邊的墻上。
這個文化活動中心的建成,凝聚了群眾的力量。
“村里搞建設,我愿意把宅基地捐出來。”老黨員鄭書功不僅將自己唯一的宅基地捐出拆除平整,還挨家挨戶動員,全塆40戶紛紛拆舊讓地。
“很多村民主動拆除,拆除后,他們把照片發到村民群里,有些持反對意見的村民,看到別人都拆除了,也慢慢改變了態度,積極配合?!卑倭_村黨支部書記鄢達漢說。
建設資金從何而來?在積極爭取政策支持的同時,鄭家榜塆號召村民捐款,家家戶戶踴躍參與,共收到75萬元,不僅修建了村民文化活動中心,還翻修了附近的道路。
“廣場建成后,我們在這里散步、下棋、嘮嗑方便多了。大伙花了錢的,當然要維護好。”村民曾小平帶頭清理道路垃圾。
百羅村發揮群眾主體地位,成立村民議事會、衛生理事會、紅白理事會、發展理事會,先后建立銅鑼聯防隊、巾幗志愿服務隊、文化宣傳志愿服務隊、鄰里互助志愿服務隊、清潔鄉村志愿服務隊、森林防火志愿服務隊等“四會六隊”,讓村民在不同組織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形成人人參與、共建共管的格局。
如何激發村民參與村集體事務的熱情?全縣近2萬名黨員聯系近20萬群眾。城關鎮小豐山村通過黨員掛牌聯戶制,組織33名黨員聯系群眾,建立50個蔬菜大棚,幫管理、幫技術、幫銷售,帶動脫貧戶戶均年增收3000元。城關鎮曹家畈村設立五美超市,建立積分兌換生活用品機制。
“積分以在村里生活的家庭為單位,從治理美、產業美、環境美、生活美、人文美五方面制定積分規則,村民通過參與環境整治、村級大掃除、志愿服務等方式獲取積分,在評比中獲獎的家庭也會給予相應積分?!辈芗翌泊妩h支部書記阮東城說,除了正向激勵外,還制定了扣分類目,約束村民的言行舉止。
“打掃房前屋后的衛生,是自己的分內事?,F在還能兌換商品,我們都更有干勁了?!北辉u為“最美庭院”的村民阮志權說。
在五美超市的電子屏上,顯示著每戶上個月的積分明細。每月,村五美超市工作領導小組會組織開展評定活動,并對每次評分結果進行公示。
截至目前,曹家畈村村民總積分已超過1萬分,已累計開展兌換524人次,總價值3.58萬元。
“‘五美超市積分實施以來,大家比著賺積分,養成了自覺維護環境衛生的好習慣,形成了家家戶戶參與村級事務的良好氛圍。”阮東城說。
共奔致富路
七里坪鎮觀音閣村,是開國少將秦光遠的故鄉,有55位烈士。該村現有秦光遠將軍故居、烈士紀念碑、紅軍被服廠等多處革命遺址遺跡。
近年來,觀音閣村依托紅色資源,發動村民共同參與建設,成立觀音閣紅村經濟專業合作社,打造“三同”(同吃、同住、同勞動)特色教學基地。
“環境好了,游客才會多?!贝迕駛兺豆ね秳?,參與道路建設、污水管網改造、當家塘整治,在全村掀起人居環境整治的熱潮。
木匠出身的秦國平,自掏腰包購買切割機,打造路邊小景觀、文化墻,裝飾公共空間。
小到路邊的水泥墻、涼亭,大到烈士陵園、烈士紀念碑,都傾注了秦國平的心血。他說:“我很熱愛這件事,能夠為村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設計出讓大家喜歡的作品,我感覺很開心?!?/p>
此外,村民人人學說普通話,人人爭當紅色故事講解員,大家齊心協力,建設更高標準的紅色“三同”教學點,吸引游客前來參觀學習。
“去年,參與民宿接待的農戶年均增收六千多元?!庇^音閣村黨支部書記秦秋平說,村里正在擴大民宿規模,對民宿進行提檔升級。同時,引入市場主體,發展綠色產業,帶動村民增收。
“日子紅火了,我們更要幫助有需要的人。”2023年9月27日,在觀音閣村愛心啟動儀式上,村民們紛紛捐款,為困難村民解決燃眉之急。
杏花鄉百羅村村民,也有同樣的行動。村黨支部書記鄢達漢說:“一到臘月,有不少村民來到村委會,主動捐款。通過愛心基金會,村里形成了互幫互助的良好風尚?!?/p>
2020年,百羅村成立愛心基金會,對特困家庭、重大災害疾病家庭、孤寡老人進行慰問。
村民鄭澤愉中風多年生活不能自理,妻子一人扛起家庭的重擔。愛心基金會兩次資助4000元,幫助他們重燃生活的希望。
據了解,該村愛心基金會自成立以來,共有234人次捐款,累計資助困難群眾15戶,資助學生12人,資助孤寡老人6人,資助金額超20萬元,溫暖了一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