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媛 黃向陽
摘要:雖然我國地理資源較為豐富,但人口基數大,因此,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呈現嚴重不足。水資源不僅關系到人類日常生活,并且對于經濟生產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時代背景下,社會發展對于水資源的需求逐漸提高,水資源儲藏量呈現下降趨勢,加之水資源使用效率不高,使得水資源開發利用及管理成為大眾廣泛關注的重點課題?;诖?,本文將以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作為研究案例,通過分析區域基本情況及水資源整體概況,探討當前國內水資源開發利用及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解決策略,為實現生態可持續發展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水資源開發利用;管理問題;解決策略
在新時代背景下,社會經濟發展推動了資源需求逐漸擴大,由于我國水資源儲量嚴重不足,加之水資源使用效率不高,對于資源循環利用及再生利用的考慮不夠全面,因此,給國家經濟增長帶來一定限制。將“海水”及“淡水”資源作為根據,針對全球水資源進行劃分,發現比例嚴重失衡,可見水資源開發利用及管理逐漸成為世界性問題[1]。我國作為農業大國,國民生計不僅依賴于農田灌溉,并且與開發水利工程存在一定聯系,因此,亟須通過強化水利開發、提升管理水平等途徑,解決當前水資源匱乏的問題。只有保證水資源得到合理利用,才能在國家治理與經濟發展中發揮關鍵價值。
1 區域基本情況
1.1 基本概況
中衛市轄沙坡頭區和中寧、海原兩縣,地處沙漠附近,屬半干旱氣候,具有典型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和沙漠氣候特點,年均降水量262 mm,年均水面蒸發量1 309 mm。當地植被特征以荒漠草原植被及干草原植被為主,水資源則主要依靠黃河干流以及包括紅柳溝、清水河以及祖厲河在內的黃河支流。
1.2 區域水資源總體情況
1.2.1 中衛市水資源總量
第3次水資源調查結果顯示,中衛市多年地表水資源及地下水資源量分別是1.094億m3、4.887億m3,地下水與地表水重復計算量大約是4.598億m3,水資源總量大約為1.383億m3。
1.2.2 水資源開發利用情況
中衛市取水量由 2014年的13.247億m3增加至2020年的14.480億m3,總體呈上升趨勢,取水總量符合取水總量控制指標要求。城鎮生活取水和工業取水占總取水量的比例逐漸增加,農業取水占總取水量的比例逐年減少。耗水量由 2014年的6.584億m3增加到2020年的6.64億m3。
2 水資源開發利用及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1 水資源稟賦先天不足,黃河水資源超載
中衛市水資源總量為1.383億m3,人均水資源量低,因此,被劃為水資源短缺地區,多年平均降水僅 262 mm,多年平均水面蒸發量高達1 309 mm,全年氣候干旱,全年降水集中在每年7~9月份,并且大部分為暴雨和洪水,無法被開發利用,由于地表水資源嚴重不足,開發利用存在較大困難[2]。中衛市沙坡頭區境內包含58條一級支溝,如腰峴子溝、長流水溝以及高崖溝等,但區域用水大多來自黃河流域,僅2020年由黃河取水總量在總供水量中的占比已經超過91%以上。2020年12月,由水利部下發《關于黃河流域水資源超載地區暫停新增取水許可的通知》(水資管〔2020〕280號),明確將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劃定為黃河干流超載區。過度依賴過境黃河水是造成黃河水耗水量超載的主要原因。
2.2 水資源利用效率不高,用水結構失衡
中衛市當前用水效率明顯偏低。整體來講,萬元GDP用水量已經超過全國平均用水量5.41倍,相比黃河流域用水量已經超過5.94倍以上,對比寧夏地區則超過1.8倍以上,對比全國及整個黃河流域人均用水量分別超過3.15倍、4.11倍。每667 m2農田灌溉用水量大約為589 m3以上,相較全國、黃河流域乃至全區均屬于較低水平,農業灌溉定額較高,水資源在農業生產中的使用效率較低[3]。沙坡頭工業生產過程中,對水資源的需求量較大,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是36 m3/萬元,相比黃河流域萬元工業增加值的用水量平均值而言,普遍呈現較高水平,工業企業對于節水設備及技術的開發不足,降低了水資源利用率。百姓日常生活中,對于節水器具不夠重視,加之輸水管道更新緩慢,導致水資源流失嚴重。
2.3 農業用水不合理,節水工程效益發揮不足
2.3.1 農業作物種植結構不合理
中衛市取用水總量中90%以上都是農業用水,且絕大部分農業用水都取自黃河,現狀引黃灌區糧食種植結構以玉米、水稻為主,種植結構不合理,灌溉用水量大,導致中衛市以農業為主的用水結構突破了黃河水權指標的剛性約束。2020 年中衛市水稻灌溉面積3 686.67 hm2,水稻用水量大,用水時段集中,不適宜在中衛市區域水資源條件下大面積種植,農業種植結構有待進一步調整。
2.3.2 農業節水工程效益發揮不足
中衛市農業節水投入不足,大部分灌區輸水設施建設標準低,建設年代久遠,老化失修,維護改造工程進展緩慢,造成農業用水浪費。此外,現有節水高效節水工程亟須提升改造,最大程度上降低農業生產對于水資源的需求量,提升農業灌溉過程中水資源利用率。
2.3.3 工業企業節水技術落后,供水水源有待優化。
中衛市工業用水僅占總用水量的3%,工業發展相對落后,當前的工業發展主要是依托幾大工業園區發展壯大,現有大部分工業企業都以能源化工類企業為主,面臨缺水以及環境約束、市場競爭壓力增大的挑戰,由于缺乏扶持政策,投入不足,使節水設備和新技術研發與推廣的內在動力不足,節水設施改造進展緩慢。目前中衛市現有工業企業用水主要為黃河地表水和地下水,非常規水利用率遠遠低于同類地區平均水平。
2.4 水資源利用方式不合理,再生水利用率偏低
黃河過境水是支持中衛市各行業用水的主要來源,在水資源總量中占比超過90%,并且大部分用于農業生產,對于淺層地下水、再生水應用較少,其中,淺層地下水利用率不足42%,對于再生水利用量則低于420萬m3,回用率低于28%[7]。當前階段,中衛市對于再生水的應用大多集中在公共綠化和部分企業,而污水處理廠出水則選擇外排,導致水資源被嚴重浪費。需要針對現有水資源利用模式進行創新改革,并深入開發淺層地下水及再生水的利用管理,最大程度上提升水資源利用率。
2.5 水資源節約技術推廣利用率低
現階段,節水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存在明顯不足,導致國內水資源利用率普遍偏低,尤其是水資源較為豐富的南方地區,居民缺乏良好的節水意識。受經濟環境和傳統思想桎梏,節水器具在內地偏遠山區沒有得到有效普及,工業企業設備改造相較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落后[8]。此外,盡管我國大范圍宣傳節約用水,中衛市地區也在積極參與節水行動,但工作實踐中仍存在諸多不足之處,如人員建設不足、缺乏完善的水資源信息化管理系統等,導致水資源循環利用措施和節水技術得不到突破和有效推廣,普遍呈現水資源浪費的情況。
3 新時期水資源開發利用與管理的建議
3.1 大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
全面落實節水型社會建設工作,特別是工業企業與農業灌區節水試點改革,嚴格遵守供水相關規定,推動企業增加節水設備并推廣相關配套技術。對于農業生產區域,通過提升高效節水灌溉項目的應用,利用滴灌設施提升農業用水效率。與此同時,將水源功能區管理作為依托,加強地下水、河流及湖泊等水源地的保護力度,實現水量及水質動態監測,嚴格監管資源利用情況,杜絕水資源浪費現象,提升水域納污凈化能力,通過控制水土保持涵養水源,為生態環境保護與生態修復提供重要基礎。
3.2 加強水資源利用技術開發
水資源開發利用項目管理力度提高的同時,還應該提升相關技術水平,充分利用技術優勢,如提升水資源可循環技術等,從源頭上實現節約資源,最大程度上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同時,可以全面控制水資源浪費的情況。比如,生態用水方面:盡可能節約新鮮水的使用,充分利用中衛市第一污水處理廠對城區生活污水的有效處理,加快推進城區綠化供水工程實施,達到中衛市城區景觀水系、綠化用水等生態用水全覆蓋[9];工業用水方面:則可以采用梯度用水的方式,或者推廣應用梯度回用水技術等,通過企業自建生產污水循環處理設備提高水資源利用率。
3.3 加強水資源規劃管理
充分結合區域水資源發展規劃,制定合理的水資源利用計劃,在規劃技術標準過程中,達到地表水、地下水資源量有效結合,從區域各行業用水情況和城市發展規劃等多個層面出發,合理調劑水域內枯水期及豐水期的用水情況,同時針對地表水應用及地下水開發進行嚴格管理。此外,合理區分工/農業用水,有效保障居民生活用水的情況下提升其他行業水資源節約效率,進而保證有限的水資源得到充分利用。針對耗水量大的化工企業,在保障生產的前提下嚴格限制其工業用水量,倒逼企業提升改造生產工藝,也可以通過稅收優惠的方式推動企業主動參與節水行動,提高水資源有效利用系數,提高用水管理質量。
3.4 建立水資源保護管理機制
結合企業用水權確權工作成果,將水資源用水指標的利用引入到市場運行中,開發水資源金融特性,使其成為市場中可交易的資源量。在市場價格的不斷調整下,改變人們對水資源認知,從而注重水資源的保護與節約。其次,需要通過不斷完善水利產業政策體系建設,在提升人們對水資源保護意識的同時,促使社會民眾積極對水資源的保護及利用進行監督。不僅如此,還應對有關水資源的法律法規進一步完善,并嚴格執行相關制度流程[10]。
確保水資源管理嚴格遵循相關法律法規,并對違法取水、不按照計劃管理的取用水戶進行水行政處罰;注重各級部門的協調、合作,不斷推進水資源的合理開展與科學管理措施的實施;利用相關法律制度,制止水資源開發利用不符合規定的行為,做好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除了要對水資源管理職責進行明確之外,還應積極創建完善的執法監督機制,合理設定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的相關標準,有效杜絕水資源違規開發及浪費等行為的發生。
3.5 加大對非常規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力度
在水資源的開發利用過程中,應以常規水資源規劃作為首要步驟,并強化非常規水資源開發的管理。考慮城市的整體發展,使水資源的利用開發與城市發展及土地資源等相關因素進行有效結合,為水資源的長久利用奠定基礎。以國內外城市近年開展的海綿城市工程為例,其充分體現了對水資源的開發與城市規劃相融合的趨勢,以此提升水資源的利用率。
3.6 加強水資源信息建設及人員培訓
以水資源信息管理系統建設作為首要任務,對水資源的開發利用進行實時監測與管理。作為基層部門除了要重視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建設之外,還需根據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預測,并構建與之匹配的數據管理體系及自動化管理模式。如在水資源信息化試點,不僅要適量增加投入資金,不斷完善各類基礎設施,更要盡快實現對水資源的動態監測,還應注重水資源管理及相關技術人才的引進與培養,并定期組織學習和培訓,切實提升其專業水平與綜合能力,為水資源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4 結語
現階段,全球淡水資源逐漸趨于枯竭,使得水資源開發及利用成為世界各國廣泛關注的重點話題,隨著我國的國際地位持續提升,應該積極探索水資源開發利用及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處,用以制定科學的改善方案,比如,加強水資源規劃管理、優化水資源配置、強化水資源監測預警、完善水資源相關法律法規、發揮水行政主管部門監管作用、提升水行政執法與檢察機關協作機制、大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加強水資源信息建設及人員培訓等,保證區域有限的水資源得到有效利用。
參考文獻
[1] 佚名.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慈溪市水資源開發利用二期工程(梅湖水庫擴容工程)占地和淹沒區實物調查有關問題的批復[J].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報,2022(Z7):13-15.
[2] 孫鳳軍,侯占紅.淺談奈曼旗南部山區農業灌溉水資源開發利用技術[J].河北水利電力學院學報,2022,32(4):27-32.
[3] 孫婕.山東省非常規水資源開發利用與發展前景[A].2021中國水資源高效利用與節水技術論壇論文集[C].2021:233-237.
[4] 李鋒,馬寅涵.我國水資源開發利用與經濟高質量發展耦合協調時空分異研究[J].水利經濟,2022,40(6):24-32+102-103.
[5] 雷靜,汪偉,傅巧萍.長江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徑流累積影響研究:以大通斷面為例[J].水利水電技術(中英文),2021,52(12):25-34.
[6] 張子元,張博雄,周普松.河北省水資源開發利用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水資源開發與管理,2022,8(11):12-17.
[7] 趙宇翔,李彥彬,張海濤,等.基于聚類分析的水資源開發利用分區研究[J].水電能源科學,2022,40(11):40-44.
[8] 袁廣祥,陳德文,朱井生,等.河西走廊水資源開發利用誘發土壤鹽漬化的風險評價[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21(10):162-167+174.
[9] 馬祖陸,楊黃成.國外巖溶地區水資源開發利用技術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廣西科學院學報,2022,38(4):352-363.
[10] 賈夢嫣.跨界水資源開發利用中的幾個法律問題——評《中國跨界水資源利用和保護法律問題研究》[J].人民黃河,2022,44(11):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