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徐克明
我理想中的家庭教育其實很簡單,就是四個字,回歸正常。小孩有小孩的模樣,大人有大人的模樣。小孩享受童年的歡樂,享受人世間的美好,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能得到很好呵護。而家長們則擺正自己的位置,明白一個樸素的道理——孩子首先是享受人生樂趣的,其次才是接受教育,具備謀生的手段。不過,現在許多家長眼里的謀生手段,有點變形,說穿了就是追求世俗的人生成功,相互攀比,卷得孩子透不過氣來。樹木生長也要有陽光雨露,有呼吸透氣的空間,更何況是孩子。最好的教育是內心開花,孩子學會如何愛,對世界有認知,具備文化、藝術審美的能力,無論他走到哪里,無論身在何處,都能熱情、健康、飽滿地活著,這才是他們真正需要的幸福。
第一,家里有愛。我認為孩子成長的理想家庭,最好是三代同堂,哪怕不能住一起,也要保持緊密的聯系。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直系的其他親屬,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給孩子的影響是不一樣的。俗話說隔代親,祖輩擁有養育子女的經驗和教訓,再加上自己的人生閱歷,往往對教育看得更清楚。
家庭有愛,不僅是指人的感情,像養花種草,飼養小動物,培養閱讀和音樂、美術的興趣(這種興趣不是考級),世間萬物皆有愛。從小呵護好自然和健康的天性,特別重要。無數事實不斷證明,只有在童年和少年時期,享受家庭飽滿的愛,才會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有抗風霜雨打的能力。
第二,家庭學堂。孩子從小到大,書本教育只是一方面,讀書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世間萬物,人情練達皆學問。有見識的家長,要有意識地為孩子設立沒有圍墻的家庭學堂。比如爺爺輩、父母輩對孩子的影響,比如家長身邊優秀的朋友等,因為他們的眼光、見識和人生閱歷是不一樣的,哪怕不經意的一兩句話,都可能點亮孩子內心的光。
父母是孩子人生成長第一任老師,在家庭中,言傳身教最重要。家長愛讀書學習,在家尊老愛幼,生活有情趣,會直接影響孩子的人格、性情和興趣。有些家長自己不讀書,不學習,卻要求孩子門門功課考滿分;有些家長性情暴躁,家庭不和睦,也會影響孩子的性情。
第三,游學教育。知識的傳播不僅僅是書本教育,像自然山水、文化遺址、戲文審美、煙火氣息等,都是可以學習的通道。南京是一座滋養之城,有眼光、有見識的家長應該有這種游學意識,周末假日多帶孩子走走,了解歷史、文化、藝術、自然是怎么一回事,培養他們的興趣和審美能力。當年有人采訪作家汪曾祺,問他如何會成為一名作家,汪先生回答:“我就是東看看,西望望。”可見學會觀察生活,對一個人的成長有多重要。
同樣,擁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就能培養出自然率真、好學上進、健康活潑的孩子。